文章摘要

文章摘要

辛亥鼎革与财政举债:晚清民初“爱国公债”的发行与偿还

信息来源: 《史学月刊》2022年第11期 发布日期: 2022-12-05 浏览次数:

【作者】刘杰,历史学博士,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江西,南昌,330031。

【摘要】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统治岌岌可危。政治与财政危机交织,濒临崩溃的清政府为筹集军费,在举借外债无望之下,做出仓促筹发战争性质的爱国公债之举。危机之下,清廷财政资源动员与汲取能力极度虚弱,爱国公债募销过程中多数官民反应消极,只能依靠清朝亲贵及官员变相的捐纳。袁世凯回京担任内阁总理后,借用兵施压内廷隆裕太后及王公亲贵,迫使皇室财政以内帑购债与勒捐亲贵的形式强制摊销公债以解危局。辛亥革命的发生致使清廷陷入全面政治与财政合法性危机中,公债承销额远未达预期,爱国公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清廷财政与政治危机。清帝退位民国肇建,袁世凯以补充财政为名续发爱国公债。由于缺乏成熟的债券融资市场与财政信用,清廷及其之后的民国政府凭借其行政特权摊销公债。北京政府偿还时有中断,直至1921年进行大规模公债整理后方才全部置换为新债陆续予以清偿。爱国公债筹借与偿还过程成为理解辛亥鼎革政权剧烈变动时期国家财政治理与信用机制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