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文章摘要

从上博简《孔子诗论》论“言”看孔子的语言观

信息来源: 《史学月刊》2024年第6期 发布日期: 2024-05-23 浏览次数:

作者谢乃和,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教授;王思齐,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吉林,长春,130024。

摘要“重言”是虞夏商周早期王朝国家治术的一个重要特色,“立言”则是周代贵族礼乐政治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其形塑了先秦儒家“言教”和政治伦理型语言观念的传统,而以“周文”传承者自居的孔子则是这一儒家语言观念的奠基者。孔子基于“为政”由“礼”必先“正名”的王道政治学说,特别重视以言资政。上博简《孔子诗论》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为认识孔子语言观提供了新史料:在形式上,孔子以达意、有文和用为政治语言等三个层面说明《诗》是其理想语言载体;在内容上,分别从言与行、志、礼等三组递进式支点性概念建构其语言理论体系。孔子的语言观传承了上古早期贵族政治“重言”的传统,意在解决东周宗法封建礼乐名分秩序崩溃后贵族政治语言失范的现象,其关注重心在于以“礼”调和人伦政治关系,力图通过语言文字上的“正名”恢复周代“礼言”下的王道理想社会。孔子这种政治伦理型语言观,对中国古代传统语言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孔子诗论;孔子;礼治;语言观;伦理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