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1年第6期部分文章摘要

信息来源: 暂无 发布日期: 2015-12-28 浏览次数:

先秦战争中气象学、心理学知识的应用及特殊战法
作者:史延廷
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在社会经济、政治、军事诸领域创造了纷繁相异的学术思想。先秦时期的军事思想和理论,长期以来指导着中国古代的军事作战,至今仍然可以为现代化战争提供借鉴。笔者仅就先秦时期气象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在战争中的应用予以略述,同时讨论先秦战争中的一些特殊战法。 战争的最初萌芽渊源于原始社会部落间为争取生存权亦或血缘复仇而采取的暴力行动。与这种暴力行动的演进发展相适应,战争及佐助战争的方法也从无到有,自简趋繁并紧紧贴附于阶级社会之中。战争是一种暴力行为,它以敌方为施暴对象,且以物质或技术力量来对付彼方的暴力行为。代表不同利益的集团要取胜对方则必须选择暴力手段来达烈。这种以逼迫敌人就范的手段并非先天就健全完善,它是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达到条理化系统化的。历史证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越是提高,物质暴力手段的内容也就会越加丰富并日臻完善。作为战争的产物,辅助战争进行的技术也是一种暴力手段,它是指使用冷兵器时代常规武器以外的东西,亦即使用以谋取战胜对方的战法或技术手段,包括先秦兵家所惯用的火攻、反间、水战、欺诈及心理战或动物战等等。这些军事实践中蕴......

秦汉武库制度
作者:庄春波
秦汉时代,国家专用以储存武器装备的处所称“武库”(秦汉储粮者为“仓”,藏兵器者为“库”)。武库的设置、管理及有关制度散见于史乘者,兹加整理,以备参考。一武库的设置 秦汉时代,中央、地方均设有武库,以下分叙之。 (一)秦咸阳武库 秦都咸阳设有武库。《汉书·百官公卿表》载,中尉,“秦官”,其属官包括“武库令、皿”。中尉职责是管理京师咸阳的治安,武库设在咸阳。例如,秦二世元年冬,陈胜部将周章军至戏,秦少府章邯言于二世: “盗已至,众强。今发近县不及矣。邮山 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①。秦哪山徒多达数十万人,“授兵”所需武器数量相当可观,其兵器所藏不在“近县”而在咸阳,咸阳若无规模巨大的武库,在短时间内装备这样一支大军是不可能的。 (二)两汉长安武库 汉因秦制,在京师长安设置武库。《汉书·高帝纪》载: 高祖七年“二月,至长安,萧何治未央宫, 立东阅、北阔、前殿、武库、太仓.”可知西汉长安武库设于汉高祖七年。据《三辅黄图》载,长安武库的位置设于未央宫内: 武库,在未央宫,萧何造,以藏兵器.更确切地说,长安武库位于未央、长乐两宫之间。《史记.擂里子列传》: (秦)昭......

论秦汉时期的历史教育
作者:赵恒烈
一焚书坑儒和历史教育的灾难 秦国在关中,僻处西睡,文化教育落后。秦孝公用商鞍,以刑法为教,于是秦人妇孺都能说商君之法。到吕不韦入秦,有宾客三千人,号称智略士。《史记‘吕不韦传》说:“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日《吕氏春秋》。”今观其书,有儒、墨、名、法、道、农、兵、阴阳、小说家言,于是东方显学,所谓九家者流,尽会聚于关中。秦私学的兴起,大概是吕不韦入秦以后的事。据《吕氏春秋·劝学》载:“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私学中要宣扬忠孝,必得重视世系和历史知识的传授,历史在教育中占有一定地位。 出土的云梦秦简中,有《编年史》共53枚简。按编年体例记载了上起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下迄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间的军政大事及一个名叫“喜”的地方官从出生到从军、打仗、为吏的经历。据专家考证,简文中提到的“喜”,就是墓主人的名字。喜掌过御史之职,初为榆史,继为安陆御史,再为安陆令史及郡令史。《编年史》类似于后世的年谱、家谱之类,但其史料价值很高,......

论枢密使与中晚唐宦官政治
作者:王永平
枢密使一职始于唐代,五代、宋、辽、金、元各朝继承并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政治机构。但是,唐代的枢密使制度有别于其它各朝,担任枢密使职务的是宦官而不是士人。中唐以来,随着宦官专权局面的日益严重,枢密使作为内廷机要职务,传宣诏令,擅作威福,窃取政治实权,是加剧中晚唐宦官之祸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在中晚唐的政治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枢密使的出现及其发展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7记载: 枢密使,《唐书》、《五代史》皆不载其 创始之因,盖在唐本宦官之职。唐中世后,宦人 使名如是者多,殆不胜记.本不系职官重轻, 而五代特因唐名而增大之,故史官皆不暇详考。 据《续事始》云:“代宗永泰中,以中人董秀 管枢密.因置内枢密使”.《续事始》为蜀冯 鉴所作也. 枢密使,因其初“不置司局”①所以新、旧《唐书·职官志》及《唐会要》诸书皆不载其建置始末。即使在离唐不久的宋代,关于其建置起始已不尽一致,但宋时多数学者认为枢密使始置于唐代宗永泰年间。宋初软修的《册府元龟》卷65《内臣部.总序》中记载:“永泰二年,始以中人掌枢密用事。”《资治通鉴》卷234唐代宗大历元年十二月条......

宋代麻纺织业的发展
作者:陶绪
丝织业、麻织业、棉织业、毛织业都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纺织手工业。宋代的丝织业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农民所产丝织品大都作为赋税被宋政府搜刮了去,民妇“丝成那望衣儿女,且织霜缴了官租”①,“且看贫妇通宵织,身上曾无挂一丝”②。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只有在发展丝织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麻织业,才能解决穿衣间题,弥补生活资料或生产资料的不足。农民“去年养蚕十分熟,蚕姑只着麻衣裳”⑧,“辛苦得丝了租税,终年只着布衣裳”④,可见,从农民自给性家庭纺织手工业生产来看,麻织业所占比重远比丝织业重要。在宋代,全国各地麻的种植、麻布的生产和麻布的商品交换、麻织业新的经济关系都有了很大发展,本文试从这四个方面作一探讨。 一宋代麻纺织业的地理分布 麻纺织业在宋代得到了普遍的发展,在宋政府的布帛之征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宋律规定布帛之征共有十大类,其中只有一类是布。根据《宋会要辑稿》《食货》64“布帛”所列数据统计,宋政府每年的布帛收入总数为9006了57匹(丝绵除外),其中布收入为1586401匹,占总数的17.6%。从全国诸路的布收入之分布来看,京师和府界37匹,京东东西路196525匹,......

《中国学雷锋活动30年简史》出版
作者:白雪
Jrtjr、J牌认J犷、.1沪u、山r、J﹃11叭、﹃﹃任uJ护u场﹃护、边﹃“、﹃ 由刘巨才、王绍华、潘树平同志编著的《时代潮—中国学雷锋活动30年简史》于1991年6月由红旗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史学的角度记述了自1 96。年以来就已实际开始的群众性的学习雷锋活动在中华大地的发展历程,并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这一活动的发生、发展及趋势作了深人的分析与探讨.作者对学习雷锋活动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雷锋精神诞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基础,学雷锋活动得以形成深入广泛的时代潮流的社会历史原因,不同时期学习雷锋活动的形式特点,遭遇与发展,学雷锋活动在商品经济下的新探索,以及如何把学雷锋活动推向纵深等,都进行了深入而有见地的论述。书中还向广大读者提供了许多学雷锋活动开展的重要情况,它们中不少都是第一次披露的珍贵史料。此书是帮助史学工作者、高校师生、各级领导干部和宣传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者搞好学习和研究的良师益友,对做好组织领导工作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国学雷锋活动30年简史》出版@白雪< 正> 由刘巨才、王绍华、潘树平同志编著的《时代潮——中国学雷锋活动30年......

基督教的传入与西学东渐
作者:胡宪立
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产生于公元一世纪古罗马奴隶制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小亚细亚一带,并很快在帝国境内得到传播。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分化为希腊语地区的东派和拉丁语地区的西派。1054年东西两派正式分裂,以罗马教皇为首的西部教会自称为“公教”(我国译作“天主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部教会自称“正教”(我国译作“东正教”),1517年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而产生的各个新宗派通称为“新教”(在我国又常以“基督教”一词单指新教,或称“耶稣教”)。基督教除天主教、正教、新教三大派系外,还有一些小的派别。 基督教传入中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是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年)在西安附近发现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该碑立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碑额镌有十字徽号,碑文记载: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大秦国(指罗马)景教(基督教的一支属聂斯托里派)教士阿罗本携带经卷由波斯来中国传教,抵长安时,太宗命宰相房玄龄出郊宾迎,居之大内,翻译经书。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太宗令在长安建景教教堂名“波斯寺”(后改称“大秦寺”)。据此,一般认......

清代广西农村的商业性农业
作者:李华
广西与广东两省,同处于五岭之南,气 候之炎热,雨量之充沛也有相似之处,同属 于亚热带地区,堪称姊妹省分,时人简称两 粤或两广,粤东西或粤左右。但就山峦地势, 土壤水利等自然条件而论,两省差异较大, 广西劣于广东。故清末有人说:“两粤以东 西判行省,然东省以饶富称,而西省则以痔 贫著。良由山势回环,石积竹著之间,田赋 恒苦不足,故与东省迥别也”①。这有一定 的道理。但广西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就 广西西部而言,到处崇山峻岭,土痔民贫,_确是不如广东。但在靠近广东、湖南的东部、 中部地区,自然环境与广东相差无几,清代 广西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可与广东经济发 展区相媲美。清代广西部分农村,不但经济 作物大面积种植,与此相连的农村手工业比 较发达;而且一向作为粮食作物专供当地人 消费的稻谷,也在某些地区,在某种程度上 成为商品,运销本省他处调剂并运往他省贩 卖。 一稻谷的种植与商品化 广西部分地区的稻谷生产,作为商品而输往外地,特别是支援广东省有较久的历史。由于广东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作物大面积的种植,占去了大面积良田,种植水稻的上地相对减少,所生产的稻谷不......

试论太平天国的军火进口贸易
作者:蓝振露
太平天国时期,在太平天国独立自主的对外自由通商政策的鼓励和保护下,唯利是图的中外商人,在外国列强和清政府双重禁止向太平天国输入军火禁令的夹缝中,不断地私贩偷运物资到太平天国境内,尤以洋军火的进口为突出。大量外国先进军火的输入,在客观上有力地援助了太平天国革命战争。 一太平天国洋军火贸易的开始 太平天国起义一开始,英、美、法等西方列强纷纷表示“中立”,禁止出卖军火给太平军或清政府。但实际上这种禁令是失效的,无论是清政府方面,还是太平天国,都一直在与外国人作洋军火的生意,使得洋军火不断地流入中国。 就清方而言,洋枪炮来源于广东向外洋购买。如咸丰四年(1854年)粤督叶名深曾派人运洋炮一百尊,送抵长沙。咸丰五、六年间,湖北巡抚胡林翼曾三度奏请向粤省购买洋炮,第一批六百尊分起解到,第二批运到三百尊,第三批又购八百尊,大部分作为湘军东征水陆各军之用①。可见,清方的购买洋枪炮活动很早就开始了。 太平天国方面的洋武器购买活动,在定都天京以后就开始了。1853年4月27日,太平天国在给英国公使文翰的《复照》中,以平等的和平外交方针为出发点,称:“天下为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

近代化在中国的嬗变与义和团运动的影响
作者:王业兴
中国的近代化意识,是在民族处在十分痛苦和黑暗中萌生的。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是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化不断加深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血与火的历史,也是近代化意识在中国不断升华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义和团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如何,是推进,还是阻碍?这是一个颇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 一近代化意识在中国的不断 升华与实践 1.近代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概念,也不是单向的历史过程。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是在“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和殖民地”,以及“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①这样“两个过程”中行进的。它是西方资本主义同古老的中国,撞击与冲突,选择与吸收相结合的一个错综复杂,且螺旋上升的过程。它经历了由较低层向较高层的递进与擅变。近代化的内涵不仅仅是经济技术上的近代化,也包括政治上的近代化和思想上的近代化,包括旧的、传统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全面变革与转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近代化在中国的递进与擅变经历了四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为第一阶段;从甲午战争到维新运动,为第二阶段;从......

曾纪泽《中国先睡后醒论》评介
作者:刘泱泱
曾纪泽(1839一1890)是中国近代早期著名外交活动家。他自1878年(清光绪四年)8月奉旨派充出使英国法国钦差大臣,1880年2月又兼任出使俄国钦差大臣,至1886年(光绪十二年)10月始离任返国,连续担任驻外使节长达八年有余。在这段时间里,他除了穿梭般来往于英、法、俄三国,主持使馆的日常工作外,主要是做了三件大事:其一是赴俄改订收回伊犁条约。除收回伊犁城外,又收回了原约割失的伊犁南境乌宗岛山、帖克斯川流域、莫萨山口诸要隘大片领土以及其它一些权益。真所谓“障川流而挽既逝之波,探虎口而索已投之食”①。这在晚清外交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事。其二为在关于法侵越南的交涉与中法战争中,义正词严地揭露法国侵略野心,力主加强战备、坚决抵抗。以致时论“有李(鸿章)主和、曾主战之说”②,获得了当时国内外爱国正义人士的称赞。其三为在国外发表《中国先睡后醒论》一文,严正地表明了中国奋发自强和谋求国际和平的正义立场,在国际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由于前两件事已为众多的中国近代论著所记述和称道,此处不赘,而后一件事则迄今仍鲜为史家所论及,几致湮没,本文便着重对此作些介绍和评述。 曾纪泽......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比较研究
作者:沈平平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研究,史学界已发表的文章甚多,但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各地传播,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比较研究的,尚未曾见及。本文拟就这一角度作些探索,以期对我国马克思主义传播运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从中探求其传播的内在规律。 本文所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各地的传播,时间概念是指十月革命后到国民党“一大”前这段时期。为了紧扣比较研究这一主题,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各地传播的概况,本文不再专项赘述。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三个层次 纵观五四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运动,可以发现它是由三牛不同传播层次构成的。北京和上海是传播的第一层次,其作用表现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制作中心”和“发射中心”,对全国各地起一种导向作用,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论战起主阵地和指挥中心作用。在五四运动前后,北京是主要传播中心。当时北京是全国首都,各派军阀争权夺利的擂台,又是各帝国主义坐镇中国,幕后操纵中国政局的主要场所。因此,北京成了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各种矛盾的集聚点。同时,北京有着不少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云集着一批优秀的知识人才,其中不乏象李大钊、陈独秀这样受过戊戌维新运动的熏陶,......

试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作者:曹国华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毛泽东建党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纪念党诞生70周年之际,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行一番回顾和探讨,对促进党风的根本好转,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是很有意义的。 一“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问题的提出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一概念最早是由陈云在1939年5月提出来的。他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中指出:“每个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①。建国后,毛泽东在党的八大预备会上又进一步指出,要 “继续发扬我们党在思想方面和作风方面的优良传统”②。党的十一大时,在政治报告和闭幕词中,都明确地提出了“恢复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③问题。从此,“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一词,便出现在党和国家的文件、报刊杂志和有关教科书中。 但是,究竟什么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呢?关于这个问题,至今尚无一个明确的统一的说法,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其下一个比较完备的定义,使人们对这个问题能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根据党风形成的过程及其特点,笔者认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在内容上,反映......

三四十年代知识界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争鸣
作者:季荣臣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知识界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论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正式的现代化问题大讨论。论争涉及间题之全面与深刻,都是前所未有的。考察其来龙去脉,探究其得失,对于中国现代化思潮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拟就这场争鸣的原因、内容及评价几个方面作些探讨。 一争鸣的远由与近因 三四十年代知识界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争鸣,是近代以来现代化思潮的继续和深入。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政治派别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实现国家的近现代化问题,他们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富国强兵”、“商战救国”、“变法图强”等种种现代化设想与方案。但是,这些美好的设想与方案总因不切合中国社会的实际,难以实现。191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民族资产阶级欢呼中国产业革命的到来,孙中山呕心沥血制定出一部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实业计划》。一时间,现代化在古老的中国土地上开始了它的尝试。但好景不长,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致使中华民国大权旁落,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的代表袁世凯把刚刚萌芽的现代化事......

上林三官辨
作者:丁之方
上林三官,是汉代主持铸造钱币的官员,由他们所铸规格整齐的五株钱是钱币学与考古学上重要的分期标志,因而一直为人所重视.然而,上林三官究竟是哪三个官员史书记载却很模糊.有必要加以考辨。 一种较为通行的说法认为,上林三官即水衡都尉属下负责运输的均输、主持铸造的钟官、收贮铜料的辨铜。此说见于《史记·平准书·集解》。尽管裴姻对此还说“然则上林三官,其是此令乎?”仍有存疑之意,但后人却多沿此说。一些影响较大的工具书如《中文大辞典》、《辞源》以及清人所编《历代职官表》等均以此说为定论.西北大学陈直教授在《史记新证》(天津人民出版社1 979年版)一书中对此提出异议,认为上林三官当为钟官、辨铜、技巧。按钟官、辨铜二官分别执掌铸造钱币和收贮铜料,不仅见于史籍,而且有出土文物相传证,当无疑问。陈直以历年来出土“技巧钱垂”封泥及汉武帝时的“巧”字号王锋钱范为证,指出技巧取司雕刻钱范,应与钟官、辨铜合称三官.此说近来日趋为人接受,颇有取代旧说之势。然而,查《汉书·百官公卿表》:水衡都尉下辖均输、钟官、技巧、舞铜等九官,“成帝建始二年.省技巧、六廊官.如此看来.以上新旧两说并无矛盾......

谈粤、汉国民政府时期的宋子文
作者:连若雪
宋子文在1927年到1949年的中国政治舞台上,同蒋介石、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兄弟组成了近代中国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政权的班底,号称“四大家族”。他们以“贪婪、强权和魔力统治着中国四亿人民”①。但在这之前的宋子文曾支持过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先后在广东(粤)和武汉(汉)国民政府担任过财政部长等职务。力图用资本主义国家某些财政经济政策治理混乱的中国财政经济,并取得了某些成效。本文拟就粤、汉国民政府时期的宋子文作一评述。 一支持廖仲恺的财政统一政策 1925年7月,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改为国民政府,廖仲恺任财政部长兼广东财政厅长;宋子文任商务厅长并兼任中央银行行长及两广盐务稽核所经理和实业投资委员会委员。在国民政府的要员中,宋子文兼职最多,而每一项职务都同财政经济有关。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后,国民政府决定对广东进行行政和财政的整顿;即统一行政管理、统一财政收支。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廖仲恺主张最力。廖仲恺认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钱财应用于人民的需要。他对财政部的职员们说:“官员不要贪财,否则人民要贫困、国家要衰败”②。当时广东的财政在尚未统一集中管理的情......

欧洲宗教改革的分期及其若干问题
作者:戈振
中古后期,欧洲诸国几乎都爆发了宗教改革运动,这一运动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状态、道德风尚和世界观的变化以及对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转机,均引起了一定的影响。这个具有十分深远意义的转变和影响,与宗教改革及其分期有密切的关系。然而长期以来,在史学界中对宗教改革的分期诸说纷纭,异议颇大,为此,笔者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问题的提出 这场欧洲性的宗教改革运动,基本上是新教派同保守的天主教派之间为争夺欧洲经济利益、政治特权和基督教大一统世界霸主地位的一场非常激烈的斗争。这场斗争对后来欧洲一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宗教的盛衰颇多影响。正因为如此,中外学者对宗教改革改革的历史分期有很多看法。现归纳起来,有如下诸点:苏联学者认为,欧洲性的宗教改革开始于14世纪后半期至16世纪中叶①,美国学者G .F.穆尔认为,欧洲的宗教改革,在16世纪初才初露端倪,至17世纪中叶方告兴盛而完备②;乔治·汤姆逊认为,宗教改革约始于14世纪的威克里夫所发动,结束于16世纪中叶的英国宗教改革时期③。目前中国史学工作者对宗教改革的历史分期有三种观点:一是欧洲宗教改革始于16世纪初,结束于16世纪中叶......

印度历史上的土邦问题
作者:王士录
独立前,印度全境存在着约600个大小不等、分裂割据的土邦国。所有土邦加起来达500万平方英里,占印度总面积的45 .3%,人口8600万,占当时印度总人口的1/3。1947年8月,英国被迫决定实行印巴分治,让印度独立。这些土邦面临着命运的历史抉择。经过反复较量,绝大多数土邦被迫加入印度(有少数几个加入了巴基斯坦),成为独立和统一的印度的一员。独立后,印度政府先后通过归并、改组以及对土邦王公实行赎买政策,最后消灭了这些土邦。 土邦间题是印度历史上的一冷重大问题,曾引起马克思的高度重视。在马克思之后,土邦又存在了60多年,对印度近现代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印度的土邦间题,有助于我们了解印度史,特别是有澎J于我们揭露和批判老牌殖民主义者对东方民族进行殖民掠夺和压迫的罪行。 一土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 长期存在的原因 印度土邦是印度封建王朝内部分裂混战的产物,而这些土邦能一直维持到现代,则是英国殖民者对印度推行分而治之政策的结果。 17世纪初期以后,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刺激下,莫卧儿王朝的封建主试图把以服军役为条件、分封所得、不能世袭的有条件的封建土地占有制转变为世袭的......

袁世凯、张之洞一奏折入奏日期辨正
作者:廖大伟
袁世凯、张之洞合奏的《请递减科举中额专注学校折》,是研究这俩位清末重臣大员教育思想主张的一份重要史料。近阅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整理出版的《袁世凯奏议》,发觉书中按于该折的入奏日期与奉朱批的日期前后矛盾,令人起疑。朱批奉于光绪二十九年二月十六日,即公历1903年3月14日,然所按的人奏日期却是光绪二十九年三月十二日.先奉朱批,后上奏折,显然绝无可能。究竟是奉朱批的日期记错了呢?还是入奏的日期搞错? 一般以为,该折奏于光绪二十九年二月十五日,即1903年3月13日,郭廷以近《代巾国史事日志》、李宗一《袁世凯传》均是,其根据为《光绪朝东华录》,查对《清德宗实录》,却又是光绪二十九年二月己亥,即1903月3月12日。几种史料记载不一,使人更不敢苟且。再查台湾故宫文献编辑委员会编的《袁世凯奏折专辑》(台北广文书局107。年出版),入奏日期为光绪二十九年二月十二日,即1903年3月10日。 笔者认为当以《袁世凯奏折专辑》为准,因为它是将大陆运去的观藏台湾故宫博物院的原件影印出版的,是最原始的资料。3月10日入奏,3月14日奉朱批,时间相隔也附常规。当时奏折入奏,一......

近代俄国资本主义的困窘
作者:赵士国
早在17世纪,俄国已出现了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以后资本主义因素不断成长,19世纪60年代后便正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也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样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尽管如此,它在政治经济上的落后状况却始终令人惊异。1914年的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农业社会,大约80%的人口以农业为主,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仍然束缚在农庄和村社。小麦产量不足英国和德国的三分之一,土豆产量大约是英国和德国的二分之一。历史的车轮转到20世纪10年代后期俄国资本主义进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在历史的选择面前,俄国人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本文所要论述的是:俄国资本主义何以陷入如此困窘,历时不久而又趋向衰落,方兴未艾却又迅速崩溃。 一村社制度及其传统文化的阻力 俄国的先民-一东斯拉夫人兴起于东欧平原的广大内陆地区。在公元前第一千纪中期,东欧平原南部出现了被称为“Ben、、”(维尔夫)的农村公社。公元7世纪后,东欧平原北部则出现了叫作“二班p”(米尔)的类似的村社。到9世纪,随着古罗斯国家的形成,BenB二和二从p被“OB坦玖Ha”(公社)所代替。这种村社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不......

新出丝绸与中西交通
作者:梁加龙
丝绸在中西交通考古学上具有突出的意义。从古代丝绸的出土地点、年代、数量、品种、纹样、技法及共出器物等来研究中西交通的时间、路线及其影响,是中西交通考古学不可忽视的领域。斯坦因(A·Stein)、普菲斯特(R.Pfister)、西尔凡(V.Sylwan)、鲁金科(Rudenko)、夏草等的研究和著作、从不同的国家向人们揭示了考古发现的丝绸对于中西交通考古研究的意义。1980年以后,我国又有一批丝绸考古发现,进一步加深和丰富了人们的认识。本文所要讨论的.便是其中南越王墓和法门寺地宫所出丝绸有关中西交通的一些问题。 1983年秋在广州市象岗山发现的南越王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继1968年河北满城汉墓、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之后发现的又一座保存完好、文物丰富、学术价值高的大型汉墓。南越王国是秦朝覆亡天下大乱时驻守岭南的秦将赵佗于公元前203年建立的地方割据政权,共历五代93年,于公元前In年为汉武帝平灭。这次发现的是南越第二代国王赵睐的墓。该墓正式发掘报告尚未发表。这里据简报(《考古》,1983年12期)和参观“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的记录、从其中有关资料可以看到,......

浅谈督政府的经济措施
作者:丁建定
督政府成立时,面临严重的经济困境。指券的滥发.引起了指券价值的不断下跌.1791年1月,面值100铿的指券,实际价值是91锉;到1 792年1月.已跌到72铿;1793年1月,跌到51铿;1793年7月,又跌到23锉;到督政府成立时,已跌至不足60个苏.指券的贬值引起了物价的飞涨。根据当时的报告.在帕莱斯·诺亚尔地方,两人吃一顿普通的饭,要花1500铿,买一镑面包要花50铿,乘一次计程出租马车要花掉1。。。铿(塞谬尔等:《法国大革命史词典:r789一1799》英文版.2985年,第37页)。 社会经济生活十分困难。在农村,无业游民因无粮沿村乞讨,四处抢劫,即使出动国民卫队和发布死刑命令也不能阻止。根统计,共和四年,塞纳地区因无粮而俄死者达一万余人。在军队,各军火库已耗用殆尽,军队缺乏车辆、马匹和给养,士兵没有衣服,将军们也经常领不到每月8法朗硬币的津贴。政府办公费用极度紧缺,连派出信使所必需的一点钱也常常拿不出来。巴佑尔对督政府就职情景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困境,他这样写道:“当几位督政官走进卢森堡宫的时候,里面空荡荡的.一件家俱也没有;办公室里只有一张小......

古代邓国、邓县地望考
作者:黄有汉
西周、春秋时期,在今河南南阳之南、汉水之北,有一个名为邓的诸侯国。而邓国的国都在哪里?历史上多有异议。近年来学术界争论更加激烈。笔者认为,西周、春秋时期的古邓国都城,秦、汉、魏、晋时期的古邓县在今河南邓州市(原邓县)境内。 一关于古邓国、邓县地望的不同说法 关于古邓国、邓县所在何处,历史上虽有争议,但主要有两种:邓州说和襄阳说。 邓州说者认为古邓国国都、古邓县在今河南邓州境内。最早提出此说的是东汉班固。他在《汉书·地理志》“南阳郡”条下,列南阳郡辖县三十六,其中有邓县。应邵注日: “邓侯国”,邓县即古邓侯国之地。 西晋初年学者杜预在《春秋释例》卷6 “邓地”条下日:桓七年“邓,义阳邓县。”桓九年“郧,邓县南河水之北娜也。”义阳,今河南省桐柏县东,西晋时期曾在此置义阳郡。在这里,杜预明确地指出了古邓国的地望在今河南邓县一带。 明朝嘉靖年间编写的《邓州志》、《南阳府志》,清朝乾隆年间编写的《邓州志》皆沿袭此说,认为古代邓县在今河南邓县境内。 清代学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51“南阳府·邓州”条下载:“春秋时邓侯国,战国时属楚,秦为南阳郡,两汉因之,晋属义阳郡......

评何光岳《楚灭国考》
作者:朱俊明
何光岳先生《楚灭国考》,不久前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它是一部内蕴丰富、考论精当、多所创见的力著。作者以史家锐敏的眼光,洞察到溪涧与江海的关系,故于鲜为人知的先秦楚灭小国悉心研究。其意义远不止于这些楚灭小国本身,而是从一个深邃的层位促进了人们对于中华民族史的宏观认识。 在先秦历史的统一趋向中,大国吞并了许多小国。研究这些小国,往往由于史料奇缺,令人无从着手,望而生畏,驻足不前。它们不是到了今天才淹没无闻,即便在古代,史家对它们也是“点到为止”。作者不避艰辛地广觅博寻以弥补史籍记载的不足,勇于探索,细心地搜集古代史家一鳞半爪的有关记载,而且广为使用历史地理学、古文字学、音韵学、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地方志等方面的材料,以证楚灭小国始末。正是由于从各相关学科精心选取材料,善于驾驭这些多门类的材料,对问题作若干角度的综合研究,难度极大的对楚灭诸国的研究才得以清晰的面貌呈献于学术界。 见盛观衰,原始查终,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是此书的一大不凡处。全书一共写出了糜、胡、罗、蔡、隋、唐、巴、申、曾、群舒、卢戎、扬越等数十小国的历史,对它们都尽可能上探夏商(甚......

新的探索 新的创获——读朱英《辛亥革命时期新式商人社团研究》
作者:白水
中国社会的现代变迁,最大的工程是由封闭的小群社会向开放的大群社会转型。中国传统社会的结合,是靠统一的价值观、靠皇权与绅权相辅相系的“双轨政治”来维持。然至晚清,由于内外现代性的挑战,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型变,其中一个突出的特征,是各类新式社会组织社团的形成。 以往,学界对于晚清社团的研究甚为薄弱,而且大多侧重于政治团体,对于商人社团、农人社团的研究更显不足。70年代后期,国外学者曾发表数篇论文,对商会进行过一般性探讨。1983年以后,国内学者始陆续撰文论述商会、商团,其中不乏上乘之作,但这些论述限于政治史的范畴,或囿于某一地区或某一团体,没有将各类商人社团联系起来进行系统的研究。近儿年来,学界对于晚清社团尤其是商人社团在近代社会中的价值和功用日见重视,不少著名学者都曾呼吁对此课题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朱英同志的新著《辛亥革命时期商人社团研究》,成为开拓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发端。 该著内容共分八章,对晚清各类新式商人社团作了多维度、多层面的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社会的分层与流动、重商思潮的形成与兴盛、商人近代意识的萌发与价值取向、社会经济结构尤其是......

青年朋友的良师益友——《世界名女剪影》评介
作者:李然
河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万松玉同志主编的《世界名女剪影》一书,199。年6月已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29万字,荟萃了世界上各行各业的著名女性69人、内容丰富,思想高雅、生动活泼,富有极强的感染力,是国内第一部比较全面地介绍外国著名妇女的著作,不仅对研究外国妇女史、世界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也是激励广大青年,尤其是女青年自信、自重、自立和自强的一部难得的好书。 从内容上来看,书中涉猎的人物,上自罗马帝国,下至当今世界,不仅有欧美诸国的伟大女性,而且也有亚非拉的女中豪杰多不仅有捍卫民族尊严的英雄,而且也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战士;不仅有世界上诸多的女中第一,而且有地球上勇于探索的精英;因此,无论是就时间而言,还是就地域而论,书中收录的人物其经历以及所从事的工作、所追求的事业都是多层次,多色彩、多方面的。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出在妇女解放运动的感召下,几千年,特别是近二、三百年来,诸多国家、诸多地区、诸多领域的女性如何冲破种种阻力,克服重重困难,勇敢地走出家庭、涌向社会,寻求妇女解放,成为一代风云人物的艰难历程。无论她们是闻名世界的政治家,如西班牙的“热情之花”伊......

本刊1991年(总第189——194期)目录索引
纪念本刊创刊四+周年笔谈欲明大义必先知史 —为《史学月刊》创刊四十周年 纪念而作··················”·……王荣堂(l:l)感谢《史学月刊》对我的帮助和鼓励……牛致功(1:2)继续努力培养年轻的史学工作者 —祝《史学月刊》创刊四十周年一苏双碧(l‘2)继往开来任重而道远··················……赵希鼎(1:3)坚持开拓者的正确方向··················……胡思庸(1:4)祝愿和希望································……彭树智(1:5) 中国古代史炎帝传说考述··.............…… —兼论姜炎文化的源流····一·…唐嘉弘(1:6)昊蜀荆州之争与三国鼎立的形成···……朱绍侯(1:14)跋《北齐娄睿墓志》···············……高敏(1:25)韩琦论··································……顾全芳(1:33)王夫之与司马光史学思想比较··…严衡山(1:39)明朝初年的福建沿海及海防·······二郑克最〔1:45)康熙的决策与昭莫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