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3年第5期部分文章摘要

信息来源: 暂无 发布日期: 2015-12-28 浏览次数:

三皇五帝及华夏文化探源——中国上古神话谱系的文化人类学研究
作者:黄炘佳
中国上古神话谱系,可以三皇五帝为概括。三皇五帝在中国家喻户晓,似乎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特征性的东西,然而又是最凌乱不堪的一套系统,我们可以举出十来二十个三皇五帝的说法。因此,历来对于这一谱系的观点,要么认为他们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但只举其大者,如黄、炎、尧、舜之类,盲从于史书的记载;要么就承认他们都是神话人物和宗教神灵,但只承认他们有一定神话及宗教的意义,而无视于这一谱系所特有的文化上的功能意义。这就是实在派和虚无派的对立的看法。我认为,三皇五帝既不是实在的历史人物,也不是只有虚无飘渺的意义的神秘传说,而是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的体系。这个体系隐藏着华夏民族(汉族)文化起源的秘密。 一问题的提出 现存各种史料中,关于三皇五帝的说法很多,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炎帝,第二类则把炎帝排除在外。 第一类:《礼记·月令》以五帝为太皋、炎帝、黄帝、少皋、撷项。 _第二类:如《帝王世纪》的三皇为伏羲、神农、黄帝,五帝为少皋、撷项、高辛、唐尧、虞舜多《世本》、《大戴礼记》、《史记》则谓五帝为黄帝、撷项、帝誉、唐尧、虞舜。按舜之后为禹,则是先儒成说,是没有争议的。这一没有炎......

赵无恤述论
作者:靳生禾,李广洁
赵无恤,一作赵毋邺,即赵襄子。赵较次子,母亲为狄人。赵鞍原立嫡长伯鲁为太子,后来日益发现无恤为贤,遂更立无恤为嗣。赵软死后,他继承遗志,兴兵平代戎,实现了北进战略;以严固民和的晋阳为依托,在晋卿斗争中战胜对手,决定了三家分晋的局面,成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由春秋时代过渡到战国时代的决定性人物。 一兴兵平代 赵鞍之世,晋室日渐衰微,六卿专政,同时诸卿竞争日趋激烈。赵较联合韩、魏、知共灭范氏、中行氏,瓜分其地。赵氏领地遂形成以晋阳为主的以晋阳和邯郸、中牟为南北两大中心,‘包括当今山西中部和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一隅。赵要进一步拓展疆土,向南,有齐、知(伯)、魏、韩挡住去路;向北,西有楼烦之戎,北有代戎,东有白狄鲜虞中山。相对说来,群戎尚未强大,为赵留下发展余地—更有甚者,是北方广裹辽阔,农牧富饶,胡马雄盛,战略地位优越。赵较的战略思想是首先兼并代和中山。尽管他已与代戎联姻,以女妻代王,灭代却尤为朝夕思之,痛寐求之,只是还未来得及做到就死了。赵软既葬,赵无恤代立,眼见知伯频频伐中山(河北定县)①,灭其与国仇由(山西盂县)②,他未除服,.即北登夏屋山(代县东北),于勾注塞宴......

先秦秦汉天命观对王权的影响
作者:洪煜
在远古时代,天和人事的关系就不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展,出于一种原始的自然崇拜,人们把人世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都归结于对天体现象的解释,相信天在冥冥之中安排着人间的一切祸恶善福,包括王朝的更替、王位的继承,它的意志谓之天命。随着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这种天道观念和皇权紧密连结在一起,世俗的君主帝王为了把他个人凌驾于整个社会之上,不遗余力地从神那里寻找根据,把自己说成是天神的化身、后代或代理人,自称为“天子”,因为“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①。这样借助于天的权威树立了君主帝王的权威,以至历代的君王或皇帝都享有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权力。王权借神而强化,又借神而极端残暴⑧。同时,随着天命观的不断发展,其内容不断得到补丸和完善,其中灾异、符瑞说也借助于天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对王权的抑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拟就天命观的产生发展以及对王权的影响作一简单的论述。 自人类出现以来,人们慑于自然界的威力,产生了对自然之天的顶礼膜拜,这种原始的宗教渐渐地把人世间的一切归结于天命的主宰,而把自然之天转化为“有意识的人格神”正是那些善于观察天象通晓巫术的巫师之类的人物,他们把人事和......

陈桥驿与郦学研究
作者:王守春
在中国古代的诸多著作中,没有任何一部著作象北魏哪道元所撰注的《水经注》那样,在中国历史上受到那么多的学者所研究。而在众多的研究《水经注》的学者之中,没有谁象杭州大学陈桥骚教授那样取得成果之丰。这些都是中国史学研究上的罕见奇观。 陈桥释教授迄今已出版三部《水经注》研究专集。其中,《水经注研究》(一集),1985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水经注研究二集》,1987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新近出版的《哪学新论》为《水经注研究》之三,1992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陈桥释教授还著有‘《哪道元与水经注》(上海人民出版)、点校武英殿聚珍版本《水经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 090年出版)与段熙仲教授合校《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 989年出版)。这一系列著作,对邮学研究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可以归纳为以下儿个主要方面,并予以简单评述。 1.对《水经注》版本学,研究的贡献 《水经注》一书自从邮道元撰著之后,经历了复杂曲折的传播过程。陈桥释教授第一个指出,:在北宋时期,《水经注》才从宫庭书库传播到民间。后来,该书被传抄和刻印,到了明清时期,研究《水经注》之风大兴,名家......

宋代城市住房政策研究
作者:胡建华
一关于官房出租的’若干规定 北宋时期,汁京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商品流通中心和金融中心,也是整个封建国家运转的轴心和调节中枢,全国最大的流动人口集散地。因此,邸店业也就逐渐兴盛起来。 据《东京梦华录》载,汁京州桥附近“街西保康门瓦子,东去沿城皆客店,南方官员、商贾、兵级皆于此安泊。”①“自景灵宫东门大街向东,街北旧乾明寺,沿北改作五寺三监。以东熙熙客店,都下着数。”⑧可见,邸店多为商贾及进京的南方官员所赁。当时,出租房屋可获得数额可观的房租,如临安,”其诸处贡院前,赁待试房舍,虽一榻之屋,赁金不下数十褚。”③由此,汁京城的情况也可略见一斑‘基于商业利润所诱,官府也开始经营房屋出租业。 根据经营管理体制的不同,城市的官营住房可划分为“直管房”和“自管房”。“直管房”是由京城的最高房地产管理机构—店宅务管理,所征收的房租要送交三司。“自管房”则是由一些特殊部门自行管理的房屋,如学校、福利机构的房屋,就是属于自管房。房(地)租一般不上交中央或地方财政,而是属于本系统内支配,用于赡学养士、抚恤孤贫。 1.“直管房”租金的征收办法 北宋时期,“直管房”的租金由店宅务负责征......

试论郑端清世子朱载堉的“让国”
作者:范沛潍
明代进入嘉万时期,已呈现出末世的景象,官吏的贪污营私,’宦官的专权结党,皇族的内争腐朽,帝王的荒淫无能……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单就皇族中的落王来说,尔虞我诈,明争暗斗,乃至刀光剑影相互残杀的事件,时有发生。然而,在河南众多的藩王中,却出现了一位“笃学有性”,推位让国的王子,他就是郑端清世子朱载箱。关于朱载靖的“让国”,目下还未见有专文论述,仅见少数文章约略提及而已。“让国”事件是我们深入研究明代社会,深刻认识朱载靖的一个重要课题。今草撰此文,以期引起世人的注目,不当之处,静侯方家指正。 大明建立伊始,太祖朱元璋就开始分封诸子为藩王,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此后各帝承继,且加以完善,大封子弟,直到明亡为止。郑端清世子的远祖郑靖王朱瞻竣就是仁宗皇帝的第二子。为了叙述的方便,现列郑王世系如下①:(见下面) 第一代郑王朱蟾竣,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二子,宣宗朱瞻基的弟弟,“母贤妃‘李氏,永乐二年(1404)二月十七日生,二十二年(1424)十月十一日封,宣德四年(1429)之国陕西凤翔府”②。正统八年(]443)诏迁河南怀庆府(今河南沁阳),一太祖朱元璋一!一......

中国犹太人定居开封时间考
作者:魏千志
中国开封犹太人问题,从明朝末年起,就曾轰动了西方宗教界。海内外的研究者也越来越多,曾有不少论著相继间世。但迄今为止,仍有许多方面有待探讨和商榷。本文拟就中国犹太人定居开封的时间间题,略加考订,以就正于方家。 关于中国犹太人何时定居开封间题,是研究中分歧最大的间题之一。 首先,开封犹太人自己的有关记载,说法就很不一致。 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重建清真寺记》碑(以下简称弘治碑)载:“隐!教道相传,授受有自来矣。出自天竺,奉命而来。有李、俺、艾、高、穆、赵、金、周、张、石、黄、李、聂、金、张、左、白七十姓等,进贡西洋布于宋。帝曰:‘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汁梁。’宋孝隆兴元年(按:金世宗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癸未,列微五思达领掌其教,俺都喇始建寺焉。”①这就是说,他们认为其祖辈是在北宋时期来到开封并定居下来的。但是在北宋何年来到开封的,却未加说明。这是现存开封犹太人自己最早的见诸于文字记载的一种说法。 但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重建清真寺记》碑(以下简称康熙碑)中却说: “教起于天竺,周时始传于中州,建祠于大梁。”这是又将犹太人定居开封的时间,......

略论中国楷书史的发展
作者:郝文勉
中国书法是古老而伟大的艺术,在世界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光辉的一页。然而在我们的历史研究中,关于书法历史的研究却非常薄弱,尤其书法领域各种书体史的系统研究更为罕见,这是十分遗憾的。本文试对中国楷书史的发展作一勾画。 任何事物都是遵循其自身规律向前发展的,楷书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遵其规律,我们将楷书史划分为四个时期:一、楷书创始时期;二、楷书成熟时期;三、楷书革新时期;四、楷书守成时期。下面我们分期阐述。 一楷书创始时期—汉代 在楷书产生之前,书法就已出现大篆、小篆、隶书三大类书体,为楷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大篆是对小篆而言的,我们把小篆以前所有的古文字统称为大篆,主要有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几种。小篆是秦统一以后通行的书体,它在大篆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规范统一,便于书写,为书史上最初规范化的书体。隶书是继小篆之后出现的一大书体,它在小篆的基础上产生,在汉代非常盛行,呈现了千姿百态的局面。 隶书的产生是汉字的一大革命,其意义不仅是在于汉字从此走向了符号化的领域,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汉字的书写方式和审美趋向。隶体的点画已有点、波、钩、撇、捺、横......

清末教育立法初探
作者:马平
1901年l月29日,流亡之中的慈禧太后在西安颁布“变法”上谕,拉开了清末新政的序幕,清末教育立法是清末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史学界对清末新政的评价尚存分歧,但不能不承认,清末的教育立法对中国近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起了奠基作用,客观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清末的教育立法,林林总总,几乎涉及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与领域。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大方面较具代表性: 第一,关于建立学校教育制度的立法 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逐渐形成了官学、私学、书院的学校形式,但这些学校之间并无纵横衔接的系统联系,没有正规的学制。我国新式的学校教育制度,始于光绪二十八年(1 902年)。清政府针对全国开办新式学校的状况,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旨在将全国的学校规定一个较为科学的系统,这就是著名的“壬寅学制”。由于种种原因,该学制未得实施。次年,清政府又命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在“壬寅学制”的基础上奏拟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经正式颁布后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学制,通常称为“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包括:初等小学堂、高等小......

清末地方自治运动论纲
作者:马小泉
晚清政治发展的中心课题,是如何建设一个民主、统一的现代国家。现代国家的塑造,势必要涉及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新调整,如何重新分配国家的政治权力,如何设计地方政权的组织形式,以实现社会的动员与整合,建立协调稳固的政治基础,这不仅是新兴资产阶级努力探索的间题,而且也是封建统治阶级面临的严峻挑战。现代政治发展理论认为,一定形式的地方自治,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条件①。清朝末年地方自治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即是中国地方政治近代化的初步尝试。 近些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清末地方自治间题日见重视,并且作了一些研究,或从资产阶级立宪运动的角度立论,或是进行区域性的个案研究,或是剖析晚清政府的地方自治政策,均有相当的成绩。本文拟在前此研究的基础上,试从社会政治结构与政治发展的角度,对清末地方自治运动作一概观考察,以冀加深对于中国早期政治现代化的理解。 近代意义的“地方自治”(Local Self一gov“r”ment),是西欧资产阶级革命初期,为反对封建专制、争取参政权力而提出的一种地方政治设制,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如果说西欧早期的地方自治,是资产阶级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一项“......

清廷缩改预备立宪时间正误
作者:王开玺
1 910年11月4日,清廷颁布上谕,宣布缩改预备立宪的时间。那么,清廷由原定的九年到底缩改为几年,现人撰著史书记述不一。有说“清廷宣布把原定九年的预备期缩为三年”。又有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期限由九年缩短为五年”。其它专著如《近代中国史稿》,也有清廷“迫不得已允许缩短预备立宪期,将九年改为五年”的同样记述。以上两种记述均有误。 清廷曾于1908年8月27日(光绪三十四年八月初一日)颁谕:“自本年起,务在九年内将各项筹备事宜一律办齐,届时即行颁布钦定宪法,并颁布召集议员之诏”(《清末预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第68页).并核准了宪政编查馆拟定的自1 908年至19比年的九年间,应逐年筹备事宜的清单.此后,各省溶议局及在野立宪派,自1909年11月至1910年11月,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速开国会请愿运动。1910年11月4日,清廷警休于“危迫情形,日甚一日”,“人民代表吁恳”,“内外臣工强半皆主张急进,民气奋发,众论金同”的政洽压力,颁谕“著缩短为宣统五年(即一,15年),实行开设议院,,(同上,第78一7。页)。自光绪三十四年至“宣统五年”,共计六年,因此清廷预......

试论清末北洋集团的政治文化
作者:李明伟
从甲午战败到辛亥革命爆发之间的十七年,是中国社会政抬风云变幻的重要时期。由于阶级的分化和社会的发展,清末社会出现了北洋集团、立宪派集团、革命派集团和满清亲贵统治集团等代表不同阶级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政治集团。正是这些集团的政治发展和力量领顽,导致了清王朝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由于政治机制的运行受到社会政治规范和民族普遍政治心态的影响,本文引用了政治学中“政治文化”这一概念。所谓政治文化是指一国社会成员所具有的特定政治行为模式,它包括该国社会成员中所盛行的政怡态度、政治信仰、政治感情、价值观和政治技能。根据政治学的i观点,,、每个社会政治集团都有自己特定的物质和精神生态坏境,也就必然形成与之相符合、相平衡的政治文化①。本文拟就清末社会主要政治集团北洋集团的政治文化的产生;发展及政治影响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清末民初社会政治研究的深入开展。 纵观清末社会各主要政治集团势力,其政治、军事、经济实力增长最快的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研究北洋集团政治文化的形成过程,首先要探讨袁世凯早年政治文化的形成。 每个社会成员在由婴儿发展到成年人的过程中,都不断地从其父母,师长......

早年毛泽东眼中的世界
作者:李淑红
早年的毛泽东是一位异常关心和重视世界局势发展变化的人,本文主要论述1 920年前他对世界的观感和思想认识过程。 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接受的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读的是四书五经。同时,对于凝结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中国旧小说,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精忠传》也爱不释手。大约在1909年以前,毛泽东几乎没有接触过什么西方文化,还不知道中国之外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1909年春夏,毛泽东辍学在家务农时,向表兄文咏昌借阅了一些新书,其中一本是资产阶级早期改良主义者郑观应所著的《盛世危言》,这本书认为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方的铁路、电话、电报、轮船等器械象指责顽固派泥古不化,甘心愚陋,以受制于人,批评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而不从事中国政治改革是“遗其体而求其用”、“遗其精义而求其皮毛”;主张民主改革,内容包括议会政府,现代教育方法和交通等等。这是毛泽东第一次间接接触西方文化的一本书。后来,毛泽东回忆说:“这本书我非常喜欢。作者是一位老改良主义者,以为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铁路、电话、电报、轮船等,并想把这些东西传入中国”①。 还有一本书是改......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贡献
作者:周振刚
李大钊是我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他早年就学于北洋政法专门学校,后赴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专攻政治。他对政治学、社会学均有相当的造诣,然而在学术上成就卓著的是史学,对史学理论的贡献最大①。 本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是,在史学领域内,无论东、西方,传统史学即以实证主义为主要方法的叙事式史学,仍居高不下。在史学理论方面,东西方的差异是明显的。在西方,沿着文德尔斑、李凯尔特强调主体的思维进行的唯心主义史学,终于在20世纪上半叶产生了克罗齐、柯林武德和汤因比国。在东方,特别是在中国,阵线不很分明,梁启超、顾领刚等以自然科学的方法在强化着实证主义,而柯炳松等则跟着李凯尔特后面亦步亦趋。在原苏联,十月革命以前大多数史学家对马克思主义知之甚少,十月革命以后虽有大批史学家转向马克思主义营垒,但采纳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历史还只是开始,截止1925年全苏“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协会”成立时,仍未有人写出一部有关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专著。 李大钊史学思想的核心是唯物史观。自1919年《新青年》第6卷第5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之后......

论阿富汗的远古文化
作者:彭树智
已故的阿富汗历史学家穆罕默德·阿里在其遗著《阿富汗简明史》中,曾经指出:“阿富汗在中亚历史的各个时期中都处于显著地位。从以前的历史、丰富的考古遗迹以及它在发展人类的思想和文化中所起的作用看,它能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相媲美。它的文明至少要追溯到五千年以前。”① 的确,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各国考古学家的共同努力,阿富汗原始文化的面貌,才初露端倪,从而填补了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前的文化空白。这就使人们有可能进一步全面认识阿富汗在中亚历史上的地位。 本世纪50至70年代考古学的一系列成果证明了阿富汗和许多国家一样,存在着原始公社时代。虽然至今还不能确定阿富汗现在的领土范围,是否被包括在原始人群的迁住地带,但那时人们生活的主要活动是猎取野兽和采集可食用的软体动物和植物,则是完全可以确定的。 根据考古学家的发现,在阿富汗加兹尼省的达什基·纳乌尔地方出土的粗石器工具,时间约在20一10万年以前。这是旧石器时代的狩猎人群在这里生活过。在阿富汗东北的达尔拉伊·库尔地方的遗址中②,发现了约800余件旧石器时代中期(莫斯特文化)的隧石制片器、石核、手斧及各种刮削器和尖状器。这......

十五世纪西欧农民个人力量的发展及其影响
作者:毕道村
在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15世纪有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封建领主制度灭亡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尚未普遍萌生,新旧交替,景观奇特,其中,小农经济的空前繁荣,农民个人力量的长足发展,尤为引人注目。这种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是本文希望有所说明的主旨。 1348一1349年间,黑死病席卷整个西欧;随后,又在各地间歇性地爆发,致使西欧人口锐减。结果,从14世纪后期起,黑死病前遍及西欧的土地紧缺,地租、罚金不断上升,农民日趋穷困的情况被颠倒过来:中农增多,茅屋农减少,地租罚金下降,雇工工资上升,农民的财富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土地。占地不足维生的1/4份地持有农和茅屋农从13世纪时占英国全体农户总数的46%下降到n一18%①,中上层农民则从13世纪时占全体英国农户的53 .5%上升到82.5%左右②。如伍斯特主教区的亨伯里庄园,占地不足半份地的农户从1299年的29户降至1419年的10户,仅占全体农户的15%③。就是这些人,占有的土地也比13世纪时多④。 租税。从意大利的他斯坎尼到英格兰,地租普遍下跌了40%到70%⑤。如英国的比伯里和肯普斯塞庄园......

俾斯麦和德国的早期殖民地扩张
作者:陈晓春
1871年,德国在稗斯麦的运筹帷幌下完成了统一大业。德意志帝国的成立,给欧洲各国带来了恐慌和畏惧。人们对并吞阿尔萨斯和洛林记忆犹新,深怕新成立的帝国会穷兵默武,进行新的领土扩张。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是帝国成立伊始,俘斯麦就在官方文告以及在帝国国会的演说中多次强调,德意志帝国在欧洲或欧洲以外不再有任何的领土要求,德国的政策仅仅是维持欧洲的原状。可是在他担任首相的最后几年里,他一‘改其最初谨慎克制的作法,也与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一样推行起帝国主义扩张政策来。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因素促使俘斯麦在殖民间题上如此克制和保守?又是什么因素促使他在后期改弦易辙走上殖民扩张这一道路?本文试就此作一初步的探索。 拒绝殖民扩张的原因 傅斯麦开始时在殖民间题上的徘徊观望、犹豫不决,首先是由他自己所制定的对外政策所决定的。 德意志帝国是位于欧洲中部的国家。这一特定的地理位置,使得帝国很难经受住欧洲列强集中起来的压力。对于这一地理位置带来的弊端伸斯麦曾并非危言耸听地向国人指出:“我们至少有三条会遭到进攻的战线,而法国只有一条东部的国界,俄国只有在西部的边界上有遭到进攻的可能。此外,根据......

《明史》勘误一则
作者:孔学
中华书局标点本《明史》卷282《薛玻传》7229页载:“(薛暄)天顺八年六月卒,年七十有二.”黄云眉先生《明史考》第七册,《明史》卷二八二(列传第一百七十)载:“按据《宪宗实录》卷十暄传.暄卒于天顺八年十月甲申.年七十有暄。” 案薛暄入门弟子阎禹锡所作的《字嘟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薛先生行状》(见声薛文倩公全书沙《行实录》卷一)载:葬喧生于供武己已(1多89年)八月初十日,卒于天顺八年(1 464年)六月十五日,享年76岁。明人杨鹤在薛煊入门弟子张鼎所编的薛暄年谱的基础上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丁未(16。了年),汇编成书的《薛文清公年谱》,载“薛煊生于“明大祖洪武二十二年己巳八月初十日“, “(天顺)八年甲申.先生七十六岁在里,夏六月十五日先生卒。”《薛氏族谱》也载:“(薛暄)生洪武己巳八月初十日”,“天顺甲申六月十五日卒”.李贤所作《薛文清公神道碑》载:薛喧卒于“天顺甲申六月十五日也.距生洪武己巳八月初十日.享年七十有六”。 另杨鹤所作的《年谱》及阎禹锡所作的《行状》均载:薛暄临终前曾作诗一首,其中最后两句为“七十六年无一事,此心惟觉性天通”。因此,为确证薛暄.....

试析美国石油进口限额政策的影响
作者:刘波
进入20世纪,特别是战后,石油逐渐取代煤炭成为现代工业的主要能源。其重要性正如纳赛尔所说:“石油是文明的中枢神经。缺少它,构成文明的一切条件都不能存在。”①那么,石油是在什么情况下取代煤炭成为西方国家的主要能源;它给国际关系带来了哪些变化;作为二战前后石油霸主的美国,在这些变化中又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本文拟从美国实施石油进口限额政策入手,谈些个人的粗浅看法。 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发和使用石油的国家。早在1854年美国就成立了石油公司,从事商业性开采。不过在一战前,石油主要用于照明。随着一战的爆发,石油遂成为具有高度战略意义的产品,成为机械化部队的燃料。一战后,作为汽车王国的美国,由于迅猛发展的汽车工业,刺激了石油工业的飞速发展。到1930年,美国公路上的汽车已达到2 300万辆,石油产量也随之不断增长。1926年后,随着石油供应量越来越多地超过需求量,美国的石油价格不断下跌,东得克萨斯油田的开发更加剧了这一形势。美国政府遂要求各州根据需求量实行配产制,但遭到了石油公司的反对。到1931年,原油价格跌到每桶0.18美元,而且有些原油还低于此价出售。面对这......

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演变
作者:军政 ,天敏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体育,在世界体育史上占有独特的位置.夏商周时期就形成了以体育为主的武士教育,战国秦汉时期又形成了中国古代体育具有辩证思想的基本规范(如天人、阴阳、形神、动静、精气神等)和价值规范(如重视体育的伦理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以健康长寿为终极目的养生中,同时注重精神情感.从两晋到隋唐,直至宋代,中国体育以她的发达和繁荣为世界所膛目。 元明以后.席卷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动摇了教会的教育体系和禁欲主义的身体观.肯定了人和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的同时,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产物亦被打上历史的烙印,“健全的思想寓于健全的身体”这一古代格言又重新受到重视,’世界体育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以健美为核心的新体操流派顺应时代的需要而形成,以竞技性游戏、游戏场运动、旅游和野营为基木内容的户外运动也受到美国、德国、瑞士、波兰等国家的重视,竞技运动也更加成熟.卫生保健制度也被视为体育运动的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 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欧洲各国政府.用法律和法令的形式对学校体育也做了全面的规定,并开始借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果,从整体上研究体育.根据社会的需要,依据生理学、心理学、......

“‘左’比右好”述评
作者:刘玉琛
“左”右错误的干扰和影响,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 在今夭,既存在否定四项基本原则,资产阶级自由化“右”的干扰,又存在着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改革开放的“左”的僵化思想干扰。 为了坚持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思想理论上及时排除“左”右干扰,尤其 “左”的干扰,特写此文,以示浅见。 长期以来,在反倾向的斗争中存在着“‘左,比右好”的思想和论调。认为“左”是方法问题,右是立场问题;“左”是好心要革命,右是存心反革命;社会主义时期只有右,没有“左”,只能反右,不能反“左”,反“左”就是倒退、复辟;在反右斗争中,矫枉必须过正……等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联系在一起的、统一的。是方祛问题,还是立场问题;是好心要革命,还是存心反对革命,都不能仅从形式、动机来划分,而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 “四人帮”推行极左路线,就不仅仅是方法问题,而是居心险恶,蓄意篡党夺权的立场问题.对于多数人来说.在革命和建设中,不管犯“左”的错误.或右的错误,其主观愿望是想把革命搞好的。他们在实践中一旦发现错......

苏军对日作战前日本关东军实力的变化及其结果
作者:邓沛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8月9日凌晨,150多万苏军以排山倒海之势突入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70万日本关东军顷刻崩溃,纷纷向苏军缴械投降。9月5日,关东军总部被苏军解除武装。 苦心经营了20多年.号称“精锐之师”、“皇军之花”的关东军瞬息之间被苏军彻底击败.其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本文认为从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到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前夕日本关东军实力的变化及这种变化带来的结果,是关东军溃败的根本原因。 一、关东军实力的全盛时期(1941年6月—1 943年上半年) 长期以来.日本方面一直把苏联作为假想的敌人.早在1 936年,日本参谋本部拟定的《国防国策大纲》便明确提出应“首先倾注全力迫使苏联屈服”,在“消除北方威胁后,再以实力积极推行我国对南洋及中国之国策”(〔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8。年版,第237页)。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给日本发动对苏战争提供了一次跃跃欲试的机会。1 941年6月24日,日军大本营决定“秘密作好对苏作战准备,,,“如果德苏战争的进展对帝国有利,就行使武力解决北......

张闻天民主革命时期政治思想浅析
作者:岳梁,何保健
在中国近代,时代的中心间题是“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即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如何才能获得解放,才能不受帝国主义的压迫、欺凌、奴役?一百多年来的仁人志士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间题而前赴后继的。张闻天<190 。一1976>在时代的大潮中,以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的博大胸怀,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并努力躬行实践。在多次碰壁之后,现实最终使他找到了马列主义,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从而对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早期的民主革命思想 张闻天如同其他的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一样,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前,也曾走过曲折的路,也曾在思想上有过不平凡的、多次的选择。 (一)民主共和思想 张闻天深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很早就倾向于马克思主义。颇具影响的《“五七”后的经过及将来》的第一篇政治论文在总结了运动的经验后告诫人们,要达到“吾们的目的”,“(一)不声不响无用;(二)空文鼓吹无用;(三)电报战争无用;(四)切实劝告无用;(五)奔走呼号无用;(六)奔都请愿无用。”明确提出要推倒现政府必须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将“武力政治、强横的中央集权、卖国贼、安福系、......

炎黄文化的历史轨迹——评何光岳著《炎黄源流史》
作者:马世之,张德水
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由于其历史悠久,内容浩繁,要想彻底廓清其源流,理顺其谱系,却非一件轻而易举之事。我国历史学家何光岳先生,基于强烈的民族感情,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出发,经数十载的资料积累和笔墨耕耘,继《楚源流史》、《南蛮源流史》、《百越源流史》、《东夷源流史》后,又推出了《炎黄源流史》这部鸿篇巨秩,洋洋洒洒,林林总总,是对中华民族历史研究的一大贡献。尤其是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对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将会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炎黄源流史》上起华青氏之源,下迄当今姓氏之流,以浩浩70余万言的篇幅,较为系统地整理了炎黄各系的关系和来龙去脉。作者不为扑朔迷离、庞杂无序的神话传说故事所迷惑,披开层层神秘的面纱,从而得以窥见其庐山真面目。该书从追溯华夏族源开始,首先探究了华肯氏的来源和迁徙。作者认为,华肯氏起源于甘青高原,其后裔除一部分留居于甘青和向西北、西南迁徙外,主要的一支华人则沿着黄河东迁至黄河中下游肥沃的平原和丘陵区,有的华人后来演变为东夷的一支,大部分华人则成为炎黄族系。到春秋时......

把人作为历史研究的中心——《历史的心镜——心态史学》
作者:李旭
心态史学是历史学知识体系与心理学知识相融合的产物。它旨在通过历史心理分析切入人的精神层面,解释往昔岁月人们的大生活和小生活;从喜怒哀乐到悲欢离合,从决定与行动到创造和破坏乃至千古兴亡……它既是一种分析方法,也是一种认识之道观念之道,其意义在于把历史研究引向深层—创造者自身,把历史研究引向大众,把历史生活的“彼岸”和现实生活的“此岸”用欲望、动机、观念、智慧……等一系列精神链环连结起来。对于它特殊而具体的视角,它的迅速成长和发展已成为本世纪西方史学最有代表性的趋势之一,并日益为愈来愈多的中国学者所重视。为促进这一新兴交叉学科在中国的建设与应用发展,河南人民出版社近期组织出版了“心态史系列”丛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彭卫先生潜心撰著的近30万字的《历史的心镜一一心态史学》便是丛书的其中一种。该丛书的《名人变态与变态名人》、《中国历代帝王心理分析》等亦将陆续出版。 《历史的心镜》一书在国内首次全面阐述历史心理分析体系。作者在一系列具体活动中让思维的笔端走向历史的主体一一人的内心深处,对众多“人的作品”进行反思。在这部著作所涉及的近首个历史个案中,读者可以看......

《明史》正误二则
作者:苏晋子
一、《明史》卷100,《诸王世表一》: 宪王有墩,定嫡一子,正统元年袭封。四年亮。 无子。f2546页) 按:“正统元年袭封”误,应为“宣德元年袭封”。 1.《舜山堂别集》卷32:“子宪有有以宣德元年嗣。少有孝行,善为诗词,工书法。在位十四年以正统四年亮,寿五十一,无子”。(中华标点本567页) 2.《明宣宗实录》卷16:“(宣德元年五月庚子)周王有烧奏妇位久虚无以相祀事,宫人巩氏由良家子入宫已久,能执妇道,清册为妃”。(第456一召57页) 由上可知:②朱有嫩在宣德元年五月庚子已以周王名义上秦,其袭封事必在此前;①朱有嫩在位十四年,以正统四年莞,若正统元年袭封,与此不合;③定王朱棣洪熙元年莞,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出现十年以后才决定嫡长子嗣。可见,《明史》误。 二、《明史》卷102,《诸王世表三》: 宁献王权,太祖庶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封,二 十六年就藩大宁。·(2727页) 按:“二十六年就藩大宁”误,应为“二十七年就藩大宁’,。 1.《舜山堂别集》卷32:“(宁献王权)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封.二十七年三月二十三日之国大宁都司”。(574页) 2.《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