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4年第2期部分文章摘要

信息来源: 暂无 发布日期: 2015-12-28 浏览次数:

论中国古代“讳”之表现形式及其发展概况──郭沫若先生《讳辨》质疑之二
作者:李瑾
论中国古代“讳”之表现形式及其发展概况──郭沫若先生《讳辨》质疑之二李瑾作者曾因随州市擂鼓墩一号墓之国别与年代问题,而涉及过"避讳"观念与习俗在先秦早已出现之事的论证。后又在楚国铜器《中子化盘》的断代问题上,集中论证过此盘的年代乃楚成王十七年至三十年所作,并非楚简王中之子所作之器,在先秦不存在无"讳"之俗。故郭沫若先生《诗不始于周人辨》据此盘铭以立论之举,实难以为据。以上所论,仅着眼于微观问题上,就事论事,而未能从宏观上考察,是以在解决此一问题的方式上未免表现得失之零散。最近,拙作《论"讳"在中国社会产生之精神来源及其物质基础》①,在文化人类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作出了宏观的察考,断定"讳"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特定产物,它滥觞于夏代末年而继续发展于殷周两代。但限于篇幅,地下出土的殷周文献材料未能系统征引,因而对殷周两代"讳"出现之具体环境与其表现形态之异同,悉未触及。此外,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继续存在之因素及其发展概况,更无由论列。此外,关于郭沫若先生《讳辩》之写作动机与目的何在,也限于篇幅与论题范围,皆末能稍事推敲。为此,特草此篇以补前作。一亚细亚生产方式与......

汉代匈奴北海之考辨
作者:张志坤
汉代匈奴北海之考辨张志坤西汉时期,错综复杂的汉匈关系是当时社会历史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汉匈关系史中,所谓的"北海"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和两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一是汉武帝元狩四年春,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霍去病率五万大军,出代二千余里,攻击匈奴左贤王,进而"封狼居胥,禅于姑衍,登临翰海"①《史记集解》云:"张晏日:'登海边山以望海也'"。《史记索隐》按:"崔浩云:'北海名,群鸟之所解羽,故云翰海'。《广异志》云:'在沙漠北'"②。举凡今人所书,或把翰海解释为贝加尔湖,或把其解释为它处湖泊,如《中国大百科全书》上讲霍去病"登临翰海(或为今苏联贝加尔湖)"③,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地图集》则把今贝加尔湖标明为北海、翰海,并标明霍去病进军路线直达湖边④,又如《中国古代爱国者故事》中介绍霍去病说:"为了庆贺这次大胜,霍去病在蒙古高原上举行典礼,在狼居胥山(今内蒙古苏尼特旗北)举行封礼,在姑衍举行禅礼,又登临北海(贝加尔湖),然后凯旋而归"⑤。二是苏武之出使及其羁留匈奴中十九年,史载苏武:"匈奴……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⑥,至十九年后才返回故国......

曹魏与孙吴的“校事”官考略
作者:高敏
曹魏与孙吴的“校事”官考略高敏陈寿《三国志》无讲述典章制度的诸《志》,故有关三国时期的各项典章制度,需要到各本纪、列传中去仔细寻绎,方可知其梗概。与官制有关的校事官的制度,也是如此。唐人杜佑撰《通典》,其《职官典》对唐以前历代官制虽有记载,却不载曹魏与孙吴的校事官之制。清人杨晨的《三国会要·职官》,虽然对三国官制考述不少,却也不及曹魏与孙吴的校事官制度。《宋书·百官志》所载官制,虽然上承汉代之制,三国官制也包括其中,然而仍未言及曹魏、孙吴的校事官。今人张政先生主编之《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虽十分宏富,也同样缺校事官条目。唯有清人俞正燮在其《癸已存稿》卷七《校事》条有所考证,全文仅四百余字,虽然以极简略的内容涉及了校事官的性质、职掌等情况,却对曹魏、孙吴校事官设置的年代、设置的原因、废除的时间和理由以及此官所带来的危害等等,均未言及,因此略作考述,以补其简约与缺漏。(一)曹魏、孙吴"校事"官的始设年代及其设置原因按"校事"一官,《史记》、《汉书》及《后汉书》等史籍均不载,汉代以前诸私人著作也无涉及"校事"官者,因知校事一官为汉代以前所无。此官名的出现,实始于......

北宋东京的饮食生活
作者:吴涛
北宋东京的饮食生活吴涛北宋社会经济的空前发展,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变化。东京是北宋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人口众多,工商业繁荣,这就使得东京的饮食生活更加丰富多采。研究北宋东京的饮食生活,对于我们了解北宋的社会面貌和物质生活的变化,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东京的城市人口在百万以上,每日所消耗的粮食是相当可观的。但东京及其附近的农业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其需要,主要是靠全国各地,特别是东南等地的支援。东京居民所食用的粮食,有米、麦、粟、菽等。东京的食米,主要来自于江、淮、湖、浙。首先是对河所运的漕米。先是,四河所运未有定制,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汴河岁运江、淮米三百万石;至道(995-997年)初,增至五百八十万石。大中祥符(1008-1016年)初,达七百万石①。到了神宗时期,"发运司岁供京师米,以六百万石为额。淮南一百三十万石,江南东路九十九万一千一百石,江南西路一百二十万八千九百石,荆湖南路六十五万石,荆湖北路三十五万石,两浙路一百五十万石。通余羡岁入六百二十万石"②。"年额上供米六百二十万石,内四百八十五万石赴阙,一百......

明代山人群的生成所透射出的社会意义
作者:牛建强
明代山人群的生成所透射出的社会意义牛建强一明代山人之定义山人称号在明朝以前即已有之,一般是指脱红尘、处青山的隐逸之士,即高士的代称,含有称扬之意。明朝的"山人"虽有山人之名,但内容和行为与其前辈比拟已大相违谬了:生活的场景不是在尘世之外,相反却在红尘之中。明末竟陵派代表谭元春在山人澜如女士传中为山人下定义道:"山人者,客之挟薄技、问舟车于四方者之号也"①。山人拥有某种技艺,不愿栖居林壑,于是四处奔走,江湖闯荡,追寻着他人求售自己货色的希望。基于这种差异,山人称谓加在明代山人顶上实有些不伦不类之感,有时反而会给人们增加困惑和不解,"山人不山,而时时尘间,何以称山人"②?万历二十一年,华亭人范濂面对比比皆托名山人的现实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说他们唤作"山人"名号,以隐居林泉的传统山人为楷模的这种仰慕行为只是表面上的,实际上无非是利用山人名号满足自己的私欲,"阴济其小人之私"③,和正统山人的形象完全不同。可见,明代山人有它确定的内涵:它是指那些依托达官贵人"以文墨糊口四方"的诸生阶层。另有一些学者所为非上述山人之所为,但为标赏雅致起见,或许出于对山水的特殊兴趣,也为......

周王府的老虎吃豆腐
作者:苏晋予
周王府的老虎吃豆腐苏晋予从明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漳第五子周王朱之国开封起,周王在开封共历十一世十一王。嘉靖时,开封城内就有亲王府一,郡王府六十六,可见,有明一代的开封是一座王府城.亲王、都王不仅建有豪华、宏大的宫室.而且筑有大小园林,并驯养异禽猛兽.供其玩赏。周王府宫后就有"各种游乐之处,奇石异花……山坎上,就山依洞,有……鹿羊抵触,禽鸟展翅.猛虎作威……"(《如梦录》)。虎狼为食肉动物,每日要消耗可观的肉食。但是,有经验的周王府驯虎人,却能改变虎的饮食。王士祯的先祖方伯公曾为河南按察使,他曾亲见:"周王府有驯虎,日惟啖豆腐数斤"(《池北偶谈》)。王府老虎何以能改食肉为吃豆腐?据笔者考察:一是应从幼虎开始培养,逐渐养成吃豆腐的习惯;二是在最初进食时.或在豆腐中渗入少许肉末,或以肉汤浸泡豆腐,促进虎的食欲。这样日积月累,老虎长大以后也就习惯吃豆腐了.周王府驯虎吃豆腐的经验没能流传下来。但明人做到的,我们同样会做得更好.笔者真诚地希望在今日的动物园里也能出现几双吃"豆腐"的老虎,这无论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还是从节省经费的角度来看,都有意义。周王府的老虎吃......

明代学子的心态及其价值取向的归宿
作者:王建光
明代学子的心态及其价值取向的归宿王建光传统的儒家学子,以修齐治平为己任,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如韩愈、柳子厚、白乐天、王安石、苏东坡、欧阳修、范仲淹等人,以其学子入政在历史上留下令人注目的一页。可是明代的学人却不以之为然。他们对社会有一种复杂的心态,与社会若即若离,虽没有魏晋之士的风流,却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风骨,傲视于社会,他们大都熟读四书五经,投身科举,却又于功成名就之际辞官不做,游离于社会政治生活之外。他们深受传统伦理的影响,却又以矛盾的心理对新时代的道德有着普遍的认同感。明代的学子于社会经济发生深刻变革的时代,形成了独特的心态和价值取向及其人生的态度。一明代学子的心态1.醉心科举,淡化"官"念有明一代,科举大盛。学子醉心科举,统治者以朱儒训义的《四书》及五经为本,把莘莘的学子诱向白首穷经、代圣人立言之路,使学人把自己的未来压在科举考试上。天下刚定,洪武帝与刘基等人便定科举,三年一大比。可以说,明代的科举是最正常的。值得品味的是,这些科举中的佼佼者大都辞官不做,或为官不久便乞归养。限于本文篇幅,不便-一列举,但一部明史列传,"力辞"、"乞归"、......

比较“南张北周”的实业道路
作者:林庆元,罗肇前
比较“南张北周”的实业道路林庆元,罗肇前张春和周学熙是清末民初国内两位著名的实业家,特别是在民国初年,他们二人分别担任农林工商总长和财政总长,一南一北充当全国实业界代表,人称"南张北周",气势不小。本文将通过比较他们二人的实业道路异同,来初步探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一办实业起家的成功者经过洋务运动的准备,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要想发大财、上升为商界头面人物就必须办实业。清朝前期,真正够得上富商巨贾的有两淮盐商、山西号商、广州行商、上海沙船主等,这些人依恃在盐政、银政、外贸、漕运等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诸方面被授予的商业特权,聚积起较为可观的财富。外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后,上述的种种旧式商人先后相继衰落,买办跻身于富商巨贾行列。通过洋务运动,买办虽在继续发展,但同时也发生剧烈分化,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兴起了。"南张北周"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南张北周"都是靠办实业起家的。状元及第的张春,是"一个穷读书人,虽有了名,但是名不能当钱用","有时候旅费不够,也卖过好几回字"①,因成功地办起了大生纱厂而转变为民族资本家......

近代上海与周围农村
作者:戴鞍钢
近代上海与周围农村戴鞍钢近年来,城市史研究方兴未艾,但联系周围农村变化来考察近代城市发展的论著尚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因为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城市的发育成长,都离不开周围农村的辅助支撑;反之,城市的发展,也给周围农村以深刻的影响,忽略任何一个方面,都是欠妥的。本文择取近代中国最大的都市──上海为考察对象,着重探讨近代上海崛起与周围农村经济互补互动的紧密关系,以期丰富对中国近代城市崛起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这在加快改革开放的今天,应该说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鸦片战争前,上海周围农村的农产品商品化已有一定的发展。金山、嘉定等县,土质适于棉花种植,"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粮田面积的缩减,导致粮食生产相对不足,须靠运入外地粮食接济,"每年口食,全赖客商贩运"②。1843年上海开埠后,成为中外贸易的最大口岸。随着外国商船接踵而至,在沪外国商行的数目迅速增加。据统计,1844至1854年的十年间,外国在沪商行从11家猛增为120多家③。在19世纪70年代初,上海在全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约占65%,以后通商口岸增辟,上海的......

周恩来民族工作理论述评
作者:郭常英
周恩来民族工作理论述评郭常英周恩来是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组织制定者和领导实施者,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运用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总结和概括出一系列有关民族工作的理论。这一理论,不仅在正确解决我国民族工作问题上发挥了积极而重大的作用,也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宝库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一把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周恩来民族工作理论的主导思想。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如何在我国制定和实施反映各族人民共同利益和愿望的民族政策,是一个事关我国民族团结、国家统一、边防巩固和社会发展的极其重大的问题。我国又是一个有着自己国情特点、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有着不同的民族发展史和相互关系史的国家,这就使我们在制定和实施我国的民族政策时,一定要运用科学的民族观以及必须和中国的民族状况实际相结合。周恩来在这方面表现出其马克思主义的远见卓识和严谨入微的科学态度。他把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作为民族工作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作为制定民族政策的基本理论根据,同时认真研究我国民族状况的实际,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看待、分析......

昆仑关战役述评
作者:王晓华
昆仑关战役述评王晓华一昆仑关是历史上有名的战场,该关群山环抱,形势险要,为南宁外围之要地。1939年11月24日,日军攻占南宁,国民党此后的作战方针遂以夺取南宁为主要目标,而欲反攻南宁,第一步必须攻略昆仑关。担任昆仑关守备的日军是以号称"钢军"著称的第五师团的第四十二联队的两个大队及二十一联队的一个部炮兵大队,还有战车防御炮一个中队与骑兵一中队。武器先进,堡垒坚固,是为半永久性防御体系。而担任主攻昆仑关任务的是属于北路军杜幸明指挥的第五军,据桂林行营迁字第十四号作战令,第五军"担任对邕宾路正面之攻击,先击破昆仑关及九塘附近之敌,再作攻略南宁之准备"①。12月18日,昆仑关战役正式开始。第五军荣誉一师郑洞国部开始对昆仑关正面展开攻击,其初战况进展顺利,陆续将金龙山、仙女山、老毛岭441、600高地先后攻占,一部已进至九塘附近。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死守阵地,敌援军亦从八塘经九塘向昆仑关增援。入夜,罗塘及同兴北方高地复陷敌手。是日,新二十二师邱清泉部担任阻击任务,以五塘、六塘为攻击目标,激战至深夜予以占领,并构筑坚强工事,监视南宁方向敌情。19日,八塘附近敌......

中东政治暴力的历史考察
作者:孟庆顺
中东政治暴力的历史考察孟庆顺自从人类开始有了政治活动以来,以政治为目的的暴力活动就逐渐演化为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中东作为一个动乱、冲突连绵不绝的地区,其政治暴力也源远流长。本文试从历史的角度探讨现代中东政治暴力的根源。一在世界历史上,中东是一个充满神秘感和独特性的地区。正象中东的文明一样,中东的政治暴力很早就达到异常激烈的程度。从历史影响的角度看,古代世界最著名的两大政治暴力运动──犹太西卡里运动(公元1世纪中期──70年)和穆斯林阿萨辛运动(1090-1275年)都诞生在中东,它们集中东暴力文化之大成,对中东政治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西卡里和阿萨辛派追求的目标并不新奇,前者希望从罗马统治下争得独立,后者在十叶派伊斯玛仪支派的哈桑·伊本·沙巴领导下,试图"完成或纯洁伊斯兰教",创建一个"真正的伊斯兰国家"。它们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把暗杀作为实现上述政治目的的手段。西卡里(意为带匕首的人)最喜欢的武器是短剑或匕首(西卡),他们的暗杀对象不仅包括罗马驻军军官,一些与罗马人合作的著名犹太人,特别是教士也受到西卡里的袭击,甚至一些不同意仓促起义的犹太爱国者也遭到暗......

资本主义国家股份制的源起与发展
作者:肖成
资本主义国家股份制的源起与发展肖成股份制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其渊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在奴隶制商品经济发达的古希腊、罗马社会就已出现了股份制的胚胎,近代意义上的股份公司则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本文将考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股份制产生的脉络,从而了解股份制的兴起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之间的相互关系。一从股份制萌芽到股份制公司股份制的萌芽形态是合伙制,源于何时,众说纷坛。有些笼统地提"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有的提"源于商品经济产生之际"。更多的说法则认为,是在15世纪初的德国南部及毗邻地区,一些农村和矿产的小手工业者组织起来的合作社①。但就笔者所接触的资料,在10世纪就有了股份制的雏形。当时在西部的欧洲出现越来越多的商队,这实际上是商人的合伙组织。这些商队由弟兄们组成,通过忠诚誓盟把他们约束在一起。在商队中商品是同买同卖,利润是根据各人在合伙组织中股份的多少按比例分配②。这些合伙组织虽然主要是由血缘关系或姻亲关系的合伙人组成,但经济利益的关系将他们联结起来,形成原始的股份组织。有些史书记载,合伙组织源于德国,这是不确切的。因为这种合伙的做......

试论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反犹抵抗运动”
作者:杨海军
试论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反犹抵抗运动”杨海军本世纪30、40年代,在希特勒大肆推行反犹政策、并在欧洲大陆掀起灭绝犹太人狂潮的同时,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人们反对纳粹迫害犹太人的斗争也在悄然兴起,并逐步形成了反对迫害、组织营救乃至武装抵抗的浪潮。这即为笔者所理解的"反犹抵抗动动"。本文试图勾勒出这场运动发展的主要线索,并对这场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时代背景、性质、特点作一初步探讨。一德国社会内部反对希特勒迫害犹太人的斗争1933年希特勒攫取政权以后,反犹便成为纳粹德国的既定国策。希特勒上台伊始,德国法律公报就刊登法令,对犹太人的任职权、公民权进行了限制。1935年《纽伦堡法》颁布,出生在德国的犹太人被取消国籍,也不准他们再同有德国血统的人结婚。随着反犹的13条《补充法令》陆续颁布,犹太人被逐渐剥夺了生活中的一般权利和自由。1938年以后,希特勒对犹太人的限制更为严厉,犹太人除了不准从事牙医、律师、医生等职业外,还逐渐被清除出交易所,不准再从事股票交易。紧接着,犹太人的银行、企业、商店、住宅及存款、地产均被没收,他们逐渐丧失了在德国经济领域内活动的全部......

蒋介石与孙中山训政思想之比较
作者:谢晓鹏
蒋介石与孙中山训政思想之比较谢晓鹏孙中山先生在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划分为军政、训政和宪政三个时期,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革命程序论"。晚年,他又据此制定了著名的《建国大纲》。由于他的过早去世,这一设想并未能实施。1928年,蒋介石北伐告成后,借口实现《建国大纲》,提出"实施训政",至1948年"行宪国大"召开,长达20年的"训政"方告结束。在蒋介石所谓的"训政"过程中,是对孙中山训政思想的继承呢、还是背叛?笔者不揣浅陋,拟对蒋介石与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作一比较。一训政思想的提出与实施(一)孙中山训政思想的提出孙中山的训政思想萌芽于中国同盟会成立前后,当时,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日益高涨,清政府的反动统治摇摇欲坠,形势的发展迫使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急需考虑这样一个时代课题──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如何进行。早在1906年,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就正式提出了"革命程序论",他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分为"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和"宪法之治"三个时期。1914年,他在《中华革命党总章》中,首次使用了"军政时期"......

孙中山“以党治国”论初探
作者:王永祥,李国忠
孙中山“以党治国”论初探王永祥,李国忠这里所讲的"以党治国"论,系特指孙中山围绕"欲以党治国,应效法俄人"①的主张而提出的一系列理论见解,不是指以英美式政党政治为背景的"以党治国"。前者在中国为孙中山先生所首倡。我们认为,孙中山"以党治国"论的核心,是指依靠改组后的"有力量有具体"政纲的革命政党一中国国民党去改造国家(包括先"以党建国"再"以党治国"),具体言之,即是指革命政党以革命方式夺取政权,然后运用政权,训练民众,最后实现全民政治。孙中山认为,这种"以党治国",是以"俄国完全以党治国"为模范,它"将党放在国上",比之于英美式政党"握权更进一步"②。"以党治国"论是孙中山政治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对广州、武汉国民政府并且对其后南京国民政府政治体制的形成都具有重大影响,但至今,学术界对这一理论的内涵不仅界说不一,而且在评价上分歧甚大。本文仅略陈陋见,以就教于学界同仁。一孙中山"以党治国"的思想是在中国的现实社会环境和革命过程中逐渐发展、成熟、定型的,是孙中山在仿效西方政党政治及向传统会党模式回归皆遭挫折的打击下,经过深沉的思考及借鉴苏俄经验而找到的最后......

1928─1931年的胡汉民
作者:席富群
1928─1931年的胡汉民席富群胡汉民继1927年与蒋介石合作进行反共清党之后,1928-1931再次与蒋联手。其间,胡汉民以其在党内的特殊地位,主持党政,对各地方实力派的反蒋活动口诛笔伐,并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使国民党中央政权的统治合法化。但由于胡汉民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信仰与蒋介石建立个人独裁的愿望相冲突,两人合作的过程充满了矛盾和斗争,最终以"约法之争"的形式激化,胡汉民被蒋扣留,合作局面结束。提起这时的胡汉民,人们往往认为他是蒋介石建立独裁政治的帮凶,罪不可恕,并由此认为他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只是争权夺利的斗争。笔者认为,胡汉民虽不象孙中山那样高瞻远瞩、与时俱进,而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仍死抱着旧三民主义的救国方案不放,但他与蒋的合作,主观上是从渴望国家统一、独立的立场出发的,并非为了一己之私利。所以,不能过分夸大他的权力欲望在与蒋介石矛盾中的地位。他和蒋介石的斗争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与封建专制之争,其次才是权利之争。一1928年8月,胡汉民从海外考察回国。历时七个月的考察,他遍访欧洲各国,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宣传国策"、"敦睦邦交",致力于取消不平等......

论历史人物的个人责任问题
作者:刘克辉
论历史人物的个人责任问题刘克辉关于历史人物的个人责任问题,也即历史人物功过的评价,是史学界争论已久而又纠缠不清的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要求,不能夸大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应该理解为包括正面作用和反面作用两个方面的内容)。现在,随着人们思想上的解放,在评价历史人物的功时,我们一般都能做到"不溢美",不夸大历史人物的积极作用。但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错时,却出现了种种趋于极端的倾向。如果某一时代发生了重大失误,恰巧这个时代又出现了一个可以诿过的人物,我们就把整个时代的错误都归结为该历史人物的个人责任;如果某个时代出现了反动人物,人们就把所有的罪恶都归咎于他一个人,从而不自觉地夸大历史人物的过错或罪孽。这样做,同样违背马克思主义,因为它实际上滑向了英雄史观的泥淖。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了这种不良倾向,但在具体研究中,却又经常重复着以前的错误。本文拟从分析历史人物的错误和罪过的角度入手,谈谈如何看待历史人物的个人责任问题。伟人之错及其责任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个复杂、曲折的过程,虽然人类自始至终一直在努力使生存之路完美而平坦,但历史的发展往往不是随人意愿行进的,它总是不断地考验着......

李勉·宣武军·汴州
作者:于式平
李勉·宣武军·汴州于式平李勉是唐朝李姓皇帝的宗室,他一生出将入相,深受唐德宗信任,倚为股肱。李勉与宣武军和汴州(开封)有着密切的关系,建中二年(781年)汴州城的扩建,即是在李勉的主持下进行的。据《新唐书·李勉传》载:李勉字玄卿,郑惠王元懿曾孙。其父李择言,官至州刺史,封为安德郡公,"以克治称"。李勉少年时喜爱学习,性格沉静,外表整洁,初次做官,就任开封尉,当时已有侦查隐恶擒拿奸邪之名声。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拜监察御史,直言弹劾大将管崇嗣对皇帝无礼,"背阙坐,笑语纵",李勉为此受到肃宗的称赞:"吾有勉,乃知朝廷之尊"。李勉为人正直,不依附权贵。当肃宗准备重用他的时候,先后遭到了李辅国、鱼朝恩这两个有权势的太监的暗中排挤,乃出任汾州刺史、河南尹、江西观察使。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任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平冯崇道乱贼,朱济时叛将有功。大历十一年(776年),"汴宋留后田神玉卒","以水平节度使李勉兼汴、宋等八州留后"①。大历十四年(779年),以"西川节度使崔宁,永平节度使李勉并同平章事"。建中二年(781年),李勉的永平军节度使治所在汴州②......

“发达国家保险业的发展”学术讨论会暨世界近代史年会综述
作者:丁建定,李冈原
“发达国家保险业的发展”学术讨论会暨世界近代史年会综述丁建定,李冈原1993年9月,由平安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广州市委宣传部外宣处和暨南大学历史系联合举办的"发达国家保险业的发展"学术讨论会暨世界近代史年会在广州举行,30多位来自史学界和保险界的专家、学者及专业技术人员汇聚一堂,就发达国家保险业的发展历程,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史学改革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人并富有成效的讨论。会议重点讨论了发达国家保险业发展的历程。安徽师大历史系管敬绪教授在《保险之起源》一文中着重论述了海险业、火险业和寿险业的源起,认为海险制度产生于中世纪,14世纪下半叶由意大利等地传入英国,并迅速发展成为近代世界各国海险业仿效的典范。近代火险业的创立,若论国营,以德国1519年创办的汉堡酿造业者火灾互助会为开始;若论民营,以1667年英国人尼克拉斯·巴蓬个人设局保险为开端。寿险业起源于欧洲的基尔特制度,最初存在于日尔曼民族之中,以后逐渐遍及欧洲各国,"友爱社"、"互济会"等对寿险业的发展影响甚大。德国是近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发源地。俾斯麦的三项保险法(1883年疾病保险法,1884年伤......

易学研究史上的重大收获──评张立文教授《帛书周易注译》
作者:许树棣
易学研究史上的重大收获──评张立文教授《帛书周易注译》许树棣《帛书周易》在《易》学研究史上是一部占有重要地位的著作。以其所据前人所未见的大批出土新资料及所持新见解而论,也可称之为《易》学研究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帛书周易》(《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释文》)经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整理,发表,这是《易》学研究史上轰动世界的一件大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张立文先生,对此十分关注。他积二十多年研究《周易》的经验,于正在注译通行本《周易》的基础上,改弦更张,奋力著作《帛书周易注译》(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以期将此长期不见天日的瑰宝,能有更多的读者得以先睹为快,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帛书周易浅说》等于《帛书周易注译》的一篇很得力、很有份量的《绪论》,它详细介绍了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关于《帛书周易》"。首先讲了帛幅的长、宽、成字、折叠、放置及损缺情况;其次讲了帛书的具体内容及书写格式;再次比较了《帛书周易》系辞与他本系辞的异同,并介绍了《易之义》、《要》、《缪和》、《昭力》四篇佚书的内容及其篇幅。第二,"《帛书周易》与陶片、甲骨上数字卦的关系"。此章依据大批出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