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8年第3期部分文章摘要

信息来源: 暂无 发布日期: 2015-12-28 浏览次数:

《周礼》国野、乡遂组织模式探原
作者:张荣明
《周礼》国野、乡遂组织模式探原张荣明内容提要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把《周礼》的国野构想认定为西周国家的行政组织体制。在国野构想中,行政组织以地域划分为基础,以一夫一妇的家庭为细胞,在国中拟构了比、闾、族、党、州、乡六级行政单位,在野中拟构了邻、里、赞阝、鄙、县、遂六级行政单位。然而迄今为止,在可靠的西周文献和考古学资料中,这种以地域来划分、以个体家庭为细胞的行政组织制度得不到验证。一些学者已经指出,西周时代行政组织的主体是以宗族为机制的血缘组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以地缘为基础的行政区域的划分是西周血缘组织崩溃的结果,是春秋战国社会变革时期形成的政治制度。关键词《周礼》国野行政组织长期以来,受传统的周公“制礼作乐”说的影响,《周礼》一直被奉为“周公之书”。本世纪以来,“疑古”之风兴起,随着《周礼》神话的破灭,学术界就《周礼》的成书时代及其反映的社会内容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①。但是,对于《周礼》所述国野、乡遂模式问题,尚缺乏深入细致的剖析②。因此,揭示《周礼》国野、乡遂说的基本内容和时代特征以及此一模式的实质,对深入认识殷周社会组织十分必要。一《周礼》国野、乡遂模......

经学与汉代的选官制度
作者:张涛
经学与汉代的选官制度张涛内容提要汉武帝以后,儒家经学成为刘汉皇朝选官制度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成为推动国家机器运转的精神力量。察举、征辟、博士弟子课试及茂才等是汉代选拔官吏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而其基本原则、主要内容,或出于儒家经典,或本于经学之旨,体现了对儒家经学的特别重视和对治经儒者的特殊关照。经学与选官制度结缘,使刘汉皇朝适时地改变人才观念,更新用人标准,拓宽选官范围,扩大统治基础,从而造就了一个名士云集、人才辈出的政治局面。这既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又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繁荣,还有利于经学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同时,以儒家经学为指导思想的汉代选官制度的推出,标志着我国文官制度的正式确立,奠定了后来科举取士的基础。关键词汉代经学选官制度两汉时期,儒家经学的影响遍及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封建政权的选官制度也打上了深深的经学烙印。经学成为选拔各级官吏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成为推动国家机器运转的精神力量。本文拟对汉代经学与选官制度的关联,作一初步探讨。不妥之处,尚祈方家教正。一任何政权的存在,国家机器的运转,都需要有一支各负其责、各尽其职的官吏......

中国古代地理方位标志法探索
作者:周汝英
中国古代地理方位标志法探索周汝英内容提要中国古代地理方位标志法主要分为五行体系和八卦体系两种。五行思想直接来源于古代五方观念,所以在理论上,五行体系中的各个子系统都可用来反映和标志方位。八卦和五行虽然都是古人关于宇宙构架的学说,都具有模式化和全息性特征,但两者在体系的具体展开形式上是有区别的。关键词中国古代地理方位五行八卦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地理方位观念。殷墟甲骨卜辞的有关记载表明,远在我国殷商时代即已明确产生了东南西北中五方空间的思想。殷人视自己的居住地为“中”,称为“中土”或“中商”,将其以外的四个方向区,分别命名为东南西北。如“北土受年,西土受年,南土受年,东土受年”①,“王贞于中商乎御方”②即是例证。地理方位的产生,有利于人们区别土地,组织生产及商品交换和军事征伐,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字源学本意来看,标指方位的东南西北中五个字除“中”为会意字外,其余东、南、西、北四字皆为假借字。按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③,意味语言中已经有其词(语言符号),但没有产生相应的字(文字符号),于是便“依声托事”,根据同音的原则假充借用了本有其字......

中国古代的物流学思想
作者:苏科五
中国古代的物流学思想苏科五内容提要本文概括了中国古代运输物流在调剂余缺、物尽其用、各得其利、促进生产发展,储存物流在待凶饥备乏绝、利守攻备战事、抑物价制佞商等方面的功能。其研究涉及古代道路、运载工具的技术和发展;恰当选择运输方式,实行分段运输、水陆联运,改变生产布局等方法组织合理运输;强调“轻关易道”、实行运输商业化;对储存数量、结构、时间、区域分布的研究等方面,总结了蕴藏在中国古代治生之学、富国之学中极其丰富的物流学思想。关键词中国古代物流管理运输储存物流学物流学是一门研究物资(商品)实体时空移动的新兴学科。中国是世界古代历史上生产力最为发达,商品生产产生最早,商品交换范围最广泛的国家,物流学思想极为丰富。挖掘和整理我国古代物流学思想对于我们继承文化遗产,开展物流学研究,实现我国物流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一物流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功能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增加的。在中国古代,由于受社会生产力、商品交换范围的制约,政府和思想家对物流功能的认识仅局限在商品和非商品性贡品(主要是粮食)的运输与储备两个方面。早在上古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夏禹就讲“懋迁有无,化居......

中国近代政党创建及孙中山政党思想起源探析
作者:宋月红
中国近代政党创建及孙中山政党思想起源探析宋月红内容提要中国近代政党开启于孙中山及其时代,其萌生和创建与孙中山政党思想的起源历史地形成为中国社会政治组织近代化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近代社会变革中,中国社会政治组织的构建顺乎政治民主化趋势,初具近代形态,民主革命者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为表达其利益,在无议会可循的情况下开始组织创新;与之相应,政党首创于欧美诸国,西方政党观念输入中国并传播开来,为中国近代政党的创建提供了一定的社会舆论和知识准备,以及由维新立宪者与民主革命者共享的政党思想资料,但民主革命者不仅有条件而且事实上先于维新立宪者在中国首先建党;在政党作业中,中国近代政党一方面从区域性、松散性团体逐步统一为全国性、紧密性的新兴政治参与主体,另一方面,革命政党、立宪政党相继创设,进而中国近代政党创建的基本格局初步呈现出来;从学科建设言之,中国近代政党政治的历史实际为政党政治学提供了除西方政党政治类型之外的另一种分析实证。关键词政党孙中山自组织政党作业政党政治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社会思潮涌动。西方政党观念也随之传入,并融于维新立宪、民主共和之历史进程。严格说来,中国......

修建九龙城寨与加强广东海防的关系
作者:王燕萍
修建九龙城寨与加强广东海防的关系王燕萍内容提要1846年,广东官民捐款修建九龙城寨,代表了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决心;城寨捐款余额为加强粤海整个防御体系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契机。这是鸦片战争后,广东省面对英人割占香港岛的新格局,加强南海边防的一次最富有成效的努力。关键词粤海防御体系耆英捐输九龙城寨九龙城寨修建于1846年,是英国占领香港岛之后,清政府为阻止英国以香港岛为基地继续越海向北扩张的重要防范措施,也是鸦片战争之后,粤海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九龙城寨建好之后,广东沿海海防力量借助修筑城寨余款得到新的加强,成为粤省军事防御战略中的又一项新举措。一九龙城寨位于九龙半岛南端,它“南面临海,与香港的红香炉山、裙带路等处隔海对峙;北面依山傍田;东为鲤鱼门,直达大洋;西为尖沙嘴,内通虎门。”①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在修筑九龙城寨之前,此地叫“九龙寨”。九龙寨一带驻军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800多年前的宋代。在宋代,九龙湾一带是著名的产盐地区,宋朝政府在九龙寨附近设“官富场”,派驻军队,以管理九龙沿海各地的盐场和盐务。但到了明、清两代,随着九龙洋面海盗活动猖獗,......

论鄂豫皖苏区的统战工作
作者:徐黎玲
论鄂豫皖苏区的统战工作徐黎玲内容提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的统战工作,表现为利用枪会组织农民武装、策动民团起义,争取开明人士和中小地主中立和以至同情革命,争取土匪流寇归顺红军、策动国民党将士起义等方面。鄂豫皖苏区的统战工作不仅对于该苏区的创建、发展和红军主力战略转移后的艰难坚持作出重大贡献,而且对其后党的统战工作尤其对东北军的统战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关键词鄂豫皖苏区地方党组织红军统战工作统战策略从黄麻起义的星星之火到鄂豫皖革命终成燎原之势的艰苦历程里,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自始至终伴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展开。它犹如一根隐约可见的红线,贯穿于鄂豫皖苏区的全部历史之中,并成为鄂豫皖地区革命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组成部分。本文试对鄂豫皖苏区中共统战工作及其作用,作一初步探讨。一利用枪会组织农民武装,打入民团策动团丁起义,是鄂豫皖苏区中共统战工作最有成效的一项内容。大革命失败后,鄂豫皖边区党组织遵照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先后发动了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和六霍起义。在斗争实践中,边区党组织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在大革命失败的低潮下,开辟农村根据地是党发展和积蓄武装力量的必由......

论历史分期的相对性
作者:阎照祥
论历史分期的相对性阎照祥内容提要本文针对国内通史论著中的历史分期问题,阐明古代、中古、近代和现代等时期与五种社会形态是两组涵义不同的概念。历史分期具有相对性,古、近、现等历史时期的划分自然要受时间因素和参照系——当代人——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著作家已指出:历史上的各个时代或时期是不能划出抽象严格的界限的,但此论述被某些论著误解、误引。关键词历史分期相对性参照系编著和讲授中外历史,难免遇到分期问题,而要划分历史时期就得确定分期标准。那么,划分历史时期的标准是什么?不少同志认为,应当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学说,即按照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来划分历史时期。为了增强说服力,这些同志还作了大同小异的论证:马克思主义发现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大体上经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我们所讲的古代史,是指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历史;中世纪史,是指封建社会的历史;近代史,是指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现代史呢?就世界范围来看,无疑应肇端于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照此......

论B.T.华盛顿的妥协主义思想
作者:王恩铭
论B.T.华盛顿的妥协主义思想王恩铭内容提要布克·T.华盛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无可争议的美国黑人领袖。在内战后黑人的自由和权利都极为有限、极为脆弱,黑人生活环境举步维艰,白人种族主义势力甚嚣尘上的特定历史环境下,华盛顿提出了以调和主义、渐进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妥协主义思想。这一思想代表了当时美国黑人领导阶层,尤其是南方黑人领导阶层的主导思想。华盛顿就黑人问题提出妥协主义思想,与他个人的经历,与当时美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文化观念,与他对当时美国社会种族关系的认识、黑人情况的评估以及对黑人未来前景的计划,均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华盛顿的妥协主义思想似乎比较保守,但从长远看,它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关键词布克·T.华盛顿黑人重建妥协主义职业技术教育长期以来,黑人如何确立自己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是一个困扰美国黑人领袖们的棘手而又重大的问题。如果说内战之前黑人的关注中心是废除奴隶制、获取自由权的话,那末,内战之后的中心问题则是怎样使黑人在这个白人占统治地位的“自由社会”里生存和发展,是向白人种族主义势力迁就、妥协,以争取一席生存、发展之地,还是向白人统治权贵......

1943年中英缔结新约的国际背景
作者:吴士存
1943年中英缔结新约的国际背景吴士存内容提要1943年中英新约的签订,虽然没有使中国结束不平等条约的历史,但它是中国打破百年来不平等条约体系的重要转折。本文主要考察了中英新约签订的国际背景,指出新约的签订主要是二战期间英、美两个西方大国远东和全球战略交互作用的产物,是英、美推行其远东和全球战略的政治工具;但另一方面,新约的签订,与日本的压力,特别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日斗争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也有内在的关系。关键词中英新约国际背景战时同盟远东战略全球战略在帝国主义掠夺和支配中国的过程中,英国是享有特权最多、维护特权最力、维持特权最久的西方国家。1943年1月11日,中英曾签订所谓“平等”新约,英国放弃了握之已久的领事裁判权、使馆界及驻兵区域、租界、特别法庭、外籍引水人、军舰行驶、英籍海关总税务司、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等特权,但仍保留了包括香港问题在内的很多特权。分析中英新约缔结的背景,有助于探明这种局面的形成原因。一战时同盟的形成与不协调的同盟关系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既是对中国独立和自由的威胁,也是对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远东利益的威胁。因而,中国的抗战在英、美......

联邦德国政治与经济相对同步性的确立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作者:吴友法
联邦德国政治与经济相对同步性的确立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吴友法内容提要二战后,美、法、英、苏四大盟国通过审判、严惩纳粹主要战犯和骨干,在德国实行“非纳粹化”和民主化等强制性措施,从政治、经济上对德国进行了民主改造。通过这场强制性的“政治革命”,并结合本民族特点,新成立的联邦德国确立了完全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体制,逐步实现了政治与经济的相对同步、稳定和协调发展,建立起了独具自己特色的资本主义模式,为联邦德国社会的全面进步,以及使德国最终成为一个民主、繁荣、进步、爱好和平的国家奠定了坚固的基础。关键词联邦德国民主化非纳粹化政治与经济相对同步性社会发展德国资本主义社会在1945年前所经历的是一条不同于英、法、美的特殊的曲折的历史道路,其主要特点是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与经济自由呈现不同步协调发展状态,政治长期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没有促进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进步,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始终未能像西方主要国家那样健全地建立起来,相反在政治上出现倒退,最后导致希特勒法西斯上台,建立法西斯的封建独裁政权。究其原因,是因为德国历史文化传统中不利于社会进步的因......

徐乾学幕府研究
作者:尚小明
徐乾学幕府研究尚小明内容提要徐乾学幕府是清代最早出现的以学者型官员为幕主、以著名学者为幕宾的主要从事学术活动的重要幕府。康熙时期的大学者如万斯同、阎若璩、胡渭、顾祖禹、刘献庭、黄仪、黄百家、王源等,都曾游此幕府,先后在京师和苏州纂修《明史》、《大清一统志》、《资治通鉴后编》等著作。徐乾学幕府的出现,既是清初学术文化发展的产物,又与满洲统治者笼络遗民学者的政策密切相关。它的修书活动在清代学术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乾嘉时期一系列从事修书、校书活动的重要学人幕府的出现,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关键词清代徐乾学幕府修书活动清代是中国历史上幕府发展最兴盛的时期,除了在地方衙门特别是府州县衙门,广泛存在着以从事刑名、钱谷为主要职业的幕友外,还有不少学者遨游于廷臣及督抚学政幕下,从事修书、校书等工作,并形成一些重要学人幕府。徐乾学幕府是最早出现的一个。它是在清廷平定三藩之乱后开始大规模纂修《明史》及《大清一统志》的背景下产生的,其幕府学术活动与清初政治学术发展紧密结合,故甚为重要。一关于徐乾学徐乾学(1631—1694)字原一,号健庵、玉峰先生。苏州府昆山山县人。他和他......

试论陈确的忠节观
作者:赵世瑜
试论陈确的忠节观赵世瑜内容提要陈确是明末清初一个普通士人,也是一个理学名家。作为明代遗民,他一方面继承着传统的忠节观念,主张官绅应以某种方式保持气节,不向新朝投降;另一方面,又对传统的忠节观有所叛逆,反对一死了之的殉节行为。他不赞成妇女改嫁,却反对妇女以死来表示她们对丈夫的忠诚;他不赞成官绅投降新朝,但反对他们动辄以死来作为效忠旧朝的唯一尺度。处在明清交替之际的普通士人陈确的忠节观,与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整个状况有密切联系,反映了明中叶以来社会经济关系变化所带来的社会思潮。关键词明末清初陈确明代遗民忠节观古代知识分子陈确,字乾初,原名道永,字非玄,浙江海宁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卒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为明代遗民之一。一般来说,所谓明遗民,就是在明朝取得了功名或者做了官,到入清之后则取与清政府不合作的态度,如果不是参与抗清的具体活动,至少也绝不为清廷所用的那些人。陈确之家并非著名的望族海宁陈氏一支,虽世代业儒,但家境比较贫寒,主要凭借经营丝绸生意维持家庭和读书。他后入县学,其间又因其兄、父先后去世而辍学,在长兄的催促之下,直至30岁时才考......

关于社会史研究的若干问题——以民国时期的社会史研究为例
作者:朱汉国
关于社会史研究的若干问题——以民国时期的社会史研究为例朱汉国内容提要文章对当前社会史研究中关于社会史研究的对象与内容、社会史学科的体系,以及如何研究社会调控、社会问题、社会变迁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理论探讨,并以作者研究民国时期社会史的亲身经历对上述若干问题作了实证性的说明,进而对上述若干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关键词社会史研究民国史研究社会史理论拙著《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出版后①,受到学术界多方关注,有鼓励,也有批评。现结合我们编写社会通史民国卷的情况,拟就社会史研究的若干问题再作进一步的探讨。一关于社会史研究的对象与内容关于社会史的研究对象与内容,迄今为止,在学术界中仍是一个言人人殊的问题。由于对这一问题不同的看法,直接关系到社会史学科体系的构建,同时也关系到本文后面问题的探讨,因此,首先想谈谈这个问题。对于中国学术界来说,社会史的研究几乎与西方是同步的。早在20世纪初年,章太炎等人就开始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对中国人种的由来、氏族的结构、民族的形成和民俗特点等问题作了研究”②。随后,中国的一批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以各自对社会史的认识,对中国历代的社......

论1894年之前清政府向外商出租土地的得失
作者:王中茂
论1894年之前清政府向外商出租土地的得失王中茂内容提要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之前,清政府向外商出租了大面积土地。清政府对出租土地的管理,经历了永租制到按《上海租地章程》管理的过程;向外商出租土地对国内经济有其积极的一面:吸引了不少外资,开发了一批本来荒芜的土地,促进了通商口岸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中外封闭隔绝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改变了原有的单一的封建经济结构。弊端也比较突出:有章程制定的失误,也有管理上的欠缺,甚至根本没有管理可言。外商向政府交纳的土地税金额有限,地价、地税标准对外商有利,弊端的根源在于清政府对出租土地管理的忽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并予以重视。关键词清政府外商土地出租清季向外商出租土地是从鸦片战争之后开始的,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清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先后在上海、厦门、广州、天津、汉口等13个通商口岸及游览区共规划及批租外人居留区和租界16个,避暑地2个,面积约一万数千亩①。对于这一时期出租土地问题的研究,长期以来学术界几乎局限于租界一个领域,且多是对外人侵夺租地内行政、警察、司法主权的考察乃至批判,......

民国时期证券业的历史考察
作者:郑仁木
民国时期证券业的历史考察郑仁木内容提要本文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民国时期证券业兴起与发展、兴旺与衰落的曲折发展历程,总结了民国证券业三起三落的基本特征,深入剖析了证券业几度兴衰的复杂因由;客观地分析了证券市场对发展现代经济的利弊,肯定了民国证券业的兴起与发展对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关键词民国证券业证券证券市场过度投机证券与证券市场是伴随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长期经历了封建统治的国家,经济结构中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很不发达。故而直至近代以前,中国只有钱庄、票号等银钱业,没有股票、债券与交易所这些现代意义的证券与证券市场。证券与证券市场在我国萌芽于晚清,成长于民国。民国时期证券业的发展,经历了跌宕起伏、艰难曲折的过程,其间曾发生过三次大起大落。考察其兴衰及其因由,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民国时期证券业的发展史,并进而认识证券业的兴起和发展对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同时,还可对我们当前如何发展证券业提供有益的启示。一北洋政府时期证券业的兴起与暴落证券与证券市场在我国萌芽于晚......

论中国古代人口性比例失调问题
作者:高凯,李平芳
论中国古代人口性比例失调问题高凯李平芳内容提要中国古代存在性比例失调问题。虽然直接数字材料奇少,但间接史料屡见于史书。我们认为形成中国古代社会性比例失调问题的原因很多,可以从八个大方面来说明。这八个方面的原因中既有自然条件方面的因素,又有社会方面的因素,而且往往是社会方面的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中国古代的性比例失调问题也表现出两个特点,即绝对化与相对化的区别。如由于战争、徭役、杀婴、杀殉等造成人口大量死亡,从而形成永久性、绝对化性比例失调;由于战争、徭役等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占用大量劳动人口或因守丧、婚姻制度、婚姻习俗延缓婚嫁时间,而形成的暂时性、相对化性比例失调问题。而且这两种性比例失调问题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始终,对中国古代人口的繁衍起了巨大的作用。关键词中国古代人口性比例失调一中国古代社会存在着相当严重的性比例失调问题。虽然,历史典籍中关于这方面的直接数字材料奇少,但是,有关性比例失调的间接史料屡见于史书,如《墨子·辞过》载战国时期有“男多寡无妻,女多拘无夫”现象,《史记·货殖列传》载秦汉时期江南地区有“丈夫早夭”现象,谢承《后汉书》载西汉后期燕赵地区有“......

“严复与中国近代化”学术讨论会综述
作者:林平汉
“严复与中国近代化”学术讨论会综述林平汉由福建省严复学术研究会、福州市严复学术研究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办的“严复与中国近代化”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12月1日至3日在严复的故乡福州召开。这是祖国大陆继1993年之后举行的又一次研究严复的学术盛会。来自福建省内外、港台以及在我国学习的外国学者等8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就“严复与中国近代化”这一重要课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与会同志一致认为,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他才兼文理,学贯中西,学问渊博,思想内容丰富,在中国文化史上不愧为里程碑式的人物,在国内外都有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这次学术研讨会在香港回归祖国和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的背景下,重点突出“严复与近代化”的主题,对了解历史,展望未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从这次研讨会的论文来看,研究的范围较广,内容涉及严复的政治思想、文化思想、经济思想、教育思想和翻译理论及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等诸多方面。关于严复的政治思想研究。1.“三民”说......

西安事变中国民党主和派的和平救蒋活动
作者:刘灿华
西安事变中国民党主和派的和平救蒋活动刘灿华一主和派和平救蒋活动西安事变是一次突发性事件。南京国民党政府在如何处置事变问题上,一开始便出现了尖锐对立的两大派,即以何应钦、戴季陶为首的武力讨伐派和以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为代表的主和派。在事变期间,双方一直存在着尖锐激烈的斗争。如何处置事变,不仅表现为事变结果的方式不同,甚至会影响到中国政局的走向。事变爆发当天,军政部长何应钦即邀集国民党在京的党政军首脑交换意见,认为张学良劫持统帅,为维护纲纪,须兴兵讨伐。初步决定将张学良撤职查办,军队归何调遣。何就任“讨逆军总司令”后,立即开始调兵遣将,命令中央军开进潼关,直抵华阴、华县;同时,派飞机轰炸渭南。战事一触即发。针对讨伐派的武力政策,主和派针锋相对,展开了积极的和平救蒋活动。首先,主和派主张在事变真相尚未明了之前,反对贸然兴兵讨伐,积极寻求“万全之策”。事变爆发时,宋氏兄妹、孔祥熙均在上海,得悉事变消息后,即邀请端纳连夜返回南京。因当时西安与南京电讯联系中断,事变真相不明,“时政府中人,深受事变刺激,情态异常紧张”①,对于事变情形谣传颇多。兴兵讨伐之声遂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