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7期部分文章摘要

信息来源: 暂无 发布日期: 2016-01-03 浏览次数:

点击查看详情

中国国家起源研究的思考
作者:陈淳
不久前 ,“夏商周断代工程”通过 9个课题和44个专题的多学科联合攻关 ,制定了一份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三代年表 ,被评为 1 99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1] 并于 2 0 0 1年荣获“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称号。[2 ]“工程”的研究采取了两条途径 ,一是从文献中有关年代和天文历法的记载来推算三代的年代 ,二是对典型遗址和墓葬的分期作碳 1 4方法的测定 ,结论认为年代测定与三代的文化分期一致。然而 ,“工程”对于学术界瞩目的夏代似乎没有提供更多的新认识。[3]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结项前后 ,西方一些媒体对此发表了相关的评论 ,并引发了一场网上的大讨论。一些国外学者对工程的性质提出质疑 ,认为工程的学者们受政治驱动 ,试图跨越缓慢而又无序的科学研究去证明中国文化的原初性和独特性。有些美国学者直言不讳地指出 ,今日中国大陆的考古学田野方法与美国 30年代的方法相仿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对考古材料缺乏系统的发现和分析。他们指出 ,某些中国学者把二里头遗址作为夏遗址的做法是难以接受甚至是误导的。[4 ]中外学者对工程性质大相径庭的看法 ,使得我们......

中国绅士研究述评
作者:谢俊贵
中国过去有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 ,谓之绅士 ,是由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所造就的一个社会阶层。这个社会阶层在中国历史上虽不是红得发紫 ,但却引人注目 ;虽无法呼风唤雨 ,但却举足轻重。它介乎官僚与民众之间 ,在中国历史上曾起过十分重要的社会作用。正因为如此 ,它便成为中国乃至西方学者关注和研究的一个社会阶层。而中外学者对这一阶层的研究 ,尤其是张仲礼、周荣德先生所从事的对这一阶层的系统研究 ,也就成为中国社会史和中国社会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很值得我们年轻一代的学者学习和借鉴。一 中外学者中国绅士研究概述西方学者对中国绅士的研究 ,最早出自于来华传教士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关注。 1 6世纪末1 7世纪初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便就中国的科举制度和中国文官的社会地位作过悉心的观察和向西方的详细介绍。[1] ( p197— 2 0 1) 1 638年 ,葡萄牙传教士曾德昭著有《大中国志》一书 ,在该书中 ,曾德昭具体地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 ,详尽地记述了中国科举考试从院试到乡试 ,再到会试、殿试的考试程序、方式、规制等情形 ,并特别注意到科举高中者的荣誉、尊贵和实际好......

殷商时期重民保民思想刍议
作者:王保国
“民”作为与统治者相对的阶层 ,既是任何统治者赖以生存的政治基础又是统治者财用的来源 ,因此 ,重民保民并不是封建社会才出现的事情 ,在奴隶制相当发达的殷商时代也同样存在。事实上 ,我们不仅能从商代的每一位明王贤臣那里看到重民保民思想的存在 ,而且他们的思想直接影响并构成了西周初年民本思想的最基本内容。研究殷商时代的重民保民思想 ,对于我们重新认识殷商社会和弄清西周初年民本思想的来源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对民众力量的关注往往产生于王朝更迭或政权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一方面因为旧王朝失去民心 ,在民众的反叛声中行将崩溃 ;另一方面新兴的反对势力又要依靠民众的力量推翻旧的统治 ,这时正反两方自然都会感受到民众力量的重要 ,他们都会主动总结王朝覆灭的原因和提出相应的重民保民主张。殷商时期的重民保民思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我们在《汤誓》中能够清楚地了解商汤伐夏的原因是由于夏王朝统治者夏桀的暴虐。他滥用民力 ,残害民众。《汤誓》中这样写道 :“今而有众 ,汝曰 :‘我后不恤我众 ,我穑事 ,而割正夏 ?’予惟闻汝众言 ,夏氏有罪。予畏上帝 ,不敢不正。”夏王朝的统....

周公旦为鲁国始封之君说
作者:李衡眉
谁为鲁国的始封之君 ?周公旦抑或其子伯禽 ?自古至今聚讼未决。如《辞海》于“鲁”字条下之三说 :“古国名。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开国君主是周公旦之子伯禽 ,在今山东西南部 ,建都曲阜 (今属山东 )。”《辞源》于“鲁”字条下之三说 :“春秋诸侯国名。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于鲁。”之四说 :“姓。周公旦留相武王 ,子伯禽乃就封于鲁 ,至顷公而国亡 ,迁于下邑 ,子孙因以为氏。”这是一个难以说清楚而又不得不说清楚的问题。本文拟从爬梳古籍记载入手 ,结合前人研究结果 ,探赜索隐 ,力求把这个问题辨析明白。一 伯禽封鲁说及其依据与存疑当代史学家多主伯禽封鲁说。如翦伯赞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史纲要》中说 :“鲁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 ,都奄 (今山东曲阜 )。”[1] ( p32 ) 郭沫若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史稿》中说 :“周公长子伯禽被封到原来奄国的地方 ,建立鲁国 (今山东曲阜 )。”[2 ] ( p2 2 4 ) 范文澜先生在其著的《中国通史》中说 :“成王把奄国封给周公长子伯禽做鲁侯 (都曲阜 )。”[3] ( p75) 白寿彝先生在其总主编的《中国....

家训文化中的德治思想及其现代审视
作者:周铁项
崇尚道德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主要内涵 ,以“德”治天下一直是历代王朝及圣贤哲人所推崇的政治行为的最高原则与终极目的。然而 ,在传统文化中德治的含义并不仅仅意味着“国之大器”或治国之本 ,而是把道德作为一切社会生活与政治文化生活的准绳 ,其使命除了治国安邦 ,还要提高人身修养、协调人伦关系等。据考证 ,“德”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已经出现 ,“崇德”观念在殷、周时代已经成型 ,但真正发展成为一种思想体系 ,则在春秋战国时代。当时 ,由于传统礼制的衰落 ,新型的封建国家强烈要求统一 ,急于建立新的社会伦理秩序 ,因此 ,儒、墨、道等诸子百家纷纷提出自己的德治理论。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由于把“德”与“道”、“德”与“行”、“德”与“仁”、“德”与“刑”等观念结合起来建构其德治理论 ,使得儒家的德治思想脱颖而出 ,真正成为当时总体性的社会伦理准则 ,也成为一种通领后世的文化形态。中国的家训文化源远流长 ,自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家训专著——《颜氏家训》问世之后 ,家训名作 ,代不绝衰。如唐代李世民的《帝范》、北宋司马光的《家范》、南宋袁采的《袁氏世范》、元代郑太和的《郑氏....

戴震哲学与《几何原本》关系考辨
作者:王世光
戴震是我国 1 8世纪的一个大学问家 ,他所生活的时代 ,考据之风盛行 ,同时又是明末清初以来西学东渐的尾声。一些学者注意到戴震对中西算学颇为精通 ,因而依据西学东渐这一历史背景来研究戴震哲学的特色、渊源 ,其中有一个问题是 :戴震哲学是否受到《几何原本》的影响 ?有些学者认为 ,戴震的哲学受到了《几何原本》的影响。王茂的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 ,王茂说 :“戴震接触的数学 ,主要是关于勾股弧矢的初等几何学 ,而且是得之于西人传来的欧几里德《几何原本》。”[1] ( p15)王茂认为 ,欧洲文艺复兴以来 ,许多哲学家都用《几何原本》的公理演绎方法来写他们的哲学著作 ;通过比较戴震的代表性哲学著作《孟子字义疏证》与《几何原本》在章节结构上的异同 ,王茂进一步认为 ,“戴震的哲学著作 ,也多具此种倾向 ,而以《疏证》最为典型”[1] ( p16 ) 。类似的说法在此后的学术界影响广泛 ,如张秉伦就认为 ,《孟子字义疏证》一书“正是按照《几何原本》那种‘以前提为依据 ,层层展开 ,重重开发’,累累交承 ,至终不绝的体例撰写的。他不取传统的‘疏证’体例 ,而大至全书 ....

近代中国对农业私人投资的供给和需求分析
作者:黄爱光
一 综 述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 ,近代中国开始了发展资本主义先进工业的历程。特别是进入 2 0世纪后 ,私人投资于工业的意愿空前高涨 ,并由此形成了所谓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第一、第二次浪潮及 1 92 6— 1 937年的黄金时期。但与此同时 ,大量的资料表明 ,近代中国的农业并没有得到显著的发展。发达地区兴起的资本主义农场不过是沧海一粟 ,难成大气。大量的农民身陷散失土地、日益贫困的苦境之中。若以不同时期农业亩产量的变动来观察劳动生产率的改变 ,我们就会发现 ,2 0世纪初中国农业生产率是令人堪忧的。据许道夫先生估计 ,在 1 91 4— 1 91 8年间 ,中国粮食产量是亩产 2 1 0 .6斤 ,到 1 931— 1 937年间已下降到 2 0 3.9斤。而珀金斯先生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他估计 ,同期中国粮食和油料作物亩产分别从 1 98.4斤和1 42 .9斤下降到 1 92 .9斤和 99.0斤。[1] ( p14 0 )与高涨的资本主义工业投资相适应 ,2 0世纪前期中国工商业有了显著的发展。而此时的农业生产率下降也正是由于农业没有得到投资者的青.....

清末直隶煤炭业变迁中的政策问题
作者:吴宝晓
研讨清末中央政府的矿业政策 ,往往较多地注意中央政府对新式矿业的提倡与鼓励 ,而较少关注地方政府的实行状况。对地方政府政策与中央政府政策之异同 ,注意更少 ,而这恰是分析清末中央政府政策成效如何的一个重要方面。近代直隶采煤业是中国煤炭工业的一个缩影和典型 ,探讨直隶地方政府对其采取的政策 ,对理解清末新政时期的矿业政策 ,具有重要意义。从中亦可看出政府政策在直隶煤炭工业变迁中所起的作用。本文拟从土法采煤业和现代煤炭企业的变迁入手 ,分析直隶地方政府的煤矿业政策与中央政策之异同 ,及其对煤炭工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从一个侧面评估清末矿业政策的成效。一 现代煤炭企业建立过程中的官方控制倾向清政府对煤炭工业采取的政策 ,形成于甲午战争以后。甲午战争前 ,清政府在建立煤矿方面 ,虽然废除了完全禁止的政策 ,但限于颁照征税为主 ,并无制定兴办矿业的系统措施。 1 883年虽下诏各省煤矿可招商集股兴办 ,但时值上海金融危机前后 ,资金筹集困难 ,新式煤矿开办者寥寥 ,建成者多为手工煤矿。建立新式煤炭企业方面 ,侧重官方探矿开采为主。限于资金和环境条件 ,民间独立建立的....

孙中山依法治国思想理论体系初探
作者:黄建水
依法治国思想是孙中山先生整个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从孙中山先生依法治国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理论基础、根本措施和基本要求四个方面予以探讨 ,从而阐明孙中山先生依法治国思想理论体系的革命民主主义精神、时代特色、历史局限性和可借鉴的现实意义。一 孙中山先生依法治国思想的形成过程早在 1 878年 5月 ,也就是当孙中山 1 2岁 ,跟随母亲第一次离开家乡翠亨村 ,从香港乘轮船抵达他哥哥孙眉居住地檀香山时 ,他看到当地“地方秩序良好 ,物产丰富 ,商业发达 ,人民安居乐业”,与清朝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下的黑暗中国 ,迥然不同 ,印象十分深刻 ,因而促使他去探索 ,得出了檀香山之所以取得上述成就 ,“实由政府有法律 ,民众得保障所致”[1 ] 。这可以说是孙中山法治和民权思想最早的表露 ,也可以说是他开始注视法治 ,接受资产阶级法治思想洗礼的最初言论表现。1 897年 ,孙中山在英国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阅读了大量的书籍 ,其中法律是他所关注的重要内容。据康德黎记述 ,孙中山经常“阅读有关政治、外交、法律、军事的书籍……占据了他的注意....

王宠惠与孙中山
作者:刘宝东
王宠惠 ,字亮畴 ,1 881年出生于香港 ,广东东莞县人。中华民国时期外交、司法高级官员 ,宪法学家、国际法学家。父亲是香港基督教堂牧师。王宠惠幼年入香港圣保罗学校学习英文 ,继入皇仁书院。 1 895年考入天津北洋西学学堂 (北洋大学前身 )学习法律。 1 90 0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后 ,到上海南洋公学 (交通大学前身 )任教。1 90 1年 ,赴日本从事法政研究。 1 90 2年赴美留学 ,获耶鲁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是第一个在美国获得民法学博士的中国人。继而游学欧洲 ,考取英国律师资格 ,被选为德国比较法学会会员。 1 91 1年 ,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国从政 ,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外交总长 ,曾经担任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中多个重要职位 ;两任外长、五任司法院院长 ,是享誉世界的法学家 ;曾两度担任国家法庭常设法官 ,对中国外交和法制颇多贡献。王宠惠之父王煜初与孙中山私交甚笃 ,王宠惠亦在孙中山在世之日追随其革命 ,二人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本文将针对王宠惠与孙中山先生交谊及追随其革命的全过程做一鸟瞰式的梳理 ,以就正于方家。一自 1 887年起 ,王.....

蒋介石从“三二○”到“四一二”的心路历程(续)
作者:杨奎松
六 扶助农工背后的利益之争蒋介石对工农运动的态度 ,无疑是导致他与共产党关系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值得注意的是 ,在北伐开始后的一段时间里 ,广东的工人运动 ,特别是农民运动虽然出现了回潮的现象 ,但北伐军北上所过之境 ,包括蒋介石指挥的部队所过之江西、福建等省 ,工农运动仍旧取得了相当的发展。这种情况至少说明 ,蒋介石对工农运动的态度其实颇为矛盾。应当了解的是 ,蒋介石与共产党人在工农运动问题上的分歧 ,根本上并不是要不要坚持“扶助农工”政策。几乎在整个北伐期间 ,蒋都是高唱“扶助农工”的 ,并且反复宣传国民党的这一政策是先总理的既定方针 ,不可改变 1 [4 2 ] ( p12 9,2 16 )。问题是 ,蒋对究竟应当扶助什么样的农工 ,以及应当如何扶助农工取得自身的利益 ,却与共产党人有认识上的不同。在蒋介石看来 ,农工问题的关键有两个 ,一是操之在谁 ,工农运动断不能操纵在反对国民党 (尤其反对蒋 )的党派分子手里 ;一是尺度适宜 ,即工农运动应当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战争时期尤其要以保持军事胜利为限度。总而言之 ,就是“应当承认领导中国国民革命的.....

20世纪中美两国“专家政治”的缘起与演变——科学介入政治的一个历史比较
作者:邓丽兰
一“专家政治”或译称“技术统治”( Technocracy)的定义 1 有一个历史过程。 Tech-nocracy一词最早出现是在 1 882年 ,指用科学和技术的手段进行统治。如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斯科特 ( Howard Scott)所解释 ,democracy意味着多数人的统治 ,plutocracy意味着财富的统治 ,au-tocracy意味着一个人的统治 ,Technocracy意味着“科学和技能的统治 ( the rule of science andskills)”[1] ( p.2 2 ) 。 1 91 9年 ,美国加州伯克利一位工程师兼发明家 William Smathe 在 IndustrialManagement(《工业管理》)发表“Technocracy,National Industrial Management”(《技术统治 ,国家工业管理》)、“Technocracy,Ways and Meansto Gain Industrial Democracy”(《技术统治 ,工业民主的手段》)等文 ,自此 ,这一词汇逐步流行。政治领域的.....

论法西斯意大利的外交选择
作者:杨和平
法西斯意大利是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个元凶国家之一 ,因此 ,尽管史学家们在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成时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纳粹德国和希特勒身上 ,但法西斯意大利和墨索里尼同样是无法回避的对象。在西方史学界 ,有关法西斯意大利外交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 ,比如 ,对 Ciano’s Diplomatic Papers(ed.byMalcolm Muggeridge)和 Ciano’s Diary的整理 ,以 Mus-solini’s Roman Empire(by Denis Mack Smith)、ItalianF oreign Polcy Under Mussolini(by Luigi Villari)、Mussoli-ni as Empire-Builder,Europe and Africa,1 93 2 -1 93 6(byEsmonde M.Robertson)、Italian Foreign Policy,1 870 -1 940 (by C.J.Lowe and F.Marzari)等为代表的整体性研究 ,以 The Abyss......

开封历代皇宫沿革与北宋东京皇城范围新考
作者:张劲
引 言北宋东京开封府在中国古都史上堪称划时代的里程碑 ,但由于种种原因 ,古代开封城里最繁华壮丽的皇宫 ,却一直给人们留下一种疑惑。《宋史·地理志》称 :“宫城周回五里。”[1 ] (卷八五 ) 据此对比其他皇朝侈大的宫室 ,北宋东京皇城给人留下一种狭小的感觉。但同时各种史料均记载 ,东京皇城里殿宇馆阁极为繁多 ,单是皇帝举行朝礼的大殿就有大庆、文德、紫宸、垂拱四所 ,另外还先后有崇文院建筑群 (后改为明堂 )、六阁、景福殿库、明堂等大型建筑 ,在文德殿前还有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合称“东西二府”的中书门下省与枢密院、国史院、都堂等建筑 ,庞大的内诸司分布在皇城各处 ,除了四座皇帝坐朝用的大殿外 ,皇城内还有大量功能与用途各异的宫廷殿宇、楼台池苑 ,总的来说 ,其结构布局远较明清北京紫禁城复杂。而且 ,其建筑的体量要符合中央皇朝的最高营造规格 ,单举大庆殿一例 ,史称“殿庭广阔 ,可容数万人。尽列法驾仪仗 (约两万余人 )于庭 ,不能周遍”[2 ] (卷一○ ) ,丝毫不逊色于今天故宫里的太和殿广场。不过 ,疑问纵然存在 ,权威史料却又很难推翻。2 0世纪 80.....

新南方起源时期美国南方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生活的变迁
作者:黄虚峰
有位美国的历史学家说 :“什么是南方的独特性 ,这是这个国家最大的谜语之一。”[1] (前言 ) 笔者以为 ,什么是社会转型时期美国南方的独特性 ,则是谜中之谜。因为从旧南方到新南方 ,从一个内战后满目疮痍的农业社会到二战后“阳光地带”的工业社会 ,独特的南方表现出最独特之处 ,就是一个危机中获得重生的南方 ,一个既自觉于过去又自觉于北方的南方。研究新南方起源时期的南方城市和城市生活 ,无论在时间的选取上 ,还是在空间的选择上 ,都能为解开这个谜中之谜提供最好的视角。 一一场战争把内战前出现的那点有限的城市繁荣迹象也抹杀了。在 1 9世纪 70年代末 ,南方城市依旧一派荒凉 ,“1 5年过去了”,在南方旅行的威特劳·瑞德 ( Whitelaw Reid)看到南方“还是那么悲惨可怜 ,忙于展示和哀叹她的伤口”[2 ] ( p10 7) 。1 879年秋 ,查尔斯顿 ( Charleston)依旧没能重建它那在战争中被毁的城市中心区 ,几乎没有一个海港城市的商业额是增长的 ,反而有些跌落。新奥尔良 ( New Orleans)经手着比以前多的棉花和蔗糖 ,但既....

论道教在越南的传播和影响
作者:许永璋
~~论道教在越南的传播和影响@许永璋$郑州大学历史与考古系!河南郑州450052道教;;越南;;宗教史道教从中国传入越南后 ,与本地传统信仰相结合 ,具有越南的特点。近代时期 ,越南的道教逐渐衰落。越南道教比儒教和佛教的势力要小一些 ,但是它却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汉代徐州地区的宗教传播
作者:汤其领
徐州作为汉文化的发祥地 ,早在两千多年前即以其特殊的区位优势 ,丰厚的文化底蕴吸引各地的文人学士到此传经授道 ,使其成为儒佛道文化传播的基地。多种文化的碰撞和融通 ,不仅对中原乃至沿海广大地区产生了强烈的辐射效应 ,而且培育了诸如沛郡桓氏、丰县张道陵等汉文化传播的精英。一 张子房圯上拜仙师徐州四周多山 ,地理形势复杂 ,许多落难之士常栖身避难于此。张良即是他们中的一个。张良字子房 ,其兄为韩国人。父平 ,曾为韩国丞相。秦始皇吞并六国 ,韩亡 ,面对国亡父丧的惨景 ,张良决计要报这国耻家恨。为此他不惜将为死弟发葬钱用来寻求刺客袭杀秦始皇于河南博浪沙。然由于刺客失手 ,误中副车 ,非但仇恨未报 ,反惹来杀身之祸。时秦始皇诏令全国缉拿张良 ,张良无奈 ,只得更名换姓 ,匿居下邳。并在此开始拜师修道 ,对此《史记·留侯世家》记载曰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 ,有一老父 ,衣褐 ,至良所 ,直堕其履圯下 ,顾谓良曰 :‘孺子 ,下取履 !’良愕然 ,欲殴之。为其老 ,强忍 ,下取履。父曰 :‘履我 !’良业为取履 ,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 ,笑而去。良殊大惊 ,随目....

野牛的灭绝与大平原印第安人的命运
作者:周钢
美国内战结束时 ,其西部的大平原仍是数百万乃至千余万头野牛栖息和漫游的场所。那片辽阔的土地亦是很多印第安人部落游猎和生活的家园。随着战后西部开拓新高潮的兴起 ,大量白人拓居者涌入大平原地区。伴随大平原开发的是白人拓居者对野牛的大屠杀和对印第安人的残暴和不义之举。其后果是导致野牛群的灭绝和置印第安人于种族生存的严重危机之中。一 野牛的灭绝美国西部大平原的一些特有动物 ,多数被东部移居者叫错了名字。[1 ] ( p4 1 - 42 )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错误 ,完全是由于东部美国人对西部大平原缺乏真正了解造成的。本文论及的野牛便是典型的一例。“野牛”(Buffalo)实属“”(Bison)的误称。初次见到“”的东部人见其形状既相似又有别于他们饲养的“牛”(Cattle) ,故将其称之为“野牛”(Buffalo)。将“”(Bison)误称“野牛”(Buffalo)造成的影响已很深 ,流传已很广 ,故我们在大量的英文美国西部史论著中多见的是“Buffalo”而非“Bison”。因此 ,我们在下文也只能用“野牛” (Buffalo)而不用“”(Biso.....

中印关系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作者:张喜舜,辛益
中国和印度是近邻且同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世界文明古国 ,两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作为世界文明古国 ,都曾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过杰出贡献 ;两国都曾饱受西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欺凌与蹂躏 ;两国都想在世界舞台充当重要角色。这些相同的经历和共同的发展任务 ,使中印两国有着许多共同点。回眸两千年的风雨历程 ,中印两国关系既有友好交往、彼此同情和相互支持的美谈 ,同时又有过互相龃龉、关系中断和电闪雷鸣的交恶。但是 ,新的世纪带来新的机遇 ,我们坚信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 ,中印关系必将在 2 1世纪中得到进一步发展。超过 2 0亿人口的中印两个伟大的发展中国家保持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 ,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而且有利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一 对两千年中印关系的历史回顾在公元纪年之初 ,中印两国人民没有任何交往。据史料记载 ,直到公元 67年 (东汉明帝永平 1 0年 )之前 ,印度还被称为“婆罗多”、“身毒”、“欣度”、“天竺”。“印度”这一名字在另一个已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中国鲜为人知。印度的历史学家撰.....

钱玄同学术活动的社会关怀
作者:李可亭
关于钱玄同学术活动的社会关怀问题 ,目前已有不少学者论及 ,但多着眼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钱氏对封建文化的批判及其思想启蒙作用。很显然 ,这一研究视角不能涵盖钱玄同学术活动的全部内容。提及这一方面内容的论著可参见黎锦熙《钱玄同先生传》(收曹述敬《钱玄同年谱·附录》,齐鲁书社 1986年 ) 、周作人《钱玄同的复古与反复古》(《文史资料选辑》第 94辑 ) ,亦可参考笔者《论钱玄同的语言文字改革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河南大学学报》1998年第 6期 ) 、《传统原罪心态下的西学乌托邦之梦——钱玄同文化激进主义思想论析》(《南都学坛》1999年第 1期 ) 。一 扬墨批儒的功利主义思想钱玄同是一个旧学功底深厚的文字音韵学家 ,他不仅从小受到过严格的封建文化教育 ,而且又是著名古文学家章太炎、今文学家崔适的入室弟子 ,同时又有过飘洋过海留学域外的经历。可以说 ,旧学新知 ,集于一身。正是由此 ,钱玄同不同于他的前辈康、梁、章、崔等具有传统色彩的士大夫 ,也不同于傅斯年、罗家伦等具有纯粹近代学人血统的知识分子 ,可以说 ,钱玄同以及《新青年》同人是新学与旧学的混血.....

简论汉代音乐的发展
作者:赵娴
从汉史中可以看出 ,汉代是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高峰时期。它的艺术成就在汉代的历史和文学记载中随处可见。尤其是从汉代的砖刻、画像石、壁画及其他绘画艺术品中 ,都形象逼真、造型完美地展现了汉代音乐艺术的状况 ,为我们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图像资料。汉代 ,我国音乐发展进入高峰时期 ,是有它深刻的社会背景的。汉武帝的中央集权制确保了社会的安定。农业、小手工业、商业的迅速发展 ,带来了经济繁荣 ,音乐艺术也随之而跃起。汉武帝于公元前 1 1 2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音乐专业机构——“乐府”,设立了“协律都尉”,并由当时的著名音乐家李延年担任 ,还聘请了许多著名音乐家、文学家及上千人的乐工、鼓师等 ,在民间收集、整理和改编了大量的音乐作品 ,研究音乐理论。这些音乐作品在庙会、祭祀等场合进行表演 ,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乐府”的建立 ,对汉代乐舞、百戏繁荣及以后音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汉代的宫廷贵族 ,多有作歌抒情的习惯 ,官宦喜爱乐舞 ,有的能填词演唱 ,有的会弹奏乐器 ,还有不少皇亲贵妇能歌善舞。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 :“高祖击筑 ,自为歌诗。”明帝 (刘.....

从汉画看汉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因素
作者:郑延欣
汉代音乐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音乐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时期 ,其在音乐理论形成、乐器种类、制作工艺等诸多方面 ,都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深入研究和探讨汉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原因 ,对中国音乐文化“古为今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试图根据汉画考古资料 ,结合文献记载 ,探讨一下汉代文化发展的因素。一 社会需要是汉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动力中国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以后 ,由于诸侯长期割据 ,战争不断。只是到了“楚汉相争”结束以后 ,刘邦建立了中央集权封建专制统治 ,和平时代才带来了歌舞升平盛况。封建统治阶级为了享乐 ,为了给自己歌功颂德 ,迫切需要音乐文化。音乐文化作为人们精神享乐最主要方面之一 ,无论是宫廷贵族 ,还是平民百姓 ,在精神生活中最需要的还是以音乐文化为基础的娱乐活动。在汉代画像艺术中 ,反映现实社会文化生活的内容的占汉画像内容的 80 %以上 ,其中描写社会音乐文化生活的乐舞百戏内容占较大比例 ,大量的宴饮图都有歌舞伴奏 ,歌舞成为汉代人生活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 ,著名的宴饮图有 :食案·鼓舞图 ,宴饮·舞乐图 ,宴会·舞乐图等。汉代统治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