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6期部分文章摘要

信息来源: 暂无 发布日期: 2015-11-19 浏览次数:

点击查看详情

·历史学家自述·

我从“文革”桎梏中向外蠕动的三篇文章

——研讨历史的思想自述之一

刘泽华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天津,300100

[关键词]八十年代史学;历史动力讨论;秦始皇评价

[摘 要]作者20世纪70年代末的三篇文章,在以解放思想为旗帜的年代,起到了引领学术开风气的作用。《打碎枷锁 解放史学》一文,为清算所谓的“史学革命”尽了力量;《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一文,对当时最为敏感的阶级斗争理论绝对化问题提出质疑,可以看做是作者从教条主义束缚中向外蠕动出来的标志;《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一文的作用在于:一是把秦始皇还给了历史,使其成为自由认识的对象,突破了领袖人物对秦始皇的评价;二是在当时的思想环境下,对重新认识和评价最高政治权威产生了影响。

·专题研究·

论东方朔的“朝隐”思想

谭慧存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东方朔;“朝隐”;专制体制;出仕;归隐

“朝隐”又称“大隐”,是身在朝堂之上仍能追求相对的独立人格的一种隐逸方式。在隐逸发展史上,“朝隐”概念的提出与西汉东方朔有着密切的关系。东方朔“朝隐”思想的出现,反映了秦汉士人在出仕与归隐这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之间进退两难的现实处境,同时也表现了传统隐逸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某种发展。“朝隐”思想的出现,显示古代士人在专制体制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对仕、隐之间绝对对立价值取向进行调适的一种尝试。通过对东方朔“朝隐”思想渊源、内容、影响诸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专制政体对士人情感状态和行为方式演变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崔寔政治思想渊源新论

陈启云 张 睿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天津 300071

崔寔;儒家;法家;道家

崔寔怀有与儒家大同社会相似的社会理想,也认可儒家德主刑辅的政治手段,主张选贤任能、维护礼制,其思想有着鲜明的儒家特征。不过,崔寔的政治思想中还杂糅了法家、道家等思想成分,虽然这种杂糅导致其思想表现出自身的矛盾性,但也体现了汉代思想的特点。通过对汉代思想背景的分析,可以揭示崔寔政治思想的渊源。

北宋前期动物保护诏令中的政治文化意蕴

——以《宋大诏令集》为考察中心

孙方圆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北京 100048

北宋前三朝;动物保护;诏令;新君即位;田猎;封禅

在《宋大诏令集》中,收录了宋太祖、太宗、真宗先后颁布的10条具有动物保护性质的诏令。综合分析这批诏令的文字内容和颁布背景,可以发现北宋统治集团是如何在新君即位、田猎兴废以及泰山封禅等政治事件中,通过禁猎、放生等法令来灵活地宣扬帝系正统、回护君主决策乃至强调君权神授,并最终在“德泽禽兽”的表象下因事制宜地加强皇权。

康熙朝开矿问题新探

常建华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历史学院 天津 300071

康熙朝;开矿;矿业;铜铅;矿徒

康熙皇帝有着比较开明的矿产观念,认为矿产本天地自然之利,可与民共有;开矿可以增加税收,有利民生,维护稳定。因而,康熙朝的开矿政策,经历了从顺治以来的禁矿,到康熙二十三年的任民开采,自四十三年起开始禁矿,至五十二年又实行容许本地贫民开矿的缓禁政策,处在不断调控的状态。康熙中后期民间开矿虽然受到限制,但是开采活动始终不断。这主要是因为康熙帝宽仁的性格,比较能容忍地方上的开矿牟利行为。康熙朝的开矿政策,既以维护社会秩序为出发点,又能顾及地方政府与百姓,禁而不死,较好地处理了问题,使得开矿诸方面各得其所。

1843年户部银库亏空案及其影响

韩 祥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北京 100872

户部银库;亏空;双重性;鸦片战争;

清代的户部银库充当着中央国库的角色,具有“国家财政性”与“具体府库性”的特点,从而使户部银库“亏空”,在一定时期成为国家财政亏空与具体库仓性亏空的结合体,尤其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变得更为复杂。1843年的户部银库政亏空案,就是这种复杂关系的一次集中体现。户部银库存银的剧减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的原因,它对晚清财政危机的影响不可估量。但长期以来这一事件却少为人知,部分原因就是它的恶劣影响被嫁接到鸦片战争的影响上,而被冲淡了。

近代中日贸易述评

樊如森 吴焕良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上海 200433

中日经济关系;进出口贸易;近代

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是中日近代经济关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从双方贸易的成果来看,1931年和1871年相比,中国对日本的出口额增长了224倍,日本对中国的出口额增长了155倍。60年间两国的进出口贸易总值增长了182倍,日本成为中国仅次于英国的第二进口贸易国,中国也成为日本仅次于美国的第二进口贸易国。尽管双方贸易的商品结构还对中国很不利,但毕竟在强化日本整体经济实力的同时,也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历史事实一再表明,日本军国主义是中日经济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障碍。

1933年中美棉麦借款再探

王 丽

复旦大学历史系 上海 200433

棉麦借款;杨格;宋子文

1932年秋至1933年初,中美二次美麦交涉失败后,双方又开始了新一轮美棉借款谈判,宋子文赴美后签订的中美棉麦借款,即为1933年美棉谈判的延长。这笔借款得益于国民政府赴美前的秘密接洽,也得到中美双方高层的支持,最后达成的借款规格远高于之前的麦款和棉款。对国民政府而言,易货变现是一种挑战较大的方式,中方做了相应的制度设计,在浓厚的政治色彩之下,又保留了较强的商业属性。麦棉借款的经济效应未能充分实现,但从财政角度而言,它是国民政府借外力以自救的一次有益尝试。

“文化”的“译”与“释”:〖JZ〗思想史背景下的概念引进和学科建构*

赵立彬

中山大学历史系 广东 广州 510275

文化;文明;文化论战;文化学

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一词作为一种新概念,在近代中国经历了译介和阐释的过程,与其相关的讨论吸引了众多民国学人。“文化”概念被中国思想界广为接受,对其内涵、理论的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入,进而出现了“文化学”学科的倡导和建构,使关于“文化”的理论研究在中国达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高度。“文化”的概念引进和学科建构与近代中国文化出路论争的思想史背景息息相关,表现了20世纪以来中国文化自觉的渴求。

“漂流民”与德川时代日本的“世界”认知

朱海燕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暨世界历史研究所 河南 开封 475001

漂流民;德川时代;锁国令;幕府;南蛮学;兰学

海洋、气候、地理、政治环境、经济发展及世界历史的转向等诸多因素共同催生了处于“锁国”状态下日本的“漂流民”现象频发,这一特殊社会群体扩展了日本对“世界”范畴的认识,更为“锁国”下的日本管窥海外及调整“世界”认知提供了情报信息,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日本的世界意识的形成进程。漂至日本沿岸的海外“漂流民”则扩大、充实、纠正了日本人原有的地理知识,同时,新的知识元素还冲击甚至摧毁了日本原有的“二元”世界观,促使“一元”世界观逐渐形成;此外,日本国内“漂流民”的海外体验所提供的情报验证了南蛮学、兰学提倡的一些世界地理知识,为日本在“世界”认知方面由“中国=世界”向“中国<世界”观念的转换提供了实践性论证支撑。

俄国革命中的德国经费问题*

姚 海

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历史系 江苏 苏州 215009

俄国革命;德国经费;布尔什维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为促使俄罗斯帝国崩溃和俄国退出战争,向布尔什维克党提供了经费支持。1917年7月事件中,布尔什维克接受德国经费的问题被曝光。虽然布尔什维克否认此事,但列宁这一时期的书信中留有德国经费问题的痕迹。1950年代开始公开的德国一战时期的档案,以及1990年代解密的俄共(布)特别档案的有关文件,部分地证明了德国经费问题的存在。继续对这个问题采取不予承认的态度,显然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但是,认为布尔什维克被德国收买、充当德国利益代理人的说法,也是没有依据的。对于布尔什维克来说,接受和利用德国金钱只是一个策略问题。它为夺取政权而采取的使本国政府战败、主张立即退出战争的立场,客观上与德国的利益具有一定程度的重合。近期目标的接近,是战争与革命时期布尔什维克与德国相互关系的基础。

·经济社会史研究·

边缘与中心的互换

——近代开封与郑州城市结构关系变动研究

朱军献

南阳师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河南 南阳 473061

开封;郑州;中原地区;区域中心城市

近代以后,在黄河泛滥的影响下,开封的外部环境变得不利,郑州却获得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因素,致使二者形成反向的社会经济运动趋势,最终因区域优势因素的日渐倾斜与发展差距的拉大,推使二者在区域城市体系中的中心—边缘结构关系,在上个世纪50年代发生本质性变迁——政治关系重构。故在影响近代中原地区区域中心城市变动的三种结构因素中,在地理因素变迁、经济社会运动和政治关系重构之间存在着一种循环关系,优势引入更多的优势,劣势也引入更多的劣势,并依照历史时序的推延,次第介入发生作用,推使开封与郑州城市的结构关系发生本质性变动。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铁路员工消费合作社述论

朱 英 孙自俭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湖北 武汉 430079

南京国民政府;铁路员工消费合作社;铁路员工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为发展铁路事业,改善铁路员工的生活,大力推行铁路员工消费合作事业。各铁路员工消费合作社相继成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扩大了合作社的规模,增加了营业利润,改善了社员的生活,传播了合作思想。但由于当时中国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制约,合作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史学评论·

抗战胜利后历史鼎革之变的翔实书写

——读汪朝光著《国共政争与中国命运》

左双文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31

汪朝光;战后国民党史研究;国共政争;蒋介石

关于战后中国史及中国国民党史的研究,是海内外中国现代史学界均极感兴趣的领域,对其中有关中国命运的走向、对国民党为什么迅速失败的问题,从许多角度做过认真探讨。随着近些年蒋介石档案、宋子文档案及其他一些重要档案的陆续公布,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这类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作为大陆地区研究这段历史最有成就的学者之一,汪朝光在其新著《1945~1949:国共政争与中国命运》一书中,从不同方面对诸如国民党对战后中国政局的把握和掌控,国共两党对东北的争夺及其成败得失,国共内战的军事个案,中苏在东北的经济及主权交涉,以及经济重建等各种问题,作了更为翔实、客观、深刻的解读。

思想的历程

——阎照祥教授著《英国政治思想史》读后

左 敏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上海 200433

《英国政治思想史》;思想特征;文本解读;社会语境;历史方法

阎照祥教授的《英国政治思想史》是我国第一部由历史学家独立撰写的英国政治思想史著作。它以国内外思想史研究成果为基础,全面展示了英国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并对其特点做了深刻剖析。在研究方法上,该书突破了对文本进行逻辑解读的方法,转而关注政治思想发生的历史场景,强调其产生的社会语境,用历史的方法研究政治思想。在研究对象上,该书不局限于伟大思想家及其书写的经典文本,而是将研究范围扩展至为政治思想提供资源的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