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9期部分文章摘要

信息来源: 暂无 发布日期: 2015-11-05 浏览次数:

点击查看详情

“国内外抗战史研究现状与新进展”笔谈

【编者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争取民族解放事业的重要阶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转折意义。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组织了一组国内外学者关于“抗日战争史研究现状与新进展”的笔谈,既是本刊作为对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的纪念,也是从学术史的角度考察和检阅国际和国内学界对抗战研究的进展、状况和水平及存在的有关问题的有计划地梳理和总结,以期推进国内外学界关于抗日战争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并希望国内外学界在抗战研究领域有进一步的合作与共同研究,以为中国和世界的正义、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应有的努力。

21世纪日本学界有关日中战争史研究

田中仁

日本大阪大学法学研究科教授。译者邹灿,日本大阪大学法学研究科博士研究生。

       进入21世纪,日本有关日中战争史的代表性研究,主要可分为三类:其一是为纪念日本战败60周年进行的综合性研究,以及日中美三方学者关于日中战争史的国际共同研究;其二为中国现代史研究会(东京)及日本上海史研究会等校际研究会所展开的共同研究;其三是学者关于日中战争史的自主研究。这一归类大致可以反映出日本史学界长期以来的学术传统。本文将分别予以介绍,以此展示近年来日本学界关于日中战争史研究的整体动向。首先要提到的多卷本著作,是《岩波讲座亚洲·太平洋战争》,这是在经历了战败后的60年,日本学界对于1945年夏天结束的太平洋战争所进行的综合性研究。

近年来日本学界对抗战时期中共党史的研究

丸田孝志

日本广岛大学综合科学学部教授。  

       面对战败和中国革命的冲击,日本学界在对侵略战争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同时,一直努力寻求着世界和平与日本社会民主化道路。在这种思想实践中,一些史学家主动选择研究中国革命的经验。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日本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党史的研究,直到20世纪80年代前期为止都是一个热门课题,主要的成就包括对政治过程、社会经济情况等问题的分析,阐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中共要树立的政治权威和权力结构,以及根据地建设的实际情况等方面。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以中共为中心的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得到重新审视,研究题目呈现多样化发展,中共历史研究的视角也随之而改变。即从“革命为什么成功”转变到“究竟发生了什么”。有关中日战争时期中共的作用,不再是重点关注的问题。如《日中战争の国际共同研究》共5卷所刊载的77篇专题论文中,以中共为专题的仅有3篇(其中2篇为中国研究者撰写),在国共关系等方面涉及战时中共问题的有5篇。与此同时,对国民政府经济建设和国家建设方面的评价呈现提高的趋势,战时中共统一战线的成就渐次相对化,中共的活动被置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和社会各阶层等独立角色间的协作和矛盾当中进行研究。

近年来欧美学界的中国抗战研究

王爱云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100009

       近年来欧美历史学界对中国抗战的研究持续深入,呈现出令人瞩目的鲜明特色。新的研究项目不仅为欧美抗日研究流入新的活力,而且正在改变欧美研究力量分布的格局;欧美主导的国际合作共同研究经久不衰,中国学界正在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欧美在转移研究重点、开辟新的研究领域的同时,不断拓展新的研究视角。这一切使近年来欧美学界的抗日战争研究不乏可圈可点之处,值得国内学界同人关注。在欧美学界的抗日战争研究中,美国、加拿大向来为执牛耳者,他们设立前沿研究项目,组织国际学术活动,涌现出傅高义、麦金农、卜正民、戴安娜·拉里等一批影响力较大的知名学者。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以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为中心,欧洲对抗日战争的研究也迅速崛起,成为国际上不可小觑的抗日战争研究的力量。

俄罗斯的中国抗战史研究

李玉贞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006

今年全世界都要举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活动。一些国家的元首将在中国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亲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中俄两国也要共同举办一系列活动。众所周知,中俄两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而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8年多的时间里,在日本侵略势力猖獗的东方,是中国独力抗战,支撑着东方反法西斯斗争的战场。这方面的研究论著很多。俄罗斯对中国抗战史的研究,是一个相当大的题目。此文只能简述近十多年来俄罗斯的研究特别是史料方面,重在介绍因新史料的出现而引发的某些值得研究者关注的问题。近十多年来,俄罗斯学者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即中国抗战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从中能够看出俄罗斯学界的动态。为了解其变化,首先需要做一个极其粗略的回溯作为铺垫或衬托,以说明某些重要问题在并不缺乏史料的情况下,为什么没有得到客观阐述。

抗日战争研究的现状和有关问题

荣维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特聘编审。北京,100026

      关于抗日战争研究现状分析,我已经写过不止一篇文章了,在这里我主要想从数据的角度直观地考察一下关于抗日战争研究的发展与现状。通过“知网”检索,以2000年为界,前15年,自1985年到2000年,以“抗战”为篇名检索共有3740篇,以“抗日战争”为篇名检索共2634篇,两者合计共6374篇;后15年,自2000年到20155月止,以“抗战”为篇名检索共有8829篇,以“抗日战争”为篇名检索共有2575篇,两者合计共11404篇。最近15年间,较前增长了5030篇,篇数增长率为79%。这种现象大致可以表明,新世纪以来,抗日战争研究仍然受到学界和期刊界的重视,是毫无疑问的。这种现象背面,我觉得有一个问题会经常困扰着抗日战争研究,倒也值得重新探讨,这就是如何看待史实与真实的关系。因此不揣简陋,说几句个人浅见以求教于方家。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西方基督教基要主义运动与“大历史”的兴起

刘艳

历史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世界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研究人员。广东,广州,510631

[关键词]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基要主义;现代创世神话;宏大叙事

[摘  要]冷战结束后,“大历史”流派兴起是西方历史学出现的新现象。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面对企图以神创论对抗进化论,用宗教知识体系挑战包括历史学在内的现代科学知识体系的基督教基要主义运动,“大历史”流派以物理学“大统一理论”为基础,在宇宙时空观下,以进化化、系统论为代表的生物学、宇宙学等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为途径,解释宇宙、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起源及演化的普遍规律。“大历史”学家提出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历史演进模式,认为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事物本身的内蕴性。“大历史”学家们还吸收了后现代主义和基督教神学方法论和认识论的合理成分,尝试用科学“现代创世神话”重建无神论世界观和进步历史观,是西方“世界历史”观念和宏大叙事的当代复兴。

·专题研究·

道德强国之梦:民初俄灾赈济会述论(1921~1923)

孙会修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2

[关键词]道德强国; 俄灾赈济会; 救灾恤邻; 善力; 国民外交

[摘  要]俄灾赈济会是在一战后中国思想界重新肯定精神文明价值、国民外交意识增强的背景下成立的。当时各“文明国家”积极赈俄,中国政府则助赈不力,赈济会呼吁国民应以“中国人”的意识担起赈灾之任。时论认为救济外国灾荒实际上是国民“善力”的体现,为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够塑造国民形象,使中国成为道德上的强国。而且“善力”还能够推动国民外交,昭示国民力量。赈济会募捐过程中面临官商群体捐款不积极、仅有无资财的学生积极捐款、自身公信力受质疑等困境,募捐结果远低于预期。其中,国力不强是其根本原因。赈济会期待的以国民外交促进中俄政府外交的愿望未能实现,俄方也没有归还中东路。“道德强国”最终成为一场梦。

 

特殊形式的党代会

——中共中央(分)局的高干会述论

贺永泰

法学博士,延安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陕西,延安,716000

[关键词]中共中央局;中央分局;高级干部会议;党的代表会议

[摘  要]在中共党史上,曾经召开过一种特殊而又重要的会议——党的高级干部会议,简称高干会,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主要由中共中央的派出机构——中央局、中央分局组织召开。高干会的性质等于党的代表会议,即党代会,但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党代会。高干会在党的历史上历来是解决重大问题的会议,但在发扬党内民主上也有其局限性。1948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各中央局或分局所领导的地区应召开全区的党代表会议或代表大会。此后,高干会逐渐淡出历史视线。1954年,中央局和中央分局建制被撤销,高干会退出历史舞台。

   

·文化思想史·

《汉书·艺文志》与先秦诸子学术

梁振杰

文学博士,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河南,开封,475001。

[关键词]《汉书·艺文志》;先秦诸子;王官;九流十家;战国楚简

先秦诸子是中国古代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所见其基本学术框架是由《汉书·艺文志》建构的。然考诸史籍,《汉志》“诸子出于王官”之说既不见于先秦典籍记载,又

与史实矛盾;“九流十家”学术派别的划分亦与先秦学术之实际不符。汉代复兴“官学”的学术思潮与“独尊儒术”的主流文化是造成《汉志》对先秦诸子学术评判偏失的主要原因。所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还先秦诸子以本来的学术面貌,是学术史研究的首要任务。

关于《唐律疏议》的几个问题

岳纯之

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天津,300071

[关键词]《唐律疏议》;《唐律》;《宋刑统》;滂喜斋本

[摘  要]一般认为,《唐律疏议》是唐代的律典,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第一部完整的法典。这种说法虽然不无道理,但是并不准确。严格说来,唐代的律典不是《唐律疏议》而是《唐律》,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古代法典自然亦非《唐律疏议》,而应是《唐律》,《唐律疏议》不过是《唐律》的官方解释书。日本学者仁井田陞、牧野巽曾有现存《唐律疏议》系演变自《宋刑统》的假说,虽然这一说法迄今仍然无法完全证成,但它对《唐律疏议》中的某些问题确实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值得重视。元代以来,《唐律疏议》的版本众多,这些版本大体肇自滂喜斋本而续有繁衍。在流传的过程中,《唐律疏议》曾产生若干错误,这些错误可以分为六种,即衍、脱、误、倒、乱、添。

中西交通史上的“西方”概念之探源

欧阳哲生

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100871

[关键词]中国;西域;西洋;西方

[摘  要]“西方”在中国历史地理学上是一个含混而不确定的名称,它与历史上的中西交通密切相联,这一名称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从汉唐时期的“西域”,到宋元明时期的“西洋”,再到明末清初时期的“西方”,这一名称的内涵不断变更。追溯这一历史地理名称的变更,可以看出中西交通的变迁。

反《印花税法》风波与北美殖民地“爱国”话语的初步转变

何芊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北京,100871

[关键词]反《印花税法》风波;自由;效忠;话语;爱国

[摘  要]北美殖民地人使用的“爱国”话语是为大西洋两岸所共享的政治文化产物。在反《印花税法》风波爆发前,“爱国”话语的内涵由“爱国君主观”与殖民地人对自由的珍视两相交融而成。“爱国”的话语表达了殖民地人对英帝国在效忠情感、政治期待和身份认同上三位一体的归属感。反《印花税法》风波中殖民地人利用“爱国”话语来为抗税行动张目。“爱国”话语中的自由内涵与效忠内涵间的矛盾浮现,自由观日益凸显。这场风波初步改变了“爱国”话语的效忠性,为后来的殖民地激进派,乃至革命派采用“爱国”的名号提供了话语依据。

·海洋史·

清代海疆缺考论

张振国

历史学博士,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讲师。辽宁,锦州,121013

[关键词]清代;海疆缺;选任制度;海疆政策

[摘  要]为加强对海疆的治理,清朝在东部沿海地区设立了海疆缺。这是集选任方式、历俸办法和升转规则为一体的选任制度,经历了从初创到确立、调整、稳定的复杂过程。康熙五十年代,因满保奏请,经圣祖允准,沿海州县遇有缺出,由皇帝钦简卓异人员发往补授,该制初步创立;雍正初年,由高其佩奏请,经世宗允准,令沿海州县官员,由各省督抚拣选属员调补,该制正式确立;从雍正末年至乾隆中期,清廷又多次调整海疆缺额和迁转规则,使制度趋于稳定。海疆缺不仅是清代地方官员选任制度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清朝对沿海州县选任的重视和变通,也是清代海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海防体系相辅相成,共同维系清代东部海疆秩序与国防安全。

·史学评论·

跨越百年的清史对话

——读刘海峰《百年清史纂修史》

郭超

黄淮学院天中历史文化研究所副教授。河南,驻马店,463000。

[关键词]《百年清史纂修史》;《清史》;史学理论

[摘  要]《百年清史纂修史》首次全面叙述了百年《清史》的纂修经过,对百年《清史》著述进行了全面、综合、客观的评价,使世人对百年《清史》纂修历史有一整体性的了解。尤其是对国家《清史》的纂修经过、体裁体例及其创新之处进行了全面介绍,不失为当今难得一见的史学史专著。但该书仍存在对国家《清史》评价过高、整体框架不合理、部分结论不严谨等学术问题,确有修改完善之必要。

外来传染性疾病与美国早期印第安人

——美国学界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丁见民

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副教授。天津,300071

[关键词]外来传染性疾病;美国早期;印第安人;殖民主义

[摘  要]美国学界关于外来传染性疾病与美国印第安人的研究经历了从内史到外史的巨大转变,即专门的医学史转向了与新史学潮流紧密结合的医学社会史。不仅如此,美国印第安人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主要角色,他们如何应对外来传染性疾病也成为这一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美国学界也留下了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比如关于殖民主义与外来传染性疾病在美国早期历史上作用的争论、关于1492年美洲人口的争论以及关于处女地流行病的争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