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11期部分文章摘要

信息来源: 暂无 发布日期: 2016-11-30 浏览次数:


“孙中山与现代中国和世界

——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笔谈

【编者按】孙中山是一个具有国际视野、世界眼光和世界观念的中国近现代民族和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与卓越领袖。他对中国由传统国家转为现代国家、由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做出了启蒙性、开辟性、关键性和全面性的伟大贡献。他对现代中国革命的实践和思想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与文化遗产,值得认真总结吸取。孙中山对现代中国与世界的思考是他思想遗产的重要内容。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为此,我们组织了4篇笔谈对此问题略作探讨,分别从孙中山赶超西方的思想、孙中山的亚洲意识、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思想和现代科学的思想观念等不同角度探讨了他振兴中国、复兴亚洲的思想和他对现代中国的改造和现代化建设的认识。这些思想当然不是孙中山对现代中国与世界认识的全部,但却是他思想的重要节点和颇有价值的部分,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孙中山思想的历史与当代价值,无疑是十分必要的,特予刊出,以飨读者。

论孙中山的赶超西方思想及其意义

郑大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006

古老的中国曾经是“天朝上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都曾领先于世界,但进入近代以后,地位一落千丈,逐渐沦为了资本主义列强的半殖民地。因而“赶超”西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孙中山的毕生追求。

国家资本主义: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本质

左玉河

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006

目前学术界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存在着较大分歧,民生主义与资本主义是怎样的关系?它本质上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还是要避免走资本主义道路?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怎样的关系?孙中山为什么反复强调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应当看到,民生主义旨在避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但平均地权的主张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节制资本的本质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走国家资本主义道路,采取国家社会主义政策,追求多数人富裕等,表明民生主义具有明显的社会主义倾向,本质上是国家资本主义。

孙中山与中国现代科学的奠基

郭双林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北京,100872

说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大概不会引起太多的异议,但如果说孙中山曾经为中国现代科学的奠基做出过重要贡献,一些人可能会问:是真的吗?回答是肯定的!其实,在传统中国社会,士、农、工、商,各安其业,从没有什么职业革命家;在现代社会,工、农、兵、学、商,各谋前程,也没有什么职业革命党人。把革命作为一种职业,是近代中国特有的一种历史现象。换句话说,孙中山最终走向反清革命,是环境造成的。孙中山出生农家,由于哥哥的因素,得以接受现代西方教育。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其将《红十字救伤第一法》译成中文。不过,他的志向并非治病救人,而是治国,具体说来早期主要是志在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后来才投身于反清革命。在担任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期间,他还做了一件对现代中国科学事业产生深远影响的事,即直接促成了“稽勋留学”。

孙中山的亚洲意识及其政治遗产

何卓恩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湖北,武汉,430079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中心从欧洲向亚太地区的转移,以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亚投行”的发起,“亚洲复兴”成为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种学科探讨的新热点。近代中国知识人的亚洲意识,是中国近代史学界需要深入探索的课题,其中对孙中山的亚洲论述进行重新检视尤有必要。

·专题研究·

先秦盟誓的信任机制及其演变

吴  柱

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联盟关系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信任关系,盟誓的本质就是一种信任关系或信任机制的建立,正是这种信任机制在维持和保障着联盟的牢固性以及盟誓的有效性。信任机制就是盟誓的核心机制,构成信任机制的因素即为盟誓的核心因素,一个时代盟誓活动的特征都要从这些因素之中寻找最根本的原因。盟誓活动作为一项在人类社会中持续数千年的文化现象,具有自身独特的属性和发展理路。按照盟誓核心结构从原始氏族社会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演变轨迹,先秦盟誓经历了八个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利益、血亲、神权、王权、诚信、霸权等六个因素分别在不同时期构成了先秦盟誓的信任机制,充当了盟誓的核心因素。

【关键词】盟誓;信任机制;神权;王权;霸权;诚信

尹湾汉墓木牍《集簿》户口统计资料真实性探讨

袁延胜

历史学博士,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尹湾汉墓木牍《集簿》记载的户口统计资料,反映了西汉后期一些重要的人口问题。从西汉后期社会的实际情况看,《集簿》中的户口资料,从户口增长率(997‰)、获流人数(户11 662、口42 752)、人口性别比(1026)、老年少儿人口比重(6岁以下、80岁以上、90岁以上人口分别占东海郡总人口的比例为1879%、2424%、0835%)到高年受王杖人数(2823人)都是可以解释得通的,是真实可信的。《汉书·地理志》中的户口资料也是可信的。

【关键词】《集簿》;尹湾汉墓简牍;东海郡;西汉;户口

汉魏晋南北朝葬仪中“殊礼”的形成与变迁

刘可维

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从汉代开始,在极少数拥有特殊地位的贵臣或诸侯王死后,皇帝会赐以多种形式的“殊礼”。殊礼本身意味着超越了一般制度的礼遇,因此殊礼的标准并非依据既定的礼仪或法律,而是以“故事”,即前代人物的事例为准。通过梳理史料,可以确定汉魏晋南北朝葬仪中所用殊礼主要包括有辒辌车、黄屋左纛、鸾辂、龙旂九旒、虎贲百人等车舆及仪仗。追根溯源,这些殊礼的下赐均源自西汉霍光以及东汉诸侯王的葬礼故事。经过西晋朝的整理与改造,上述葬礼中所用殊礼又为东晋南北朝所继承沿袭。

【关键词】殊礼;辒辌车;黄屋左纛;鸾辂;龙旂九旒;虎贲百人;前后部鼓吹

沿袭与趋势:宋代东宫衰微之原因

范  帅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陕西,西安,710069

【摘要】东宫制度自汉代建立之后,经过不断完善,至唐初已发展至顶峰。然而,宋代的东宫却沦为名存实废的闲散机构。实际上,宋代东宫衰微并非骤变,中唐五代时期已出现东宫凋敝的趋势。由于宋代主流意识对太子参政的弊端有着清醒的认识,在沿袭中唐五代立储制度的同时,宋代诸帝结合本朝情况,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限制东宫的发展。自宋太宗定下设置苟简的基调之后,宋真宗建立资善堂进一步架空东宫,晚立储甚至不立储惯例的形成又从时间上遏制了其发展。这一系列制度设计既巧妙地缓和了帝王与储君间的矛盾,又兼顾了对皇太子的培养与防范。专制社会不断加强的皇权不允许储君对其产生威胁,中唐以降储君权力的衰落已成趋势,宋代东宫衰微则是这一历史趋势下的产物。

【关键词】

宋代;东宫;皇太子;东宫官;衰微

庚子政潮及对中外开平矿权纠葛的影响

——兼论1907—1912年前后官场与市场之离合

王天根

历史学博士,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安徽,合肥,230039

【摘要】1907—1912年开平矿权中外纠葛再度面临抉择,涉及官场与市场的交融与对峙。就开平矿权而言,官督起关键性作用,直隶总督袁世凯在开平矿权对外交涉中实是中方的代表,开平矿权随着丁未政潮的权力交替而有浮沉;袁世凯等意欲筹办滦州煤矿,借助官场运作,使得滦州煤矿在煤价销售上压倒开平煤矿,从而达到“以滦收开”。英方通过市场竞争付以角力,旨在“以开并滦”。恶性竞争造成开、滦两败俱伤,外交斡旋亦随之展开。随着光绪、慈禧去世及袁世凯下台,清廷政局逆转。开平煤矿与滦州煤矿终以张翼得一百万两的补偿、袁世凯之子袁克定成为中方代理人而告终,实权仍为英方掌握。市场与官场角力,竟致开平矿权再回故辙,滦州煤矿矿权沦于英人手中。清季国贫民弱意义上的市场竞争,实为殖民者攫利正当性之自我赋权。

【关键词】丁末政潮;开平矿权;1907—1912;官场;市场

达则兼济天下:试论张謇慈善公益事业

周秋光

历史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湖南 长沙 410081

李华文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 长沙 410081

【摘要】慈善公益事业是张謇一生中重笔描摹的部分。他以实业为后盾,以南通为基地,身体力行,将传统慈善救济之举拓展为近代慈善公益事业,并将慈善与实业、教育连为一体,视之为地方自治的核心。张謇主导下的一系列慈善公益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铸就了中国慈善史上的一座丰碑。但由于近代中国社会和自身财富实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张謇的慈善公益之路并没有越走越宽广,反而呈现出戴着镣链跳舞的特征,留下历史的遗憾。

【关键词】张骞;慈善公益事业;南通;近代中国;多元身份

大革命时期的河南农民协会述论

李永芳

广东科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部教授,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广东,东莞,523083

【摘要】大革命时期的河南农民协会于1925年8月开始建立,其发展过程先后经历了兴起、高涨、消退三个阶段。全省各地农民协会广泛开展了支援北伐战争、建立农民自卫武装、维护农民经济利益、创建农工政权以及进行文化教育等一系列活动。较之其他省份,河南农民协会呈现出鲜明的历史特点:它是大革命时期最早崛起于北方且为全国最发达的协会之一;它在利用和改造红枪会等原始农民自卫组织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和壮大起来;它所建立的一些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开创了北方农工阶级掌握政权的光辉范例;它在国共合作方针指导下广泛开展了统一战线工作;等等。大革命时期的河南农民协会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关键词】大革命时期;河南;农民协会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论互联网时代的历史学

李振宏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所教授。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历史学,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当代史学已经呈现出三种清晰可见的史学研究形态,即传统史学研究形态,新史学研究形态,扭曲的史学研究形态。互联网时代的史学变革,最主要的表现是:由事实性史学向思想性史学转变,由知识性史学向问题性史学转变,历史贯通性研究日益发展。这场史学变革,要求史学研究工作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视历史学专业基础训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提升自己的史学理论水平;重视关键词合理设置的极端重要性;重视选题问题,把提出问题看作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最重要的标志。新史学时代对史学基础的重视,对提升理论水平的要求,对问题意识极端重要性的强调,将会使未来的史学更深刻,更诱人,更繁荣!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史学变革;史学研究形态;思想性史学;问题性史学

司马光儒门史学实践的内在冲突

——兼论程颐、朱熹与司马光史观之差异

孙颖涛

武汉大学国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司马光既有明显的史家自觉,又将史学限定在儒学门庭之内,以求道作为治史的最高目标,并且高度认同史学的鉴戒价值,以史学实践自觉承担“经之常道落实在具体历史中帝王之一心”的任务。但其儒门史学蕴含的求道、求治、求真三重价值目标,造成了史学实践中的内在冲突,即求道与求治的冲突、求道与求真的冲突。前者引起历史人物评价上与程颐(也包括朱熹)的分歧,后者引起历史编纂上与朱熹的分歧。从程颐、朱熹与司马光的分歧,不仅可以加深对儒门史学内在冲突的认识,而且可以了解宋代理学与史学的学术互动情状。

【关键词】司马光;宋代史学;程朱理学;儒门史学

·史学评论·

日本学者对中国农业史的研究

胡火金

理学博士,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江苏,苏州,215123

【摘要】日本古代农业深受中国影响。自古以来,日本学者对中国农业史的研究连绵不断,至现代更加深入。日本学者在对中国古农书的翻译整理及古代农法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创性,研究视角不限于农业史本身,还致力于农业史现代价值的整理和挖掘,将农业史的相关研究成果运用于当代农业生产实践,为回归自然农法及现代有机农业、环境保全型农业发展提供重要借鉴,做到了古为今用。

【关键词】日本;中国农业史;古代农法;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