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4期部分文章摘要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17-04-05 浏览次数:


·专题研究·

郑玄“三族九族同姓”说的特色及意义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1


【摘要】汉唐经学家对“三族”“九族”亲属构成的解释,大致可分成“同姓”说和“异姓”说两派意见。东汉时,“九族异姓”说占据经学解释的主流。汉末,郑玄对九族构成问题重新做解,他在三《礼》注中坚持“三族父子孙”论,以此为论证起点,缜密推演出“九族同姓”的结论,并对“九族异姓”说代表学者许慎展开反驳。通过考察庾蔚之和孔颖达对郑玄“同姓”说的评价,可发现郑玄的“九族同姓”说乃是希望通过建构同姓亲属地位至上的族内伦理规范,重新定义“天子亲九族”的内涵,借此作为对东汉中后期外戚乱政现象的反思,带有告诫后世皇帝“亲同姓、远异姓”的现实关怀意味。

【关键词】郑玄;三族父子孙;九族同姓;东汉外戚政治



建构与解构:明代浙东湖水纠纷中的利益表达

——以上虞皂李湖为中心的考察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上海,200433


【摘要】浙东上虞皂李湖灌溉区域以运河为界,运河北岸为湖水灌溉区,南岸则不在灌溉范围之内。运河干涸时,县级官府希望开湖水济运,这与南岸民众旱时要求分水灌溉之愿望契合。因此,在明代的湖水纠纷中,北岸灌溉区湖民与县级官府、南岸民众间的矛盾始终存在。北岸灌溉区湖民通过构建湖由曹黎二姓割田而成之“史实”,抵制官方济运与南岸分水之诉求。万历年间,南岸精英家族通过编纂由县级官府主导的地方志,意图将湖泊变为公有,使双方矛盾彻底激化。湖水灌溉的地理区域界限、运河两岸农田分布差异和家族势力等综合因素,决定了湖水纠纷的发生及运作过程。矛盾双方通过对文献的建构与解构,以实现护水与分水之目的。

【关键词】明代;皂李湖;湖民;县官;宗族





一战前后美日在华舆论战

高莹莹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100006


【摘要】晚清以来,美国在东亚一直奉行“门户开放”政策,而日本自吞并朝鲜后,一直试图独霸中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日在华势力崛起,两国的战略必将发生冲突。在威尔逊的对华政策之下,美国在华外交官、传教士与报人参与到国际政治事务中。美国在华反日舆论的形成是上述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形成过程可以从美国参战与对华宣传的启动、美国在华报人的反日情绪、日本的反美舆论及美国人的应对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该活动不但成为当时中国抵制日货运动的组成部分,而且对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场舆论战,就美国而言,使其在中国的新闻事业与政府联系起来,促进了在华美国系报纸的迅速发展;就日本而言,促使其进行调整以往对华政策并注意到舆论等文化力量在外交中的作用。

【关键词】美国;日本;反日舆论;宣传战;中外关系



舆情、消费与应对:抗战胜利后上海的“抗战夫人”问题

吴俊范

历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大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200234


【摘要】抗战胜利后数年间频见于上海媒体的“抗战夫人”话题,一度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使国家公务员的道德水准和公信力广受质疑。知识分子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公务员阶层的道德低下和腐败误国,给政府敲响警钟,敦促政府对吏治风气作出整顿。商界和电影界出于获取商业利润的本能,对“抗战夫人”题材加以庸俗化利用,使代表国家权力的公务员成为民众休闲娱乐中的笑料和商品消费中的促销符号,对政府公信力具有无形的杀伤力。政府起初通过重新解释相关法律条文或者默认既成事实的方式,减轻公务员事涉重婚罪的罪责,避免造成公务员整体形象的坍塌,继之通过提炼和宣扬抗战题材电影的抗战正义性,重塑社会的精神依托,也起到凝聚人心、部分挽回公务员声誉的效果。

【关键词】抗战夫人;舆情;消费;政府应对



革命年代的饮食儿女

——读章瑞荣家信

徐秀丽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006


【摘要】1949年后,中国曾长期处于“继续革命”的氛围中,集体至上,精神第一,家庭观念、个人主义、物质享受均成为批判革除的对象。然而,贴近考察这一时期的个人生活史,不难发现,也许正因为国家大环境重“精神”轻物质,私人领域的交流反而可能更加“物质”;青年男女的婚恋过程,“匹配”的通常仍是各种各样的“条件”,而城市年轻夫妇的生育率已大为下降。无论物质生活的调剂还是婚姻问题的“解决”,家庭往往是人们可以调动的基本资源;在“家庭”的价值被否定、遭破坏多年之后,仍有一些家庭拥有非常强大的凝聚力,家庭成员互为可靠的物质后盾和坚强的精神支柱。但是,在一个高度政治化的年代,即使最亲密最有能力的家庭,所能腾挪的空间也是极其逼仄的。

【关键词】家庭生活;精简下放;计划供应;婚姻;生育率



街道民主改革运动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

——以新中国初期的开封为个案

张群梅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场大规模的城市基层社会改造运动,街道民主改革运动对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性要素的形成起着直接的催生作用。开封在这场运动中,通过政权形式的重新设置与基层干部的重新选择,促使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主体的生成;通过思想动员、走群众路线等工作方式的运用,促使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基本工作方式的确立;通过加强政府与民众的联系以及民众自身的团结,促使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关系的改进;通过肃清封建残余势力,促使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环境的改善。随着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关系、治理环境等基础性要素逐渐形成,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开始摆脱“前解放”状态而逐步走上现代治理之路。

【关键词】街道民主改革运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关系;治理环境



中古盛期英国历史语境中的“市场”概念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在中古盛期的英国,“市场”概念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就经济维度而言,市场是一种发育尚不成熟的商品交易场所,是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对立统一下的经济混合体。就法权维度来看,市场是一项法律特权,是普通法形成和领主法权参与的共同结果。就人为因素而言,市场是国王和领主获得经济利益和满足政治需求的一种互利工具。这表明,中古盛期英国市场其实是一种“特许”市场。

【关键词】中古盛期;英国;市场;商品交易;法权;互利工具



论弗朗索瓦一世时期的法国宗教政策

历史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讲师。浙江,金华,231004


【摘要】从16世纪20年代开始,法国国内兴起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这场宗教改革运动最初得到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支持,但其后又遭到了他的镇压。通过对弗朗索瓦一世宗教政策的前后变化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法国的宗教改革本身就是一场内在属性发生了重大转变的运动,它由带有精英化色彩的人文主义者发起,后期又由大众化的路德教派宗教改革者所接掌;其前期内核仍是人文主义的延续,后期才逐渐发展成为激进的宗教改革运动。而大众化且激进的宗教改革运动所带来的社会暴力与动荡是始终秉持政治实用主义的弗朗索瓦一世所不能容忍的,在宗教改革运动已经脱离其掌控范围之后,他便对这场运动展开了镇压。因此,弗朗索瓦一世时期宗教政策的转变,本质上是法国王权在社会思想与文化大众化进程中进行自我调适的过程。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衰以及弗朗索瓦一世的宗教政策为理解之后几个世纪法国历史的走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法国;弗朗索瓦一世;宗教改革;人文主义;路德教派



20世纪20年代英国的远东均势政策及其对英日关系的影响

石瑜珩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吉林,长春,130012

戴宇,历史学博士,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20世纪20年代,英国政府在处理英日关系时不断运用均势政策。在华盛顿会议和关税谈判中,英国为了恢复各国在华的均衡态势,采取了抑制日本的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北伐战争期间,英国的在华利益受到了冲击,英国政府出于抑制苏联、打压国民政府的考虑,希望联合日本干涉革命,但随着中国局势的变化,英国又调整了政策,拒绝在济南惨案中支持日本。在推行均势政策的过程中,英国所采取的措施与日本的外交政策在很多方面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由此造成两国关系渐趋冷淡。

【关键词】均势政策;英日关系;华盛顿会议;北伐战争;关税谈判



·华人华侨研究·

19世纪后半期新西兰华工淘金热的兴起与排华立法的出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100006


【摘要】18662月,在新西兰奥塔哥省的两度邀请之下,12名来自澳洲维多利亚金矿的华工到达达尼丁,由此开始了持续数十年的华工淘金热。187110月,新西兰华人总数达到4215人。当数千名华人成为新西兰的现实存在以后,当地社会对于华人的到来反响不一,新西兰国会于1871年专门成立华人移民特别委员会展开调查,其调查结论对于华人移民给予了肯定的评价。然而,19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政治、经济格局的转变以及种族主义势力的急剧膨胀,新西兰于1881年正式出台排华立法。在从容纳到排斥的转换过程中,华人群体蒙受了诸多不公指责和肆意侮辱,他们被不可预知的变数所裹挟的命运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中国国运的式微,令人叹息。

【关键词】新西兰;奥塔哥;华人移民;淘金热;排华立法


·史学理论与方法·

奥克肖特论政治思想史研究

政治学博士,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江苏,南京,211100


【摘要】迈克尔·奥克肖特是20世纪英美学界治政治思想史名家。相比于此领域几种主要的研究路径,其对政治思想史研究所作的反思和讨论具有独到的学术价值,因而不容忽视。第一,奥克肖特认为,政治思想之内涵不是单义的,不可以定义的方式把握之,而需要在学术传统中探寻政治思想的范围。第二,因为政治思想具有不同的层次,所以政治思想史研究中历史的观点和哲学的观点可以并行不悖。第三,奥克肖特反对一种找寻作者式的研究路径,但其观点与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亦有所分别。第四,奥克肖特批评政治思想史研究中实践考量的渗入,而提倡一种为历史而历史的纯粹研究的态度。当然,奥克肖特式的融贯论没有完全解决历史真实性的问题,历史与实践两分的哲学构想,也缺少必要的学理支撑,这是其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局限所在。

【关键词】奥克肖特;政治思想之内涵;政治思想之解释;纯粹的思想史;实践的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