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9期部分文章摘要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17-10-02 浏览次数:

“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笔谈(一)

    【编者按】新时期以来,在中国思想史研究中,一个被称为“思想文化史”的概念颇为流行。无论是高校的课程设置,还是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的招生目录,抑或是学术讨论会的选题,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个词的频繁出现。但是,却很少看到有人去给这个新的思想史词汇作出明确的概念界定。那么,什么是思想文化史,它和传统的思想史、文化史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如何划分他们的边界或畛域,如何理解或看待思想文化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大有深入讨论的必要。2017421-23日,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所在开封举办“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就以上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取得了初步的思想成果。本刊将以笔谈的形式,系统反映会议所提出的新问题,新见解,也热诚欢迎有兴趣的学界同人就这一专题踊跃赐稿,以使中国思想文化史的理论研究,能够得到持续不断的深化和发展。


要用理性态度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赵世超

历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陕西,西安,710062

康德说,要“在一切事情上”,都“公开运用自己的理性”。什么是理性?我看了很多解释,觉得最好的说法是陈乐民教授所指出的英文原意,即“常理常情”。理性的态度就是说话办事均应合乎常理,顺乎常情。试想,假如社会中的每个人言论行为都合乎常理,顺乎常情,那该是一种多么合谐的景象啊!然而,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古往今来,我们看到了太多的非理性。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指鹿为马。把鹿说成马,显然不合常理,更有悖常情。现代以来,具有典型性的例子就是“大跃进”中虚报产量。明明一亩地只能打几百斤,却硬说可以产粮万斤、十万斤,当然也背离了理性。非理性一旦成为气候,谁也挡不住。秦之群臣都知道赵高在撒谎,却沒有一个人出来揭破他。从中央到地方,从干部到社员,人人皆以为亩产万斤是吹牛,但还得层层加码地跟着吹,于是,万斤又被更大的“卫星”超越,直至十万斤。甚至连著名的科学家也得在报上发表文章,从扩大光合作用的角度来论证亩产万斤的可能性。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主任蔡旭最初连亩产3235斤的报道都不相信,最后浮夸风越刮越大,只好向党委提交了破万斤实验田的种植计划,才算勉强过关。由此可见,反潮流和坚持理性是多么不容易。

 

思想文化史的内涵与研究方法

周积明

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教授。湖北,武汉,430062

关于思想史的内涵和学科定位,学术界已有较多讨论,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出版的《思想史研究》,葛兆光的《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以及诸多学者的相关文章,都贡献了出色的意见。虽然,关于思想史的内涵与学科定位,并未能取得统一的认识,而且预期其间的分歧还很难弥合,但是,这种情形是学术研究的常态。

 

思想文化史研究的“思想指向”与“文化品格”

何晓明

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教授。湖北,武汉,430062

思想文化史研究一语中的核心词组“思想文化”应该如何理解?我以为它不是联合结构,而是偏正结构。即不是“思想”与“文化”,而是强调区别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另一类别的文化,即思想文化。其意义是将思想研究置于民族的与时代的文化大格局、大框架、大背景、大生命有机体之中,而不是将其孤悬于精神世界的冷寂夜空。那里固然星汉灿烂,但毕竟远离人间烟火。

 

式微中的思想史研究

龚留柱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河南,开封,475001

最近读到阎步克的一篇名为《高调即将唱完》的学术随笔(载北大微刊《学衡》2016-11-06),主要谈近年来世风、学风的转变。曾与阎先生有一面之交,不但佩服他的学富五车,更佩服他的眼光如炬,此篇短文也以敏锐的洞察力见长。

 

中国思想的复杂本质

雷  戈

历史学博士,河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河北,保定,071002

一定意义上,中国思想史似乎被赋予了一种对中国历史进行总体批判的学术使命。这使它在深刻之余,难免显得有些简单。但问题不在于把批判弄得多么复杂,而在于通过本质性的批判和阐释来揭示中国思想史的复杂本质。

 

思想史研究中常见同语词概念混淆及其辨析方法

贾坤鹏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天津,300350

思想史研究需要一定的方法,而方法应从概念辨析入手。概念辨析之于思想史研究,类似于考证之于历史研究,都属于基础性工作。在思想史研究中,有不少概念辨析的学术行为,但是鲜有学者对其方法进行总结。考虑到概念辨析的种类很多,有同语词概念辨析、近义词概念辨析、中西语词概念辨析等,相应的方法也不一而足,非一篇小文所能讲清,亦非一人所能胜任,故笔者择取其中最具基础性的“同语词概念辨析”加以探讨。“语词”是语言符号,本身没有意义,“概念”是“语词”表达的思想内容。“同语词概念混淆”是指同一个语词表达的可能是不同意思,学者未能加以区分而将之放在一起使用。


·专题研究·

东郡之置与秦灭六国

——以权力结构与郡制推行为中心

孙闻博

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教授。北京,100872

【摘要】秦统一战争得以成功展开,与东郡之置关系密切。秦昭襄王末年,范雎“远交近攻”战略在山东合纵下,遭遇挫折。蔡泽确立“东收周室”之策,突破秦既往连横外交,通过中部领土伸展,决断合纵之势。秦庄襄王至秦王政初年,蒙骜在吕不韦执政下统兵续进,“初置三川”,随后突破太行山、荧阳一线,深入六国腹地,设置东郡。东郡扩境后成功与中立国齐国连接,将河北燕、赵与河南魏、楚隔绝,完成了以往东向连横未能达到的目标。“初置东郡”,不仅为秦灭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而且为理解汉廷控御东方诸侯提供了新的线索。嬴政亲政,启动兼并战争。统帅王翦、王贲父子以东郡—齐国为界,分居南、北两侧攻灭诸国。统一帝业,由此实现。

【关键词】权力结构;秦郡制;合纵连横;东郡;齐国;王翦父子


孟子“处士横议”说考辨

——兼论孟子的语言伦理

周淑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陕西,西安,710061

【摘要】批判“处士横议”是孟子人生中的大举措,然而当代学者对处士身份的认识并不统一,有学者将处士释为“有才德而隐居不仕之人”。这一解释不仅违背战国史实,也消解了孟子批判“处士横议”的合理性。孟子以“善言”为标准,以立言行仁为主旨,以“知言”为前提,评判战国处士言说,断以“横议”,折射出其注重道德功用的语言伦理,既要求言说者的言语行为要担负一定的社会道义责任,接受公众道德规范的制约,也强调接受主体的话语理解须有道义责任的约束。

【关键词】处士;隐士;横议;善言;知言

 

北宋元丰后的内廷朝参制度

任  石

历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上海,200234

【摘要】宋代的朝会,包含朝参与听政两个主要部分。朝参,是文武百官日常拜见君主的一套礼仪活动。神宗朝推行的朝参改革,一方面扭转了北宋前期朝参制度中虚实交叠的错综局面,有效缓解了糅合正衙朝见的旧体制与内殿起居的新趋向所带来的诸多弊病;另一方面,也奠定了元丰以后至南宋时期四等朝参的基本格局。元丰官制改革是朝参改革得以顺利推行的基础,基于等级体系所发生的结构性转变,元丰以后,等级安排以注入职掌的职事官为重心的趋势更为明显,朝参的务实性也得以增强。徽宗时期以编修礼典为契机,对朝参制度做了一定的调整,如进一步整合内廷与外朝的朝参形式、更改六参的频度等,这些变化也影响到南渡以后朝参制度的发展。

【关键词】北宋;朝参;内廷;身份等级;元丰改制

 

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

曾业英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006

【摘要】迄今为止,包括本人在内的历史研究者对蔡锷生平事迹的介绍,有个毫无例外的共识,即都说他1900年留学日本期间,曾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经查,学术界这一共识,纯粹来源于梁启超的《蔡松坡遗事》一文。其实,梁启超此文所述并不符合历史事实。他不过是在当时人们对“护国英雄”蔡锷的尊崇和景仰的社会大环境下,为给蔡的早期生平增添一个不大不小的亮点,并借此展现一下自己在自立军“勤王”起义中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以博得更多的“点赞”,而有意编造的一个“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的美丽故事而已。

【关键词】蔡锷;梁启超;唐才常自立军起义;《蔡松坡遗事》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国货抗争

——以中华国产联合商场为中心

邸宏霆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1930年创办于上海市南京路的中华国产联合商场,是近代首家设于公共租界的国货商店。凭借着对“产、销、金融相结合”组织模式的大胆尝试,及作为指导纲领的《建设国货营业计划》的提出,中华国产联合商场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和赞助,被誉为“沪上国货供销之枢纽”。然好景不长,中华国产联合商场集娱乐与营销于一体的经营模式很快与租界安全监管制度发生严重冲突,随之为工部局非法查封。基于中华国产联合商场的民族主义特质,及工部局的违约行径,该案集国货运动之经济意义与废约运动之政治意义于一身,成为一场舆论沸腾的中外纠纷,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收回法权的努力已取得成效的背后,中国对外司法实践与维权依旧复杂而艰难的困局。

【关键词】中华国产联合商场;工部局;国货运动;废约运动

 

建设委员会与对外无线电利权挽回及事业发展

谭备战

历史学博士,河南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副教授。河南,郑州市,450046

【摘要】南京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成立未及半年,即在张静江领导下从交通部接收了对全国无线电事业的管理事务。在从19286月到19296月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建设委员会在对国内无线电事业全面整理的同时,还大刀阔斧地清理外国在华无线电事业。建设委员会不仅建立了上海真茹国际电台与中菲转播电台,还逐步取消了外人在华所设的一些电台,并适时推动无线电机件材料的正常国内外贸易。在此基础上,全国无线电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建设委员会对国外在华无线电事业的管理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国家民族利权,还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国内无线电事业的进步。

【关键词】建设委员会;张静江;无线电管理处;无线电事业;国际电台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朝野对“中日亲善”言论的反应

焦润明

历史学博士,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焦  婕

博士研究生,辽宁大学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助教。辽宁,沈阳,110136

【摘要】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日本朝野提出的“中日亲善”(日本语为“日支亲善”),单纯从字面上解释可为中日友好、中日友善之意。但在日本侵华背景下提出的“中日亲善”,就显得极其伪善,本质上亦多为伪善华丽辞藻包裹包下的“软征服”内容。九一八后,随着日本侵占东北暂时得逞,为了缓和、分化中国国内的反日运动,争取中国当权者中的对日妥协势力,同时消减国际舆论的不利因素,日本方面遂主动向中国抛出了“中日亲善”诱饵。在当时的背景下,使用带有“亲善”外衣包裹的这一政治概念,是以要求中国政府承认日本现有侵略权益并以平息全国反日运动为前提条件,具有明确的政治含义和价值属性的。通过中国朝野的反应可以看到,中国当时尽管存在着抗日与媚日两种思潮,但抗日已成共识并形成主流。在中日关系问题上,国人期待建立在国家平等、相互尊重、互利互惠基础上的“中日亲善”,坚决反对侵略、奴役,把中国变为附庸国的所谓“中日亲善”。相关讨论对于梳理近现代中日关系史之思想流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九一八;中日亲善;中国朝野;文化抗战

 

·史学史研究·

方孝孺的生平和他的谱牒学理论

仓修良

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浙江,杭州,310013

【摘要】方孝孺是明初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文学家,被誉为“程朱复出”“读书种子”“有明之学祖”“当世文章第一人”,得到宋濂、黄宗羲、胡适等人的高度评价。然而学界长期以来将方孝孺杀身成仁的行为定位为“愚忠”,缺乏对其历史地位、学术思想的充分肯定与深入研究。方孝孺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谱牒学家,在论述谱牒编修的定义、目的、内容以及功能等方面,都作出了开创性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方孝孺;杀身成仁;黄宗羲;谱牒理论

 

美国越战研究的学派分野

程晓燕

历史学博士,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美国学界关于越南战争的著述极其丰富,争论之热烈被称为“无休止的战争”。自由—现实主义学派的正统诠释认为,越战是悲剧性的巨大错误。修正派则为美国的越战政策作道义辩护,总结越战“教训”。正统派批评越战的目的,在于树立一种统一逻辑的正规思想。修正派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这是它无法撼动越战正统史学地位和影响的原因所在。结束辩论,达成越战共识,这是未来美国越战史研究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美国;越战史学史;正统派;修正派;后修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