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10期部分文章摘要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17-10-02 浏览次数:

·专题研究·

先秦“五行时令”探赜

——论《月令》所言“中央土”

马  涛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博士研究生。上海,200240

【摘要】“五行”与“四时”是《月令》类文献中极为重要的两个命题,实际上,先秦的五行时令是一种不同于四时节令而独立运行的体系。《管子·五行》《淮南子·天文训》等文献对五行时令的描述,由于杂糅四时令的相关内容,已非五行时令的本貌。剥离开四时化及数术层面的因素,五行时令的真实含义应当是:木行首日始于冬至日后36日的水行之终,亦即三十时的“作春”节;每行为五分之一年长,五时连续运行。与此同时,先秦五行时令具有观象授时的特点,其土行之日的排定与龙星天象密切相关。

【关键词】五行时令;三十时节;角宿;观象授时


明代灾荒赈贷制度探析

杨乙丹

经济学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所、农业部传统农业遗产重点实验室副教授,陕西,杨凌,712100

卢  勇

理学博士,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教授,江苏,南京,210095

【摘要】向贫民发放救助性赈贷,是历代救荒的一项重要措施。明初通过广泛设置预备仓,重构了元末以来断裂的赈贷制度。但正统以后,预备仓逐渐破败,赈贷制度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一,不收利息的“秋成抵斗还官”逐渐过渡到“量取息米”,甚至演变为高利贷;其二,乡村豪民取代贫困小农,成为赈贷的主要受益对象;其三,预备仓的赈贷功能明显下降,赈贷越来越多地依靠劝分、赃罚和捐纳等来苦苦支撑;其四,官方主导型的赈贷逐渐弱化,以义仓、社仓为支撑的民间赈贷逐渐凸显。这些变化再次印证了中国古代灾荒赈贷制度逃不脱的利息政策异化、放贷对象错位、国家责任转嫁等运行悖论和周期性兴衰循环。

【关键词】明代;赈贷制度;预备仓;结构演变


翻译科与清代驻防八旗的仕进

马子木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2

【摘要】翻译科是清代旗人专有的进身之阶。道光二十三年,驻防八旗始被允许应考翻译科,至同治年间,形成了翻译科与文场并重的局面。翻译科在驻防八旗的开设,旨在解决八旗生计与满语文衰退问题,此举同时也拓展了驻防旗人的仕进空间,为朝廷输送了数量可观的多语文人才。在翻译科的刺激下,驻防八旗社会的满语文教育繁盛一时,各地陆续建立官学,教授翻译,民间也形成了私学或相互讲求满文的师友团体。但由于铨选制度的弊端,驻防士子很难通过翻译科取得理想的官职。通过开科举缓解驻防旗人生计问题,固可收一时之效,但日久使宦途壅滞更甚,由此进身者补官不易,有的甚至放弃了仕途。清廷试图以扩大宦途改善旗人生计,其失败的根源正在于此。

【关键词】清代;翻译科;驻防八旗;满语文教育;旗人仕进


民国时期工商界人士的“民国”印象

朱  英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辛亥革命后,工商界对新肇建的中华民国留下的是一种矛盾困惑印象,充斥着良好愿景与残酷现实的严重冲突。紧随其后民国北京政府的一系列乖张举措以及连续不断的军阀混战,又使工商界产生民国共和不如前清专制的更恶劣印象,并引起工商界的愤慨与抗争。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致力于经济建设,使工商界一度对民国的印象有所改观,但不久之后发生的外战、内战导致经济崩溃,又使工商界陷入绝望。因而自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直至1949年,除短暂的特殊时期之外,注重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的工商界对中华民国并无良好印象。

【关键词】中华民国;民主共和;工商界;商会


近代上海万国商团之华员群体

徐  涛

历史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200235 

【摘要】作为近代中国最早的商团组织,万国商团肇始于1853年成立的“上海本埠义勇队”,其有华人参与,已是在54年之后。万国商团中华队,前身名为“华商体操会”,组织于1905年“大闹会审公廨案”之后,由买办虞洽卿等人发起,被公认为近代中国华人商团之鼻祖。19073月,华商体操会经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批准,骥附万国商团,成为其中一支,变该组织之族群隔绝为华洋共存。华员群体始有83人,后不断壮大,经不懈努力,破除种种之束缚,渐有平等之地位。193210月,华人于万国商团设置翻译队。19429月,终随万国商团之解散而复员。万国商团之华员群体规模虽然不大,但在上海城市史上居于独特地位,亦是许多其他华人商团效仿的典范。

【关键词】万国商团;上海;虞洽卿;华员;公共租界


民国时期县银行发展及绩效探析

——基于《县银行法》的考察

陈宏亮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贵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讲师;

兰日旭

经济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100081

【摘要】民国时期县银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始于农工银行,以自发的诱致性变迁为主;第二个阶段始于《县银行法》,以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变迁为主。经历了诱致性变迁向强制性变迁的转变之后,县银行的数量大幅增加,资本规模有所提升。通过考察表明,虽然县银行的整体绩效仍差强人意,但是其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县银行与村镇银行等地方中小银行有诸多相似之处,其经验教训对于当前银行业改革和发展,仍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民国时期;县银行;县银行法


认同·争议·命运

——共和国初期国营企业实施“一长制”述论

孙泽学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在工业企业中实行“一长制”管理是由列宁最早提出的。受苏联影响,中共在苏区时期即在公营企业实施带有“一长制”性质的厂长负责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东北地区的国营企业中率先推行了这一管理制度,其他地方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1953年有计划地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后,中央要求建立健全生产管理上的厂长负责制,但未能全面落实,到中共八大时被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所取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党内高层对“一长制”不认同;“一长制”与中共的集体领导历史传统相抵触;党政职能不分导致党的政治领导与厂长的行政负责关系的认识错位;还与中国提出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及高、饶事件的影响有关。

【关键词】共和国初期;企业管理;“一长制”;历史命运

 

“帝国基本法”与统治的契约化

——契约观念下神圣罗马帝国的“帝国改革”(15001521

王银宏

法学博士,“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副教授。北京,100088

【摘要】15001521年神圣罗马帝国的帝国改革是1495年沃尔姆斯帝国议会所确立的“帝国改革”的继续。“帝国改革”实质上是权力妥协的结果,特别是作为“帝国基本法”的1519年《选举让步协议》,使得帝国皇帝的统治契约化和帝国阶层的政治参与扩大化,促进了帝国权力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1521年发布的“沃尔姆斯敕令”使更多的宗教因素混入“帝国改革”和帝国宪法的发展。从契约观念的角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神圣罗马帝国的制度状况以及其“帝国改革”。由于帝国阶层和皇帝都低估了对方的实力,这一时期的“帝国改革”并未取得较多的成果,但是通过“帝国改革”,神圣罗马帝国在制度形式上具有了更多的“近代性”。

【关键词】神圣罗马帝国;帝国改革;统治契约;权力妥协;帝国基本法


英属海峡群岛的主权危机及其应对方式

于文杰

文学博士,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詹墨奴

英国伦敦经济与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海权管控方式及其历史演变蕴含着民族国家的历史经验与民族智慧。近代英国海峡群岛权属问题曾经面对法国、德国等周边国家不同因素的挑战,可是最终权益依然牢牢地掌握在英国人的手里,这是因为英国对海峡群岛的管控方式能够适时调整与变化。历史表明,海岛权益的维护需要权属国多路径地长期坚守与灵活应对,需要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社会诸多要素的通力协作,以及适时发挥超常智慧的先声策略,最终可以实现对海疆权益的有效管控、对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

【关键词】英属海峡群岛;主权危机;应对方式;历史经验;民族智慧


·史学理论与方法·

日本实证主义史学的困境与出路

——民间历史研究者的挑战与史家责任的重新审视

丁诺舟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世界史博士研究生。天津,300071。 

【摘要】日本的学院派史学自形成之日起至今,一直坚持着实证主义研究方法,这一研究方法在今日呈现出诸多弊端,使得学院派史家无法承担起“普世”与“经世致用”的职责。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民间史家”应运而生。他们在研究与著作风格上与学院派史家存在明显差异,代替学院派史家承担起历史学者应尽的职责,逐渐控制了历史知识领域的话语权,对日本民众历史认识与历史观具有极大影响力。学院派史家与民间史家均有各自的优势与缺陷,互相取长补短,在竞争中互相促进是日本史学发展的最佳途径。改进的核心目标应当是勇于承担历史学家“求真普世”“学以致用”的职责。

【关键词】日本;民家史家;史家责任;实证主义

 

美国奴隶制研究中的一个争议

——从《艰难时代:美国黑人奴隶制经济学》看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之价值

梅祖蓉

政治学博士,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研究所研究员。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很少有著作如同罗伯特·福格尔、斯坦利·英格尔曼的《艰难时代:美国黑人奴隶制经济学》掀起知识界那样大的震动。它一方面因其研究方法、研究视域、研究模式等的革新与突破,开创了美国奴隶制研究的新时期,在美国新经济史学以及奴隶制研究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又因其理论与方法的误用乃至矛盾而备受争议,典型地反映出当时美国史学界对于新经济史学的分歧态度;然而,其成就与争议也说明,量化研究在问题与视野的开掘上具有重大价值,实应与质性研究并肩而为史学研究方法中的两棵树。

【关键词】美国;新经济史学;奴隶制研究;量化研究;质性研究;《艰难时代》

 

·学术综述·

历史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以复印报刊资料统计数据为中心(20142016

钱  蓉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审;

柴  英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副编审。北京,100872

近年来历史学研究稳步前行,成果迭出,中国史学自身的话语体系正在形成。学术讨论问题意识明确,史学理论建构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传统史学创新不断,新领域、新命题、新方法、新史学渐成气候;考古重大发现层出不穷,推进了古史研究,服务公共、走出国门。本文以复印报刊资料历史类期刊为统计样本,根据近三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和全年索引,采用可信的资料统计,对中国历史学学科学术论文的发展状况作出系统梳理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