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12期部分文章摘要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17-12-03 浏览次数:

·专题研究·

秦汉诉讼制度中的“覆”及相关问题

杨振红

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300350;王安宇

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北京,100872

【摘要】“覆”是秦汉诉讼制度中的重要概念。以往学者多采纳沈家本“重审察”的解释。通过对传世文献与出土材料的考察,可发现“覆”不仅用于二审、重审、再审案件,亦用于一审案件,因此不宜将“覆”定义为“重审察”。目前所见“覆”的案例一般为上级机关主理或由上级机关指定某机构(或使者)主理的案件,主理的程序包括立案、侦查、审判、复核、监督等各个环节。在此基础上亦可进一步考察秦汉文献中“复”“复案”“覆讯”的含义。秦汉时期诉讼制度中“覆”程序的存在,反映了当时司法体系和诉讼程序的复杂以及审级制度的发展。

【关键词】诉讼制度;覆;重审察;复;覆讯


明代九边十三镇的月粮折价与粮价关系考释

胡铁球

历史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环东海海疆与海洋文化研究所、江南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明代边镇军士月粮,按制度规定,必须照时价折银。而从当时边镇非灾荒、虏患时期的粮价以及月粮售价、军士对月粮折价认可度等方面考察,明代月粮折价反映的是边镇正常年份的粮价状况。边镇月粮折银有例折价、常折价、临时调整折价三种类型,其中例折价与常折价反映的是各边镇粮食价格的平价或常价,临时调整折价反映的是个别年份的价格。根据边镇月粮折价梯级分布的特点看,明代边镇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粮食市场,这符合当时陆运成本极高的市场分割原则。在明代北方的普遍情形是,1市石等于1.67仓石(标准石),故按市石计量的北方及边镇粮价显得很高,以至于普遍认为北方粮价高于南方,这可能是个误区。

【关键词】明代;边镇;月粮;折价;粮价;市场


近代中国农科的早期发展及其美国化趋向

杨瑞

历史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河北,石家庄,050024

【摘要】20世纪初期,农学科作为中国近代知识生产与再生产的产物,在“西方崇拜”社会心理的驱动下,渐次演化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典型特征即由模仿日本转向效法美国,在学制与组织体系、教职员构成以及教科风格等方面,均呈现出明显的美国化发展趋向。就空间分布言,美国农科样式缘起于东南地区金陵大学、东南大学农科之创建,然后各向南北扩展,并波及早先以日本农科为典范创立之学校;就创办主体言,现代派传教士或教会大学为其始作俑者,继而为留美学生群体所主导并推广,他们借助全国学制改革的声势使其制度化、合法化。期间,农专“改大”运动几乎与其并行相随,合力拓展了农科的地理版图,同时也加强了美国农科样式以及美国留学生的地位和影响,因受学术与政治以及教学需求的实际制约,日本等域外因素不可能完全消退。

【关键词】近代大学;农科;美国化


“宁案”与中法外交

侯庆斌

历史学博士,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讲师。上海,200444

【摘要】1927324日,北伐军攻占南京期间爆发了针对外国人的骚乱,祸及外侨生命和财产,史称“宁案”。事后国民政府与列强展开谈判。法国要求国民政府惩凶、道歉和赔偿,而国民政府则借机提出修订中法不平等条约的要求。修约议题遂成双方争论的焦点。19274月至192810月,随着国民政府推翻北洋政府逐渐统一全国,法方的态度经历了拒绝修约、有条件修约和无条件修约三个阶段。中法宁案协议的起草和历次修改,反映了法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从北伐之初的中立观望到逐步承认国民政府合法性的过程。国民党派系斗争、国民政府外交政策的变化、北伐军事成功、中美中英宁案谈判都直接影响了中法协议的内容和谈判进程,展现了北伐期间中外关系的复杂面向。

【关键词】“宁案”;中法关系;修约


一次东征至三二〇事件期间的党军体制

李翔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湖南,长沙,410081

【摘要】1925年,国民党政权在军政统一的大背景下,加快推行党军体制。1926319日,在汪精卫主导下,若干规章条文正式公布。岂料仅隔一日,党军体制即因三二〇事件而发生重大问题。在党内高层的权力斗争、各路军事将领的联合阻挠、宗法家长制的余绪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党军体制沦为多方角力的冲击对象,刚露头的“以党领军”“中央集权”“文主武从”的理性和久欲挺直腰杆子的党权,在军权面前铩羽而归。党军体制的变易,深刻影响了国民党政权及其军队的命运。

【关键词】党军体制;国民党军队;汪精卫;蒋介石


实业家孙麟方研究

汪谦干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安徽,合肥,230051

【摘要】孙麟方是一位著名的实业家,抗战时期在中国内地创办了中国企业公司,经营过建国银行;1948年到香港后,于20世纪50年代创办了香港面粉厂;60年代,又到马来西亚创办了马来亚面粉厂与太平纺织厂。这些企业规模宏大,在业界影响也较大。孙麟方的一生,对国家、对社会都有很大贡献;对提高华人在马来西亚的影响力也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孙麟方;实业家;香港;马来西亚;贡献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现代俄罗斯史学的研究方法

作者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

历史学博士,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教授,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历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译者张广翔

历史学博士,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

译者王目坤

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现代史学研究方法越来越多元化,使得历史学家的可选择性大大增强,像马克思主义理论、现代化理论、文明观、世界体系论、制度主义、协同学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等,是运用最多的研究方法。现代俄罗斯史学领域的方法论特点可概括为:模式、理论、概念和方法。模式指的是历史学家的科研工作有着严格规划和固定规则,一般流程是对研究目标进行综合—分离—再综合。理论指的是历史学家运用一些理念和思想对研究客体进行解释或预测。概念指的是对世界、自然和社会的看法,对历史现象有自己的基本观点和指导思想。方法则指的是历史学家在对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过程研究中所使用的“研究范式”。

【关键词】俄罗斯;现代史学;模式;理论;概念;方法


《宋元学案》中黄百家的案语及其学术价值

——兼论宋元儒学思想史的建构

连凡

日本文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讲师。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宋元学案》成书第一阶段“黄氏原本”的主要编纂者黄宗羲、黄百家父子,主要致力于学术思想的诠释;第二阶段“全氏修补本”的编纂者全祖望,主要致力于思想史的构建;第三阶段的编纂者王梓材与冯云濠,主要致力于文献校订。黄百家作为黄宗羲学术思想的忠实继承者,贯彻其定下的编纂原则与思想史观,在编纂《宋元学案》的过程中,做了文献的整理与考订、师承关系的辨析、历史记载的考证、思想史的建构与诠释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提高了全书的学术价值。黄百家突破了程朱理学的道统框架,建构了比较完备的宋元儒学思想史体系。其评论贯穿了清代浙东学派推崇学术创见、道德与学问并重、折衷朱陆各派思想的一本万殊思想史观,以及学问优先于地位的纯粹学术态度。

【关键词】《宋元学案》;黄百家;宋元儒学;思想史;清代浙东学派


“八小时以外奋斗终生”:谷霁光先生的治学精神

温乐平

历史学博士,南昌工程学院水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江西,南昌,330099

【摘要】谷霁光先生是国内外著名的兵制史、经济史专家,一生勤奋刻苦,严谨治学,求真务实,恪守“八小时以外奋斗终生”的治学精神。这一治学精神的提出,与他的行政和社会工作有关,八小时以内他只能从事行政和教学等工作,八小时以外才能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八小时以外奋斗终生”主观意识是靠个人自觉的努力,而不是别人逼迫的努力。个人自觉努力,要讲究治学思路和方法,可以概括为四点:一是高度重视学术情报和资料搜集工作;二是实事求是,严谨治学,文如其人;三是强调理论建树;四是要有勤奋刻苦、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毅力。这种治学思路是对传统乾嘉学派学风的传承与弘扬。

【关键词】谷霁光;治学精神;兵制史;经济史


兵制史:谷霁光对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另一种表达

赵明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江西,南昌,330099

【摘要】谷霁光兵制史研究直接受陈寅恪、雷海宗学术思想影响,在内容上,把军队或军人作为整个社会的一员,进行社会经济等多方位综合考察;在方法上,仍是从史料出发,辨别真伪,得出因果,把握规律,继承了“考据与综合并重,微观与宏观的平衡”这一当年清华历史系的治学传统;在与史学研究会同人的互动中,他的兵制史研究契合了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实质上是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关键词】谷霁光;兵制史;社会经济史;唯物史观


·读史札记·

汉昭帝“耕于钩盾弄田”考

宁江英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咸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讲师。陕西,西安,710069

汉昭帝“耕于钩盾弄田”,应劭曰:“时帝年九岁,未能亲耕帝籍,钩盾,宦者近署,故往试耕为戏弄也。”臣瓒曰:“《西京故事》弄田在未央宫中。”师古曰:“弄田谓宴游之田,天子所戏弄耳,非为昭帝年幼创有此名。”(《汉书·昭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19页)后代学者在称赞汉昭帝九岁亲耕行为之余,指出耕于钩盾弄田与戏弄、儿戏有关。如:宋代王禹偁认为:“耕钩盾之弄田,但矜儿戏……”(王禹偁:《小畜集》卷一《古赋·籍田赋》,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86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本,第6页)明代王世贞称:“钩盾弄田,宴游之田,天子所弄也。”(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六九《说部·宛委余编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81册,第679页)陈戍国则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游乐行为[陈戍国:《中国礼制史》(秦汉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65]。王子今将汉昭帝“耕于钩盾弄田”理解为皇家少年尝试参与社会劳动及执政能力学习实践的一种特殊形式,与未成年人的“戏弄”有关(王子今:《汉昭帝“弄田”辨议》,《人文杂志》2014年第6期,第7277页)。这些观点均有偏颇之处,笔者试陈述己见如下,不当之处,期待校正。


《越绝书》与公羊学

郑任钊

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100732

《越绝书》是一部记载古代吴、越史地为主的地方史志。关于该书的作者说法一直较多,难以定论。然考其文字,却可以发现许多与公羊学有关的内容。前人也多指出“作者盖传《公羊》家学”,或说“作者笃信《公羊》”,“宗《公羊》家言”(乐祖谋点校:《越绝书·越绝书序跋辑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18122121页)。通过对《越绝书》文字的梳理,《越绝书》中与公羊学有关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外传本事》《吴内传》《德序外传记》《篇叙外传记》等篇中。本文试对其展现的公羊大义进行梳理,并探寻《越绝书》与公羊学的关系。


历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刍议

周祥森

河南大学区域国别史研究所研究人员,《史学月刊》编辑部编审。河南,开封,475001

新世纪以来,国内人文和社会科学诸学科都越来越强调问题意识。但是,究竟什么是本学科所应有的问题意识,却大多语焉不详。鉴此,本文就历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问题,略陈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