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文章摘要

“瓯脱”制度新探

信息来源: 暂无 发布日期: 2016-05-25 浏览次数:

陈晓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100081

众所周知,“行国”是游牧政权国家政治运作的最主要形式。产生这种政治模式的根源在于草原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放牧生活。不过,这种看似“移徙无常”的现象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一套简便易行的行国政治法则,不同时期的北族历史文献皆称之为“各有分地”,或者“分地而居”。韩茂莉先生从历史地理学角度指出,此分地原则主要表现为部落之间分割牧场,故而固守界线一直是游牧族群共同认可的习惯法,维系着蒙古草原的日常政治秩序。姚大力先生借鉴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家产制国家(Patrimonial State)理论,结合北族王朝政治史提出“游牧分封制”,所举实例为匈奴单于将所辖游牧人口分为二十四个大部,从而形成“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的地域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