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文章摘要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笔谈(三)

信息来源: 《史学月刊》2020年第8期 发布日期: 2020-08-29 浏览次数: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笔谈

【编者按】根据“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相关要求,本刊组织专家撰写了有关系列专题论文或笔谈。本刊自2018年第5期设本栏目专题,同年第8期组织系列笔谈,此为笔谈之三。本刊认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确是目前学术界需要解决的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课题,值得学者下大力气去做,并必须把它做好。盖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七十多年、改革开放也已经四十多年的今天,中国的学界确该自觉地进行一系列系统的学术体系构建工作了。为何要进行这种构建?是因为中国学者从前追随他人较多,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在不同时期对中国社会的前进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教条主义,表现出不同程度地与中国的实际不符合以至于背离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长期生存和发展,必须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学术传统,这个“自己的”就是有别于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特色之处。这个特色,有时并不是自显自明的,往往深藏于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中,是需要研究者本着客观求实的态度去发掘、发现、彰显以至弘扬的。其中,近代中国“民族”话语的运用和“民族精神”话语的建构是两个重要议题,值得发掘、研究和总结,本刊特组织专家撰写并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话语下的民族”“种族国族

【作者】:郑大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101

陶铸国魂20世纪初中国民族精神话语之建构

【作者】:左玉河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