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文章摘要

先秦“异地同名”现象与地名流动的初步考察

信息来源: 《史学月刊》2020年第10期 发布日期: 2020-09-27 浏览次数:

先秦“异地同名”现象与地名流动的初步考察

【作者】:赵庆淼,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天津,300350。

【摘要】:“异地同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地点之间地名完全相同的情况,这种现象在先秦时期非常普遍,其成因也具有多元性。具体而言,除地名用字的偶合外,地名的通名属性、时人的表述习惯及更改地名的构词形式,都有可能导致地名重名问题。此外,古代族群的迁徙活动通常也是造成“异地同名”的重要因素,其具体机制即表现为“地随族迁”。战国中后期至秦汉时期,地名已经成为国家行政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沿革与演变基本是在政治因素主导下完成的。尽管这一阶段地名的空间流动依然存在,但总的趋势是随着国家疆域的扩张而向外迁移,上述现象当与中央集权王朝推行“大一统”举措密不可分。

【关键词】:先秦时期;异地同名;地名流动;地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