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黑尔格·约德海姆,挪威奥斯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译者张涛,历史学博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讲师;成都,610065。译校陈慧本,历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史系系博士后;上海,200234。
【摘要】:本文介绍了《历史与理论》的“多重时间性”专题论坛。我在文中想要讨论的是,多元或多重的时间是如何在历史编纂的传统中被概念化的。此讨论部分地通过与最近的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文学学者进行对话来展开;部分地通过回到18世纪,回到“现代的历史性的体制”之源头来展开。在这些理论的和历史的调查研究中,我的目的有二:一方面,从非共时性、时间分层,或自然的和历史的时间角度出发,探索及讨论将多重时间概念化的诸不同方式;另一方面,则是去追踪这些多重时间是如何通过复杂而精细的概念及资料实践(我在此处称之为“共时化实践”)被比较、被统一,以及被修正的。从18世纪开始,这些共时性的实践在年表(但绝不能简化为年表)的启发下,产生了同质的、线性的、目的论的时间,这种时间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性时间本身,或简单地被称为“进步”。在对共时化实践的关注中,我还想展现的是这种时间性的体制在它整个存在过程中,尤其是在它于18世纪出现的那一刻,以及在它于当下崩溃的这一刻,是如何被其他时间、其他时间性所挑战的。它们更慢或更快,有着另外的节奏,另外的事件顺序,另外的叙述方式,等等。
【关键词】:多重时间;现代性;时间性的体制;时间层次;时间社会学;18世纪历史编纂学;地质学史;共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