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姗姗,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100101。
【摘要】科学能否解决人生观问题之所以在1923年年初成为科学与人生观论战的焦点,正因其亦为新学制课程改革之重心。胡适、丁文江在1923年年初挑起论战,有组织地批驳张君劢的《人生观》讲演,是为了争取即将在新课标指导下接受教育的学生,创造有利于科学教育的舆论。反过来,论战亦可被视为关于修身科存废问题的思想或哲学争论。胡适等人通过论战来宣传普及科学教育理念,张君劢等人逐渐领悟到论战在教育改革上的意义,开始力倡玄学教育。胡适等人的“胜利”表现为科学教育思想在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中的应用和普及、“人生哲学”课程的持续开设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概念“人生哲学”“人生观”的创造。新“人生观”概念,为唯物史观意义上“世界观”和“人生观”概念的普及奠定了思想基础。
【关键词】科学与人生观论战;新学制改革;人生哲学;科学教育;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