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摘

历史文摘

2015年第3期目录

信息来源: 暂无 发布日期: 2015-11-10 浏览次数:

【抗战史】
陆忠伟 东方主战场打下战后国际秩序基础 5
黄浩涛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启示 6
拉纳·米特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 8
钱乘旦 世界大格局中的二战东方战 9
【世界历史大会】
中国史学会 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 10

户华为

周晓菲  中国历史科学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写在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开幕之际 12
瞿林东 与时代互动是史学发展的动力 15
【史学理论与方法】
陈其泰 关于拓展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思考 18
李伯重   量化方法在史学研究中的运用 19
郝春文   敦煌写本学与中国古代写本学 22
虞和平   章开沅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24
王晴佳   当代史学的“情感转折” 26
【学术争鸣】
凌文超   秦汉魏晋编户民社会身份的变迁
——从“士大夫”到“吏民” 27
陈艳玲   皇权继承危机与魏晋政治格局之形成 28
李 佳    相名、相业与君相政治思维:明人相论解析 30
李文玉   明清之际崇祯君臣的历史评价与君臣观流变 32
程秀金   “新清史”清朝统治模式之述评
——以清朝平定和管辖新疆为中心 34
赵彦风    环境史视角下的元朝海运 36
余建华    世界恐怖主义的早期历史演进 38
【思想文化史】

章 宁

晁福林 先秦时期王权主义对民俗观的改造 40
马良怀   汉晋之际传统道德观念崩溃之考察 41
杨国桢

王鹏举 中国传统海洋文明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涵 42
杨肇中   论文化意识下中国民族主义观念之历史建构 44
曹南屏   晚清中国实学观的衍变与知识取向的转折 46
郑立柱   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敬神活动与政府应对 47
李宏图   欧洲思想史研究范式转换的学术路径 49
【社会经济史】

倪玉平

徐 毅

范鲁文·巴斯 中国历史时期经济总量估值研究
——以GDP测算为中心 51
周祖文   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心线索”讨论 53
黄正林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粮食问题研究 55
唐金培 近代铁路与华北内地煤矿的现代转型
——以1906~1937年豫北地区为考察对象 57
许志强   英国工业化时期的犯罪问题及其社会成因 58
【城市史】
李 晶    城市化下的“卫生”困境与突破
——论19世纪后半期美国城市公共卫生改革 60
李建盛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城市性质定位对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影响 62
【医疗史】
余新忠   生命史学:医疗史研究的趋向 64
马金生   中国医患关系史研究刍议 65
刘 威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老年权利运动 67
【妇女史】
徐 峰    苏区革命妇女的身体政治史研究
——以妇女独立团剃光头为例 69
成淑君 拓展视角与史料:重现日常生活中的女性 71
李净昉

侯 杰   影像中的战争书写与性别叙事
——以《色,戒》为例 72
【历史人类学】
张江华 “乡土”与超越“乡土”:费孝通与雷德斐尔德的文明社会研究 74
赵旭东 人类学与文明互动的三种形态 75
包智明   海外民族志与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新常态 76
安东尼·奥立佛-史密斯 当代灾害和灾害人类学研究 77
范丹姆   日常生活美学:人类学的视角和方法 79
王明珂   在文本与情境之间: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反思 81
【当代社会】
贺照田    历史中的和历史叙述中的思想解放运动
——兼论常见文献的解读与当代史研究的深化 83
蒋昭阳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变迁与社会思潮整合 85
郭万超   构建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刻不容缓 87
【人物与事件】
吴翔宇 五四中国与鲁迅形象的生成 88
尤淑君   蒋介石与1945-1952年的外蒙古独立问题 89
张 皓 七七事变对于中日两国、国共两党各自的性质与意义 91
王海光   关于林彪事件研究的几个问题 93
【艺术史】
张诗洋 论明清戏曲丑脚的发展 95
钟 鸣   清末民初京剧编演新戏运动及启示 96
关 心    抗战歌咏:青年会的民众救亡动员 98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桑 栎    考古学定位问题的反思 100
曲 枫    二元论结构主义考古学理论述评 101
刘文科    考古学的几个关键性概念 102
【网络视点】
王 召   农业与国学为中国问题之根本 103
孟钟捷   回望德国“清算历史”的过程 105
吴忠民   网络对社会矛盾的助推效应 106
杨奎松   相比西方,中国知识分子缘何与社会脱节 107
郑永年   中国能不能复兴“亚洲价值观”?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