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文 超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摘自《文史哲》2015年第2期
秦汉魏晋编户民角色经历了从“士大夫”向“吏民”的转变,这一变迁与帝国政制的演变密切相关。我们尝试着以秦汉魏晋编户民角色“士大夫”“吏民”为例,探讨这一时期“爵—秩”体制的变迁对编户民社会身份的影响。从“士大夫”到公乘 “士大夫”一词,在传世文献中习见,其内涵丰富,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含义。士、大夫乃公、卿以下的爵位,“士大夫”在爵制群体内的地位相对低下。秦军功爵实现了对先秦世卿世禄的革命。军功爵秩下,“士大夫”与“军吏”所指群体一致。受此影响,西汉时期的“士大夫”多泛指将士。东汉三国以后,“士大夫”的文士色彩渐浓。汉帝国建立后,原“士大夫”群体,公乘爵以下属于民爵,五大夫爵则属于官爵,编户民不再是五大夫爵授予的对象。“士大夫”所指对象已发生变化,“士大夫”爵制涵义逐渐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