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祥银,李佳骏,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摘要】作为一场由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发起的史学民主化运动,历史工作坊运动以其再现底层声音、挖掘史料来源和研究大众记忆方面的相关工作而受到学界关注。这场运动在继承“自下而上看历史”的底层史观基础上,利用口述资料呈现社会底层的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口述史的兴起与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为恢复和拯救边缘人物和弱势群体的“隐藏的历史”,口述史被历史工作坊运动的史学家广泛应用于英国地方史、社区史、劳工史和女性史等领域,进而呈现出鲜明的“新社会史取向”。20世纪70年代末,历史工作坊运动日益关注记忆问题,尝试从记忆和意识的角度考察口述史背后的社会脉络及其意义,进而推动了英国口述史的“记忆转向”。
一、历史工作坊运动的起源与英国口述史的兴起
作为一场由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发起的史学民主化运动,历史工作坊运动主张历史学应“接触和服务于广大群众,而不应局限于一个封闭的学术贵族圈子”。该运动的理念源于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传统,并受到当时英国的民权运动、劳工运动和学生运动等激进运动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历史工作坊运动呼吁摒弃传统史学的精英视角,强调重视底层人民的历史作用。同时,参与历史工作坊运动的史学家积极利用口述资料描述那些没有文字记录的民众的过去,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口述史的兴起。
历史工作坊运动继承了英国共产党历史学家小组和新左派运动所提倡的“自下而上看历史”的底层史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与资产阶级进行“争夺思想领域控制权的斗争”,共产党历史学家小组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重新解释过去。通过书写人民的抵抗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该小组在恢复英国激进主义政治和文化传统方面贡献卓著。20世纪50年代中期,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受新左派运动影响,开始重视文化的地位。这场运动一方面批判传统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线性进步观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理论模型,弱化经济因素在历史解释中的中心地位;另一方面强调文化尤其是大众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总之, 马克思主义史学传统是历史工作坊运动的理论和方法来源。
在继承“自下而上看历史”的底层史观基础上,历史工作坊运动掀起了一股研究底层社会的浪潮。相较于共产党历史学家小组和新左派运动,历史工作坊运动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历史工作坊运动不仅关注男性劳工群体,还对女性和儿童等群体进行研究;为了使历史更接近底层民众的日常生活,历史工作坊运动主张历史学家通过个人经历和口述资料重新解释过去;为了凸显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历史工作坊运动强调与非职业历史学家共享话语,主张人民“自己动手写历史”。
同时,英国口述史的诞生也深受历史工作坊运动影响。作为历史工作坊运动的发源地,罗斯金学院本质上是一所面向工人的成人教育学院。它长期与工人教育协会合作,通过开设口述史课程提高工人学生的口述史素养,阿伦·豪金斯和杰里·怀特等口述史学家都毕业于此。1967年召开的第一届历史工作坊年会也是一次“口述史初级训练”,参会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前往查特维尔的惠特尼村搜集口述资料。第二届历史工作坊年会结束后,参会学生自主发起一项地方口述史项目,对牛津当地的共同权利斗争展开研究。此后,历史工作坊成为重要的口述史训练平台,罗斯金的学生完成了许多具有浓厚口述史元素的研究课题。1969年,塞缪尔、萨维尔和汤普森等人于英国录音资料馆召开了一次非正式会议,并成立了一个委员会。1970年,历史工作坊运动重要成员格温·威廉斯推动创办了威尔士“劳工”史研究学会和具有口述史特色的《劳工》杂志。1973年,英国口述史学会正式成立。在首届会议产生的13位委员中,有5位具有历史工作坊运动背景。随后,更多历史工作坊运动的史学家加入口述史学会。
纵观战后英国史学发展脉络,历史工作坊运动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继承并发展了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传统,而且在英国口述史的兴起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该运动的史学家积极利用口述史对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促进了英国口述史的迅速发展。
二、历史工作坊运动与英国口述史的“新社会史取向”
不同于美国早期口述史对精英群体的关注,英国口述史自诞生起便将目光聚焦于边缘人物和弱势群体,这种学术取向与历史工作坊运动的理念密不可分。可以说,口述史研究是历史工作坊运动研究社会和底层的有效途径。同时,受历史工作坊运动影响,英国口述史也呈现出鲜明的“新社会史取向”。首先,传统地方史大多由市镇当局组织编撰和出版,而为重现普通群众的声音,历史工作坊运动积极将口述史研究应用于地方史领域。受历史工作坊运动影响,英国各地兴起一股口述史浪潮。其次,除农村和城镇外,作为大众活动的主要场所,社区也是历史工作坊运动关注的焦点。再次,由于深受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传统影响,劳工群体一直以来都是历史工作坊运动进行口述史实践的重要对象。口述史一方面被用于展现工人的社会运动经历;另一方面则被用于调查底层劳工的工作和生活。同时,口述史还被用于调查工业化社会复杂且不平衡的发展状况。最后,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大多集中于男性,而历史工作坊运动则非常重视女性,并积极地将口述史应用于女性史领域。与传统史学相比,口述史更接近身临其境者的立场,可以直接反映底层民众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经历,尤其在挖掘女性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女性主义是历史工作坊运动的重要主题。当然,历史工作坊运动的口述史实践还体现在传统史学领域。
概括而言,英国口述史在历史工作坊运动的影响下呈现鲜明的“新社会史取向”。口述史既成为历史工作坊运动恢复和挖掘边缘人物“隐藏的历史”的重要手段,又成为修正主流社会对社会底层固有偏见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存在不加甄别地利用并过度依赖口述资料等情况,口述史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问题也日益凸显。
三、历史工作坊运动与英国口述史的“记忆转向”
20世纪70年代,历史工作坊运动的史学活动开始围绕“记忆的恢复”展开。其中,口述史与记忆的紧密联系使其在恢复大众记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不同于其他历史研究,口述史主要是基于活生生的受访者的口述回忆。然而,随着口述史实践在英国的不断兴起,那些奉行客观主义与实证主义的传统文献史学家不断质疑与批判记忆的主观性与不可靠性。在这种背景下, 早期历史工作坊运动的史学家依然基于实证主义立场维护口述资料的有效性, 并且发展了一套评估口述史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实践指南。这种情况在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转变,历史工作坊运动的史学家开始摈弃记忆的真实性假设,并尝试以一种新的观点与视角来看待口述史的记忆问题,英国口述史开始出现所谓的“记忆转向”。
1979年,《历史工作坊杂志》在社论《口述史》一文中指出,以口述史学家所接受的、对过去事件的解释为形式的记忆,充满了矛盾和不一致。但这并非证明记忆作为历史资料的不可靠性,而是恰好证明了人类经验和人类意识的复杂性。这篇社论表明,历史工作坊运动的领导核心开始关注口述史的记忆问题。同年,该杂志还刊登了路易莎·帕萨里尼的《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下的工作意识形态与共识》,该文被学界认为是对口述史的重新定义。随后,在1980年召开的第十四届历史工作坊年会上,伯明翰大学大众记忆小组的格雷厄姆·威尔逊和理查德·约翰逊指出,口述史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桥梁,它有助于口述史学家将个人记忆与更广泛的阶级问题联系起来,进而展示个人意识是如何被社会建构的。同年,大卫·塞尔伯恩在《历史工作坊的方法》一文中指出,历史工作坊运动的史学家在利用口述资料时,并未考虑其背后所蕴含的受访者的自我意识,因此,他们所尝试的复活过去的工作是一种隐藏式的实证主义。1981年,在《方法之争》一文中,帕萨里尼肯定了塞尔伯恩的看法,并指出历史工作坊运动的史学家对受访者自我意识的忽视将给历史研究带来极大风险。在此基础上,帕萨里尼强调,历史工作坊运动的史学家只有对传统史学展开彻底反思,才能真正摆脱实证主义史学的桎梏。
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口述记忆特殊性的强调也逐渐赢得包括历史工作坊运动史学家在内的英国口述史学界的共同认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口述史学家、历史工作坊运动史学家与相关学科记忆研究学者的影响下,以英国学者为重要主体的国际口述史学界出版了一大批以口述史与记忆问题为主题的研究成果,其内容涉及广泛主题。英国口述史学界对于记忆问题感兴趣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在多本有关口述史方法与理论读本或指南的权威著作中,都将口述史当中的记忆问题作为重要专题来讨论。而作为英国口述史学界发表理论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学术杂志则一如既往地关注口述史的记忆问题,其探讨内容也涉及广泛主题。
综上,在“记忆转向”影响下,英国口述史学家主张“记忆的不可靠性”正是口述史的优势与资源所在,而并非是缺点和问题。同时,他们认为记忆的主观性不仅有助于了解历史经历的意义,而且能够为理解过去与现在、记忆与个人认同及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之间的关系提供线索和启示。正是如此,越来越多的口述史学家都意识到口述史不仅要尽量客观地描述亲历者的真实经历,而且更要发挥记忆的主观性特质,即从历史当事人或者目击者的口述访谈中更为深刻地认识与理解过去。这也引发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
作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史学运动之一,历史工作坊运动在推动英国口述史的兴起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通过拓展历史研究的史料来源,历史工作坊运动为英国口述史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历史工作坊运动不仅扩大和丰富了历史研究的领域和方法,而且推动了英国学界对口述史的关注。其次,受历史工作坊运动影响,英国口述史呈现鲜明的“新社会史取向”。传统史学家主要关注上层人物和精英群体的历史, 而社会底层群众的观点和见解往往被忽视。作为一场史学民主化运动,历史工作坊运动致力于挑战主流叙事和话语,恢复和拯救边缘人物和弱势群体的“隐藏的历史”。最后,历史工作坊运动有力地促进了英国口述史的“记忆转向”。随着口述史实践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历史工作坊运动的史学家日益认识到主观感受、情感和意识形态等因素对个体记忆的影响。因此,该运动的史学家开始探索如何解读和分析这些主观性特征,并将其纳入口述史的考量范畴之内。他们强调,口述史学家能够通过记忆了解受访者的个体感受,并揭示记忆在塑造个体和社会认同、意识形态和历史叙述中的作用。这种研究视角有利于英国口述史学家更好地理解个体记忆的构建过程,并将这些个体记忆与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相结合,形成更为全面和多维的历史叙述。简言之,在历史工作坊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口述史在英国不仅是记录底层民众的重要方式,而且也成为理解和解释记忆的重要切入点。
摘自《史学集刊》2024年第2期,原文约2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