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3年第4期部分文章摘要

信息来源: 暂无 发布日期: 2015-12-28 浏览次数:

论太湖地区文化重心地位的确立
作者:王卫平
相当长一段时期,江南深受中原士人的轻视,被看作蛮荒之地。魏晋以后,随着中原士族和人民的避乱南迁,不仅带来了众多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也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南北文化的差异逐渐缩小,情况有所改观。隋唐以降,伴随着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文化中心相应地发生位移,太湖地区的文化地位越来越突出,终究成了全国文化重心所在。 一文风南兴的轨迹 先秦时代,吴、越地区尚武风气浓厚。与此同时,重文现象已露端倪。太伯、仲雍南奔“荆蛮”,建立“勾吴”国,《左传》称:“太伯端委,以治周礼”,就是按中原一套礼仪来行事的。春秋后期,吴公子季札出使中原,观周礼,听鲁乐,讽评各诸侯国时政,切中事理,表现出高深的文化素养;吴人言堰北上求学,从游孔子,而有“因文学以得圣人之一体”的美誉。是故,他们均被推祟为东南学术之祖,唐宋列在褒典,清朝皇帝誉其“文开吴会”、“道启东南”。明代姜渐《修学说》中谓:“昔三代之有天下,文莫备于周,而泰伯实启之,教莫盛于孔子,而言堰实师之。自泰伯以天下让,而吴为礼义之邦;自言堰北学于圣人,而吴知有圣贤之教。由周而降,天下未尝无乱也,惟吴无悖义之民,由汉以来,天下未尝无才也,......

汉简“省卒”考
作者:李振宏
六十年代,于豪亮先生曾作《居延汉简中的“省卒”》①一文,对“省卒”的性质、执行的任务等基本间题做过探讨,至今三十年过去,旧简的重新整理,新简的发现,使我们有条件对居延汉简中的“省卒”作出比于先生的时代更深入、更完整的认识。因此,笔者以于先生的文章为基础,对“省卒”的有关问题,做些更细密的考察。 一“省卒”现象的普遍性 于先生的文章说:“把《居延汉简甲编》中有关省卒各简加以考察,发现均出土于破城子;再把劳干所著《居延汉简考释》的释文之部中有关省卒各简为《甲编》所未载者加以考察,发现这些简的大部分总号都与破城子出土的简的总号相同,因此推测这些简也出土于破城子。如果破城子是居延都尉府和甲渠候官所在地的假定不错的话,那么,这些省卒必定和居延都尉府、甲渠候官及其所属各候、隧有着密切的关系”。 和于先生的论断不同的是,“省卒”简并非都出土于破城子,也非仅见于甲渠候官和居延都尉府所辖的范围内。属甲渠候官范围而非破城子出土的“省卒”简如: (1)癸巳省卒日作簿《居延新简》②. E .P.S4.TZ:20 (2)第四部省卒隧一人凡四人省珍北 新简,E.P.S4.TZ:34 ......

论曹魏典农官的隶属关系和士家的地位
作者:马植杰
一曹魏典农官的隶属关系 曹魏民屯系统的典农官归中央哪个部门领导,传统的说法是由大司农领导,这种说法并不符合实际。西汉以降,随着君主专制的强化,三公九卿的权限大见削弱,实权一直在向靠近皇帝的尚书台转移。在曹操挟持汉献帝时期,听谓公卿,若非操亲信,更无若何实权。那时大司农官职还是有的,只是权力更加缩小,比如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操进爵为魏公,开始建立魏政权,是时操进其三女于献帝,献帝“使使持节行太常大司农安阳亭侯王邑贵璧帛……元邺纳聘”①。说明当时无太常,故令大司农代行纳聘这类不甚紧要的仪式。魏明帝时,魏野王典农中郎将司马孚受诏修建河内水利,经过检行以后,提出了在沁水流经石门的地点兴修,司马孚上书明帝请“救大司农府给人工”②,说明经过皇帝允准兴修的水利工程所需人徒或雇工钱乃是由大司农供给。同时,由此可以推知典农官并非隶属于大司农,假若隶属的话,司马孚就可直接向大司农请求拨给,而不必上书皇帝转救了。大司农除为御批兴修工程给人工以外,另一主要职掌是管仓凛,唯大司农并不能因有临时事故而自行调用仓谷,比如当黄初三年(222年)秋,冀州发生了大蝗灾,魏文帝即“使尚......

唐代的体育活动与政治
作者:郭绍林
我国自政治伦理形成后,社会生活中便有意无意地贯穿着一条突出政治的原则。本文对唐代的体育活动同政治的关系进行考察,以揭示当时体育活动的政治倾向,以及人们对待体育活动所持的政治标准和引出的政治意义。 对于一些体育项目,唐人肯定了它们的政治意义。 唐代的球类活动有足球和马球两种,足球称为毗鞠,马球称为打球或击球。玄宗时,蔡孚作《打球篇》一诗,序言说:“打球者,往之毗鞠古戏也,黄帝所作兵势,以练武士,知有材也。”这是西汉学者刘向《别录》中的说法,为唐人所接受。因此,球类活动在唐代是军事体育,宫廷和军队都经常举行,带有相当浓厚的政治色彩。玄宗即有马球嗜好,经常参加或观看。《打球篇》说在“德阳宫北苑东头”,皇亲国戚举行马球运动,“共道用兵如断蔗,俱能走马入长揪。”马为精选的“绿骥”、“紫骆”,球似“奔星乱下”,杖如“初月飞来。”玄宗亲临现场,“薄暮汉宫愉乐罢,还归尧室晓垂旎。”蔡孚认这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窃美其事,谨奏《打球篇》一章。”阎宽《温汤御球赋》进一步指出,玄宗下诏说:“武由是存,义不可舍,倾徒习于禁中,今将示于天下”,因而利用冬闲时节,在临渣组织军士进行马球......

刘恕与《资治通鉴》的编纂
作者:李明山
《资治通鉴》卷恢浩繁,博大精深,是北宋司马光编撰,世人皆知。实则助成斯事者尚有三位学者:刘恕、刘放、范祖禹。而刘恕对《资治通鉴》编纂的贡献,又居三人之上,其功厥伟。但世人于此虽有所知协可也多不尽详。一选题酝酿的第一与谋 司马光要编一部简明中国通史,是早怀夙愿。因为北宋书院儒学书生读的中国历史书,正史有一千多卷,难于读完,很不适用。司马光将这一选题构想,最先提出来与刘恕商量,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并得到了刘恕的热情赞同。 刘恕对司马光的编书构想十分赞同。他在《资治通鉴外纪·序》中说:“公欲以文章论议成历代大典,高勋美德褒赞流于万世,元凶宿奸贬细甚于诛延。上可继仲尼之经,丘明之传,司马迁安可比拟。荀悦何足道哉!”司马光得到刘恕的赞同,信心大增,便开始草拟大纲。治平元年(1064)完成《历年图》五卷,并开始试编。于治平三年(1066)完成《通志》八卷。后来司马光利用充任侍讲接近皇帝之便,将《通志》进呈御览,并得到赞许。英宗皇帝让他设局编书,准其自择馆阁英才共同修书,准阅皇家宫廷藏书,并赠给御府笔墨绢帛及御前钱以供果饵。这使司马光大受鼓舞,开始考虑物色编辑班子构成的合......

李贽对孔子的真实态度——读《焚书》、《续焚书》札记
作者:朱绍侯
李蛰是明代反对封建传统思想的先驱,是进步的思想家,在当时被道学迷雾笼罩的思想界,传统的旧礼教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已达到窒息的程度时,李赞却提出“童心说”,主张“率性之真”,“各从所好,各骋所长”。即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解放。在男尊女卑已成为天经地义的封建传统思想统治的时代,李赞却提出反对歧视妇女的主张,说“人有男女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在“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贞节观严重束缚妇女的时代,李赞却赞扬妇女再婚,认为卓文君改嫁司马相如,是“知音相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不是“失身”而是“获身”②,这些闪光的思想,在当时实为难能可贵。用现代的话来说,李赞的思想可谓有点“超前性”。 明朝封建统治者打着孔子的招牌,利用道学思想,以维护其反动统治,宣扬“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李赞则以为“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当道学先生吹捧孔子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时,李费则借刘谐的话讽刺说:“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李赞的言论,在道学独尊时代,对孔子稍有微词,就会被判为t’4卜圣无法”,“离经叛道”的情况下,说李蛰反对圣人,反对孔子,反......

论雍正时期清中央政府对台湾统治的巩固
作者:李国荣
清世宗雍正帝把台湾视作“要紧地方”。他把巩固对台湾的统一,保障台湾的稳定,作为治理台湾的基本出发点。为此,雍正时期在行政、边防、文教、民族等各个方面,进一步奴强了对台湾的统治。 一健全台湾的行政管理机构 首先,雍正帝把设立巡台御史制度化,推行开来。康熙六十一年,清政府以朱一贵之变,始设巡视台湾监察御史。雍正帝即位后,以台湾为海疆重地,又远离朝廷,把派设巡台御史作为在台湾采取的一个特殊的行政管理措施,固定下来,扩大其职责范围,规定:凡地方利弊,官弃贤否,巡台御史均当筹措,综核稽查,上达朝廷,下商督、抚,丝毫莫隐。按定例,巡台御史满汉各一员,一年一换,但为使这些官员熟悉台地情形便于行使职责,雍正帝往往命其再留任一二年,而且满汉御史换届调补日期也交叉开,以求“新旧并用”①雍正帝把巡台御史视作安在台湾的耳目,认真挑选委派,准其直接t具折上奏,这对他详细了解台湾地方的实情,更有效地管理台湾,无疑是个佐助。 其次,增设升改行政机构。康熙时在台设一府三县(即台湾府,台湾、凤山、诸罗三县)。雍正元年,鉴于台湾北路地方辽阔,远离官署,雍正帝采纳蓝鼎元的意见,划出虎尾溪以北地......

洪仁玕与中国近代化
作者:酆张翼
近代史开篇以来,国势衰微,朝廷腐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仗其强大的国力和武力撞开紧闭着的中国大门,进行疯狂的侵略和掠夺,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为救国救民,一批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把眼光转向相对强大的西方。洪秀全,因其最先利用和改造了西方基督教,并发动了一场震天撼地的太平天国反帝反封建运动,而被毛泽东列为“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中的首位①。然而,洪秀全并没有从西方寻找到真理,相反由于恶劣的战争环境和主客观条件的局限,洪秀全在学习西方的道路上一度陷入了迷途。真正站在时代的高度,明察世界近代化的趋势,最早最系统地把西方先进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介绍到中国,并把救国救民与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结合起来,提出中国第一个全面系统的近代化纲领—《资政新篇》,力图把中国建设成为“与番人并雄”的近代化国家的,并不是洪秀全,而是太平天国后期领导人洪仁环。过去我们谈论洪仁开和《资政新篇》,过多地把眼光集中于其具体的经济措施上,同时又以其是否挽救了太平天国的失败来衡量其价值。因而将《资政新篇》视为不切实际的空想,贬低了洪仁环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今天,跨出太平天国的......

《中国诗哲论》出版
作者:苏越
《中国诗哲论》是目前国内较早出版的一部从哲学角度研究中国诗学的学术性专著。本书提出:中国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其精神本体主要是以诗的方式表达的.一个时代以诗的方式揭示的人对生命的认识深度,即诗的本体论结构,它展示了生命的深度的存在结构.而以其诗的本体论结构展现出各个历史时期汉民族精神高峰的体验者,即中国诗哲.对其进行本体论研究,便可直接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演进历程,并藉此真正认识我们民族的深层精神基础.而求得对传统文化存在和积存的正确理解和真实评估.因此,本书不仅是一种视角全新的作家论专著,也具有一种独特的思想史意义。本书分为基础理论建设与实证性研究两大块。前者论证了“中国诗性文化”和“本体论诗学”方法论。后者则从本体论角度具体地研究了自庄子至鲁迅等10位诗哲,从而揭示出中国诗性文化的存在方式和历史命运. 本书作者刘士林,由济南出版社出版.精印复膜,大32开,全书22万字,定价6 .20元.欲购此书者请与河南开封师专学报编辑部刘士林联系(邮编d75000).邮寄费免收,《中国诗哲论》出版@苏越< 正> 《中国诗哲论》是目前国内较早出版的一部从哲学角度研究中国.....

二十世纪初中西文化交融与中国近代化的进展
作者:王业兴
学术界在近代中国文化的讨论和探索“热”中,不同观点迭现,各种意见分歧。有的对传统文化顶礼膜拜,五体投地,有的把传统文化看成是近代化道路上的障碍。其实,任何事情都不能离开它的历史环境,不能离开中国的实际情况,去进行片面的绝对的肯定或否定,否则,永远探索不出真理。 本文拟就20世纪初中西文化的交融、特点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进行论述,旨在为我们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提供某些思考与借鉴。 一交融过程中的冲突 近代的中国是社会动乱和社会改革并举,悲剧不断与民族觉醒同生的时代。20世纪初,随着西方五次侵华战争的结束和洋务运动、百日维新的失败,随着“师夷长技”见解的提出,和“西学”的广为传播,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论战和对传统文化的动摇,人们在痛苦中思索,在民族危机中觉醒的同时,继续寻找着救国的良方。 20世纪初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成为一种社会思潮。这一时期,中西文化自“睁眼看世界”到几次思想战线的大交锋,经过几十年的碰撞以后,已基本融为一体。但交融中仍然存在着冲突。因为交融不等于“全盘西化”,中西文化的优劣得失仍然十分明显,如时人严复所论:“中国最重三纲,而......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
作者:刘庭华
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评述马列主义中国化时说,“毛泽东使马克思主义脱离了其欧洲血统,使它获得了中国的出生证。”“毛泽东也迫使西方人认清自己的份量。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①。这种说法不能说完全科学准确,但却形象而生动地大体上概括了毛泽东把马列主义中国化、民族化的重要特征。马列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同时也是批判地汲取和辩证地融合中国历史文化思想成果的过程。作为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就是这一历史过程的主要产物,是中国化了的马列主义军事学说。本文仅就毛泽东军事思想批判地极取中国历史文化思想中的精华,以丰富、充实和发展自己的军事理论体系作一初步探讨。 古为今用,古籍今解。毛泽东融汇贯通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典故、成语、诗词、小说、故事、人物,从中汲取丰富养料,幽默诙谐地用于自己的著述、讲演、谈话等来浇灌其军事思想常青之树,称著于世。 在著述中,毛泽东引用古人典籍中的精华来阐明当前革命战争应极取的经验教训之处颇多。例如,《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为着肃清......

土地问题上的分歧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
作者:吴九占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离开了这个条件,就会改变事物的运动形式和存在方式。国共两党由合作到破裂的关系发展充分印证了这一规律。诚然,导致国共合作破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仅就国共两党在土地问题上的分歧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作一初步探讨。 国共两党在土地问题上的指导思想不同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的根本原因。国民党 “一大”以中共党员个人加入国民党即“党内合作”的形式,最终实现了国共合作。尽管国共合作有一定的阶级基础、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然而,国共两党依然是作为独立的政治实体发挥政党职能。在土地间题上,国共两党仍具有不同的指导思想,并因之形成了不同的土地纲领和土地政策,从而也构成了国共合作破裂的根本要素。 众所周知,孙中山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但它与共产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土地问题上便是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孙中山认为:“中国今是患贫,不是患不均,在不均的社会,当然可用马克思的办法,提倡阶级斗争打平他。但在中国实业尚未发达的时候,马克思的阶级战争和无产阶级专制便用不着”①。而在实践中,孙中山也是贯彻......

也论西安事变中的“讨伐派”
作者:陈希亮
对西安事变中“讨伐派”的评价,学术界流行着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其一,认为“讨伐派”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别有用心,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蒋而代之,极大地增加了全面内战的危险性;其二,认为“讨伐派”与“主和派”在救蒋的目的上别无二致,仅在救蒋的方式上有所分歧,它们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都起了积极作用。笔者认为这两种看法均值得商榷,因为二者在前提上都把“讨伐派”看成是铁板一块的或在事实上把它看成是没有区别的,这就必然导致对“讨伐派”的评价非此即彼的结论。本文拟对“讨伐派”在西安事变中的表现和作用作一新的探讨,不当之处,尚祈方家指正。 以何应钦、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是西安事变中“讨伐派”的中坚,大抵属于这一派的还有张群、陈璧君等。亲日派当时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且多身居要职,如汪精卫是国民党中政会主席,何应钦是军政部长,陈璧君为中政会委员,张群为外交部长,因此他们的举措对国民党的内政外交都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西安事变的爆发使国民党内部陷于一片混乱。围绕如何应变的问题,亲日派表现得空前活跃,尤以握有军事实权的何应钦为甚。何在得知西安事变的消息后,一面迅速通......

亚里斯多德政治思想述评
作者:李自更
一亚里斯多德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 背景 伯罗奔尼撒战争(前431一前404)以后,由于奴隶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奴隶制在生产的各个领域逐渐占据了支配地位,希腊奴隶制城邦赖以生存的经济(即城邦公民的小农经济和独立的手工业),已不能适应奴隶制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城邦出现了危机。 战争给希腊经济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农民是战争的最主要受害者。兵爽祸及的地区,许多村庄被夷为平地。同时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在斯巴达,公民份地原属于国有,到公元前4世纪初也正式承认土地可以转让了,而且以后土地集中得很快①。在雅典,不仅有土地兼并现象,而且还有人以低价买回生荒地加以开垦,然后以高价出售②。随着土地兼并的剧烈进行,一些奴隶制大庄园相继出现。如在阿提卡,有的大农庄面积竟多达3600普勒特拉(约合778英亩)③。与土地集中同时出现的现象是小土地所有者的破产。破产的贫民或成为城市的游民,或受雇于大土地所有者,抑或到外邦当雇佣兵,谁出钱就帮谁打仗。 在城市,手工业者也逐渐分化、破产。由于大奴隶主以廉价收买手工作坊,因此手工业更加集中,出现了拥有120个奴隶劳动的大作坊④,中等作坊也拥有50......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历史影响
作者:王明锁
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主持下编纂的《民法大全》,是古代最庞大的律书。它不但汇集了罗马法的精华,标志着罗马法发展的顶峰,而且对后世的法律及法学等,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在查士丁尼进行巨大的法典编纂工作之前,在罗马历史上,分别有过几次重要的立法活动。罗马王政时期,其法律形式为习惯法。“一切争端和纠纷,,····一切间题,都由当事人自己解决,在大多数情况下,历来的习俗就把一切调整好了。”①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王政,建立共和。在共和初期,习惯法仍为罗马法的主要渊源。法律解释权与司法权全由贵族僧侣掌握操纵,他们得以任意解释法律,偏祖贵族,欺压平民。贵族僧侣的司法专横引起平民的极大不满,于是公元前462年平民保民官特兰提留提议编纂成文法典,从而产生了已知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古罗马著名史学家李维称之为“全部罗马公法和私法的渊源”②。 至帝政时代,罗马法已有70。余年的历史。在这几百年间所有的习惯、告示、元老院决议、法律、帝救及法学家的解答等均具法律效力,客观上形成了内在的矛盾和不统一。加之在帝政后期,罗马法学家曾受到皇帝所颁布的《学说引证法》的限制,他们......

空想社会主义的宗教困扰
作者:王有春
在空想社会主义著作中,有一个现象很引人注目,这就是:这些著作散发着宗教的浓重气息。为什么会这样呢?宗教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之间又是什么关系?本文拟对此进行剖析。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从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算起,到19世纪中期已有300多年之久。在这3个多世纪的岁月里,阐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著作,犹如夜空中的星光竞相闪现。在这些闪光著作中,既有对劳动人民深表同情的诉说,也有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愤怒揭露,更有对美妙未来社会蓝图的热情描绘。而在这些诉说和描述中,也往往流露出作者对上帝或神灵的敬仰,甚至将劳苦大众挣脱苦难的希望寄托在上帝的恩赐上,似乎未来社会是经过宗教洗礼才得以实现的乐土。 在莫尔构想的未来理想社会“乌托邦”中,宗教还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但乌托邦全岛总的说来有各种宗教,在每个城市也是如此。有人崇拜日神,有人崇拜月神,又有人崇拜其他某一种星辰”。不过,绝大多数人“只信某个单一的神,这个神是不为人知的,永恒的,巨大无边的,奥妙无穷的,远远超出人类的悟解的,就其威力说而不是就其形体说是充塞宇宙间的”。乌托邦人 “称他为父,把万物的起源、生长、发展、......

法国《妇女权利宣言》的重要历史价值
作者:郭华榕
法国大革命给人类留下了若干历史文献,如制宪议会于1789年8月26日通过的《人权宣言》和1791年8月5日通过的《世界和平宣言》,以及奥林普·德·古日发表的《妇女权利宣言》。我国学术界对于《人权宣言》已经有所研究,后两篇宣言则介绍甚少。《和平宣言》的现实意义有限,妇女权利间题则近年来在国际上成为热点,因此十分必要探索《妇女权利宣言》的真实内容及其历史价值。 一妇女生而自由并与男子权利平等 1791年9月,奥林普·德·古日公开发表《妇女与女公民权利宣言》(De。larati-on des droits de la femme et de la“itoyenne),简称《妇女权利宣言》。这篇宣言虽然不及《人权宣言》那样闻名,但却是国际妇女史的一个里程碑。 《妇女权利宣言》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①。前言仅占一页,内容比较简短。奥林普·德·古日以法国全体母亲、女儿、姊妹的名义,提出妇女间题。她认为 “公众的不幸与政府的腐败的唯一原因是对于妇女权利的无知、遗忘或轻视”。她主张公开而庄严地宣告“妇女权利是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作者的目的在于使全体社会成员......


美国摩门教一夫多妻制初探
作者:安钰峰
经济上的合作制度,政治上的专制统治以及社会习俗方面的一夫多妻制被摩门教的反对者称为该教的“三大支柱”。作为该教支柱之一的一夫多妻制在其存在的近50年时间里(1843一1890),一直是其反对者猛烈攻击的对象。犹他领地之所以长期申请加入联邦而不为国会所批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摩门教徒在犹他实行一夫多妻制,为美国当时社会环境所不容,联邦当局正是利用“打击摩门教的一夫多妻制婚姻习俗作为削弱摩门教政治权力的工具”①。因此,本文试图对摩门教的一夫多妻制的来龙去脉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对深入了解摩门教的发展历程能有所裨益。 一摩门教一夫多妻制产生的 历史背景 摩门教,正式名称为“近世耶稣基督圣徒教会”,创立于19世纪30年代美国东部的新英格兰地区。她诞生的年代,正值美国“杰克逊民主时代”,美国的经济、政治、宗教以及家庭观念都在向资本主义大工业方向发展。自由放任主义原则正逐步取代传统的州概念,教会、社会乃至家庭对个人的约束大大减弱了。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人主义和竞争价值观念已渗透到美国人的思维当中。美国从殖民地时期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发展到个人主义日益增长的“原子社会......

齐、魏“马陵之战”古战场辨伪
作者:刘心健,左爱莲
战国时期齐、魏“马陵之战”的战地所在,史存争议。郭沫若的《史稿》持范县马陵说,剪伯赞的《中国史纲要》持淮县说,白寿彝的《中国通史纲要》持大名说。但三者统一的观点,即战地所在不出齐、魏两国接境之间(今河南、山东两省接界一线不远)。 近年来又有“邦城马陵山”新说。如左牧的《马陵之战战地及起迄时间考》(《东岳论丛》1981年第6期,简称《左文》)王焕春的《魏、齐马陵之战在郑城马陵山》(《中国史研究》1985年第1期.简称《王文》),薛宁东、秦士杰、黄新忠在“第三届孙子兵法国际研究会”上提交的论文《魏、齐马陵之战在郊城马陵山新证》(简称《新证》),王汝涛的《齐魏马陇之战发生在邦城马陵山补证》(简称《补证》)柯迪的《齐魏马陵之战战场新说》(《孙子学刊》1992年第4期(简称《新说》),王汝涛的《有关马陵之战诸问题释疑》(简称《释疑》)。 《新证》提出“郊城马陵山是魏伐齐的必经之地”,“马陵之战当在郊城马陵山区”的论点,并举出下述三方面的论证:首先,引用魏惠王对惠施所说的一段话:“夫齐,寡人之仇也。怨之至死不忘,国虽小,吾常欲悉起兵而攻之”。用以证明魏惠王有誓必伐齐的......

赍志而没的军事理论家蒋百里
作者:屠文淑,沈谦芳
蒋百里(1882—1938)是中国近代享誉中外的军事理论家。他学识广博,思想精深,际遇坎坷,壮志未酬。他一生爱国情笃,致力研究军事,筹谋建立现代化国防。他的抗日著述,御侮说论,在国家面敌之时,起到了激励民族斗志,增强抗战信心的积极效应,他的军事理论,直至具体战役的布防,战术运用等等也为抗战的历史所验证,具有非同一般的预见性和正确性。此文对蒋百里及其军事理论进行些许探讨,以资纪念这位著名的爱国军事人物。 蒋百里,名方震,字百里,浙江海宁砍石镇人,1882年出生于一个破落的书香之家。他天资聪慧,博学多才,虽因家境贫困一度辍学为塾师,但因应征文章深得桐城县令方雨亭赏识,被举荐入浙江有名的杭州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学习,享有“砍石才子”之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内忧外患,国危民难。1894年,甲午战败,映袂大国屈辱求和、割地赔款;1900年,北方农民发动义和团反帝运动,帝国主义各国借口平乱,组织少又国联军攻陷、洗劫北京,以武力迫使清廷赔付巨款,沦为鹰犬。这两件奇耻大辱震撼了中国人民,强烈刺激了初崛起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刚进求是书院求学的蒋百里经受了这种刻......

河南近代铁路建设与经济发展
作者:袁中金
铁路在河南近代交通运输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成为河南经济近代化过程中的先行和基础部门,其对河南近代经济开发乃至当代经济发展都有着持久而深刻的影响。所以,系统地探讨河南近代铁路建设的过程和特征,明确其在河南近代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河南近代铁路建设的过程与特征 河南近代铁路是19世纪末期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由商品输入转为资本输入,由沿海省区向内陆省区扩展而兴起的。河南因其地处中原,历为各代交通之枢纽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兴建铁路的必争之地,先后有两条全国性的铁路经过河南,即平汉(始称芦汉)铁路和陇海铁路。加上由英国福公司(The Peking·syndica-te Leb)修建的地方性道(口)—清(化)铁路,共计三条铁路。这也是河南近代时期仅有的三条铁路。 平汉铁路是河南境内兴建的第一条铁路。1896年由比利时银团获得筑路权后开始修建,经10年建设于1 906年4月全线通车。该路在河南境内南起武胜关,北到柏庄,全长543公里,纵贯河南南北,不仅是河南的重要交通干线,而且是全国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

河南大学董事会成立大会综述
作者:文勉
1993年4月8日,河南大学董事会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中成立。原省委副书记韩劲草、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侯志英、省政府副秘书长元国瑞、省教委副主任赵世信等领导同志以及全省29家企事业单位的百余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大会讨论通过了《河南大学董事会章程》及河南大学董事会机构。 8日上午,与会同志观看了《河南大学》电视片,校长靳德行向29个董事单位的48名企业管理专家、高级技术专家颁发了兼职教授聘任证书。校党委书记王才安向与会同志介绍了河大最近改革的思路和进展情况,并根据兄弟省市高校成立董事会的经验,提出成立河南大学董事会的意见。与会同志对王才安书记的讲话进行了认真讨论,认为成立河大董事会意义重大,正符合当前改革时机。在同志们的热情支持下,8日下午在河南大学隆重举行了董事会成立大会,学校和省市的领导同志先后在会议上讲话。 靳德行校长首先在大会上致词:“河南大学董事会于今天宣布成立了,这是河南大学的一件大喜事,是学校与社会各界联合协作、共同发展的一次创举,无疑也是河南教育发展史上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成立董事会,聘请一大批学有专长的社会各界人士作为学校兼职教授,对于发展......

河南大学董事会机构及首批董事单位名单
顾问:韩劲草丁轮宇侯志英李润田韩靖琦董事长:范钦臣副董事长:靳德行秘书长:张放涛副秘书长:周铁项袁顺友董事会办公室:设在河南大学校长办公室首批董事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郑州铁路局 开封博达电机集团公司 洛阳中国第一拖拉机工程机械公司 洛阳轴承厂 洛阳玻璃厂 洛阳矿山机器厂 洛阳石化公司 洛阳耐火材料厂 洛阳市工艺美术陶瓷工业总公司 平顶山中国神马帘子布集团公司 新乡国营76。厂 新乡轻工业机械厂 新乡家用电器厂 安阳钢铁公司中原油田河南石油勘探局河南冰熊制冷工业集团公司宋河酒厂宝丰酒厂郑州商业大厦郑州亚细亚商场郑州百货大楼河南省邮电管理局河南省土地管理局河南省乡镇企业管理局开封市平顶山市灌阳市新郑县河南大学董事会机构及首批董事单位名单~~

河南大学聘请兼职教授(第一批)名单
杨志国王志勤郑志勇郑州铁路分局局长、高级工程师郑州铁路分局教育委员会主任、高级教师开封博达电机集团公司董事长、高级经济师中共洛阳中国第一拖拉机工程机械公司党委副书记、高级工程师洛阳中国第一拖拉机工程机械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中共洛阳轴承厂党委书记、高级政工师中共洛阳玻璃厂党委书记、副厂长、高级政工师洛阳玻璃厂厂长、高级经济师中共洛阳耐火材料厂党委书记、高级政工师洛阳耐火材料厂厂长、高级工程师安阳钢铁公司副总经理、高级经济师、研究员、国家级专家中共中原油田管理局党委副书记、高级工程师中原油田管理局局长、高级工程师中原油田管理局教育培训中心党委书记、高级工程师中共河南油田勘探局党委书记、高级工程师中共河南油田勘探局党委副书记、高级经济师河南冰熊制冷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中共宋河酒厂党委书记、高级经济师宋河酒厂厂长、高级工程师、省管专家、全国评酒员宋河酒厂副厂长、高级经济师郑州商业大厦总经理吴炳兴张希圣任金堂陈立威张学仁罗庭赞郭书道陈忠良孙善武朱永生郭晓环吴灵臣孙先德吴东源施振权胡金钊庄希鉴丁福森刘恩学师继光刘锦信孔怡冰唐光裕杨国珍陈作雨罗会霖李庚刘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