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9期部分文章摘要

信息来源: 暂无 发布日期: 2016-01-03 浏览次数:

点击查看详情

2000年中国的美国问题研究定量分析
作者:黄安年
20 0 0年是 2 0和 2 1世纪之交年 ,中国的美国问题研究就其广泛和深入程度来说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笔者用了大半年的时间系统查阅了2 0 0 0年我国大陆报刊上发表的有关美国问题的文章进行分类登录 1 ,并做了初步的定量分析。2 0 0 0年的文章篇目显示 ,美国问题研究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研究中已经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的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社会、思想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和美国问题研究的联系已经越来越密切。中国的和平发展与改革开放需要美国 ,美国的继续发展也需要中国。本文仅就 2 0 0 0年中国的美国问题文章做一简要的定量分析 ,至于文章质量的评估并不在本文评论之列。一下表显示了百年来我国美国问题文章的数量及其分类比较。历史类 12 2 2 5 3180 2 43政治类 2 3431818495 82 3哲学社会类 10 0 15 2 912 3138经济类 2 476 776 870 15 82科技类 12 1135 2 6 6 1军事类 0 2 342 895 49文化类 7 1177835 7943教育类 2 172 112.....

后现代主义及其对清代国际关系的新阐释
作者:何平
1997年 ,一本从后现代主义角度重新解释 1 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华的外交事件的著作 ,在美国亚洲学会上获列文森最佳著作奖。该书《怀柔远人 :清代的宾礼与1 793年马嘎尔尼使团》(以下简称《怀柔远人》)被称为是“后现代主义的批判性产物”,把“后现代式的解释与新的档案材料”结合起来 ,并使马嘎尔尼使团访华事件呈现一种全新的诠释。[1 ] 该书的获奖 ,不久就在香港《二十一世纪》上引发一场论战。1 争论的中心既包括对具体史料的读解 ,也涉及后现代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的利弊。本文拟就《怀柔远人》引发的争论及其所涉及的后现代主义的史学方法论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 马嘎尔尼使华的后现代式阐释西方汉学界 70年代以前解释清代历史的主导范式是费正清所表述的冲击—反应论。何伟亚夫妇在 1 993年洛杉叽亚洲年会上的一篇论文就评论了费正清理论范式。费正清以中国的文化传统解释中国不能成功应对现代性的挑战的观点 ,可以追溯至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的“结构 -功能解释”理论。帕森斯把中国描绘成是一个重视符号象征和礼仪的社会 ,其中上层知识精英导演整个社会的礼仪。他认为传统.....

古苏国地望及其疆域问题
作者:陈隆文
苏国是先秦时期一个古老的封国 ,有关其地望与疆域 ,近年来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为了弄清楚苏国地望及其疆域 ,在这里首先必须搞清楚古文献中的苏、温是否为一国的问题。近年来的一些论著中都认为“苏”即“温”。如“建都于温 ,故亦可称温 ,犹如战国时期魏国都梁 ,亦称梁国一样。由此可见苏、温本为一国 ,是可以肯定的”[1] (p2 2 ) 。此问题现在看来值得进一步研究。温国与苏国是一国还是两国 ?郭沫若先生早年在《两周金文辞大系及图录考释》一书中说 :“即稣 ,亦即 ,苏乃己姓。《郑语》‘己姓昆吾、苏、顾、温、董’己即妃之省。《晋语》‘殷辛伐有苏 ,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妲己亦着姓也。《郑语》以苏、温为二国。《左传》则以苏温为一。”又曰 :“顾栋高《春秋大事表 (五 )〔爵姓存灭表〕》温下注云 :‘春秋初苏氏已绝封 ,隐十一年王与郑人苏忿生之田十二 ,温居一焉。不知何时地复归王 ,苏氏续封而仍居温。僖十年为狄所灭。二十五年王以其地赐晋 ,至文年女栗之盟复见苏子。杜注 ,盖王复之 ,或云自是迁于河南。’余意温盖苏之支庶 ,苏公入仕王室盖别有所封 ,其故邑为子孙所保有.....

从走马楼吴简看孙吴时期长沙郡吏民的联姻
作者:高凯
周梁 (2人 )、周孙、周张、周冯、周唐、朱刘、朱孙等。根据现已发表的吴简所涉及的 1 5 0 0多个人名和陈寿《三国志》中所涉及的 41 0 0多人名看 ,从汉末到三国孙吴时期的人名多为单字。但像吴简中不少名字是由两姓合并而成的现象则十分少见 ,所以 ,这些地下出土的档案材料中所涉及的姓名方面的信息 ,正是正史所缺载的尤为珍贵的社会生活史材料。具体分析这些信息 ,我们发现以上1 40多个人名 ,共涉及蔡、唐、曹、李、张、陈、潘、邓、蒋、吕、冯、文、樊、昊、何、高、胡、石、黄、番、林、区、马、钱、朱、熊、蒴、五、伍、王、娄、卫、毛、吴、孙、杨、谢、葱、梅、赵、应、、龙、宫、宗、巨、雷、殷、郑、廖、周、刘等 6 0多个姓氏。虽然 ,这其中可能会有一些字作形容词解 ,如“高”、“巨”等字 ,但结合当时人名多用单字的特点 ,上述所列举的 1 40多个人名 ,绝大多数应是两姓合一的表现形式 ,具有用两姓合一来表示两姓联姻的意义。既然吴简中存在着许多表示两姓联姻的人名 ,那么 ,它们是否暗示孙吴长沙郡存在着特殊的婚姻关系和特点呢 ?下面我们不妨从两姓合一的姓名所涉.....

历史时期的“黄河清”现象初探
作者:王星光,彭勇
黄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中游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导致下游河床因泥沙淤积而抬高 ,招致下游多次改道 ,洪水肆虐。黄河泥沙问题由来已久 ,从周秦以来 ,就引起人们的关注 ,古人曰 ,“黄河清 ,圣人生”,似乎黄河永无澄清的可能。然而值得关注的是 ,历史上确实有数十次关于“河清”的记载。遗憾的是“黄河清”作为一种自然和社会现象一直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 1 ,作者不揣浅陋 ,将散见在史籍中的资料加以钩沉梳理 ,力图通过对黄河清问题的研究 ,以期引起学界的关注。一 远古时期黄河由清变浊的简单回顾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 ,上游源头清澈如镜 ,但流经兰州以下特别是经过黄土高原后 ,黄河含沙量陡增。黄河由清变浊是一个渐进的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春秋以前 ,黄河及其支流的输沙量很小 ,山陕一带的河水尚可直接饮用。到了春秋时期 ,这一地区河水已不再清澈 ,有描写黄河的诗曰 :“俟河之清 ,人寿几何 ?兆去询多 ,职竟作罗。”[1] (p957,襄公八年 ) 对黄河变清之遥远漫长发出了无限的惆怅。《管子·水地篇》记载道 ,“秦之水泔而稽 ,淤滞而杂”,意谓关中地区....

宋代礼治论
作者:惠吉兴
“礼治”指为政以礼或以礼治国。从逻辑上说 ,礼治是将礼的原则精神和制度规范运用到政治领域 ,是礼的政治化。但在伦理政治一体化的中国古代社会 ,礼被视为天然的政治原则 ,治国为政是礼的主要社会功能 ,杨简谓“政即礼”[1] (卷九 )道出了礼的政治本质。礼治主义是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宋代的礼治论 1 对早期儒家礼治学说既有所继承 ,也有所发展。一 治国理政 ,一准于礼在宋代学者中 ,李觏大概是最崇尚礼治的 ,他说 :“夫礼 ,人道之准 ,世教之主也。圣人之所以治天下国家 ,修身正心 ,无他 ,一于礼而已矣。”[2 ] (p5)从政治层面看 ,一准于礼有两层含义 :一是以礼为根本标准 ,二是以礼为根本秩序。(一 ) 礼治则治 ,礼乱则乱大至整个社会、国家 ,小至一个集体、家庭 ,要维持正常的存在秩序 ,必须有一个基本原则 ,这种作为社会秩序之基础的原则在精神向度上可以是法律 ,可以是宗教 ,也可以是道德。当然 ,任何社会秩序的原则精神都不可能是单向度的 ,都是以一种为主而以其他为辅。中国古代社会秩序的基本原则是以道德为基础并涵摄法律与宗教的礼。这一点是儒家学派.....

孙逢吉《职官分纪》成书史事考略
作者:罗祎楠
《职官分纪》五十卷 ,清《四库全书》据江苏巡抚采进本将其编入子部类书类。考各家文献可知 ,该书的作者为宋人孙逢吉。此书成于宋代 ,见于《宋史·艺文志》中 ,主要记录宋及宋以前各代的职官沿革和仕林掌故。清人陆心源已关注到了该书的史料价值。其《仪顾堂续跋》云《职官分纪》“所采五代史《职官志》,为薛史旧文 ,邵二云辑薛史时 ,仅校‘内职’一条 ,其余尚未详校。其余宋代事迹 ,颇有出《宋史》外者 ,亦考《宋史》者所当考也”。日本学者就曾以《职官分纪》校《六典》,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 (出版说明 )今天的一些学者 ,在对北宋中前期的官品制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 ,注意到《职官分纪》中收录了所谓“元官品令”,并专门撰文予以辑录和考订。1 学界现今对于元时期官品制度的研究依据的史料几乎全部来自于《职官分纪》一书 ,而《职官分纪》中收录的北宋元丰改制前的部分官品也成为学者们研究宋前期官品制度的重要史料。2 也正因为此 ,我们有必要对《职官分纪》的成书过程、作者情况以及其中收录的官品情况进行一些考证与辨析。一《职官分纪》的体例 ,以北宋时的官、职、差遣以及阶、爵等名称为....

近代以来中外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谈判
作者:刘保刚
从世界范围而言 ,知识产权观念的产生及其保护 ,是在近代工业革命以后。在近代中国 ,知识产权观念的萌生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后。目前 ,学界对这一问题有所涉及。崔志海先生在《试论1 90 3年中美通商行船续订条约》一文中 ,简略论述了中美关于知识产权的谈判。刘志琴先生主编的《近代社会文化变迁录》第二卷 ,考察了中国近代版权法的产生。本文旨在考察近代国人对保护知识产权的认识 ,兼及中外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谈判。因为二者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一 近代国人对专利保护之认识及中外关于专利保护的谈判   1 .近代国人专利观念的演变。在知识产权中 ,专利权最早为国人所认识。国人关于专利保护的观念 ,起始于 1 9世纪 90年代。薛福成是比较早地注意到这一问题的人。 1 892年 ,薛福成在其日记中 ,提出了中国应该实行专利保护 ,作为振兴工业的根本措施。其中称 :“今中国务本之道 ,约有数端……精制造以兴工利。如有能制新奇便用之物 ,给予凭单 ,优予赏赐 ,准独享利息若干年 ,不许他人仿制 ,而又酌其资本 ,代定价值。”[1] (p114 )薛福成还多次著文 ,论述专利保护.....

上海东亚同文书院与近代日本侵华活动
作者:赵文远
日本所设东亚同文书院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一所神秘学校。长期以来 ,由于种种原因 ,国内学术界对它鲜有研究。 1 995年苏智良先生在《档案与史学》第五期发表了《上海东亚同文书院述论》,1 997年 1月单冠初先生在同一刊物发表了《试论东亚同文书院的政治特点——兼与西方教会大学比较》。笔者 1 995年留学日本时曾接触到东亚同文书院的史料 ,近几年来一直关注这一问题的研究。本文根据笔者所接触到的关于该书院的史料 ,拟从书院与近代中日关系这一新视角 ,对其产生背景、历史活动和危害进行探讨 ,并就教于识者。一上海东亚同文书院是日本东亚同文会开设的 ,在探讨书院的问题之前 ,有必要先将该会的情况略加叙述。日本东亚同文会成立于 1 898年 ,它的出现与当时的国际形势有关。中日甲午战争后 ,中国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割让辽东半岛的条款激怒了觊觎此地已久的沙皇俄国 ,因此出现了“三国干辽”之事。俄、德、法三国联合打压日本之后 ,乘势伸张在华势力 ,列强瓜分中国之势即成。这种国际形势引起日本朝野内外的关注 ,在日本国内出现了一些所谓研究中国问题的组织。1 8.....

近代与当代两次移民潮比较研究
作者:任贵祥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也是世界上侨民最多的国家。近代以来 ,中国人川流不息地向海外迁移 ,其中大规模的移民潮有两次。 1 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爆发后 ,外国列强疯狂地侵略中国 ,不但大肆掠夺中国的财物 ,还肆无忌惮地掳掠贩运华工 ,由此掀起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潮。2 0世纪 80年代 ,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走出去 ,请进来”,再一次掀起了较大规模的移民潮(通常称新移民 )。两个世纪发生两次大规模的移民潮 ,具有不同时代的特征 ,本文拟将这两次移民潮加以比较研究 ,侧重探讨新移民的特点及影响。一 两次移民潮的基本情况1 9世纪中叶 ,欧美及亚洲的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发达时代 ,船坚炮利 ,大肆向外扩张 ;而当时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 ,清政府的专制统治腐朽没落 ,闭关锁国 ,朝纲不治 ,民生凋敝。在这种背景下爆发了鸦片战争 ,古老的中国被外国侵略者弱肉强食 ,任其宰割。西方侵略者在大肆劫掠中国财物的同时 ,还疯狂地掳掠华工 ,将他们贩运到国外做“苦力”。大量贫穷破产的中国人被胁迫、拐骗或绑架强行运往国外。 1 846年 1 2月 ,西....

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西藏工作的认识
作者:原思明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
中央领导集体 ,在领导全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 ,高度重视西藏工作。不仅作出了大量关于西藏工作的指示 ,而且亲自做西藏工作。他们在领导西藏工作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 ,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西藏实际结合的一系列科学的理论观点。这是毛泽东思想理论宝库中不可缺少、十分珍贵的一部分。如何正确认识西藏在全国工作中的地位及西藏的基本区情 ,是研究和开展西藏工作的基础。对此 ,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主要领导人及党中央曾有许多论述 ,这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西藏工作思想中十分重要和基础的部分。然而 ,在以往的研究中 ,单纯“史”或一般情况介绍的较多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角度研究的则较少 ,特别是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主要领导人论述及中央文献为依据 ,系统考察研究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这一问题的观点的论述 ,至今尚未见到。因此 ,开展这一课题研究 ,不仅对认识今日西藏 ,做好西藏工作有直接重要意义 ,而且 ,对研究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整个西藏工作思想 ,及中共第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西藏工作的思想 ,对全面理解掌握毛泽东思想理论的深刻内涵 ,都具有.....

美国内战前种植园奴隶主与黑人奴隶的关系
作者:陈志杰
内战前的美国南部以奴隶制种植园 1 经济为基础 ,种植园中的白人奴隶主与其黑人奴隶的关系对这种经济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多数早期的奴隶制研究著作将二者关系描述为一方拥有绝对权威的主人 ,而另一方是完全被动的受害者。国内有关美国奴隶制的著述多偏重描述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剥削与压迫以及黑人的反抗 2 ,而实际上双方决不是简单的支配与从属或压迫与反抗的关系。二者共存于同一种“特殊制度”之中 ,既是互相对立的两个阶级 ,又是相互依赖的两个群体 ,虽然在力量上相差悬殊 ,但二者都在这种制度下积极地寻求最大限度的有利于自身的生活方式。一 南部社会对奴隶主与奴隶关系的界定从 1 7世纪到内战前 ,美国南部的种植园主要是以黑人奴隶作为劳动力。实际上 ,用黑人作劳力并不是种植园主的第一选择 ,而是在白人劳动力不足而奴役印第安人又十分困难的情况下 ,才将黑人作为奴役的对象。[1] (p5- 6) ;[2 ] (p73 - 75) ;[3 ] (p4 - 5) ;[4 ] (p3 81)白人对黑人的态度虽然差异很大 ,但总体上是害怕和鄙视黑人 ,认为黑人野蛮、愚昧、肮脏和懒惰 ,.....

《从巴黎到伯尔尼》:恩格斯的一份社会调查
作者:郭华榕
当恩格斯来到法国东部的布尔戈尼地区(Bourgogne,亦译勃艮底 ) ,看见山峦起伏 ,绿草如茵 ,河谷中白杨、农舍与葡萄园散布其间 ,以及耀眼的阳光和飘动的云朵……他用德文记下了亲身的感受 :“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东西 ,使法国的说不上十分美丽的风景 ,具有一种特殊的魔力。当然 ,不是某一细小的部分 ,而是全部景色的总和 ,才使它显得这样完美 ,而这在其他地方实属少见。莱茵河畔与摩塞尔河畔的悬崖峭壁比法国美丽得多 ,瑞士各处的景色的对照比法国雄伟壮丽 ,意大利的风景的色彩比法国鲜明 ,可是在任何国家的任何地方 ,它的全部景色的总和都没有法兰西这样和谐。”1 这是一篇史学论文的片断吗 ?不 ,这是恩格斯实地考察的一段概括、一种认识 ,也是他亲眼所见后的一种心态记录。《从巴黎到伯尔尼》写于 1 848年 1 0— 1 1月 ,它展示了恩格斯的青春心灵与求实精神 ,但是百多年来这一篇著作未曾获得足够的重视……人们明显忽略了它的珍贵价值。新的时代 ,新的视角 ,这一篇突然中断的手稿所蕴涵的力量 ,不能不令人有所感悟 !一 反映法国实况的历史文献了解一个国家、一个......

论中国古代的幌子广告
作者:杨海军
幌子广告是我国古代最具民族特色的广告表现形式之一。因其造型独特、形式各异且多出自民间而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幌子广告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在我国古代广告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幌子广告溯源幌子广告伴随着人类的信息交流活动而产生 ,在商业贸易活动中其表现形式逐渐多样化。人类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及与自然的抗争中开始用形体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 ,用纹身艺术和佩带饰物表达喜怒哀乐和传递信息 ,用特殊的气味、颜色和形象进行识别 ,这些 ,都是幌子广告产生的物质基础。其中 ,幌子广告的出现与原始人的图腾崇拜有着最直接的渊源关系。图腾崇拜产生于母系氏族早期 ,其特点是人们把某一种动物或植物及某种自然现象当着氏族的亲属或祖先 ,或当着本氏族的保护神加以崇拜。图腾崇拜发生于人类社会的狩猎、采集时代 ,因此 ,崇拜的对象以动物占大多数。如美洲印第安人易洛魁部落联盟的塞纳卡部落有 8个氏族 ,他们的图腾分别是狼、龟、海狸、熊、鹿等 ,各氏族还以这些动物的名字作为氏族的名称。[1] 我国《诗经》中也有“天命玄鸟 ,降而生商”的记载 [2 ] ,说明商族的图腾是“玄鸟”,即今天所说的燕子。.....

包买主制与近代乡村手工业的发展
作者:彭南生
一 包买主资本的渗入 ,乡村手工业者独立性的丧失  在封建经济时代 ,城乡家庭手工业基本上属于独立的自主经营。虽然城乡家庭手工业处在行会控制或从属于农业的家庭副业地位 ,但它们的一个共同特征是 ,原料自备或自由购买 ,生产工具及其产品归业主所有 ,产品在理论上可以自由出售。不过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市场狭小 ,农民家庭手工业一般只在家庭消费有余的前提下在地方集市上直接与消费者交换 ,商人作为生产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换媒介的角色并不十分突出。进入近代以后 ,传统手工业面临着外国资本主义和民族机器工业的残酷竞争 ,同时市场进一步扩大 ,廉价原料供应充足 ,因此 ,手工业者存在着破产失业与扩大生产的双重可能。但是 ,单个手工业者既无足够的流动资金购买大批原料 ,同时也缺乏跨区域销售的能力和经验 ,于是 ,一些积累了一定资本的商人对生产和销售的介入逐步增多。起初他们还是单纯地销售原料 ,收买产品 ,为了在日益扩大的市场中满足客商对产品规格和数量的需求 ,部分商人开始向手工业者赊售原料 ,并规定以制品偿还赊欠 ,最后少数大贾直接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 ,然后收回成品 ....

近十年晚清财政史研究综述
作者:申学锋,张小莉
在晚清经济史研究中 ,财政史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领域。从某种程度上讲 ,经济的其他各个方面都与财政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这就决定了财政史研究有其更为突出的意义。 1 991年以来的十年中 ,晚清财政史研究无论是宏观整体的把握 ,还是微观细节的探究 ,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本文试从几个方面对之予以概述。一 专门著作与资料整理十年来 ,经济史学界出版了一批较有分量的财政史专著 ,并搜集整理了部分财政史资料 ,这是晚清财政史研究的一项重要成就。周育民著《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是此间专就晚清财政问题进行研究的力作。该书将晚清财政置于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之下 ,以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为主线 ,对晚清各历史阶段的财政状况予以宏观论述 [1 ] 。邓绍辉《晚清财政与中国近代化》一书则从晚清财政与中国近代化的互动、互制关系着眼 ,对晚清财政制度、财政管理体制、财政收支、财政改革等情况作了深入探究 [2 ] 。郭毅生《太平天国经济史》以大量篇幅论述了太平天国政权的财税制度与政策。书中对“照旧交粮纳税”、“业主收租”、“着佃交粮”等田赋政策详加考察 ,并具体分析了工商税与捐费 [3 ]....

近50年来我国的美国黑人史研究
作者:于展
黑人史在美国作为一门独立的历史学分支学科 ,始于 1 91 5— 1 91 6年著名黑人历史学家伍德森教授创立的黑人生活与历史研究协会及《黑人历史杂志》。以后随着美国历史的进程 ,尤其是 2 0世纪 5 0— 6 0年代开始的黑人民权运动的轰轰烈烈的展开 ,再加之众多历史学家的辛勤努力 ,黑人史如今在美国已发展成为一门非常重要且很成熟的学科了。我国的美国黑人史研究起步则晚得多 ,解放前只有一些简单的介绍。解放后尤其 5 0— 6 0年代以来 ,由于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影响 ,黑人史、黑人问题成为我国学术界尤其是世界史学界一个研究热点和重要的研究课题 ,学者们先后发表了一系列论文 ,成就卓著。进入80年代以来 ,黑人史研究一度沉寂 ,但近年来的研究领域和深度都有所拓展与深入 ,取得不少重要的新成果。当然 ,由于客观历史环境及一些主观因素的局限 ,我国的黑人史研究不可避免地也有很多问题与不足。一解放后 ,尤其是 5 0— 6 0年代以来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持续高涨在我国引起强烈的反响与回应。毛泽东在1 96 3年与 1 96 8年先后两次发表声明 1 ,热情支持....

略论中国古代狱制的特质
作者:栗克元
在专制主义、宗法制度支配下的封建社会 ,中国的刑狱与专制政治、伦理社会是一个动态平衡体。作为封建专制机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监狱具有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统治地位的功能价值。统治阶级通过控制和操纵刑狱活动 ,审刑治狱 ,彰明德教 ,以体现监狱的功能效应。一 “刑罚得中”的适度、平允“刑罚得中”是我国古代审刑治狱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包含了两方面的涵义 ,首先是罪刑相当 ,其二是刑罚力度适中。荀子说过“刑当罪则威 ,不当罪则侮”(《荀子·王制》) ,要设刑使民畏之 ,必须罪刑相当 ,因此用刑治狱须审慎 ,这是人所共知的。所谓审慎 ,无外是谨守法度。因为在处理监狱事务时过于严厉或过于宽仁都是有害于社会的 ,而在具体司狱活动中保证刑罚得中的明确依据就是“法”,于是法一经制定就应为天下共守 ,即使君主受命于天也须“以德配天”,不可乱法而过于不仁。唐太宗李世民曾自诫 :“法者 ,人君所受于天 ,不可私而失信”,他还率先垂范 ,审刑治囚“一断于律”(《贞观政要》) 。清代康熙也告诫臣属 ,刑罚必须“矢公得中”,罪刑相当 ,并且斥责了“狱囚未死于法 ,先死于狱”(《清实录》卷 .....

《郁离子》中的管理心理学思想
作者:申淑丽
《郁离子》为明朝刘基所撰。关于本书的论著并不多见 ,但是有关刘基事迹的流传颇为广泛。刘基 ,字伯温 ,浙江青田人 ,封诚意伯。《明史》记载刘基“幼颖异”,“博通经史 ,于书无不窥 ,尤精象纬之学”。“遇急难 ,勇气奋发 ,计画立定 ,人莫能测。暇则敷陈王道。帝每恭己以听 ,常呼为老先生而不名……”(《明史·刘基传》) 。关于《郁离子》一书 ,在吴从善作的《郁离子序》中有言 :“夫郁郁 ,文也 ;明尔 ,离也 ;郁离者文明之谓也。”该书共 1 95条 ,立意深刻 ,言简意赅 ,多以寓言形式阐明道理 ,取材广泛 ,小到个人 ,大到国家、经济、政治、伦理无不涉猎。作为刘基“佐定天下”、协助朱元璋为政的重要思想理论依据 ,《郁离子》中尤以管理心理学思想论述丰富 ,对管理者自身素质和选才用才多有论述 ,在激励思想和组织管理方面亦有独到的见解。一 关于“人才”在管理活动中 ,人是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这一点从管理的定义就可看出 :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早在明朝 ,刘基就意识到了人才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在《郁离子》中视人才为治理天下的良药 :“治乱政也 ,纪纲脉....

抗战时期延安高等学校思想革命化改造论略
作者:王明钦
以及人们的思想上的错误影响 ,还来不及进行系统的批评与清理。因此 ,党中央决定在一些院校通过学习和培训 ,总结历史经验 ,清除错误意识 ,完成思想改造 ,以迎接抗日民族革命战争高潮的到来。为了做好工作 ,中央决定在教员中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学习党的抗日政策 ,造就高素质的德育师资队伍。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经常深入高校做报告 ,宣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统一思想 ,坚定信心。毛泽东以赶“毛驴上山”为比喻 ,形象地把党又联合又斗争 ,逼蒋抗日的灵活正确的抗战方针 ,生动地灌输给教员 ,收到很好的效果 (李志民著 :《革命熔炉》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1986年版 ,第 2 80— 2 81页 ) 。二是实施思想革命化教育的塑造工程。目的就是培养广大教员敬业爱岗、尽职尽责、无私奉献、以“爱、严、导、用”四字方针强化师德教育。毛泽东亲自为抗大确定的基本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 (李志民著 :《革命熔炉》,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1983年 3月第 2版 ,第 2.....

开封名胜古迹的装饰艺术
作者:彭景荣
开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战国的魏、五代的梁、汉、晋、周以及北宋与金 ,都曾于此建都 ,号称七朝都会。开封又是历代郡、州、府、路、省的首邑 ,向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特别是北宋在此建都长达 1 6 8年 ,曾有“汴京富丽天下无”的说法。它没有山川之奇秀 ,没有林泉之幽美 ,而是以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取胜。但令人遗憾的是 ,那些浸蕴着历代工匠智慧与血汗的高楼雄台、御殿巧阁大都毁于兵火与天灾。明朝洪武人刘醇在《吹台春游序》中写道 :“自中原用武 ,兵燹之余 ,所存无几 ,而又河水淹没 ,若金明池、蔡太师湖之类 ,亦泯然无迹可观。”( 《汴京遗迹志》卷一五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由此可知 ,东京汴梁的名胜古迹受损之惨重。然而 ,悠久的历史名城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 ,仍作为古城的标志 ,让人们去观赏 ,去品味 ,去赞叹 ,去研究。开封的名胜古迹 ,多采用我国传统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手法。在造型上 ,结构奇妙 ,气势恢宏 ,精确简洁而硕壮 ;在装饰上颇具匠心 ,富于变化而特色各异 ;在“构饰”、“彩饰”、“雕饰”上 ,有着极为丰富而深刻的特征和内涵。繁塔是......

蒙特威尔第的剧作对威尼斯歌剧乐派的影响
作者:马俊芳
威尼斯是座美丽的水城 ,城里河流纵横 ,舟楫如梭 ,发达的水上交通使得这座城市很早就成为繁荣的商业都市。威尼斯市民拥有雄厚的经济力量 ,为适应娱乐生活需要 ,1 6 37年建立了历史上第一座公开歌剧院——圣·卡西亚诺歌剧院 ,从此改变了歌剧仅在宫廷演出 ,供贵族享用的状况 ,也为歌剧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不久 ,又陆续开设了几家剧院 ,同时演出。整个 1 7世纪上演了近四百部歌剧 ,成了早期意大利歌剧的中心地之一。威尼斯歌剧乐派的形成与蒙特威尔第是分不开的。克劳第奥·蒙特威尔第 1 5 6 7年出生在意大利北部克雷蒙那的一个医生家庭。少年时 ,他就在当地教会的唱诗班中任歌童 ,并在当地著名作曲家在基涅里门下学习作曲 ;同时他还兼学风琴、小提琴和其他一些乐器 ,并熟读古典文学 ,很快便显示出演奏和剧作方面的才能。 1 5 83年 ,仅 1 6岁的蒙特威尔第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作品《教会牧歌集》(均为四声部的牧歌 ) ,第二年又发表了一些三声部的歌曲等 ,2 0岁时就已经掌握了纯熟的作曲技术。1 5 87年 ,蒙特威尔第应龚查豆公爵之聘 ,任曼图亚宫廷歌手兼提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