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第7期部分文章摘要

信息来源: 暂无 发布日期: 2015-12-28 浏览次数:

点击查看详情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史学史研究
作者:乔治忠
自1978年以来,中国进入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显著的发展成就,对此,总结性论述已经发表很多,就历史学中的中国史学史学科而言,近两年间也已出现几篇综述之文,反映了不同撰者的视野、专业学识与价值取向。因此,学术综述和总结,有必要各抒己见,互为补益,以求全面和准确。笔者认为:总结以往的学术成果,不单单为了展示其兴盛,更重要的是从中发现问题和启示,克服缺陷,促进学科建设向新的高度迈进。一中国史学史专业基本理论的探讨所谓“专业理论”,是指对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得出其性质、特点、学术任务、研究内容等方面的系统论述。任何学科、专业,这项基本理论的建设都是极其必要的。如果某种“专业”无法明晰地论证其性质、特点、任务、内容等等,漫无界定,内涵模糊,随意出入,那就可能或为零拼杂凑,或为巧立名目,不具备社会科学的价值。基本的“专业理论”若不能建立,不知道今后最应该做些什么,当然就不必侈谈发展方向。中国史学史学科自初创伊始,就伴随着基本专业理论的探讨,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将史学史视为学术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专有一节论“史学史的做法......

明代户部财政决策权新探
作者:刘利平
已故美国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以研究中国明代史见长,其有关明代财政史方面的研究更是广为人知,享誉海内外。其专著《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一书是明代财政史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在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书中提出的许多观点反复为海内外学者所引用。然而,笔者拜读过大作后,对其中的某些论点产生了疑问,认为有重新探讨的必要。在该书中,黄先生有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明代户部“从来没有变成决策部门”,甚至认为户部只是“一个大型的会计管理部门而不是一个执行机构”。①笔者以为,这个观点低估了明代户部在国家财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自从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之后,明代的中央六部就成了中央政府,负责执行国家的各项政令,其作为执行机构的属性自不待言。所以,认为明代户部不是执行机构,显然是说不通的,故对此观点无需辩驳。至于户部是否具有财政决策权,能否称之为决策部门,则有必要揆诸史实对该问题进行一番考量。认为明代户部“从来没有变成决策部门”,也许只是黄仁宇先生对于明代户部的一个总体印象,因为他在著作中并未对该观点进行详细论证。所以,笔者无法通过分析其论据及论证过程对其观点进行评判,只能依据自......

清雍正朝田文镜对河南市集空间管理刍议
作者:曹斌
清代康熙朝以降,地处天下之中的河南已经从明清易代之际的战乱破坏中逐渐恢复了生机。商贾云集,商业兴盛,一批有代表性的集镇在经营转运贸易中发展起来,如周家口、朱仙镇都兴起于康熙年间①,而南阳名镇赊旗镇在雍正初年也已是人烟稠多,商铺纷立②。集镇的发展对促进河南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整个社会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③,以往论者对清代河南城镇经济的发展情形已做了很多有益的研究。但是,集镇的发展又相应地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使官府对地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的压力逐渐加重,地方官员对集镇管理如何认识?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实际效果如何?对于这些问题论者鲜有涉及,本文即拟以田文镜整顿河南集镇社会秩序为视角对这些问题做一探讨。雍正二年(1724年),田文镜任河南巡抚,开始加强对市集等与流动社会联系密切的社会空间的控制。作为一位以监生身份步入仕途的官员,田文镜先后做过县丞、知县、知州,担任地方官达23年之久,这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地方施政经验,并在河南任上得到了展现。从雍正二年三月署理河南巡抚起,到雍正十年(1732年)十二月卒于河东总督任上止,他前后在河南任职近九年。在此期间,他针对当铺、戏......

臣属向公民的转变——以辛亥革命时期的岑春煊为案例
作者:郭卫东
昔日委质为臣者,今且与故君同为国之公民,而区区效忠一姓之狭义,皆当随潮流以俱去,抑世界大势之所趋耶。于是共和告成,改用阳历纪岁,以明年为中华民国元年云。①这是清末民初政坛上的重要人物岑春煊写下的一段话②。世局亟变之时,社会变革之际,各色人等的表现,格外使人发生兴趣。特别是那些与旧制度有着最密切关联的官员们在旧制崩溃时期的变相,更是令人玩味。此处,以辛亥革命时期的岑春煊为案例,来检视时代革故鼎新之际清朝官员的异动,考察这些“昔日委质为臣者”是如何成为“国之公民”的。岑春煊系晚清重臣,势力几与清季督臣中最显赫者袁世凯相颉颃,有“南岑北袁”之谓③。但阴差阳错,岑氏在1907年的“丁未政潮”中落败④,罢官寓沪赋闲,等候东山再起。保路运动的爆发给其提供了机会。一“朝局中本有朋争伙斗之象,经此一乱,其危象益显见”1911年5月9日,清朝皇族内阁颁布铁路干线“国有”上谕,迅速引发湘、鄂、粤、川等省的保路风潮,以四川最为激烈。9月7日,成都血案发生,“自是川乱遂大,难以制止。各路电线,皆被斩断,断绝往来官文书”⑤。清廷于9月15日发布紧急上谕:开缺两广总督岑春煊,威望素著......

宋子文与战后“开放外汇市场”政策
作者:宋佩玉;张向东
1946年3月,时任行政院院长的宋子文制定并开始实施“开放外汇市场”的政策。从表面上看,其目的是为了舒缓物资供不应求所造成的物价上涨,但更为重要的是为了解决自抗战中后期即已爆发的通货膨胀。然而,由于种种因素,是项外汇政策经历了由战时统制到战后放任,再由放任到紧缩,最终以失败告终的曲折过程,宋本人也因制定与执行该政策而从政坛的颠峰跌落下来。在民国史中,宋子文向以“理财”著称,因而其在经济、财政、金融领域中的活动,自然容易受到学界的关注,但关系到宋子文政治生涯终结的“开放外汇市场”政策则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①。笔者主要立足于文献、报刊、档案等翔实资料,拟对该问题作一评述,以求教于方家。一“开放外汇市场”政策出台的背景1946年初,开放外汇市场的导因是通货的恶性膨胀和与之如影随形的物价上涨。战后初期,巨额财政赤字导致经济危机频仍,国民政府也曾为扭转赤字作出了努力,但是军事支出的刚性需求使得赤字居高不下。弥补财政赤字虽然能够通过发行债券、透支和发行通货三种办法,但对于国民政府而言,债市萧条,借款短期又难以偿还,最方便可行的办法就只剩下由中央银行向财政部垫款,即发行通......

从托勒密埃及国王的经济管理透视专制王权
作者:郭子林
托勒密埃及系指托勒密王朝统治时期(公元前323~前30年)的埃及,是古代埃及一个重要历史时期。西方学界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开始对其进行研究①,我国自上个世纪末以来也有学者开始关注这段历史。②目前,有关托勒密埃及的很多问题都有待深入探讨,其中托勒密国王的经济管理活动及其所体现出来的专制王权的特点,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关于托勒密埃及的经济,西方学界已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罗斯托夫采夫详细考察了“希腊化”时代埃及的农业生产、产业、贸易、货币、银行等,认为托勒密埃及实行的是严格的专制主义的计划经济。③马宁利用大量考古材料,对上埃及和下埃及经济管理模式分别进行分析,认为托勒密埃及经济制度并非像传统上说的那样高度集权,有一定程度的分权性。①我国学者也进行了研究,刘文鹏认为,托勒密王朝的生产管理体系从整体上看是一个国家垄断控制为主、私人经营为辅的综合体,是一种高度的“计划经济”。②这些研究都颇具启发意义,是本文进行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但他们主要从宏观上对经济生产情况和经济制度进行探讨,而没有通过国王的经济管理活动考察专制王权问题。这主要是由史料的不足造成的。幸运......

工业革命与英国贫困观念的变化
作者:郭家宏
人们对待贫困问题的态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发展状况。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英国人贫困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政府的济贫政策。一工业革命与英国贫困问题的发展贫困问题自古有之,但是,只有到了工业革命之后,它才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奠定了英国现代济贫制度的基础,在此之后的两百余年的时间里济贫税的征收作为一项制度始终坚持执行,《济贫法》总的精神没有变化。18世纪中叶开始,英国工业革命飞速发展,生产力极大解放,经济迅速发展,但与之相伴随的却是贫困现象的加剧。机器的广泛使用,使大批手工业者失业。而且,资本家为了最大限度榨取剩余价值,尽量压低工资,延长工作时间。这样,由于社会忽视了分配问题,多数人没有享受到工业化所带来的好处,许多人受到了贫困的威胁,生活状况反而恶化了。农业工人是19世纪处境最糟的一个阶层。1795~1850年,农业工人周平均工资大约是8先令11侏儒到9先令6侏儒,仅相当于同期城市工人的一半;他们的生活十分艰辛,其主食是面包、土豆以及少量的牛奶,偶尔才会吃上一点奶酪、培根,很长时间才能吃......

杜鲁门政府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采取“中间道路”政策的原因
作者:冯志伟
1948年,在南非上台的国民党政府逆历史潮流而动,推出了被称为“Apartheid”的全面系统的种族隔离制度。南非国民党政府强化种族隔离的行径,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很大争议,遂使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成为二战后美国对南非政策中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杜鲁门政府为了对苏冷战,需要南非这个“忠实”的反共盟友。但是,南非国民党政府逆战后民主、独立的历史潮流而实行种族隔离制度,这与美国“支持”民主、自由、自决原则相冲突,使美国无法坚定地和南非发展友好关系。处于两难境地的杜鲁门政府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采取了一种“中间道路”政策,即一方面对种族隔离表示反对;另一方面,反对联合国干预和对南非采取任何施压行动。美国之所以对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采取这种“中间道路”的政策,主要有以下原因。一冷战的战略需要在整个冷战期间,反苏、反共一直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主旋律,特别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是在全世界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的“扩张”。1950年4月,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务院和国防部合作完成了具有重大影响的NSC68号文件——《国家安全的目标和纲领》,认为世界已经分裂成“奴役”和“自由”......

韩国5.16政变与肯尼迪政府的反应
作者:冯东兴
1961年5月16日,韩国发生了一场军事政变,政变推翻了执政不足一年的张勉民主政府。对于韩国来说,这场政变在韩国当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为政变是韩国经济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并逐步走向自立的起点。对于美国来说,这场政变也有着特殊的意义。政变使美国对韩政策经受了一次重大的考验,促使美国开始考虑其对韩政策的目标重心。以往的研究中,也有不少涉及到这次政变的过程,但是,对于肯尼迪政府和政变集团之间的互动关系没有具体的揭示和分析,对于政变给美国对韩政策带来的影响也缺乏深入研究。①本文以关于这一政变的档案资料为基础,尝试梳理政变期间美国决策和美韩关系互动,进而揭示政变对美韩关系的重要影响。一政变前美国对韩政策的特点朝鲜战争以后,美韩关系主要体现在艾森豪威尔政府和李承晚政府之间的关系。由于50年代朝鲜半岛冷战局势一直比较紧张,经过朝鲜战争之后,中美双方都在朝鲜半岛有大量驻军。半岛的冷战特点对美国的对韩政策产生重要的影响,美国一直比较重视韩国的军事力量发展。而李承晚本人作为坚定的反共分子,力图加强韩国的军事力量,抗拒美国的对韩政策调整,也对美国的对韩军事援助政策产......

东亚冷战的序幕:中美战时外交中的朝鲜问题
作者:刘晓原
冷战期间有一个悖论现象,即冷战在亚洲以一系列热战为其开端,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以热战为其主要形式。冷战初期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很快将亚洲国际政治卷入新的血雨腥风之中。这一系列战争之规模惨烈和旷日持久,使史学家用“冷战”概念对战后亚洲历史做出的界定具有极大的讽刺意味。同时,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战争确实是美苏之间冷战争霸的某种延伸,其惨烈与持久也与美苏的卷入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问题在于,为何冷战在欧洲表现为“持久和平”,在亚洲却是持续的战争?①笔者孤陋,在所阅有关冷战的著作中尚未见有对此问题做出满意回答者。本文以“颜色政治”和“形体政治”为切入点,以中美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战后朝鲜的政策计划为例,试对此问题作一解答。20世纪中叶,欧美国家和亚洲多数国家在发展进程上分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或可称为“颜色政治”和“形体政治”阶段。这里主要指的是,欧美国家早已完成了“民族国家”的构建,并将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的“现代”即西方国际关系模式推向全世界。在欧美日渐突出的是意识形态意义上的“颜色政治”,即奉行不同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模式的党派团体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竞争。而亚洲国......

汉代女性的工作
作者:彭卫
对汉代女性工作相对细致的描述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瞿宣颖先生《中国社会史料丛钞》一书①。令人有些诧异的是,当时受西方人类学和社会学理论影响的学者,在讨论中国古代社会职业问题时,看到了分工的等级差别,却未注意性别异同②,倒是本土继承旧学传统的人给予了职业性别以更多的关注。这个有趣的现象值得治学术史者注意。20世纪下半叶以后虽仍有一些研究者注意到这个题目③,但从总体上看关注有限。近年来,女性历史成为国际性的重要学术研究领域,其意义不待赘言。本文试图依据传世文献和文物考古资料,重建汉代女性工作(职业和劳作状况)的基本面貌,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相关的一些问题。一汉代女性可以基本排除的工作领域本节涉及的职业或工作是否有女性参与,学界有不同意见,或以往注意不多,下面略作辨析。1.驾车汉代文献多有男性御车的记载,而未有女性御车之事①。文物资料反映的情形与之相类。湖北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简牍所记男奴名目中,有御车大奴、牛车竖大奴,并出土划船男俑5件,而同一墓出土简牍中的女婢则无这类工作②。江陵凤凰山167号汉墓和8号汉墓也是如此③。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出土铜马上刻写有4类与......

美国印第安人的土地私有化
作者:丁见民
整个美国土地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土地国有到私有化分配的过程,这主要体现在如1787年《西北法令》和1862年《宅地法》等土地法令中。但是,作为北美大陆的土著居民,美国印第安人的土地私有化则是将部落共有土地主要通过份地分配的形式分配给印第安人个体,因而经历了不同的轨迹,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和作用。美国学者对印第安人土地私有化的研究堪称深入、细致,但是,他们的研究却得出了几乎相同的结论,即印第安人土地私有化运动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它最终遭到了失败。①例如,卡尔森认为,1887年《道斯法令》非但没有推动印第安人农业的发展,反而造成印第安人农业的衰落。②珍妮特则将印第安人土地私有化看做是对美国土著民族财产的一次大劫掠。③肯尼更是认为,印第安人土地私有化导致白人文明在北美的强势地位确立并更加巩固,私有化运动之下的印第安人则丧失了整个北美大陆。④实际上,印第安人土地私有化具有美国土地私有化过程中的不同特点,且从不同层面考察它所产生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迥异的结论。因此,笔者将从土地、民族和同化等角度对美国印第安人土地私有化以及它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整体的......

从《老子》郭店本“绝智弃辩”到今本“绝圣弃智”
作者:谭宝刚
今本《老子》①第十九章有言:“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帛书甲、乙本与此同,虽有异文,无关大碍。而郭店楚简《老子》作:“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亡有。绝伪弃诈,民复季子。三言以为辨不足,或令之,或乎属。视素保朴,少私寡欲。”“绝智弃辩”和“绝圣弃智”的不同是简本《老子》和帛书、今本《老子》的显著区别之一。关于简本“绝智弃辩”的解释,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尹振环先生认为,“绝智弃辩”体现了老聃的愚民反智思想,是老聃为侯王设计的抑制智者和学者的策略。徐文武先生认为,“绝智弃辩”是绝弃依附于执政者的智士与辩士,还清明之政于民,使民得到更多的利益。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皆可商榷。一对郭店《老子》“绝智弃辩”语两种理解的辨析尹振环先生认为,楚简《老子》的面世,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老聃对学者、智者是取怀疑、批评乃至某种否定态度,他主张抑制之。这也是他“亡为”思想的一部分。从楚简《老子》看,愚民思想还没有形成,但正在孕育中。到了出自太史儋的帛、今本《老子》,在继承老聃思想基础上,提出......

20年来国内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研究
作者:姬丽萍;闫夏
1950年代的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是在经典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以苏联集体农庄为模式、以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为宗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目标、以行政手段而非尊重经济规律的方式展开的一场农村全方位变革运动,它试图以变更农业生产关系为基础推动生产力的提升进而改变农村经济状态,在组织形式上完成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到以“一大二公”为特征的人民公社体制的“跃进”,生产方式从个体劳动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重要变革,直接效应是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的公有制,农村社会由此进入了国家权力高度下移,广大农民被束缚于土地,农业生产陷入了长期的低效率、低增长的状态。此外,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成为支撑此后30余年间计划经济体制运行、工业化高积累的重要环节。这场运动的出发点是善意的,但由于管理体制严重脱离实际,导致农业生产的低效率,农业生产因违背经济规律的运作而在合作化、人民公社的道路上陷入困境,极大延误了农业生产的改良及农民生活的提高,成为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社会与经济的缩影。以群众运动的方式推动农业经济活动,意识形态特征十分鲜明,且政治意义高于经济意义,这一特性在当代中国经济运动......

魏晋士风与学风的互感共振
作者:王利锁
《世说新语.文学》篇曰:“诸葛厷年少不肯学问。始与王夷甫谈,便已超诣。王叹曰:‘卿天才卓出,若复小加研寻,一无所愧。’厷后看《庄》、《老》,更与王语,便足相抗衡。”(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202页)此条材料虽短,但其蕴含和传达的文化讯息却相当丰富,对解读魏晋士人个性生活风尚和思想传统之间的互感共振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故笔者不揣浅陋,冒仿陈寅恪先生《书世说新语文学类钟会撰四本论始毕条后》例,对此问题稍加推论。汉末魏晋时期是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转型期。诚如宗白华先生所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这几百年间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人心里面的美与丑、高贵与残忍、圣洁与恶魔,同样发挥到了极致。这也是中国周秦诸子以后第二度的哲学时代。”(宗白华:《美学散步.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08页)德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提出人类历史文化发展“轴心时......

唐故事为“不成文法”说质疑
作者:徐志卿
这里所说的“故事”不是一般意义的故事,而是一个特定的历史名词。在“两唐书”、《资治通鉴》中,言及君臣商讨解决棘手问题时多引故事。学者普遍认为这里的故事为旧事、旧例、旧的典章制度、前朝和前人的决策方案,是一种“不成文法”,认为这是除了律、令、格、式之外的非正式法规。[黄敏兰:《论中国古代故事现象的产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年第1期;《论中国古代故事制度的不成文法特征及功能》,《人文杂志》1992年第3期。李毅:《唐故事初探——从文献考索唐代的不成文法》(硕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1998年]但亦有学者认为惯例性故事里应含有部分法律法规,然未深入论述。(霍存福:《唐故事惯例性论略》,《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第6期)笔者将残存的唐代格、式与传统史料中的故事相对照后发现:故事里含有一部分唐代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式大量存在,并非全为不成文法。一唐格、式的判定首先了解一下唐代格、式的定义和判定。《唐六典》卷六《刑部尚书》载:“格以违禁止邪,式以轨物程事。”(中华书局1992年版)韩国磐先生直接归纳为:“格为政府各部门办事准则,式为政府各部......

晏阳初为定县乡村建设四次赴美募捐考略
作者:冯杰
学界有关平民教育与定县乡村建设的论述较多,但尚少详细或专门对定县乡村建设资金问题的探讨。本文试图站在近代在中美交流的角度,通过考察晏阳初赴美筹款来重新认识定县乡村建设的资金窘境及其解决办法,进而科学认识近现代中国农村。一定县乡村建设的资金需求与筹款难度参与发起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简称平教会)并被推为总干事的晏阳初,1924年8月初才正式到平教会总部上任,3个月后就前往保定给当地20县为提倡平民教育而开设的师资班授课,1925年更推动平教总会“于民国十五年秋选定定县为‘华北实验区’,以翟城村为中心,从事各项工作”(李景汉:《定县社会概况调查.序言》,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1.定县乡村建设的工作成绩与经费窘境晏阳初及同仁确定“定县实验的目标,是要在农民生活里去探索问题”(李景汉:《定县社会概况调查.序言》)。1933年7月,晏氏在第一次乡村工作讨论会上宣称:“我们在定县的工作,可以分为两个段落。一个是准备时期,一个是集中实验时期。从民国十五年冬到十九年秋,算是准备时期,在这时期里,我们的工作,可分为农业教育、农民研究和农村调查三方面。”(马秋帆、熊明安编:......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共处理劳资关系的政策
作者:史莉芳
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工人阶级与资本家之间关系状况的认识及提出具体解决办法,发轫于党成立之初。早期共产党人在领导工人运动时,是把企业内部解决劳资矛盾与争取中国革命最后胜利、实现工人阶级的彻底解放这一最终目标联系起来的,强调劳资关系的对抗性。随着对国情认识的不断加深,在正确处理劳资关系方面,不断进行调整,逐步地提出了劳资两利的原则。一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强调劳资关系的对抗性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时,就把领导工人运动确立为党的中心工作。中共先后制定了《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议决案》、《经济斗争的决议案》等文件。其中,处理劳资关系的主张主要有:1.要求雇主增资减时。1920年庆祝“五一”劳动节时,提出了“八小时工作制”的原则。1922年5月第一次劳动大会通过决议,要求各劳动团体应为“制定八小时劳动法”一致奋斗。为保护青年工人的权益,1922年5月15日制定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中规定:18岁以下的青年工人,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18岁以上的青年工人,每日不得超过8小时,但应争得平均的工值;禁止12岁以下的青年做工;每星期至少应有连续36小......

敬告作者和读者
作者:
一、本刊是河南大学和河南省历史学会主办的大型史学专业刊物,发表高水平的史学研究成果,尤其欢迎史学理论、史学评论、社会史、城市史、乡村史、生态环境史、文化史、学术史、电脑与史学应用、新资料的发掘与研究等方面的优秀稿件。二、来稿一般应在15000字以内,重大选题的稿件,也应控制在20000字以内。囿于经费,恕不退稿。稿件一般应为A4纸(36行×36字)打印稿,并使用较宽行距,以便于编校。投稿时,请采用打印稿和电子文本同时寄送的办法。打印稿寄至“河南省开封市明伦校区河南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邮编:475001;电邮发送,信箱见目录页,发送时请在“主题栏”中显示文章标题。三、稿件应遵守学术规范。凡研究性论文均应有相关课题的学术史内容,在文中或注释中简要评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目前的研究状况。完全没有此类文字的稿件,本刊不予受理。严格禁止剽窃、抄袭行为,反对一稿两投。凡发现有此类行为者,十年之内不受理该作者的任何稿件。四、文稿请务必参照本刊2009年第1期以后栏目格式进行文章题名、作者及工作单位、作者简介、关键词、摘要、英译、注释(页下)等项目的著录。其中,注释格式......

打造学术精品 服务教育事业 河南大学出版社图书介绍
作者:
汉文化研究丛书介绍汉代文化是中国统一中央集权制国家形成后出现的第一个文化高峰。因此,要充分认识中华文化,汉文化可以说是最好的切入点。汉文化中的开辟疆土、驰骋沙场的开拓情怀,包容一切的恢宏气势,研习经传的探索精神以及献身国家、匹夫有责的爱国思想等,都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南阳师范学院以其地域文化优打造学术精品 服务教育事业 河南大学出版社图书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