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详情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美国史学界关于美国建国初期商业组织的研究
董 瑜
(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天津300071)
【关键词】商业组织;法律制度;政治文化;思想观念;民主
【摘 要】美国建国初期的商业组织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而且对社会民主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过去一百多年间,美国史学界涌现出众多研究美国建国初期商业组织的论著。美国史学家围绕商业组织的政策制度、思想意识以及商业组织发展中的社会冲突展开讨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将商业组织的发展转变看做一个综合体,涉及社会各层面与领域的因素。在这个意义上,经济史变成了政治史和社会史。政治精英的态度、大股东活动与平民百姓生活都融入商业组织发展转变的叙述中,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发展。
西方学界关于中世纪英国工资史的研究
王超华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872)
【关键词】工资史;人口论;货币论;经济—社会史
【摘 要】工资史是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史学界对中世纪英国工资史的关注由来已久,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开端,主要是数据的统计与整理;拓展,经历了“人口论”和“货币论”关于工资涨幅影响因素的争论;深入,从经济—社会史角度研究工资史。理清楚这些线索,对我们进行中世纪英国工资水平的探讨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专题研究·
东汉光武帝“度田”再论
——兼论东汉户口统计的真实性问题
袁延胜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关键词】东汉;光武帝;度田;户口
【摘 要】传统观点认为,光武帝刘秀“度田”是一次失败的行动。但事实上,光武帝严厉打击“度田”不实的官员,平息了由此引起的叛乱,使“度田”取得了成功。与“度田”措施相一致,光武帝执行抑强政策以限制和打击豪强势力,其政权并非代表豪强地主利益的“豪族政权”。“度田”事件后,与此相关的户口调查与上计制度一直得到贯彻执行,因此,东汉时期的户口统计数据是真实可信的。
论唐代的配隶刑
张春海
(南京大学法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关键词】唐代;配隶;流刑;刑罚
【摘 要】配隶是流刑的一个变种,但重于普通流刑,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普通流刑只居作一年,然后就可在当地附籍为民,而配隶则要长时间做苦役。配隶并不一定将犯人罚入军队,而是多将其发遣到边远的州郡服役,所以常被称为配州。配隶在唐代的出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五刑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所致;其次是出于充实国防的目的。配隶刑对后世刑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近代知识阶层的开明专制思想
姜 萌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0)
【关键词】开明专制;过渡政体;发展模式;知识分子;政治现代化
【摘 要】寻求富强和争取民主是近现代中国知识阶层政治思想的两个重要面相,但是为寻求快速富强所需要的集权专制与民主追求、必然的分权之紧张与冲突,撕裂了整个知识阶层。作为缓解这种紧张和冲突之设计,用“专制”实现现代化的开明专制思想持续地影响着数代知识分子。开明专制思想虽然受到批驳,在实践上也遭遇过失败,但在清末至抗战前几十年间仍被不少知识分子视做一种合理的过渡政体和发展模式,被赋予了救亡和启蒙的双重任务。作为西方政治思想中国化的大胆尝试和众多知识分子的希望寄托,开明专制思想不仅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也是了解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把钥匙。
清末民初福州地方社会势力与政治变迁
路子靖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人文社科系,河南郑州450015)
【关键词】清末民初;福州;社会势力;政治变迁
【摘 要】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福州地方权力场上有社团、谘议局、官僚集团以及军人等不同的社会势力,他们的斗争与重组,影响着地方政治秩序的发展与变迁,地方权力体系从意识形态的权力演变成政治与军事权力的混合体,接着又演变为军事权力。权力主体在更替,权威在丧失,社会整合在这一时期是失败的。
再论中国共产党对西安事变的决策
占善钦
(赣南师范学院中央苏区研究中心,江西赣州341000)
【关键词】西安事变;中共;周恩来;蒋介石;张学良
【摘 要】对于中共在西安事变中的决策学界已有诸多研究,但其中存在一些尚未认识、有待研究的问题。第一,中共最初提出“审蒋罪行”,这除了有对形势把握不当的原因外,更与张学良和杨虎城也赞成审蒋罪行有关。第二,周恩来和张学良会谈提出“保蒋安全”的主张,使中共决策开始有了转变,南京国民政府也做出回应,成为三方谈判的基础。第三,围绕释放蒋介石条件展开的谈判复杂多变,周恩来灵活地执行中共决策,与蒋介石确定两党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的条件,促成释蒋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大义抑或利害:西安事变中东北流亡势力的反应
王春林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关键词】西安事变;东北流亡势力;国家大义;现实利害
【摘 要】东北流亡势力在西安事变中一致选择了支持国民政府,这形成了他们“深明大义”的形象。然而,这一势力的不同阶层在事变中大都有一番利害权衡,其考量的侧重亦不尽相同,支持国民政府只是权衡后的一种表象。对现实态势的判断与社会舆论的压力,促使该集团做出这种应对。尽管该势力上层在表态之外仍有回旋余地,但在国民政府的相对强势下却不得不屈从于其政策方向。
战时日本传媒对南京大屠杀的掩盖与粉饰
经盛鸿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210097)
【关键词】日本新闻传媒;南京大屠杀;战争宣传;历史真相
【摘 要】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由日方当局严密控制下的日本新闻传媒,大量刊登前方随军记者发回的刻意捏造的文字与图片报道,尽力掩盖与粉饰日军攻占南京后实施大屠杀的严酷现实,凭空虚构出一幅社会秩序已迅速恢复、中国居民安居乐业、感激日军的“祥和”景象。日本新闻传媒在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完全歪曲和颠倒事实的报道手法与宣传内容,遭到了西方记者的反驳与中国难民的揭露。
美国革命时期南部奴隶主集团的亲奴隶制辩论
王金虎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关键词】美国革命;奴隶主;亲奴隶制论点
【摘 要】18世纪末的美国革命是在捍卫人的自然权利纲领下进行的,经过这场革命的熏陶,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成为美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可是,作为美国革命的主要领导成员和重要参加者,南部奴隶主集团却拒绝放弃对黑人的奴役。为了捍卫黑人奴隶制,维护自己的权势和利益,南部一些政治和宗教精英人物以及少数地方的奴隶主群体竟然毫无愧疚地公然为南部奴隶制的合理性进行辩护。这些亲奴隶制辩论在奴隶主集团势力范围之外并没有说服力,却为南部奴隶主自己找到了一条摆脱心理压力的途径。
·经济—社会史研究·
金代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基本规律
武玉环
(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吉林长春130012)
【关键词】金代;自然灾害;时空分布规律
【摘 要】金代所发生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水、旱、蝗虫、地震、风、冰冻霜雪寒、饥馑等。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其鲜明的季节性与地域性特点,并且呈现出灾害越来越频繁、间隔时间越来越短和数灾并发的规律性特征,而且还表现出逐步蔓延、不断扩大的趋势。金代自然灾害之所以频繁发生,既有自然的客观原因,也有金朝相关部门的治理不力、不作为等人为因素。
近代苏北佣妇在上海的规模与处境
赵 赟
(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上海200237)
【关键词】苏北佣妇;上海;地域歧视
【摘 要】苏北佣妇是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较早遭受地域歧视的一个群体,她们佣食上海的过程与庞大规模,以及她们备受歧视的生活待遇和职业环境,揭示了苏北佣妇在都市中的底层地位和卑微处境。江南“文明人”为了自身利益或自身认同的确立,突出他们与这个阶层的区别,结果,对苏北佣妇应有的同情与帮助被歧视与偏见所取代,由此强化他们的优越感。反思这种历史文化现象的发生、正视并消解当今的现实社会存在,有助于实现社会和谐和推动历史进步。
近代上海小报与苏州评弹
洪 煜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234)
【关键词】苏州评弹;上海小报;城市文化;文化场域
【摘 要】近代上海小报和苏州评弹均为雅俗共赏的市民大众文化。由于城市化的发展,两者为了共同的利益相互依存和发展。一方面,苏州评弹促进了上海小报的发展繁荣;另一方面,小报报人利用苏州评弹这一流行于江南吴语地区的民间文化在市民中的影响大力宣传,争取生存空间。同时,对评弹艺人的追捧也体现了传统知识分子在市民文化商业化进程中对大众文化的引领和重塑。这两种不同类别大众文化在商业发达的城市中,进行着融合和渗透。
·医学社会史·
清末民初中国民众西医观念的演变与发展
郝先中 朱德佩
(皖西学院政法系,安徽六安237012)
【关键词】西医;社会民众;西医观念;《申报》
【摘 要】西方医学进入中国,为中国民众逐步接纳并形成观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从清末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长达数十年之久。社会公众对西医的认识大体经历了从恐惧、畏疑到信任和推崇的变化,西医的实效性成为征服民众的密钥。民众在与西医的日常接触中慢慢形成了稳固的西医观念,这种观念奠定了西医扎根中国民众的社会心理基础,并在客观上拓展了西医的生存空间。西医在中国的传播路径也呈现出由中心城市向边缘地区逐渐扩散的特征。而上海民众对于西医的热衷与接受程度最具典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