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2期部分文章摘要

信息来源: 暂无 发布日期: 2015-11-18 浏览次数:

点击查看详情

“世界史学科建设问题”笔谈

世界历史学科的建设问题

张椿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北京,100006

这次会议讨论的题目是“新形势下世界历史学科的建设和世界历史研究的学术前沿问题”。当前的形势是,我国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要求哲学社会科学有相应的发展。世界历史学科是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时代对世界历史学科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在我国,现在正是科学发展的春天。今天世界历史学科所处的环境,今非昔比。众所周知,作为一个研究世界历史的学者尤其要有宽广的视野,要善于借鉴世界各国世界历史研究中的成果。所以,对外学术交流是世界历史学科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它必须有国家的财力做支撑。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对外学术交流还只是开始,谈不上什么规模;现在,我们国家富裕了,出国学习、访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由我国自己承办国际学术会议,己成为平常之事。此外,人们对世界历史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相对于中国史来说,世界历史是一个新学科,底子薄,还由于学术界对世界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世界历史学科的地位是不高的。在那时,要使它成为一级学科是很难的。今天地位不同了,这是形势(包括人们的认识在内)发生变化的结果,也是世界历史学科本身发展的结果。为了制订“十二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去年对世界历史学科进行了调查。从调查中,可看到,近几年是世界历史学科有史以来取得成果最为丰硕的几年。据不完全的统计,在“十五”期间(2000~2005年)发表著作五百余部,论文三千五百余篇。在“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发表著作一千余部,论文和具有学术意义的文章八千余篇,更重要的是,注重利用第一手资料进行研究的著作多了。我国的世界历史学科在很多的研究领域都有创新,有开拓。

世界史研究应覆盖全球的每个角落

——关于世界史一级学科建设的若干建议

胡德坤

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 湖北,武汉,430072

经过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世界史学科终于成为一级学科,迎来了百年一遇的发展良机。这是史学界的一件大事,是我们所有世界史同行的一件大喜事。在这种形势下,武汉大学世界史研究所不失时机地举行“世界史学科建设暨学术前沿研讨会”,来自全国的世界史的专家们欢聚一堂,共同研讨世界史学科建设和学术前沿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我的研究领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中日战争史,现在又开始涉足中外边界与海洋史的研究领域。我想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谈谈对世界史学科建设、重点是世界史研究的若干想法和建议。

普通师范院校世界史学科建设的一些问题

王加丰

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 浙江,金华,321004

中国的经济正越来越深地卷入全球化进程,世界史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将日益明显,一方面是作为政府或社会的智库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是在培养中国公民具有世界意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世界历史定为一级学科,各重点高校都有许多新的“动作”,比如创办世界史系、建立新的研究机构和规划新的研究课题、扩大研究队伍或教师人数等。我自己是一个省属师大的教师,所以我更关心普通师范院校或一般院校的世界史学科建设情况 [这里的“普通师范院校”,指非重点、非部属师范大学中的大多数省属师大及几乎所有的师院和师专(个别未设历史或政史专业的师专或学院不在此列)]。由于我国建有历史系或历史专业的非重点大学中,绝大多数属于省属师大及其他师大、师院和师专,所以对世界史学科建设而言,“普通师范院校”或“一般或地方院校”可说是同一个概念。在省属师大中,除了少数做得比较好或做得很好的(如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大多数省(自治区)属师大及几乎全部的其他师院和师专中的世界史学科所面临的问题大体是接近的。

探索世界史研究的新方法

——“新文化史”的方法论启示

李剑鸣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北京,100871

提高研究水平是一个学科发展的关键,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要切实去做,却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近三十多年来,我们的世界史研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展,同时也始终受到许多难题的困扰。我们经常谈到领域、资料、理论和方法等方面的限制,这确实触及了世界史学科发展的要害。目前,研究条件正在逐步改善,我们如果想在研究方法上也有所突破,就向欧美史学取法仍然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深化与拓展:强化世界史研究的轻车熟路

阎照祥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河南,开封,475001

笔者在与青年学友的交往中,一再听到这一话题:如何靠近世界史研究前沿,获取创新性研究成果?解答这一问题,委实犯难。多年来,笔者大多是在较为传统的领域中读书写作的。若有丁点儿创新,也大多是旧书新读、旧题新做,在旧的基础上寻求新意。而且,笔者曾有过一种偏颇想法:凡属学科前沿问题,定是新的学术热点,不但需要新的研究手法和专业知识,还需要旧的学术基础垫底。否则,对传统研究状况了解不足,对相关领域的学术史、研究动向和特点把握不准,是很难取得创新成果的。还有,大凡学科前沿的热点问题,研究者迅即增多,其“保鲜期”便短。这是因为,中国的世界史研究相对落后,信息获取滞后,当国内学者发现国外同行的新颖课题时,该类问题的研究已比较成熟,少了新鲜意味;要迎头赶上,已经不易。例如,现代化问题、全球化问题,值我国方兴未艾之际,已是国外老生常谈之时,创新空间已显不足。为此,笔者的拙见是,在国内已有的研究基点上适度深化和拓展,着意寻找一些仍被忽略或研究不足的课题,不失为强化世界史研究的主要门径,也是一种轻车熟路。

转向人的内在生命存在

——提高中国世界史学科研究水平的本体论前提

周祥森

河南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 河南,开封,475001

2011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学位[2011]11号)印发后,由于世界史从二级学科升级为一级学科,备感欣慰的世界史学界的同道们热情高涨地展开了探索建设世界史学科和提高世界史研究水平之路的一系列活动。笔者有幸应邀参加了其中的一些活动,聆听了许多专家的高见,既深受鼓舞和启发,也促使笔者思考。

·专题研究·

汉代死刑中的“显戮”

宋 杰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北京,100089

[关键词]显戮;死刑;陈尸;刑场;弃市;社;鞫(鞠)

[摘 要]汉代公开执行死刑与陈尸称为“显戮”,通常在闹市举行,取消了先秦部分大臣刑戮于宫内外朝的制度,某些重要犯人在城北特设刑场及通衢受戮。官府在行刑前后公布罪状,有口头宣讲和文字告示。监刑官员有权暂缓处决并上报皇帝定夺,使者或可自行赦免。显戮的刑场多设于市楼鼓下,处决方式主要为腰斩和斩首,刑具为斧钺,西汉以降渐被铡和刀取代。行刑时以稾草铺地,犯人解衣就刑,罪大恶极者枭首示众。

明代仓场中的歇家职能及其演化

——以南京仓场为例

胡铁球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浙江,金华,321004

[关键词]明代;歇家;功能;南京;仓场

[摘 要]歇家在南京仓场中,原本仅是为纳户(包括解户、解役、解官、运官、粮长、大户等)提供指引、住宿、晒晾、驰载、籴买等服务。到成化、弘治年间,便从服务发展为包揽,其职能在上述各项服务之外,又添加了代替纳户交纳各税、办理入仓出仓等手续,甚至发展为包收、代买等全方位的包揽。到嘉靖时,又从包揽发展为保歇。保歇意味着包揽的制度化和合法化。这时的歇家不仅服务纳户,而且还附有部分政府职能。其政府职能主要有三:稽查奸宄,以防止纳户拖延隐避;监禁追比纳户,帮助政府追讨欠税;押解其所保的挂欠纳户回乡催办欠税等。明政府对于保歇的态度是反复无常的,常常革而又复,复而又革,但总体趋势是歇家揽纳不断官方化。

谁是《中外日报》的实际主持人

林 盼

复旦大学历史系 上海,200433

[关键词]汪诒年;汪康年;《中外日报》

[摘 要]一般认为,晚清著名报纸《中外日报》是由汪康年创办与经营的。然而,如果对时人日记、书札、回忆录及报刊资料进行查阅,便可以发现汪康年在该报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站在幕后的位置进行遥控指挥,真正身处第一线,负责日常经营、资金管理和人才招募等具体工作的,是汪康年的胞弟汪诒年。这位晚清新闻界的风云人物,如今却籍籍无名,堪称新闻史研究领域中的一位“失踪者”。而对汪诒年的深入探究,亦有助于对当时新闻界职业人群生存状态的进行观察。

《清华集》中河南辛亥革命诗作考述

赵广军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近代中国研究所 河南,开封,475001

[关键词]辛亥革命;河南;张钟端;诗史互证

[摘 要]诗言史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一个传统。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志士留下大量记载着丰富历史事实的诗歌。《清华集》收录了数首关于河南辛亥革命的诗,迄今鲜有研究者使用。由于这些诗歌是革命亲历者所作,在原始文献阙如的情况下,它们所记载的事实则显得更为难得。运用诗史互证之法对这些诗文内容、作者进行考述,结合其它各种史料记载,可以对学界河南辛亥革命历史研究之歧误、遗漏进行纠补,更能够从亲历者的记忆、诠释中还原河南辛亥革命之人物与事件的“真史”。

关于民国时期河北省粮食作物种植与农家食粮的考察

朱汉国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北京,100875

[关键词]民国河北;粮食作物;农家食粮

[摘 要]民国时期河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是谷子、高粱、玉米、小麦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家生活水平的提升,在主要粮食作物中高粱的权重在衰退,小麦的权重在逐年提升。民国时期河北省各地的粮食作物种植对农家的食粮影响甚大。受商品经济影响程度的制约,各地反映的情况也有所差异。北部地区的粮食作物种植与农家食粮的关联度较高,北部农家的食粮基本依赖于所种植的农作物;南部和东部地区的粮食作物种植与农家食粮的关联度较低。

扶助·疑虑·清算:大革命时期国民党的农会政策

李永芳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河南,新乡,453007

[关键词]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农民协会;民众政策

[摘 要]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对于共产党先期创建的农民协会曾给予政治上的认同,并在举办农民讲习所以培养农运骨干、派遣农运特派员以发展农会组织等方面给予了实际上的积极扶助。但由于其党内的左右派对扶助农工政策的不同态度及其力量的消长,其农会政策又呈现出了明显的矛盾性,即虽然对于共产党领导创建的农民协会予以认可,但并不认同其较为激进的革命路线;虽然对于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农民协会予以扶持,但并不认同其准政权的革命性质;虽然借重于共产党在组织民众运动方面的优势,但又心存政治疑虑直至最终走向清算。

1930年代定县戏剧改良与乡村启蒙

孙诗锦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广东,广州,510631

[关键词]定县实验;戏剧改良;乡村启蒙

[摘 要]定县戏剧改良是晏阳初定县实验中文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平教会用以治“愚”、“作育新民”的主要方式之一。熊佛西等人对剧本内容、演员与演出场地进行了一系列旨在增加互动、贴近民众的改革,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对乡村社会有一定的启蒙之功。但从长远看,这一实验并未育出多少“新民”来,离启蒙乡村、培育新民的初衷还很遥远。

日伪时期华北产业科学研究所的设立及其活动

丁晓杰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关键词]华北产业科学研究所;支场;原种圃;青岛;北京

[摘 要]1936年,日本外务省在青岛设立了华北产业科学研究所,企图在农业科技方面,向华北地区渗透扩张。卢沟桥事变后,华北产业科学研究所本部迁到北京。之后其机构不断扩大,全盛时期支场、分场、原种圃遍及华北各地;研究领域涉及农业、畜产、林业等;同时在北京本部及下属支场内招收学员,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它是集农业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农畜林业研究开发机构,在农业科研领域内配合贯彻日本的大陆政策。

·史学评论·

思想在制度史炼狱中闪光

——读张金光《秦制研究》一书有感

王彦辉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吉林,长春,130024

[关键词]《秦制研究》;普遍土地国有制;官社经济体制模式

[摘 要]《秦制研究》一书是近年来秦汉制度史研究中的一部力作,精彩之处均为作者历经艰苦卓绝的探寻而得之独到见解。全书着重探讨了秦的土地制度、为田制度、阡陌封疆制度、租赋徭役制度、官社经济体制、家庭制度、刑徒制度、居赀赎债制度、乡官制度、学吏制度、爵赏制度、户籍制度等,而贯穿于社会经济制度研究的主要学术观点以“秦实行普遍的真正的土地国有制”说和“官社经济体制模式”说为代表。“秦实行普遍的真正的土地国有制”说颠覆了自董仲舒以来关于商鞅变法开始中国土地私有制的历史定论,在理论方法上摆脱了“五种社会形态”学说的束缚,开始从中国的历史实际思考和解决秦的土地制度问题。“官社经济体制模式”说的理论价值,在于不再纠缠古史分期语境下的社会性质和阶级构成,而从历史实际中揭示当时的社会结构乃建筑于土地国有基础之上的官民对立格局。作者在勇于进行理论探索的同时,似乎又陷入自我预设的理论前置之中,以致对一些制度和简牍资料被动地做出符合“官社”内涵所要求的解释,诸如“官社经济体制”模式能否涵盖战国与秦的总体特征,秦的国家授田制是否实行“定期还授”,“使黔首自实田”是否意味着国家赋予私人实际占有以法律的规定等,都需要通过学术争鸣才能在更高的认知层次上取得符合历史真实的意见。

从话语政治与主权想象看近代的中英冲突

——读刘禾《帝国的话语政治:从近代中西冲突看现代世界秩序的形成》

孙卫国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天津,300071

[关键词]话语政治;主权想象;帝国碰撞;符号事件;中英冲突

[摘 要]刘禾的《帝国的话语政治:从近代中西冲突看现代世界秩序的形成》一书,自问世以来,无论是英文版还是中文版,皆引起广泛关注,显示出此书的独特价值。首先其研究视角相当新颖,其借用福柯的话语理论,指出近代中英冲突是一种话语冲突,也就是一种话语政治的冲突。其次,借用西方符号学理论,把历史研究视为一种国际政治学的符号学转向,认为中英帝国之间的交流并非文明的冲突,而是帝国的碰撞,因此而产生的一系列外交纠纷和谈判,解释为符号的转译与曲解,也就是符号事件,折射出19世纪国际关系的大转变。其三,“符号事件”之所以重要,乃是因为涉及主权想象,书中无论是讨论“夷”字的转义、《万国公法》的翻译、维多利亚女王与慈禧太后的统治,还是《马氏文通》的编撰,皆是这种主权想象的体现,揭示了近代中西冲突中非同凡常的一面。不过,这种话语政治的研究能否取代现实政治、“夷”能否被看成是“儒家经典主权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以及“支那”能否对译“China”等问题,皆值得重新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