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详情
“和平学研究的反思”笔谈
【编者按】和平学(Peace Studies)是在二战后开始形成的一门新学科,挪威学者约翰·加尔通被公认为是“和平学之父”。和平学以“世界充满矛盾,永远有冲突”、冲突决定着人类生活为其必要的前提性假设,系统性地思考人类和平建设的条件和方法,重点研究以非暴力为基础的化解(转化—解决)冲突、达到和平目标的手段和方法。因此,和平学是一门涉及范围广泛、与现实联系密切的跨学科性应用学科。19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的大学在政治学、国际关系、地理学、战略研究、社会学、发展研究、心理学、历史学和宗教学等学科中开设了和平学课程,部分欧美大学还设有和平学系。和平学研究在中国起步较晚。2000年南京大学世界史学科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和平与和解中心签订和平学合作协议,由此和平学开始进入中国高校,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在国内高校率先开设了和平学课程。此后,在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亚太和平研究协会(APPRA)理事刘成博士的努力下,成功地在南京、西安、哈尔滨等地举办了和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平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世界史学者的研究兴趣,初步形成了一支以世界史学者为主的研究力量。对于历史学来说,和平学不仅有助于拓宽传统的战争史、国际关系史或国际关系学、对外政策史等学科领域的研究视野,而且也有助于开拓社会史研究的课题领域,并为这些学科或领域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观察视点和方法论工具。鉴于和平学对于国内大多数历史学者而言还比较陌生,本刊在刘成教授大力协作下,组织“和平学研究的反思”笔谈,就和平学面临的现实困境,和平学学科的任务与使命,和平学的基本主题和方法,和平学研究的实践案例等,邀请国内外专家共同讨论。本刊希望这组笔谈对于推动和平学学科在中国的发展,推动国内历史学特别是世界史学科的发展,以及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能够有所贡献。
和平学的困境和任务
钱乘旦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100872。
和平学是应用学科,不是理论思维学科。和平学要面对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否则无出路。/当今世界有点怪。冲突四起,矛盾重重,人们感觉不是离和平越来越近,而是正在向战争靠拢,火药味已经闻到,战争的口号越叫越响。/冷战结束时,人们曾希望:由于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已经结束,战争的危险永远过去,尤其是在冷战中获胜的一方曾经许诺他们将创造一个全世界共同发展的美好时代,一个人类共同繁荣的“全球化”时代。但是,现实让人失望,战争的硝烟一再升起,一场战争没有结束,另一场战争已经打响;在还没有打响战争的地方,战争的威胁不断发生。人们惊讶地发现:随着两极世界的消失,世界不是越来越太平,而是越来越危险。维护世界和平应该被提上一切有责任心的人们的议事日程了。
和平学的基本主题
〔德〕埃贡·施皮格尔
德国费希塔(Vechta)大学。
我们对和平的渴望与探求可能与人类的存在一样久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我们开始对和平建设的条件和方法进行系统性思考,和平学诞生了。自1970年代以来,在世界很多大学中,和平学已经成为一门学科。和平是一种状态,我们不能对它做出最终的定义。和平学是动态的,发展的,也是超越学科范畴的。由此可知,任何一种有关和平的定义都有局限性。我们不可以对和平究竟是什么做出预断。我们唯一确信的是,和平是一种不确定的状态,只能通过非暴力的手段才能实现。任何一种暴力都似乎在修复和平,但却忽视了和平的不可预断的属性。
积极和平与冲突化解
刘 成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人类历史可以写成一部战争史。欧洲文明早期在希腊城邦之间、希腊城邦联盟与波斯帝国之间展开了争夺霸主和控制地中海的战争。罗马共和国晚期的战争导致共和国内部秩序的极度混乱。中世纪晚期的十字军东征、英法百年战争引发了关于和平主义的思考。在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后,现代国家体系建立起来,但该体系没能阻止战争的爆发。拿破仑战争后,欧洲寻求均势来避免战争,但大战的阴影却离欧洲人越来越近。20世纪是战争的世纪,两次世界大战起因于殖民统治者之间的争夺;为了摆脱殖民统治,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展开了大范围的军事冲突。冷战时期,武器竞赛不断加剧,世界处在核毁灭的危险之中。战争与暴力冲突依然是人类社会在21世纪的主要威胁。
和平、非暴力和印度哲学
〔印〕拉金德拉·K.帕蒂尔
印度拉姆克里希纳维韦卡兰达教会大学。
印度文明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从吠陀经典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印度人民享受着巨大的思想自由。虽然原因仍不得而知,但是印度文明从诞生伊始就开始提出关于人生的基本思考,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夜柔吠陀》〖=5K(〗(四大吠陀经之第3部,内容着重于礼拜和牲礼等宗教仪式)〖=〗后的《白骡奥义书》〖=5K(〗(奥义书,梵语意为秘密传授,是广义的吠陀文献之一,一般作为解释吠陀经典的梵书的附录,是一种哲学论文或对话录,讨论哲学、冥想以及世界的本质。《白骡奥义书》隶属于《夜柔吠陀》,主要为诗体,产生于公元前五六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之间)〖=〗第1篇中梵论者们就发出疑问:
·专题研究·
地理环境与武王伐纣进军路线新探
王星光 张 强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关键词]武王伐纣;牧野大战;进军路线;地理环境;黄河故道
[摘 要]地理环境是历史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商周之际鄘地一带黄河河道的重建结果表明,地属鄘地的今河南省新乡市南距黄河仅十华里许;牧野应在今河南省新乡市东北的卫辉市附近。综合考察商周之际黄河故道的走向以及百泉、牧野地望,结合当时多雨的气候条件所导致的黄河漫滩状况可以推知,在牧野大战时,出师获嘉,北上取道百泉,然后径直向东与殷军大战于今卫辉北的牧野,应为当时周武王最有可能选择的进军路线。
战国西汉“提封田”补正
臧知非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关键词]提封田;井田;声转;简牍;土地关系
[摘 要]传世文献和简牍资料都说明“提封”非“都凡”的“一声之转”,不是“通共”、“总共”之意,而是设定疆界;“提封田”是战国西汉实行的“田亩制度”——设定封疆、计算亩积以制土分民的方法,同时计算出应该征收的田税(租)数量。此系井田制之下“方里而井”计算方式的发展。汉儒知晓井田与“提封田”的关系,并从经学角度揭示了二者的内在关联。从“提封田”入手是理解井田制的新发现,反映了战国秦汉土地关系的历史变迁,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战国秦汉社会结构变迁的历史基础。
北宋外交机构的形成与演变
——以官僚体制和周边局势的变动为线索
朱 溢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上海,200433。
[关键词]北宋;外交机构;澶渊之盟
[摘 要]北宋的外交机构之多之复杂,在帝制时代极富特色,这既是受制于官僚体制整体架构演进的结果,更是与其面对的复杂的周边形势有关。元丰改制以前,北宋的对外交往由国信所、都亭西驿、礼宾院、怀远驿和同文馆负责,这些机构并不隶属于权力近乎空心化的鸿胪寺。元丰改制使主客司、鸿胪寺实体化,除了国信所隶属于入内内侍省外,其他机构都在鸿胪寺辖下,但是鸿胪寺对这些机构的管理权并不完整。国信所等外交机构按照国家、地区的不同而各有分工,是宋朝应对澶渊之盟后周边局势的结果。分而治之、区别对待始终是澶渊之盟后北宋政府处理外交事务的一个基本准则,即便在元丰官制改革后也是如此。从客省职能的变化可以看到,分而治之的策略还持续影响到了南宋的外交管理。
明代大藤峡之役屡开鲜效的环境因素分析
龙小峰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200433。
[关键词]明代;大藤峡;环境因素
[摘 要]在“东盐西运”与“西米东运”的推动下,明代西江干道逐步确立起在两广商贸中的枢纽地位,而大藤峡则控制着这条枢纽的咽喉。从正统年间开始,明廷加强了对大藤峡控制权的争夺,并在成化元年及嘉靖七年、嘉靖十八年发动了三次大的征讨,即所谓的“藤峡三大征”。但是,在岭南特殊的地域环境下,传统时期的山地战受环境的制约尤为突出,正是在季节战争模式、山地地势、道路等综合环境因素的限制下,官方在大藤峡地区始终没有取得全面的胜利。
美国与1963年韩国民主选举*
冯东兴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关键词]美国;韩国;政治民主;军人威权政体;朴正熙
[摘 要]推动韩国的政治民主是美国对韩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1963年韩国民主选举的成功实现与美国的积极推动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整个选举过程中,美国并没有过分干预,而是在促使选举能够如期举行的前提下,保持表面上的中立。在推动韩国民主发展方面,美国立足于韩国国内的政治现实,接受以朴正熙为代表的军人脱下军服参与竞选。韩国选举的成功为美国消除了其在美苏制度竞争中的不利因素,同时军人威权政体的建立,为美国推动韩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权基础。
·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毛泽东与新中国大国地位的确立
何云峰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关键词]毛泽东;新中国;大国地位
[摘 要]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统一和稳定,建立了高效廉洁的人民政权,并且顶住外来压力坚持走自己的路,从政治上确立了新中国的大国之轨;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从经济上确立了新中国的大国之基;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成功研制“两弹一星”,从军事上确立了新中国的大国之力;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坚决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反对霸权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支持援助弱国穷国,从外交上确立了新中国的大国形象。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的确立,实现了近代以来无数炎黄子孙的梦想,其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清晰。
·经济社会史研究·
明清徽州的民间资产生息与经济互助
刘道胜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芜湖,241002。
[关键词]明清时期;徽州;民间资产生息;经济互助
[摘 要]在明清徽州,积贮置产与经济互助的观念深入人心,因家户合作、宗族统合、融资立会、社会捐输而形成的互助基金和经济实体广泛存在。大量民间资产通过借贷、合会、典当、融资等方式实现生息。公祀、会社、乡族机构是管理公共资产和实现生息经营的主体。民间资产生息具有浓厚的乡族性、互助性,〖JP2〗利率一般维持在社会礼俗认可且符合官府规定的较为合理的区间之内,月息最高不超过3%,大多在1%~〖JP〗2%。维系民间资产生息的信用因素是多方面的,在明清时期的徽州,主要是依靠礼俗社会关系和契约关系来维系生息信用。民间资产生息显示了与传统高利贷不同的运行机制。明清徽州民间资产生息现象的普遍发生具有深厚的社会背景。
近代中日同盟思想的表与里
——以宫岛诚一郎为例
戴东阳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100006。
[关键词]宫岛诚一郎;中国首届驻日使团;琉球问题;朝鲜问题
[摘 要]活跃于日本幕末政坛、明治维新后拥护新政府的官僚宫岛诚一郎,在中国首届驻日使团派驻日本时算不上重要的政治人物。然而,宫岛私家史料显示,他通过与中国首届驻日使团长时间积极主动的交往,曾深入涉及中日间重大外交问题。他因推崇孔孟圣教,倡导中日同盟,精通汉诗汉文而赢得中国使团信赖,但他与使团的交往一开始就肩负为日本政府提供情报的特殊使命。宫岛尤其关注琉球问题,他通过使团随员不经意间透露的情报了解到格兰特调停球案的外交机密,使日本政府赢得了球案交涉的主动权。他还奉承日本驻朝公使花房义质之意参与朝鲜修信使的访日活动,所获中国对朝新策略情报很受日本政要赞赏。宫岛与首届中国使团建立的密切关系,奠定了他与此后历届中国使团交往的基础。
似新实旧:20世纪前期的淮北乡村女性婚姻生活
陈 蕊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3。
[关键词]淮北;乡村;女性;婚姻生活
[摘 要]20世纪前期,上海、广州、天津等大都市中,女性婚姻已向自主、自愿、自立等方向发展。淮北女性婚姻中也出现了退婚、离婚、再嫁等新形式;更为“自由”的是,与一般中国女性相比,淮北乡村女性受到族权、政权的束缚相对较少,主要受夫权的统制。但这些貌似“自由”的背后,多是淮北社会衰变、生存压力加大所造成的女性被宗族所抛弃,成为生存救急的“资源”、被政权所异化的强势阶层任意蹂躏的历史现实。普通乡村女性仍然被桎梏在包办婚姻、童养婚为主流形式的传统婚制之内,买卖婚、抢婚屡见不鲜。简言之,淮北特殊的经济形式、社会结构和权力分层决定了该地区女性婚姻的真实状态。
·学术文化史·
儒家经解与儒家历史观的圆融
——以《尚书正义》、《毛诗正义》及春秋三传为中心
朱 腾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2。
[关键词]经典;经解;历史观;王道
[摘 要]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儒学逐渐成为官方主流学说。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学界多从政治行为的角度展开分析,但是,脱离儒家学术的单纯政治行为并不足以维持儒学在意识形态上的统治地位。事实上,儒者惯于依托儒家经典所载历史阐发其政治哲学,而为了使所有的史事都成为王道观的现实例证,儒者就必须通过解经来主观化诠释历史。如此一来,经典就成为贯穿着自我圆融之历史观的王道教科书,并获得了被官方长期推行以型塑士人思维的学术理由,这正是儒家学术给儒家带来的政治收益。
朱腾,
9~12世纪初的道统“前史”考述
刘成国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关键词]9~12世纪;道统;谱系话语;干谒;党争
[摘 要]韩愈在《原道》等文中提出的儒家道统,本质上是一种谱系话语,具有认同性与派系性。在中晚唐的文学文化氛围中,李翱、皮日休等古文家接受了这种谱系话语,用以支持古文创作,宣扬儒道,但它却受到刘禹锡、李商隐、《旧唐书》史臣等的批评。及至北宋,随着古文运动的展开,这种谱系话语逐渐在士人群体中流行,并在韩愈的基础上出现了种种新变。它为北宋中期各种学说派别争取合法性提供了新颖的话语表述,并在干谒等士人日常交游活动中发挥了重要功能。北宋后期,由于王安石及新党的推动,道统谱系中人被纳入孔庙从祀,为新旧党争提供了意识形态支持。徽宗也开始运用这种新型话语来提升个人权威。及至南宋,高宗、秦桧为打击异己,积极参与到道统话语权的争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