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4期部分文章摘要

信息来源: 暂无 发布日期: 2015-11-18 浏览次数:

点击查看详情

·中外学术圆桌对话·

美国史研究的新视野、新题材与新路径

——“美国史学新趋势”圆桌对话

何 芊

邵 声 翻译整理

李剑鸣 校改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100871。

2012年11月16~18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和罗伯特·史密斯国际杰斐逊研究中心(The Robert H. Smith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Jefferson Studies at Monticello)共同发起召开了一次美国史研讨会,有三十余名中外学者出席。会议的主题是“杰斐逊时代的民主、共和与国家构建”,与会学者围绕“杰斐逊与民主问题”、“杰斐逊时代的共和主义”、“杰斐逊与早期美国的国族/国家构建”三个专题展开讨论。专题讨论结束后,会议主办方特意组织了两场圆桌讨论,采用对话的方式,交流关于美国史学近期动向的信息和看法。第一场对话的重点是“美国早期史研究的新趋向”,由斯坦福大学杰克·雷科夫教授主持;第二场对话的主题是“21世纪的美国史学”,由北京大学王立新教授主持。参与者全部采用英语发言。以下文字系根据现场录音整理和翻译,为了尽可能保持对话的原貌,整理者采取原话实录的方式,遇有录音不清晰的地方则用省略号标出;听众的反应也以括注的方式说明。出于篇幅和阅读效果的考虑,在翻译时删去了一些重复和脱离主题的部分,这些地方也相应地加了省略号。括号中的文字系整理者所加,作为补充或说明。由于时间紧迫,仅就个别不清楚或不确切的地方,与具体的发言人做过核对,整个发言并未经本人审阅,其中疏漏和误译在所难免,敬希读者明察。

·专题研究·

上甲微史迹传说钩沉

——兼说清华简《保训》“微假中于河”

陈民镇

烟台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学术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5。

[关键词]清华简;《保训》;上甲微;河伯;有易

[摘 要]王国维等前贤对甲骨卜辞及有关传世文献的研究,使湮没的上甲微史迹传说逐渐清晰。从卜辞可以看出,殷人对上甲微尊崇备至,祭典甚隆。上甲微“以劳定国”,中兴殷商,所以在殷人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相传上甲微还是傩的发明者。上甲微是殷人历史时期的开端。与上甲微关系密切的有河伯,相传上甲微向河伯借军队,打败有易而成功复仇。卜辞中的“河”有自然“河”、神格“河”、人格“河”的区分,历史的河伯与神话的河伯相互纠缠,后者当是前者“神话化”的结果。殷人先公与有易的纠葛,在《楚辞·天问》中得到呈现。这一系列事件,在清华简《保训》中也有记载。上甲微所“假”的“中”,即军队,与古本《竹书纪年》“假师于河伯”的记载相对应。周文王训诫中虞舜所求、所得的“中”,与上甲微所假、所归的“中”,最终统一到《保训》关于“中”的最高训诫。

地方先贤祭祀的展开与明清国家权力的基层渗透

牛建强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开封,475001。

[关键词]明清时期;先贤祭祀;教化方策;国家权力;地方社会

[摘 要]祭祀是明清国家教化策略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由自然神和人神组成的祭祀体系中,作为人神组成部分的先贤祭祀是实现国家对地方教化控制的重要举措。在宋元初步发展的基础上,先贤祭祀在明清时期更加推广和普遍,除了分散的、单体的先贤祭祀设施,正德之后与府、县庙学紧密结合的以乡贤、名宦对称的祠宇制度的推出,使先贤祭祀达到一个新的阶段,更具规模性,更加制度化。然而,入祀冒滥的现象也伴随而生。从国家的对应整顿、制度完善的内在规律以及冒滥这一扭曲现象所折射出的士绅对入祀的属意和渴求,可以显示出该教化方策及其实施的深度和成功,进而也可窥见和感知明清国家对地方社会的文化渗透、塑造以及最终所达至的形态和形成的传统。

论洪宪帝制前袁世凯的治国方略

邓亦武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关键词]洪宪帝制;袁世凯;过渡性;治国方略;强大政府

[摘 要]洪宪帝制前袁世凯的治国方略是:在政治上,一国的政治制度要与本国国情相适应,在民初过渡时期,西方的民主制度不适合中国,应遵循渐进主义,依据国情建立强有力之政府,实行集权统治,以道德为体、法律为用来治理国家;在经济上,应重视农工商业,鼓励发展实业,保护私有财产,尊重营业自由,实行对外开放并利用外资;在文化教育上,全体国民都应接受教育,大力发展义务教育、补习教育与社会教育,培养具有独立能力、遵守共同道德、具备政治意识的合格公民,教育内容应务实,优待小学教师,唤起民众办学的自觉性,复古尊孔,用儒家思想整合社会意识形态。洪宪帝制之前袁世凯的治国方略与塞缪尔·P·亨廷顿的发展中国家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时期应该建立一个强大政府的观点相契合,在客观上能够起到稳定过渡时期中国政局,推动现代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符合民初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是革命之后中国迈向现代化的一条必然之路。

抗战前十年国民政府别居案件审理研究

柳岳武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近代中国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

[关键词]别居案件;司法审理;国民政府;抗战前十年

[摘 要]别居是国民政府在抗战前十年(1927~1937)构成婚姻关系的三种类型之一,它的产生不仅是社会转型的产物,更体现出转型期间司法部门因应形势作出的努力。国民政府在立法中虽未对别居制度进行具体设计,但在司法实践中却对此类案件作出了审判。虽然其间还有某些不足,总体上却维护了女性权利,不仅为此转型时期中国婚姻关系提供了一种较为合理的存在形式,而且为同居向离婚过渡提供了一种存在方式。

有法之法与无法之法

——1940年代后期华北土改运动“过激化”之再考察

李里峰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关键词]土地改革;过激化;有法之法;无法之法

[摘 要]1940年代后期中共在华北地区开展的土改运动,一度出现了提升阶级成分、扩大打击范围、采用暴力手段等“过激化”现象。这些现象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中共宁“左”勿右的政策取向、阶级划分的理论与实践、乡村社会的普遍贫困状态、国共内战的军事环境以及农民的平均主义心态等。这彰显了中共群众运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即“有法”与“无法”之间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在温和与激进、“有法之法”与“无法之法”间适时而如意地转换,是中共得以成功实现民众动员和乡村治理目标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列宁斯大林在建立联盟问题上分歧的再认识

——兼论苏联联邦体制的问题和缺陷

刘显忠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北京,100007。

[关键词]列宁;斯大林;联盟国家;苏联联邦体制

[摘 要]关于列宁和斯大林在统一各个苏维埃共和国问题上的分歧,以前流行的观点认为列宁的方案更合理,斯大林歪曲了列宁的民族政策的民主原则。随着各种材料的公布可以发现,在以联邦制的形式统一各个苏维埃共和国、对联邦制的认识上两者没有本质分歧。在格鲁吉亚事件上,实际上列宁很长一段时间站在斯大林一边;他对格鲁吉亚通过外高加索联邦加入苏联没有异议。两者的分歧主要在于各个独立的苏维埃共和国以自治共和国的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还是俄罗斯联邦与其他各个独立的苏维埃共和国平等地加入新的联邦。他们的分歧不是原则性的,只是联合的策略和方法上的不同。实际上,列宁的联盟方案和斯大林的“自治化”方案,都只注意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各自都存在着矛盾和问题。这也导致了按列宁的设想建立的联邦体制本身的问题。

·经济社会史研究·

近代苗疆商事习惯法研究*

——基于湘鄂渝黔边区集市贸易的考察

石伶亚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关键词]苗疆;商事习惯法;集市贸易;外地客商

[摘 要]在清末民初“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影响下,苗疆近代集市贸易获得迅速发展的历史机遇,这是近代苗疆商事习惯法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主要包括集市管理及交易惯例、山货贸易习惯法、盐业贸易习惯法、木材贸易习惯法诸方面内容。苗疆商事习惯法在近代所呈现的特征主要有:主体的多元性、客体的乡土性、内容的互惠性、文化的融合性和制度的封闭性,它发挥着催生商品经济、降低交易成本、维持市场秩序、制约商业行为和排解商业纠纷等制度功能。

·学者访谈录·

柳暗花明又一村

——关于海外中国学研究与史学研究的对话

朱政惠 刘莉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200062。

[关键词]海外中国学;中国史学;史学理论

[摘 要]“海外中国学”的研究,提供了从域外反观中国史学发展的独特视角,能给予我们新的灵感和启发。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对海外中国学的研究,经过了两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介绍、引进、翻译海外中国学著作的阶段,包括筹建专门机构开展工作;第二个阶段,深入研究、学科建设阶段,即对海外中国学展开深层次研究的阶段,以及随之而来的对海外中国学研究的学科建设问题的探讨,包括对30年来海外中国学研究道路的反思。现阶段对海外中国学的研究有一个特点,就是用学术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将海外中国学研究的递嬗演变放在社会与思想的历史背景中考察,分析诸如魏斐德、孔飞力等重要中国学家的学术成果,提炼归纳评析他们的历史观点、研究方法、史学思想,等等。

·学术综述·

“宋都开封与10~13世纪中国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宋史研究会第15届年会综述

田志光

河南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河南,开封,475001。

2012年8月20~22日,由中国宋史研究会主办,河南大学、开封市人民政府、河南博物院承办的“宋都开封与10~13世纪中国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宋史研究会第15届年会先后在河南大学和河南博物院举行。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在内的230余位宋史以及相关领域的学者出席了会议,参会人数之多,规模之大,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届宋史年会。会议共收到来自海内外学者的论文191篇。会议分为16个议题,其中有10个分论坛和6个讨论小组。分论坛依次为政治空间变化与两宋政治运行,宋代文书制度与信息沟通,精英网络和精英身份,宋朝乡村社会与村民生活世界,嘉定现象——南宋嘉定时期的政治、社会与文化,宋代城市研究,多维视角下的伎术与伎术人:科技、艺术与宋代社会文化,宋代文献整理与研究,宋代文化物事的系谱形成与观览,宋代宗族多样性研究等10个论坛;6个讨论小组依次为:政治制度组、经济组、军事组、法制组、社会生活组、思想文化组。所论问题涵盖了宋代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历史人物、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科技教育等诸多领域,议题广泛,成果丰硕,现按论文内容分类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