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4期部分文章摘要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18-03-27 浏览次数:

“情感史研究和当代史学的新走向”笔谈

【编者按】情感史作为一个新兴史学流派,在国际史学界大约有了二三十年的历史。2015年国际史学大会在济南召开,情感史被列为该会四大主题之一,让中国史学界首次感受到它的重要影响。其实,情感史,或对人类情感及其如何影响人类行为、心理的研究,由来已久。从最近趋势看,情感史研究方兴未艾。情感史研究中心和机构遍布世界,包括牛津大学出版社在内的欧美好几家大型出版社,亦编辑了情感史研究专题丛书。情感史研究的专门刊物也已经正式编辑出版。在中文学界,台湾中研院近史所和文哲所的多位同仁,二十多年前便开展了对明清思想界、文学界“情、欲”的研究,其成果还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但作为一个新兴领域,情感史在定义、方法和范围等诸方面,尚未有明确的共识,现有的成果也未免鱼龙混杂,存在诸种不足。如同本组笔谈文章试图指出和论证的那样,人的行为往往折射了理性和感性的交互影响,情感史的研究有助揭橥和分析后者,补充我们的历史认识和解释。本组笔谈约请王晴佳教授组织,希望有助于激起中国史学工的兴趣,与海内外同行交流、商榷,共同推动历史学的进步。


为什么情感史研究是当代史学的一个新方向?

王晴佳

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系长江讲座教授、美国新泽西州罗文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100871

    要回答本文标题所提的问题,笔者觉得可以从2017年诺贝尔奖经济学的颁奖讲起。该奖公布之后,学界和媒体都稍感意外,因为得奖者理查德·塞勒(亦译泰勒,Richard Thaler),虽然在著名的芝加哥大学商学院任教多年,但并非“正宗”的经济学家。如果读者有便读一下塞勒与人合作的《助推》这一本著作,一定也会产生这样的印象:这本书实在不太像常见的经济学著作,因为它不但语言生动,而且处理的问题如同书的副题所示,是《事关健康、财富和快乐的最佳选择》,更像一个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应该处理的课题。当然,如果塞勒因其研究不够正宗而成为“黑马”,那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19332012)2009年成为史上唯一的女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似乎更让人跌破眼镜,因为奥斯特罗姆主要是一位政治学家。


情感史研究的一些想法

黄克武

历史学博士,台湾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员。中国,台北,11529

    拙著《言不亵不笑:近代中国男性世界中的谐谑、情欲与身体》一书于20164月在台北联经出版公司出版之后得到不少的回响,该书涉及男性史、情感史、心态史、身体史等史学领域,也与本土心理学之趋向有关。20168月上海《东方早报》曾刊出“黄克武谈近代中国的身体观转型”的专访,介绍了近代中国男性气质如何由“文弱书生”转向“健美”。王晴佳敎授也关注此书,他是史学史的专家,十分关心历史学研究的新动向,为此特别邀请几位学者谈谈情感史研究的一些问题,希望能推动中国史领域之内的多元发展。


情感史视野与二十世纪中国革命史研究

李志毓

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100006

    二十世纪的中国,充满着动荡和变迁,它是一个古老文明浴火重生的战场,也是各种各样的革命运动最活跃的舞台。近年来,在一度经历“告别革命”思潮席卷的中国史学界,“革命”又悄悄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引入社会史、文化史、历史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等方法和视野研究中国革命的论著层出不穷,“新革命史”研究已蔚然成风。与传统革命史研究以阶级斗争作为历史变迁的核心动力和历史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同,“新革命史”力图摆脱阶级斗争的解释模式,注重从政治结构、社会动员、革命党的组织、文化、精神、群体心态、日常生活等角度,切入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与社会变迁。它淡化了历史目的论与革命必然性的论述,重视还原历史情境,追溯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再现过程当中的动力结构关系。“新革命史”不再将历史的主体理解为向着某种终极历史目标前进的阶级主体及其先锋队,而试图将人民群众与革命党从“阶级”还原为有血有肉的个体与人群,在揭示历史动力的多样性与历史变迁的偶然性同时,也将人的精神、情感、意志、心灵等中国传统史学十分重视的主题,重新纳入了现代实证主义史学研究中。


明清情欲论与新情理观的出现

张寿安

台湾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员。中国,台北,11529

    十七世纪以降,中国社会文化及思想界呈现两大走势:一是情欲觉醒,一是礼学复兴。这两股看似对立却又同时存在、看似背驰却又不断对话的历史事实,形成近世中国非常有趣却又极为沉重的文化现象。通过此一两面性的研究,可以让我们钩沉出清末民初新文化运动时知识界所潜孕于血液与生命记忆里的历史思想困境。


情感表达:情感史的主要研究面向

孙一萍

历史学博士,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山东,济南,250100

    近年来,情感史研究倍受关注。虽然学界对情感史的一些基本问题尚未达成一致,但越来越多的史家开始重视情感因素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史学研究中所使用的情感词汇,即所谓情感描述(descriptors)如喜悦、痛苦、悲伤、愤怒、嫉妒等,其实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人们内心深处感受到的情感体验(emotional experienceexperience of emotions),二是人们以语言、表情、手势以及眼神等各种方式所表达的情感,即情感表达(emotional expressionexpression of emotions)。同样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每个人的表达方式不同。情感史研究的目的,就是解读情感背后的历史意义。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历史学家如何才能了解过去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以语言等方式表达的情感,在多大程度上是真实的?如果我们根本无法了解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那么情感史研究又从何说起?这是每个情感史研究者必须首先面对的问题,即表达-体验问题(the expression vs.experience question [妮克·尤斯塔斯等:“对话《美国历史评论》:情感史研究”(Nicole Eustaceel.,“AHR ConversationThe Historical Study of Emotions),《美国历史评论》(American Historcial Review)第117卷第5期(201212月),第1503]。也就是说,情感体验与情感表达之间存在巨大差别,人们表达的情感未必是他内心感受到的真情实感。这也是情感史最受质疑的问题之一。


·专题研究·

“汤武革命论”与中国传统政治伦理

张绪山

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北京,100084

【摘要】“汤武革命论”是中国传统政论中的重要命题之一,对它的肯定与否定取决于认同民本思想还是坚持君主至上信条。君主至上论者以“冠与履”比喻君臣秩序的天然合理性,是不讲逻辑的任意比附;民本论者认同汤武革命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具有通向“主权在民”现代民主政治的倾向,但无法解决暴力之下的权力更迭带来的破坏性。

【关键词】汤武革命;政权合法性


《汉书·地理志》与东汉政区地理研究

赵海龙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上海,200433

【摘要】《汉书·地理志》是研究东汉政区地理的重要文献。在讨论东汉建立之时的政区时,以往的研究几乎全部以《汉书·地理志》的断限作为起点。实际上,东汉建立之时,恢复的政区建置应当是平帝元始时期的。通过对《汉书·地理志》所载汉成帝元延三年之后的郡国沿革变迁以及县邑变化进行考证,可以发现,汉成帝元延三年九月之后,西汉的政区仍然在持续变化着,这些变化被后来新建立的东汉王朝继承下来。由此,便可较为全面地推演出西汉末年的政区图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东汉初年的行政区划面貌。光武帝虽然恢复了平帝时期的政区建置,但这一恢复只是对郡国县邑数量的沿用,并非一成不变的因袭。根据东汉建立时面临的实际情况,光武帝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补充和调整。

【关键词】《汉书·地理志》;东汉;政区地理;郡国;县邑


山涛、羊祜与晋武帝朝之政争

杨恩玉,历史学博士,青岛大学哲学与历史学院特聘教授,山东,青岛,266071;泰山学院历史学院兼职教授,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有学者认为,晋武帝朝的政争是高门世族和非世族(即名士)、亲司马氏派与亲曹派的斗争,有亲曹倾向的羊祜是对抗司马氏派死党贾充的主角,同样有亲曹倾向的山涛是羊祜背后的领袖和首脑。这些观点都不妥当。事实上,羊祜是司马氏的心腹和篡魏建晋的佐命功臣,他受到后人的谴责就是因其对曹魏君主不忠。山涛也是司马氏的亲信,在晋武帝时代基本上是中立于朝,随波逐流;虽然他间接得罪贾充两次,直接与贾充抗争一次,但其党附贾充的事例则有四个,因而他不是反抗贾充的领袖和首脑。晋武帝朝政争的分野是奸佞派与忠直派,忠直派以任恺为首。二者的斗争源于彼此的政治立场迥异,奸邪派是为了维护自身权益,正直派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和长治久安。

【关键词】山涛;羊祜;政争;晋武帝


唐代衣冠户再议

顾成瑞

历史学博士,西北大学历史学院讲师。陕西,西安,710069

【摘要】衣冠户是学界讨论唐代科举制与社会流动关系的重要论据。一般认为,衣冠户是唐后期对由进士出身的官员所在户的专称,享有普通官员户所未有的免役权。会昌五年赦文、乾符二年赦文中有关衣冠户的申禁,被作为这一论点的关键证据。从制度演进的角度重新检视,此申禁是朝廷面对地方官吏构成多样化和赋役体系变化情况,对既有优免制度的补充。衣冠户的主体,是执行优免法令时享有免役权的品官户。相关申禁的目的,是将任职官府、无正式官人身份的前进士纳入衣冠户的范围,而将其他来源的非官人身份的职员排除在外。衣冠户的申禁与社会流动之间关系不大。它的出现,确定了以户作为差役的征免单位,是宋代官户制度的源头。

【关键词】唐代;衣冠户;免役;天圣令


清入关前颁历授时史事考

汪小虎

科学史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清朝入关后以《时宪历》颁行天下,此颁历授时活动又有另一段“前史”。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后,曾启用汉人编写历书。皇太极天聪时代,常从朝鲜获取历书。皇太极称帝建元后,于崇德二年自行造历,以满、蒙、汉三种文字颁发臣属。崇德时代的清历,实基于明《大统历》之法编造,亦用“大统历”之名,故其汉字历书的内容与明历差异甚微,其间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各自的年号纪年。皇太极崇德时期的颁历授时之举,是民族政权建号纪元后,对王朝时间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清入关前;颁历;历书;《大统历》


北伐前后陈光甫的三次转向

潘晓霞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编审。北京,100006

【摘要】北伐时期,银行家的动向颇具观察意义。作为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总经理,陈光甫北伐前即对南方革命势力抱有期待,在北伐军向两湖地区挺进后,与武汉政府来往密切。1927年宁汉对立,陈光甫由倾向武汉转而与南京蒋介石方面合作。南京政权建立后,蒋的强权压制又使陈逐渐疏离。1928年,陈光甫西上武汉,依托桂系大力发展汉方业务,但最终还是撤资自保。陈光甫的几度转向,不无追求自身政治理想的因素,但在这位银行家身上显现的,更多还是在商言商的本能。

【关键词】陈光甫;北伐;蒋介石;桂系


苏区肃反扩大化几个问题的探讨

蒋建农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广东,广州,510631

蒋沫沫

吉林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19271937年在各苏区发生的肃反扩大化错误,既是不争的事实,也是新时期史学界研究的热点和坊间较为关注的问题。肃反斗争贯彻各革命根据地存在的始终,肃反扩大化问题在不同阶段程度不同地发生,肃反扩大化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其血的代价,刻骨铭心。其主要原因是思想认识脱离中国实际;抵制和纠正的行为与扩大化错误共生,与中共由幼年到成熟的历程同步;10年苏区斗争史的主流必须充分肯定,肃反扩大化的沉痛教训应该永远汲取。

【关键词】苏区;肃反扩大化;纠正过程;再认识


近代早期英国对自杀者的惩罚

赵秀荣

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北京,100872

【摘要】在近代早期的英国,人们认为自杀是“恶魔的罪行”,是受到魔鬼引诱的结果,是一种反对上帝、反对国家的重罪。自杀者不仅要受到教会的惩罚,例如,不能进行基督徒式的安葬,尸体会被亵渎,家人要蒙羞,——而且也要受到政府的惩罚——自杀者财物要被没收。近代早期英国教会和政府对自杀行为的谴责、惩罚表明,近代早期的英国社会仍然是一个“躯体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体系中,人的身体(尸体)成为政治和文化活动集中的主要焦点。

【关键词】近代早期;英国;自杀;教会;政府;惩罚


·史学史·

早期希腊化时代历史写作与古希腊史学流变

——以波利比阿史学批评为中心

褚新国

历史学博士,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地区与国别史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波利比阿言辞犀利的史学批评,主要针对以提麦乌斯等人为代表的早期希腊化时代历史写作。史评客观上折射了在社会历史转型期间,史学领域同样经历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突出体现在三个层面:历史解释围绕人物史展开,编撰方法盛行“从书籍到书籍”,叙事表达强调审美趣求。相关认知能为我们深入考察古希腊乃至西方古典史学的整体发展趋向,提供若干颇具启示性的解读视角。此外,还关涉到西方古典史学史上许多大体正确但细节不明的紧要问题。在上述意义上,希腊化初期的著史实践具有复杂鲜明的时代内涵,绝非城邦时代希腊史学无足轻重的附庸,也非单纯所谓“衰落”指称可以涵盖。

【关键词】早期希腊化时代;历史写作;古希腊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