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史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笔谈
【编者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资料数据库的大规模建设,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以爬梳资料、制作卡片为基本手段的传统史学际遇这个时代无疑是幸运的,它不仅改变了资料搜集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资料搜检的效率,还使研究领域大为拓展。然而,毋庸讳言,在真切感受并受惠于大数据技术带来巨变的同时,真正的史学繁荣并未如期而至,甚至还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当下被称作“检索体”的论文便是将史学研究降格为利用大数据技术简单炮制的结果。已有学者指出,史料利用技艺的进步,在本质上预示着史学研究规范和研究价值的根本性转变。生活于这个时代的史学研究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技艺与素养,才能真正领受大数据时代的馈赠,提出更有价值和意义的选题,创造出既有维度又有深度且能很好体现历史学科特质的研究成果,繁荣新时代的史学研究?围绕这一问题,我们推出这组笔谈,希望能对学界和学人带来启发和思考。
数字人文及其对历史学的新挑战
包伟民
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北京,100872。
近代以来,人文学研究一直为科学的发展所左右。数十年来,已经开始深刻影响其演进走向的,是日新月异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据说,目前我们已经处于一个被称之为“数字人文”的时代。
大数据时代的世界史研究
李剑鸣
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200433。
从前有个画家,面对壮阔秀丽的山水,愧于自己技法不够高明,无以尽山川之美,不禁感叹:“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千峰百嶂何!”几年前,我到武汉大学参加吴于廑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在发言时提及这个掌故,借以表达一点类似的感慨:当前国内世界史研究的条件大为改善,可是却缺乏像吴先生那样的高明史家,一时还没有见到同这种研究条件相称的出色论著。
大数据下历史学研究的个性彰显
王日根
历史学博士,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福建,厦门,361005。
在既往的历史研究中,挖掘史料往往彰显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如今,大数据背景下已经建成的数据库中的史料已海量呈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术水平也像人权一样就达到了众生平等,建设什么样的数据库,或者在数据库里寻找到怎样的问题点,均是对历史研究工作者个性之彰显的考验。
警惕数据库
王瑞来
历史学博士,四川大学讲座教授,日本学习院大学研究员。四川,成都,610064。一 人文数字化的历史探索与科技革命20世纪70年代读大学期间,常听老师讲起他们老师辈的逸事和学界的传闻,说某某先生可以背下来十三经,某某先生可以背得下前四史,令我们歆羡不已,只恨自己的脑容量不够。
·专题研究·
“并天下”:秦统一的历史定位与政治表述
——以上古大一统帝王世系为背景
孙闻博
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教授。北京,100872。
【摘要】秦统一所确立的政治体制模式,以往习惯使用“大一统中央集权帝国”的表述。其实,儒家所尊的“大一统”指系之于一,不仅属于经学叙述,亦是逐渐建构的上古帝王世系下的历史叙述。“大一统”政治理念具有包容性:不但对应上古“天子—诸侯”政治模式,且涵盖秦的“皇帝—郡县”政治模式。秦的统一,包含对周室政治成就的承继。然秦并不满足于再现“一统”,更远溯五帝,宣扬帝国成立所具有的跨越式、变革性政治成功。在上古史的发展脉络下,“并天下”而非“大一统”,或许更能凸显秦统一的军事成就与帝国建立的政治伟绩。秦或许不曾想到,“承秦”而复称“并天下”的汉,在随后转而重视“一统”的政治表述,并将秦从“大一统”政治谱系中加以排除。
【关键词】大一统;并天下;上古帝王世系;统一功业;汉代政治文化
王莽围绕时令的礼仪与职官改革
——从古典国制的视角出发
周金泰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上海,200433。
【摘要】依时行政是古代政治文化中的经典标准,但早期时政理论并不严格,且理论来源是阴阳家基于四时消息的宇宙神秘知识。西汉中晚期,时令知识褪去阴阳家色彩而贴上了儒家经典标签,依时行政理论也日趋严格。在这一转变中,王莽围绕时令的礼仪与职官改革起到了关键作用,包括:首度建成了月令明堂,并在其中加入了礼乐宗法因素;首度施行了迎时礼,并在其中加入了郊祀五帝内容;首度将神话中司掌时令的职官羲和人间化,并赋予其掌教化的职能。王莽上述举措进一步凸显出时令知识的儒家王命属性,也为依时行政理论的整备化与严格实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王莽的改革成果并未随着政权的短命而废止,而是树立起可供效仿的“古典国制”并被后世王朝继承。因此,当我们审视中国古代依时行政这一经典政治标准时,王莽发挥的作用及其呈现的普遍意义应当予以充分肯定。
【关键词】王莽;月令;时令;明堂;迎时;羲和;古典国制
明代菜户考论
盛承
历史学博士,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明代的菜户创制于洪武、永乐时期,主要职能是供办日用所需的蔬菜。洪武末期,国子监设立菜户,由膳夫兼任,实为一种附加徭役。永乐五年,嘉蔬署设立菜户,分配土地,专门供应宫廷及部分朝中衙门蔬菜,形成一种承担特殊赋役的户籍。正统时期,王府及地方官衙亦佥派菜户,是一种加派于地方的徭役。就典制而论,仅国子监和嘉蔬署设有菜户,王府及地方官衙均不得设立,但私佥私派甚为普遍。王府通过皇帝赐予可以合法佥派菜户,于是请乞之风盛行。明廷对请乞并无处置成法,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以致形成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局面。至明代中期,菜户赋役逐渐货币化,尤其是王府菜户银已编入州县均徭银内摊征,各地折征数额相差悬殊,地域差异明显。
【关键词】明代;菜户;藩王;赋役货币化
抗战期间中共太行根据地小学教员生存样态探微
——以襄垣县为中心
李常宝
历史学博士,山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山西,临汾,041004。
【摘要】抗战期间,中共制定了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教育方针,并积极为之施行新制度和新课程。然而从战时革命要求规约下的基础教育实况考察,总体教育方针往往屈从于各地的现实需要。在此背景下,因从教环境、智识水平、薪金报酬、个人升迁等因素之影响,小学教员的从业态度各异,并呈现出生存样态的多歧。抗战期间根据地小学教员的人生境遇,反映出现代知识分子在特定时空下的复杂心态,而此种心态不仅影响着各该从业旨趣,还形塑了下一代及其后人。
【关键词】抗战;太行根据地;小学教员
全面抗战前“桐油危机”的产生与演化
李中庆
中国史博士,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河北,石家庄,050024。
【摘要】全面抗战前十数年,在世界局势日益紧张化的态势下,作为重要军事战略物资的中国特产桐油,在国际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出口贸易逐渐走向兴盛。吊诡的是,与此同时“桐油危机”论却屡见报端。持此论者认为中国桐油产业因为不够现代化,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劣势地位,又加之美国试植桐树,担心桐油重蹈丝茶衰微之覆辙。其目的旨在推动政府与桐油业者对桐油产业进行改良,以巩固并扩张其国际市场地位。“桐油危机”是报刊舆论基于未来的预期,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以致成为政府和桐油业者在讨论桐油产业时的重要话语。政府与桐油业者在使用“桐油危机”时表现出不同的目的,使得“桐油危机”一定程度上演化成为二者实现自身述求的工具。
【关键词】桐油危机;出口贸易;国民政府;桐油业者
社会学与20世纪40年代的秘密社会调查
——以沈宝媛《一个农村社团家庭》为例
王笛
历史学博士,澳门大学历史学系特聘教授。中国,澳门,999078。
【摘要】1945年,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女学生沈宝媛到成都郊区一个叫“望镇”的地方进行秘密社会的调查,并在次年完成《一个农村社团家庭》的报告,作为其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毕业论文。此篇社会调查的完成是受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学和人类学在中国发展的影响。那些受西方教育和影响的早期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自称为“农村工作者”,认为要了解中国,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现状,就必须了解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因此,他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农村社会调查,并成为当时中国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他们所开展的深入农村、深入农民的社会调查运动,为我们今天的研究留下了丰富的记录,并成为今天我们了解当时袍哥及其组织的珍贵文本和历史记忆。根据这个调查,可探索社会学在当时的政治、社会、学术方面的来龙去脉,并讨论这样的调查报告,在今天如何被作为历史资料来使用,以及通过对其的探讨,我们究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还原那段已经逝去的记忆和那些已经被摧毁的秘密社会组织的历史。
【关键词】袍哥;沈宝媛;农村调查;社会学;川西平原
核时代的美国安全观念与战略传统
——对两个经典文本的重新探讨
石斌
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双聘教授。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美国的全球性主导地位,主要是在20世纪尤其是冷战时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与战后以来美国一直奉行的全球战略及其所体现的主流安全观念和战略思想息息相关。在冷战时期,美国有两位最重要的战略家(凯南和尼采)、两个最重要的思想文本(“长电报”与NSC号文件)。这两人和两个文本对战后以来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观念与战略传统的主要特征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尼采的思想更能代表冷战时期逐步形成的一套主流战略观念,即立足于“最坏假设”,强调实力地位,偏重军事手段,追求绝对安全,秉持道德普遍主义和意识形态优越论。这套战略观念既成就了美国的超强地位,也造成了美国霸权的困境,是理解当前和未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一条重要历史线索。
【关键词】美国;安全观念;战略思想;冷战;乔治·凯南;保罗·尼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