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早期镇墓兽研究
黄莹,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所助理研究员。湖北,武汉,430077。
【摘要】镇墓兽最早出现在春秋中晚期的楚墓中,是楚文化典型的丧葬用器。早期镇墓兽为简单祖型,目前已发现38件,是其发展的源头和雏形,揭示出制作这一器物最初的含义。早期镇墓兽器型高大,放置在棺椁头箱中的重要位置。春秋晚期淅川和尚岭M2的铜镇墓兽方座上有铭文“且(祖)埶”,意为祭祀祖先时的陈设物,唐代还出土了“祖明”镇墓兽。丧礼中的“重”是悬挂鬲的木杆,与镇墓兽器型差别较大。早期镇墓兽可能源于周礼中的“主”,放于棺椁之中是为了凭依逝者的灵魂,是祭祀祖先(逝者)的代表物。
【关键词】镇墓兽;祖型;且埶;重;主
《魏书·岛夷萧衍传》的叙事与魏齐易代之际的南北观
李磊
历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上海,200241。
【摘要】《岛夷萧衍传》在《魏书》中地位特殊,所述萧梁历史不仅为编撰者魏收亲见亲历,且与北魏衰亡、北齐建立的时段一致,其编撰主旨除彰显萧梁的僭伪性、地方性及民族性之外,还隐含论述魏齐易代、北齐一统南北之合理性的现实考虑。所述萧梁北魏间的战争关系与萧梁朝贡东魏形成对照,着眼于梁使入邺的影响力,将萧梁遣使解读为高氏代魏的德行象征。该传将梁朝的存续与梁武帝个人统治视为一体、以梁武帝统治终结为时间下限,固是以魏祚为时间坐标,但亦是源自北齐的对梁政策。北齐建立后,试图借侯景乱后的动荡政局建立藩属政权,《岛夷萧衍传》将侯景之乱视作“天亡”江左王朝的标志,正是北齐对自身天命之颂扬。
【关键词】魏书;岛夷萧衍传;梁;北魏;北齐
清代骑射制度下的黑豆价值及其时代命运
刘仲华
历史学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101。
【摘要】黑豆作为盛产于中国北方的一种杂粮,可以食用做豉,亦可入药,但在清代骑射国家制度的塑造下,黑豆以其“喂马极肥”的价值而成为国家军事建设和保障运输能力的重要战略物资。清代前期,京城官私马驼对黑豆的需求巨大,加之连年对西北地区大规模用兵,黑豆供应直接关系到军队的战斗力。京城以及各地驻防八旗所需黑豆主要来自河南、山东、直隶(今河北)以及奉天(今辽宁)等地的征收与采买,其跨区域的供给与调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国家利用多元经济区建构经济能力的过程。晚清由于军事征战手段和运输工具的变化,马驼的使用大幅锐减,尤其是随着嘉庆、道光朝以后马政体系的衰败,黑豆逐渐失去了支撑骑射这一立国之本的合理性,而回归其作为杂粮的本来面目。
【关键词】清代;黑豆;国家制度;国语骑射;物资供应
倚重与警惕:1843年的团练“防夷”之议与清廷决策
崔岷
历史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北京,100081。
【摘要】1843年春,耆英、田润等人为防备英军再次入侵,提议沿海省区举办团练。他们认为举办团练为“防夷”之急务甚至“第一要务”,但也承认此举含有骚扰地方的风险。在随后沿海七省区将军督抚的议论中,多数反对办团,亦在于担忧团练“流弊滋多”。对于沿海省区将军督抚在团练“防夷”问题上的分歧,清廷强调“因地制宜”,适行者行之,不适者弃之。这一灵活原则的背后,实为清廷自白莲教起事以来对于团练既倚重又警惕的心态。若未注意及此,便易陷入以逻辑代替史实的误区,仅以多数省份反对而得出清廷全面禁止办团的误判,进而影响到对于团练在战后“防夷”体系中地位的认识。
【关键词】团练;防夷;将军督抚;清廷;鸦片战争
蒋介石、党国元老与国立劳动大学的存废之争
严海建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江苏,南京,210097。
【摘要】1927年5月,在李石曾、蔡元培等党国元老的推动下,国立劳动大学在上海创办。劳大创办之初,无论在经费,还是人事上均受到特别照顾,彼时学校的前景似甚可期。但随着国民政府加强对高等教育的控制和整顿,劳大在办学宗旨和办学实践两方面均备受质疑。1930年先后发生的劳大停止招生、校长免职、教育部接收等事件,当事人与后人多以学界派系的眼光视之,故难得其全。从劳大的停废之议起,至最终落实,历经一年有余的迁延不决,其间的反复与支持劳大的党国元老在中枢权势的兴衰直接相关。蒋介石对劳大存废之争的介入及其态度的一再转变,背后是其与元老关系的复杂演变。劳大的存废之争一方面反映了国民党建政之初党国元老对教育行政的巨大影响,另一方面蒋介石的决定性作用凸显了元老主导的教育事业所寄托的“学术独立”的理想实则是一种虚像。
【关键词】国立劳动大学;党国元老;教育行政;蒋介石;李石曾
保民官与罗马共和末期的派系斗争
杨俊明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湖南,长沙,410081。
【摘要】罗马共和末期,以格拉古兄弟为代表的保民官发起了一系列试图缓和社会矛盾、挽救共和体制的社会改革运动,从而在罗马引发了长达百年的派系斗争和内战。在派系斗争中,保民官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及其所起的急先锋和吹鼓手作用,使其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保民官的兴风作浪和深度卷入,并被不同派系集团操纵和利用,使其沦为了派系集团争权夺利的工具。保民官在派系斗争中的所作所为,一方面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和大规模内战的爆发,破坏了罗马共和政制赖以存在的平衡体系,把罗马从共和政制推向了帝制;另一方面,由于保民官不再捍卫平民的利益,成为派系集团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棋子,使其失去了昔日的权威和地位,因此彻底葬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逐渐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罗马共和末期;保民官;派系斗争;格拉古兄弟改革;凯撒
再论法国大革命的财政起源
熊芳芳
历史学博士,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旧制度末期的财政危机是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索。通常认为的税负过重和借贷过多似乎不是问题的关键。税收体制固有的缺陷限制了政府从增长的经济体中汲取资源的能力,无法为法国的公共信贷提供良性的支撑。普遍税的推行对免税特权的冲击,引发激烈的政治论争,影响到18世纪下半叶法国的舆论环境。历次的债务违约导致路易十六时期借贷利率居高不下,财政赤字难以消解。政府试图进行理性化的制度改革,但是君主制的内在矛盾,加之公共舆论对其行动能力的约束,使旧制度末期的财政困境陷于无解。从税收体制、公共信贷和君主政治的交互作用所构建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语境中,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大革命的财政起源。
【关键词】法国大革命;旧制度;财政危机;税收体制;公共信贷
从“一边倒”到多元化外交
——1955-1962年尼泊尔外交政策的转变
王艳芬
苏州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教授。江苏,苏州,215009。
【摘要】1955-1962年是尼泊尔外交转型的关键时期。民族主义情绪浓厚的马亨德拉国王1955年继位后开始奉行多元化的外交路线,同年与中国建交,这一切表明尼泊尔开始偏离向印度“一边倒”的政策,尼印特殊关系局面发生动摇。自1959年中印两国在“西藏问题”和边界问题上的矛盾升级,尼泊尔借机强调自己作为主权国家的身份以及在相关问题上与印度有所不同的立场和观点。从1960年开始,通过高层互访和谈判,中尼两国就边界问题达成谅解,进而签订了边界条约及和平友好条约,中尼关系也日渐升温。与此同时,尼印关系则遇冷停滞。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爆发前后成为尼印关系的转折点。为避免卷入战争,尼泊尔在中印争端中坚持中立与不结盟的立场,因此遭到了印度的指责和报复,但却塑造了独立的外交形象,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国家利益。战败后的印度也意识到尼泊尔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从此转变态度,更加平等地对待尼泊尔。
【关键词】尼泊尔;“一边倒”政策;多元化外交;中尼关系;尼印关系;中印边界战争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历史时间与厄尔玛斯的“节奏时间”观念
邓京力
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李鹏超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089。
【摘要】西方历史时间观念的形成与现代性密不可分,在一定程度上是现代化的结果之一。历史时间经过理性化、科学化、全球化的过程,逐步被规制成具有同质性、无限性、单一性、线性、中立性特征的时间体系。历史时间观念也成为现代西方历史认识和历史书写范式形成的基础,并最终促成了现代史学专业化的完成。在以往对一元论历史时间的反思和有关多元时间理论的影响之下,美国后现代理论家伊丽莎白·厄尔玛斯提出了“节奏时间”观念。她强调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运行的节奏性,历史也随即表现出多维度、异质性、多线并存的状态。这或许为我们重新思考历史书写中的时间问题和建构新的时间观念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路径。
【关键词】历史时间;现代史学;节奏时间;后现代史学;伊丽莎白·厄尔玛斯
医疗史和思想史双重视域下胡适与中医公案的再考查
孙迎智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2。
【摘要】胡适对待中医的态度历来众说纷纭:胡适如何看待中医?他是支持中医还是批判中医?胡适对待中医的态度与他的“实用主义”思想密切相关:他不接受中医理论的思想体系,但是出于实用主义对于效果的重视,在西医疗效不佳的时候,他也愿以做实验的方式接受中医治疗。胡适个案体现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难处境,即他们现代化的思想与所处的中国传统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同时体现了特定时期的医疗情境和人们的择医方式。
【关键词】胡适;医疗史;中西医论争;现代化
·史学评论·
近代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历史图景
——王先明《乡路漫漫:20世纪之中国乡村(1901-1949)》评析
王旭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上海,200433。
【摘要】乡村问题是自民国时期就已经备受各界关注的研究领域。20世纪五六十年代萧公权先生对19世纪中国乡村问题的讨论,影响深远。而20世纪中国之乡村问题,由于蕴含博大、头绪繁杂、多重变革且结论多有歧异与论争,目前可见的区域化、微观性和个案研究居多,尚未见有较为系统性的知识建构与长程研究。王先明教授近著《乡路漫漫:20世纪之中国乡村(1901-1949)》的出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学术缺憾。可以说,无论从谋篇结构、问题意识、理论方法、还是历史解释上,《乡路漫漫》一书将大大加深中国乡村史研究的空间与内涵,是一部较具价值、高水平的学术著作。
【关键词】乡村史;乡村建设;三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