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10期部分文章摘要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19-09-26 浏览次数:

·特稿·

圈地运动与土地确权

——英国16世纪农业变革的实证考察

侯建新

历史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教授。天津,300384。

【摘要】16世纪的英国圈地运动,是历史上第一次具有市场指向的土地确权运动,是把具有共同体性质的混合土地所有制界定为排他性的明晰产权,从而激励经济效率,颠覆中世纪的基础。经过数个世纪的物质积累、权利积累和观念积累,社会深层结构发生了相当深刻的变化,其中土地市场化和农民的社会化是基础性的变量参数,圈地即是这种变化的历史性总结。“大农-乡绅阶层”作为农业资本主义载体,是圈地运动最能动、最重要的推动力量。领主圈地的通常方式是契约圈地、法庭圈地以及协议圈地,以合法圈地为主。领主非法暴力圈地确实存在,是赤裸裸的掠夺,暴露了早期资本的失范与贪婪;领主暴力非法圈地受到佃农土地权利的抵抗,佃农的抵抗具有一定合法性和有效性;但这种“暴力圈地所占比例很小”。16世纪中叶以后协议圈地越来越多,土地确权从来没有抛弃法律而是越来越规范,18世纪发展为“议会圈地”则属水到渠成。从基本层面上讲,圈地不是践踏土地权利,恰恰是明晰和确定土地权利。圈地规模有限,圈地中心地区的圈地比例大概在20~25%左右。总之,圈地运动的影响至为深远,是个老话题也是基础性话题,有必要给予新的关注。

【关键词】圈地运动;大农-乡绅阶层;契约圈地;法庭圈地;协议圈地;暴力非法圈地

 

·专题研究·

汉景帝不吃老鼠吗?

——我们如何看待过去

张琦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侯旭东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北京,100084。

【摘要】汉景帝阳陵16号外藏坑出土的褐家鼠鼠骨,经动物考古研究者鉴定为侵入遗址所遗留。不过经过计算可知,无论当时还是现在,褐家鼠实际上无法通过打洞的方式侵入陵墓。结合满城汉墓的鼠类陪葬品和出土物的相互关系可知,“后期侵入说”无法成立,应将阳陵鼠骨视为景帝生前饮食习惯在地下世界的反映,而研究者则是将现代人不吃老鼠的错觉不自觉带入了考古研究的语境。事实上,食鼠的风俗其来有自,从史前遗址直到今人风俗,古今人食用各种鼠类的现象斑斑可数。用现代人的口味来推度古人属于一种“辉格式”的思维方式,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回望过去,往往容易形成“以今度古”的思维惯性,不免会误解古人。对此,应不断在研究与生活中进行反思。

【关键词】汉景帝;阳陵;褐家鼠;食鼠风俗;辉格史学


元康里氏铁著家族世袭怯薛及昔宝赤新考

李治安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天津,300350。

【摘要】元康里氏铁著家族世袭怯薛者15人,“领昔宝赤”者居多。宿卫大臣“引觐”,意味着皇帝对新怯薛的认定与批准,故在怯薛更新中相当重要。该家族成员多仅任职怯薛,较少出仕外廷,可印证蒙古人、色目人在政坛的基本倚仗是宿卫“根脚”。铁著父“创盖鹰房”稍早,“领昔宝赤”较晚,故权势逊于阿沙不花家族。“试遏猎云州迤山墅”,提供了泰定帝三不剌围猎的唯一史证。随皇帝亲征等军功是昔宝赤形成最庞大怯薛分支的背景之一。铁著和阿沙不花两家族世袭“领昔宝赤”,长期掌控着昔宝赤群体。该家族婚姻和子弟教育等蒙古化倾向颇为明显。在部分康里人融入蒙古人的过程中,怯薛执役既是最佳“学校”,又提供了终极兑现的机缘。

【关键词】元代;康里氏;铁著家族;怯薛;昔宝赤

 

·专题研究·

齐梁之际豫、梁降魏与南风北渐

王永平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江苏,扬州,225002。

【摘要】南朝齐、梁之际,沿边军事重镇豫、梁二州相继降附北魏,其中所涉人物除裴叔业、夏侯道迁宗族外,还有众多的文武将佐幕僚、地方官属等,他们皆为由长期寓居南朝边境州镇的晚渡士族组成的豪族群体成员。南朝边境州镇之北附,固然与南朝内政纷争有关,但与当时南北军政局势的走向,特别是北魏孝文帝迁洛及其厉行全面汉化之社会变革存在着深刻的联系。作为晚渡士族群体,边境豪族代表多具有丰富的文化修养和较高的文化水准。作为晚渡士族的边境豪族代表,其文化传统及其所居边境州镇的特殊地域环境,使得他们在学风与士风上固然有其独特的风尚,但他们毕竟长期仕宦于南朝,与江左诸政权及其高门士族社会联系广泛,深受江左玄化学风与士风的熏染,从而在经史学术、文学艺术及名士风操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南朝文化的气息。正因为如此,以晚渡士族为主体,自豫、梁降魏的边境豪族整体性北徙,必然造成南朝学风与士风的北传,对北魏宣武、孝明帝时期社会文化风尚的转变及此后北朝社会文化的变革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齐梁;北魏;豫州;梁州;边境豪族;南风北渐


北宋前期赠官制度考论

陈文龙

历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历史研究所讲师。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北宋前期最高级别的赠官是同时赠爵与赠职事官,宗室近亲一般会赠爵。太祖、太宗以及真宗咸平时期,有庶姓赠爵者。现任宰相、枢密使赠二官,仁宗中期后,曾任宰相、枢密使者赠一官或赠二官。使相、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尚书以上、三司使、节度使、留后、观察使、统军、上将军以及内臣任都知和副都知者,通常赠一官。北宋前期赠官的主体是高级品官。除此之外,潜邸旧僚和经筵官也可以赠官。赠官与政治挂钩,皇帝会给特殊人员赠官以示奖劝,也会惩罚政治斗争中的失败者而剥夺其赠官。北宋前期的赠官制度,体现了皇权和中央集权的强化,赠官与皇权紧密相关是赠官的一贯特点,而赠官制度中体现的中央集权强化倾向在宋元丰改制后及元明清时期一直延续。

【关键词】北宋前期;赠官制度;品官

 

戊戌政变后日本《太阳》杂志对康、梁的报道和评论

张昭军

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北京,100875。

【摘要】戊戌政变后,日本大型杂志《太阳》对政变及康有为、梁启超予以重点报道和评论。关于政变原因,该刊提出俄国的干涉、康梁的过激、英日的失策等三种说法。关于康有为,该刊一改官方的“国事犯”“亡命客”等说法,称其为“改革党领袖”,采取现代性视角树立康有为变法领导人形象,从正面评论康有为的思想和事业。在日本政要转向与张之洞合作,康、梁陷入孤立的大背景下,该杂志敢于伸出援手,为其发声,且将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系列文章译为日文,予以登载。《太阳》杂志提供了研究戊戌变法史的较为珍贵的史料,揭示了康、梁在日的一些重要言论和活动,丰富了对康、梁在日境遇的认识。

【关键词】《太阳》杂志;戊戌政变;康有为;梁启超


私产·市债·工潮

——民国时期收回天津比租界的历史考察

李珊

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100006。

【摘要】天津比租界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唯一一个完全通过谈判收回的租界。该租界设立后,比利时政府并未着意建设,而是将其经营权让与私人公司。1927年比方在中比修约谈判过程中承诺交还该租界,随后的交还谈判却由于比方在“私产”问题上做文章及北京政府的垮台而中辍。南京国民政府与比利时签订平等新约后,中比重开谈判,双方在比租界专管公司资产性质、租界市政债务等方面僵持不下,其间比商天津电车电灯公司工潮的爆发打断了谈判进程。而后,比方在英国的影响下提出以向中方出售地亩的方式偿还市债的方案,最终南京国民政府妥协让步,双方订约。中国收回比租界的交涉过程既反映出比租界特殊的治理模式所引发的连带问题,亦凸显收回租界谈判中诸如私产性质、市债处置及列强在修约问题上互为援引等共性问题。

【关键词】比租界;私产;市债;电车工潮;王正廷

 

全面抗战前国民政府构筑国防工事的权衡与实践

——以巩洛区国防工事为例(1935-1937)

常国栋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博士生;

张生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教授。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全面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为因应时局,亟须进行防御工事建设,以加强防卫力量。蒋介石等人根据国际局势演变,并盱衡国情,逐渐确立了构建要塞、保护核心地区的国防策略。巩洛地区位于中原核心地带,其军事价值不容忽视。为此,国民政府于1935年年初,决定在该地区修建永久性国防工事,并要求地方军事长官规划、实施。基于中央和地方的不同考量,二者国防工事构筑方案存在分歧。且囿于经济能力,国民政府难以满足地方防卫建设所需资源,修筑期间双方就此问题多有交涉。最终,该工程在诸多因素推动之下,于1937年年初全部竣工,形成沿黄河带状防御工事体系,在抗战期间起到了一定的预期防御作用。

【关键词】抗日战争;国民政府;国防工事;巩洛地区

 

二战后英国有色族裔社会融入困境研究

李宜芯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博士研究生;

周小粒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四川,成都,610066。

【摘要】二战后,随着1948年6月《1948年英国国籍法》等移民法案的颁布,大量移民和有色族裔移居英国。然而,英国政府和民众对大量涌入的有色族裔移民的忧虑和歧视贯穿始终,特别是进入20世纪60、70年代后,有色族裔移民在就业、居住、教育等方面受到歧视性对待,因此有色族裔群体的生存状态堪忧,社会融入深陷困境。

【关键词】英国;有色族裔;种族歧视;社会融入

 

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的南海政策

王巧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

【摘要】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对南海的政策立场逐步发生变化,去“中立化”倾向日益明显,甚至走向直接介入。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南海政策的变化与南海局势发展变化直接相关,更与美国的亚太战略和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相关。美国插手南海问题对亚太区域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也必将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构成直接威胁。防止中国所处国际环境因中美可能在南海问题上发生的冲突而恶化,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外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奥巴马;南海问题;去“中立化”;美国亚太战略

 

·城市史·

民国时期北京汽车化研究

贾迪

历史学博士,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辽宁,大连,116024。

【摘要】随着西方近代交通文明的传播,民国时期北京拉开了汽车化的序幕。这一时期,北京的汽车数量日益增多,性能日渐提升,用途不断扩展,相关市场及行业体系也初步建立起来。为规范汽车管理,市政府制定了相应的税捐政策与行政法规,并根据汽车发展情况不断调整。然而,因政局不稳且经验不足,市政当局执行能力薄弱,使得在汽车管理中存在较多问题。与此同时,汽车也开始改变市民的日常生活,便利了中、上层市民,使其出行半径扩大,下层市民的交通空间被压缩。鉴于汽车独有的行驶特权,不同阶层对其态度迥异,社会中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新风尚。

【关键词】民国时期;北京汽车化;汽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