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12期部分文章摘要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19-11-20 浏览次数:

·专题研究·

两周金文中效法祖先之德的观念及其演变

杨小召

历史学博士,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德”是先秦政治史、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两周时期,效法祖先之德观念在延续的同时亦在演变。西周早期比较强调效法祖先之德,西周中晚期这种观念已有变化,至春秋战国时期则逐渐流于形式。之所以产生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祖先地位的下降与人文精神的发展以及德可以不再为祖先所专有。效法祖先之德观念的变化也正反映了两周政治与社会的变迁。

【关键词】两周;金文;德;祖考

 

汉代典客、大行更名考

孙梓辛

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北京,100084。

【摘要】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改典客和大行官名。利用现存各种史料,可以确认典客和大行在更名前是并存的两官,这表明《史记》对此问题的记载属实。典客和大行在更名前应是统属关系。结合典客和大行各自官名的渊源与内涵以及更名发生的政治背景可知,“典客”这一官称因难以匹配当时王国在汉朝的政治定位而被废弃,“大行”则因具有礼书文献的依据和“尊天子”的政治寓意而胜出。同时,是次更名亦应视为文景时期朝臣要求汉廷约束诸侯以及完备天子之礼的产物。

【关键词】典客;大行;行人;朝礼;官名改称

 

明中后期“浙兵半天下”现象考释

牛传彪

历史学博士,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山东,曲阜,273165。

【摘要】浙兵多来自处州、绍兴、金华、台州等府,在嘉靖御倭中,经戚继光募练并入援福建剿倭而声名鹊起。至隆庆、万历朝国家多事时,南北边、海、腹里数省纷纷请调浙兵,以至于有“浙兵半天下”之说。其中原因,除浙兵自身优势及浙江人多地狭生存状态下浙人乐于应募外,也和多地主兵未练或练而未得实效有关。数省调用浙兵,造成浙江精壮人口流失、田地荒芜、国课难办、防御困难。因募浙兵费用相对较高,加之后期所调浙兵良莠不齐,易逃、易哗、战力变弱,调募浙兵的省份也受害不小。尽管朝廷曾下令停调浙兵,或限以定数,但碍于后期多事,浙兵依旧被大量调遣。明中后期浙兵招募与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明末浙兵主体也从原来戚继光及其班底色彩较为浓厚的军队向国家普通客兵身份转化。

【关键词】明代中后期;浙兵;南兵;戚继光;募兵

 

己亥庚子年间康有为的勤王思想与实践

贾小叶

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006。

【摘要】己亥年(1899年),康有为前后撰写的两个版本保皇会“序”,反映出不同时局下康有为宣传策略的调整。己亥年初,康有为的宣传以调和两宫为基调,试图与慈禧太后缓和关系,前一版本的保皇会序文正与此种基调相吻合。到了己亥年末,由于清廷立嗣上谕的出台,康有为复归诋毁慈禧太后的老路,并公然揭出了武力勤王的旗帜,这在后一版本的保皇会序文中有清楚的体现。不仅如此,己亥年,康有为的公开宣传与实际思想之间也有很大的距离。这显示了己亥年时局变动的复杂与康有为应对策略的多变。当勤王从思想走向实践时,康有为的缺陷暴露无遗,先后提出多个勤王方案,但终因东摇西摆、举棋不定而流于空谈,究其原因,康有为自身的广东情结也是造成其勤王方案东摇西摆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己亥庚子年;康有为;武力勤王

 

公法、主权与利益:一战时期北京政府对德侨财产之处置

魏兵兵

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100006。

【摘要】如何处置价值巨大的德侨在华财产是一战时期北京政府对外事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德宣战前后,当局对德侨及其财产基本采取保护政策,主要旨在展现奉守国际公法的“文明国”形象,以期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在欧洲协约国的不断施压下,战时北京政府处置德侨财产的规章渐趋严厉,但实际仍持消极态度,引起协约国的不满。战后,为谋求在和会上获得主要协约国的支持,北京政府施行遣返德侨并全面收管德侨财产,但对于清理事宜则相当审慎,并注意维护处置敌产之主权,大量德侨商业资产因此得以保存。巴黎和会后,北京政府利用掌握的德侨商业资产,在中德重订平等新约的谈判中取得了重要的外交成果和可观的经济利益。处置德侨财产的过程是一战时期北京政府外交从趋随列强走向自主行动的重要表现,对战后中国与德国以及其他列强的关系皆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一战时期;北京政府;德侨财产;协约国

 

叶青学术与政治立场的转变研究(1927-1937)

尹涛

历史学博士,河南大学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研究中心、近代中国研究所暨历史文化学院讲师。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叶青于1928年年底到成都,与其早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相一致,继续从事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工作。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传统社会形态、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国民党的三民主义理论以及中西文化问题等,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和评判。1930年冬,他到上海参与创办左翼出版机构辛垦书店,并从此“专心学术”,提出了一系列哲学观点。但随着局势的发展,他的学术与政治立场逐步偏离中共,而与国民党逐步接近。他在从宣传马克思主义到最终成为国民党理论家的过程中,其学术与政治立场的转变大体“同调”。但相对而言,他理论主张的转变处在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而政治立场的转变一定程度上是其理论主张转变的结果。

【关键词】叶青;马克思主义宣传;学术与政治立场

 

从蒋介石日记看全面抗战时期苏美对中共的支持

张太原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教授。北京,100091。

【摘要】全面抗战时期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苏联和美国都对中国进行了很多的支持和援助,但是他们不能不面临一个如何对待中共的问题。以往的研究大都认为他们主要的支持对象和受益者都是国民党。然而,从蒋介石日记的记载来看,苏俄和美国对国民党的支持一直不那么痛快,反而对中共一味地扶助。蒋介石对中共一有什么小动作,美苏都会出面干预。特别令蒋介石不能接受的是,中共的主张往往为美俄所赞成。不过,中共领导人未必有如此的感受,甚至恰恰是相反。这说明研究历史上的某个问题不能仅仅根据一方的认知和后来人的看法,而是要尽可能回溯历史场景,再现当事各方的直接感受。

【关键词】苏俄;美国;蒋介石;中共;国民党

 

英国工业化转型时期的企业家群体与地方治理

尹建龙

历史学博士,安徽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安徽,合肥,230039。

【摘要】18世纪中后期发轫的工业革命使大量工厂和人口集聚在英国中北部的乡村地区,促进了乡村城市化发展,形成了诸如曼彻斯特、伯明翰等新兴工商业中心,企业家群体通过参与并控制当地的教区、庄园和改良委员会等机构管理地方公共事务。1835年后这些工商业中心转型为自治城市,企业家群体通过选举主导各自治城市的市政委员会、出任高级市政官、市长等职务,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塑造了现代工业城市的面貌,促进了工业资产阶级同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趋同,为政治转型稳定有序地推进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英国;工业化转型;企业家群体;地方治理;新兴工业城市;市政改革

 

威廉·克莱顿对马歇尔计划的历史贡献

王新谦

历史学博士,河南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威廉·克莱顿是战后初期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的主要设计师和推动者。在马歇尔计划形成过程中,克莱顿居功至伟。他最早提出了欧洲联合复兴的设想,为欧洲走向一体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他的“5月备忘录”成了马歇尔哈佛演讲的重要参考依据和组成部分;他主持了与西欧国家的多边谈判,成功地说服了英国人支持马歇尔计划并对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提交美国的总报告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指导”,确保了马歇尔计划的顺利推进和美国外交政策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威廉·克莱顿;马歇尔计划;欧洲联合复兴;“5月备忘录”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的智库发展

马瑞映

历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田恺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陕西,西安,710119。

【摘要】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英国政治、经济的转轨时期,也是英国智库发展的“第二波”,涌现出经济事务学会、政策研究中心、亚当·斯密研究所等诸多智库。就成立缘由、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而言,这些智库兼具时代特征与自身特色。它们以各自的理念和实践方式,与政府、政党以及公众展开辩论与互动,形成的研究成果和营造的意见氛围,对政府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透过智库自身话语中夸大的炫耀成分,智库的真实影响并非如想象中那么具有关键性,反而呈现出意识形态色彩强烈、影响“外围”化、为政策失败承担责任等多重侧面。产生或壮大于转轨时期的“第二波”智库在英国智库发展史和智识实践史上扮演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特殊角色。

【关键词】英国;智库;转轨时期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火灾、政争与实录的外传

——嘉靖中期之后私人撰述本朝史兴盛的契机新探

金久红

廊坊师范学院期刊部教授。河北,廊坊,065000。

【摘要】嘉靖中期之后,明代私人撰述本朝史的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爆发式地出现了一批比较成熟的明朝当代史著作,尤其是对有明以来历史的全方位通史性展现,更是前此未见。这说明此前通史撰述在档案材料上无所依凭的困难已得以克服。联系这几部通史著作都下迄正德的时间断限,以及它们在史源上与历朝实录密切相关的内容特点,可以肯定地说,实录作为秘藏不宣的官方唯一的全方位史料汇编,在嘉靖时期出现了外传。而在当时政争和火灾叠加因素影响下对历朝实录、宝训的大规模重抄,应该就是实录私抄并外传最可能的历史契机,也是嘉靖中期之后私人撰述本朝史兴盛的历史起点。

【关键词】嘉靖中期;私人撰述;本朝史;实录;火灾;政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