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11期部分文章摘要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19-11-20 浏览次数:

·专题研究·

清华简与晋文公重耳出亡系年及史事新探

王红亮

历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陕西,西安,710119。

【摘要】传世文献记载晋文公重耳出亡经历八国凡十九年,但对于史家所关心的重耳经历八国的具体年代以及历经该国时发生之史事,史书记载或语焉不详,或相互抵牾。近年来公布的子犯编钟铭文、清华简贰《系年》、清华简柒《子犯子余》等新资料,有助于我们厘清相关年代及史事。结合新资料,关于重耳逃亡的路线之诸说,当从《国语》;“五鹿乞食”与“卫文公不礼”不在同一年;居齐当从《史记》凡五年说;司马迁将“及宋”与泓之战相联系,无据不可从,而《国语》《左传》所载可信;《韩非子》有“入秦三年”说,新公布的清华简柒《子犯子余》“救活”了这一孤证,居秦三年说可信。通过这些考证,可对传世文献所载重耳出亡诸国之记载的史料价值进行评估。

【关键词】晋文公重耳;清华简;系年

 

双冀创立高丽科举与朝鲜“小中华”思想的根基

黄修志

历史学博士,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鲁东大学东北亚研究院研究人员。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唐宋之际,以双冀为代表的移民,对朝鲜半岛的文化发展、制度建设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藩镇豪族与契丹崛起是后周、高丽面临的共同问题,双冀身为后周幕府文吏,他的身世之谜和高丽之行是唐五代时期政治文化和东亚局势的一个缩影。受高丽人才政策吸引,他被光宗王昭留任翰林学士,创立科举,成为光宗振兴王权和高丽再造家国的功臣。科举制促成高丽人才兴盛和儒学传播,培养了新兴的士大夫阶层,催生了中央集权体制,成为朝鲜王朝权力的重要起源,为“小中华”思想奠定了体制和文化根基。后世借着批判双冀创立的科举制来改革国家体制,对之批判越激烈,越能证明其对“小中华”思想和朝鲜王朝体制的基础性作用之重大。

【关键词】五代时期;双冀;高丽科举;光宗;王权;“小中华”

 

光绪朝安徽清赋运动研究

舒满君

历史学博士,厦门大学世界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后。福建,厦门,361000。

【摘要】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安徽巡抚福润题请清赋。安徽省官员希望通过清查荒芜及隐匿的田产,增加田赋征收数额,以应甲午战后清廷财政之需,故专门在省城安庆设立清赋总局,以推行清赋。安徽省清赋之事,因需重新造册,牵涉州县官员、胥吏、士绅多方利益,落实到州县往往演变为利权之争,贵池县的清赋情形即是例证。总体上,透过这些争端,可以看到地方士绅积极的政治参与,同样也看到,争议之下的安徽清赋运动整体效果并不显著。

【关键词】光绪朝;安徽清赋;贵池县;册籍之争

 

戊戌政变后日本《太阳》杂志对康、梁的报道和评论

张昭军

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北京,100875。

【摘要】戊戌政变后,日本大型杂志《太阳》对政变及康有为、梁启超予以了重点报道和评论。关于政变原因,该刊提出俄国的干涉、康梁的过激、英日的失策等三种说法。关于康有为,该刊一改日本官方的“国事犯”“亡命客”等说法,是目前所见最早称之为“改革党领袖”,并采取现代性视角树立康有为变法领导人形象、从正面评论康有为的思想和事业的媒体。而且,在日本政要转向与张之洞合作,康、梁陷入孤立的大背景下,该杂志敢于伸出援手,为其发声,将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系列文章译为日文,予以登载。《太阳》杂志提供了研究戊戌变法史的较为珍贵的史料,揭示了康、梁在日的一些重要言论和活动,丰富了对康、梁在日境遇的认识。

【关键词】《太阳》杂志;戊戌政变;康有为;梁启超

 

抗战胜利后全国对外贸易会议述论

朱虹

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讲师。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抗战胜利后重建的中华民国商会联合会面对当时对外贸易极为衰败、经济危机日益严重的困境,主动发起召开全国对外贸易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振兴外贸的提案,并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受到媒体与各界的肯定,被誉为“我国空前的盛举”,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尤其是通过的议案未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付诸实施,因而本次会议不可能完全达到预期的目标。

【关键词】抗战胜利后;全国商会联合会;对外贸易会议

 

财经困境、派系之争和政局风波:1947年宋子文辞职原因探析

牟立邦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上海,200433。

【摘要】宋子文于1944年年底执掌行政院,但因黄金风潮受到各方指责,于1947年3月匆匆辞职,拉开了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政权高层人事频繁变动的序幕。多种报刊资料、当事人日记和已刊未刊档案史料都表明,1947年宋子文下台事件绝非简单的人事进退案例,而是由财经困境、派系之争和政局风波等各方因素的合力所导致的。这一事件,暴露了国民党统治末期体制机制僵化、政策实施纠错能力缺失以及民生问题严峻和社会严重隔阂等病,已远远落伍于时代和社会潮流而不知不悟,最终难以避免覆亡的结局。

【关键词】战后政局;财经政策;派系之争;宋子文

 

人性、宗教信仰与帝国秩序

——1555年《奥格斯堡宗教和约》及其规制意义

王银宏

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副教授。北京,100088。

【摘要】1555年奥格斯堡帝国议会决议将神圣罗马帝国之前关于和平与秩序的法令扩展适用于宗教争端,试图通过政治和法律的方式实现宗教和平与帝国秩序。1555年《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明确了路德新教在帝国的合法性存在,原则上规定了帝国阶层的宗教信仰自由、“教随邦定”原则及其例外情形,但是由于没有有效的制度措施来保证和约的遵行,因而只能以“允诺遵守”的方式体现其“规制”意义。1555年《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的达成体现出妥协的基本原则,主要目的在于谋求帝国内部的和平与秩序,而其中所蕴含的“宗教宽容”与“权利保障”等思想并非和约的本意,更非当时各方的主观意愿。

【关键词】神圣罗马帝国;1555年奥格斯堡帝国议会;《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教随邦定”原则

 

·社会史研究·

权力文化视阈下的近代上海报贩组织研究

洪煜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教授;

符晓林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博士研究生。上海,200234。

【摘要】作为近代行业组织较为特殊的上海报贩组织,它的产生、发展演变与近代上海社会政治文化息息相关。传统报贩组织有着民间行业的习惯和行业规范,及严密的等级关系,是一种家族式的行业组织。报贩组织内部保持着对报贩的权力关系。报贩与报馆之间一直维持着控制与利用关系。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近代上海新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下,政府权力逐渐渗透到报贩组织中,报贩组织的性质随之发生了相应变化,报贩行业组织也从一民间行业组织逐渐成为受政府控制的准官方行业组织。近代上海报贩组织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其内外部充满了权力的张力。

【关键词】捷音公所;捷音工会;派报工会;上海;报贩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20世纪美国的黑人史书写及其对美国史的影响

刘雅军

历史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河北,石家庄,050024。

【摘要】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黑人史书写的分水岭。它逐渐从传统的贡献论、斗争论转向黑人共同体及其文化。美国黑人试图从自身的视角理解美国历史与现状,进而通过新黑人史加强自我意识、自尊和族群凝聚力,寻求作为一个集团在政治上合一到美国社会中去的机会。70年代中期以后,此种新黑人史书写虽然并未在民族主义方向上持续发展,但是,它的亚文化族群特征逐渐改变了美国史主体架构,与其他新兴的边缘群体史学一起,严厉谴责美国过去的罪恶,最终解构了传统美国史。八九十年代以后,经由大众传播和学校历史教育,“碎片化”的新美国史引发文化身份认同、多元文化教育、乃至国家分裂的激烈争论。〖JP〗

【关键词】新黑人史;黑人共同体-文化;美国史


英国农村史研究三段论

刘景华

历史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教授;

廖凯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天津市,300387。

【摘要】对中世纪至21世纪的英国农村史,可依其特征分成中世纪、近代早期和19世纪以来三大段来研究。中世纪的英国农村,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研究的重点主要应放在如何促使后来变革发生的机制形成方面,因此受关注最多的是以土地制度和农民身份地位为中心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社会关系,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史学家们的眼光正是投之于此。近代早期的英国农村则因发生了诸多变革而格外引人注目,包括圈地运动的发生、乡绅和约曼农阶层的崛起、农业革命的进行和乡村工业的兴起,所以20世纪中后〖JP2〗期的史学家们特别青睐这一时期。19世纪以来英国农村城镇化和乡村结构的变化,则代表着工业化时代和后工业时代农村发展的新方向,由于其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自然也就成了最近二三十年学界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中世纪;近代早期;工业化时代;英国;农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