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9期部分文章摘要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24-09-17 浏览次数:

“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笔谈(三)

【编者按】在前两组笔谈之后,“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笔谈(三)合乎逻辑地走向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大体契合了毛泽东所擘画的“三个世界”的格局。所以,笔谈(三)回到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聚焦其马克思主义史学,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史学。本组笔谈阐述了越南马克思主义史学过去与当下的融合嬗变;剖析了印度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同印度现代性的历史密切相关,提出唯有把印度马克思主义史学置于印度现代性的历史语境中,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印度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程和前景;提出非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民族主义史学与新史学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于70-80年代,90年代趋向沉寂;尝试以秘鲁的马里亚特吉为主线将马克思主义与拉美的现实勾连起来,探索马克思的理论和方法为20世纪的拉美国家发展所提供了一个可能方向;勾勒了阿拉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和发展,认为阿拉伯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也应该进入源自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谱系之中。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嬗变——越南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前世今生

作者于向东,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河南,郑州,450001。

现代性语境中的印度马克思主义史学

作者王立新,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印度研究中心教授。湖北,武汉,430070。

非洲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要流派及评价

作者张忠祥,历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教授。上海,200234。

马里亚特吉与拉美马克思主义史学

作者王文仙,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000。

阿拉伯马克思主义史学初探

作者】梁道远,历史学博士,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副教授。宁夏,银川,750021。

·专题研究·

保息蕃育:出土文献所见秦汉生育保障初探

作者冯闻文,历史学博士,江南大学历史研究院、江南文化研究院副教授。江苏,无锡,214122。

【摘要】秦汉时期的生育保障覆盖从怀孕到生产再到抚育的不同阶段。出土文献中包含了关于秦汉时期生育保障的丰富史料。通过对其系统梳理可知,国家以法律手段对妊娠期的女性加以保护,给予刑具宽松、判决延期的区别对待。在婴儿出生后,政府则会要求在户时著录其户籍,为后续的福利行政提供依据。政府给予产子家庭一定时间的赋役免除,以保障亲职的履行。对于多子家庭,生育福利则会随着子女数量的增加而累进。

【关键词】出土文献;生育福利;产妇福利;慈幼


宋代财政复合单位考释

【作者】包伟民,历史学博士,浙大城市学院浙江历史研究中心教授。浙江,杭州,310015。

摘要将各种不同内容与价值的钱物数据简单相加,得出一个“贯石匹两”式的复合性单位,该现象在北宋文献记载中大量存在,令人不解。应该跳出财政核算的传统思路理解这种文本。受实物财政体系影响,复合单位现象早就存在。汉代常有财政开支“钜万”钱币的记载,那不过是为了表达一种意象,不一定为实数。宋代常见的财政复合单位也是表达财政统计总额的一种“说法”或“写法”,而不是实际的财务“算法”。到南宋,财政收支中钱币比例明显扩大,人们开始倾向于将各种不同物品折算成钱币表述总额,复合单位现象因此减少。元明清时期,随着货币体系日趋统一,仅仅作为一种表述形式的财政复合单位也就更成为人们记忆中的事物了。

关键词宋代;财政数据;复合单位;贯石匹两;实物财政


甲申朝局与张佩纶之进退

【作者】邹晗,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天津,300350。

摘要】光绪初年兴起的清流势力因甲申年的朝局变动趋于式微,张佩纶的进退颇能反映清流士人群体的命运。光绪十年张树声父子运动盛昱上折弹劾张佩纶,此事的关键原因是双方围绕广西巡抚人选反复较量,矛盾无法调和。甲申易枢后醇王当国,颇欲罗致清流参与朝政,张佩纶会办福建海防应从醇王延揽清流的角度来理解。马尾海战前后,张佩纶两次运动京官弹劾闽浙总督何璟,遭到闽省官绅与清流后辈的联手反击。而朝廷起初无意惩处张佩纶,屡次不允张佩纶辞官,也与醇王此时用人尚重清流有关。最后张佩纶之所以被流放,乃因该年十月起清流对醇王用人施政屡有阻挠,质疑甲申易枢,促使慈禧、醇王改变对清流的态度,整肃清流。朝廷以雷霆手段惩治清流士人后,根基薄弱的醇王唯有倚重旗人与疆吏,未能成功建立以朝廷为中心的洋务体制,深刻影响了日后晚清政治的走向。

关键词】张佩纶;清流;奕譞;中法战争;甲申易枢


日本对1931年长江水灾的调查及中国官民态度

【作者】石嘉,历史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江西,南昌,330022。

摘要1931年夏季,中国发生罕见的特大水灾,长江中下游地区灾情尤为严重,而湖北武汉更是此次大水灾之“中心地”。此次水灾引起日本各方高度“关注”,不仅详细调查长江流域灾情,“关注”国民政府救灾措施及效果,而且通过民间团体支援中国灾民救灾。日本救援中国灾民的根本目意图在于谋求缓和中国民众的排日情绪,迅速恢复中日通商、维护其在长江流域商业利益,策应日军在中国东北的“军事行动”。日本一面打着“人道主义”“善邻交谊”的幌子救助中国灾民,一面趁中国爆发水灾、国贫民弱之时策划九一八事变、强占中国东北,其最终目的不是“援华”,而是加紧“侵华”。日本此种极端矛盾而又虚伪的“两面派”做法激起中国人民极大愤慨,纷纷发起大规模反日爱国运动,迫使国民政府拒绝其一切援助,以示坚决抵抗之决心。

关键词】国民政府;长江水灾;日本调查;九一八事变

·俄罗斯及苏联史·

19世纪俄国农民普遍早婚观念及其转型

作者】李振文,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上海,200433。

摘要近代俄国的婚姻模式呈现出与西欧迥然不同的人口学特征,一大原因是俄国农民在农奴制时代就形成了“必须结婚”和“尽早结婚”的观念。一方面,农民家庭对女性劳动力的迫切需求、家庭在农民物质和精神生活中的核心地位、婚姻对人的社会地位的保障作用,要求农民无论男女都必须结婚。另一方面,家长制原则赋予了父母对子女婚姻的控制权,父母出于家庭利益的考虑迫使子女尽快结婚。村社土地重分制度,让越早结婚的农民更容易在经济上得利。家庭和村社中的道德舆论,形成了以不婚为不幸、以晚婚为耻辱的社会氛围。1861年农奴制的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的实施和工商业的发展,推高了农民的结婚年龄,促进了农民婚姻观念的近代转型。总之,劳动和经济因素决定了农民的婚姻行为,家庭和村社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直到19世纪末,实用主义经济原则和农村习惯法依然在农民婚姻中居于支配地位。

关键词俄国农民;婚姻观念;普遍早婚;村社


20世纪20—30年代苏联犹太人的职业转型

作者】马丹静,法学博士,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副教授。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20世纪20—30年代,苏联犹太人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诸领域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布尔什维克党执政后,一方面犹太人获得了法律上的平等公民权,但另一方面政府的有关社会政策却又使犹太人成为所谓的“被剥夺权利者”。他们不仅丧失作为公民应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而且在教育、医疗、福利等诸多方面遭受歧视性待遇。为了摆脱生存困境、恢复公民权利,犹太人积极向劳动阶级靠拢,投身于诸如工业、农业、手工业等社会生产和社会服务行业,努力实现职业转型。对犹太人来说,这种职业转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他们必须放弃原本擅长的例如商业之类的行业,涉足极为陌生的行业。20世纪20—30年代既是苏联犹太人在政治领域大放异彩的时期,也是他们对苏联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时期。20世纪20—30年代苏联犹太人职业转型的成功,有助于说明同一历史时期苏联经济政策和民族政策的性质。

关键词苏联;犹太人;“被剥夺权利者”;外国犹太慈善组织;职业转型


·概念史·

多源演化与制度选择:晚清时期“破产”概念新词义的形成

作者张世慧,张世慧,历史学博士,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山东,曲阜,272100。

摘要与古代事实性“破产”不同,现代“破产”更多建立在财务统计意义之上,与债务存在特定联系。“破产”现象从“实”到“虚”的转变,奠定了现代“破产”概念新词义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19世纪中后期,源自本土新词“倒”字词群,泰西译词“报穷”和日语借词“破产”三类词汇,均具有成为现代“破产”概念新词义载体的潜质,且有着不同适用空间。起初,日语借词“破产”并不占优势,但借助清末商事立法,日语借词“破产”被统合进入国家法律制度建设之中,才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同时,“破产”与部分具有“生命度”的抽象名词搭配,还延伸出“事情失败”的比喻义。概括看,晚清时期“破产”概念新词义是以社会经济变革为前提,以多元知识交融为源泉,以制度变革进行统合,以词法结构转变为延伸,演化而成。

关键词晚清;破产倒行倒账报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