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文章摘要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甘肃乡镇保长群体构成与人事嬗递

信息来源: 《史学月刊》2021年第9期 发布日期: 2021-09-19 浏览次数:

【作者】柳德军,历史学博士,山西大学近代中国研究所教授。山西,太原,030006;郝东升,山西大学近代中国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国民政府试图借助保甲制度以改良中国基层政制的梦想为什么最终以乡镇保长的群体“劣化”而匆匆收场?作为“公正”的历史记忆为什么只会留下他们的斑斑劣迹?追寻民国保甲制度推行的历史轨迹,民国乡镇保长劣化的背后深隐的则是战争年代乡村社会的持续动荡和极端贫困,而乡镇保长的各种劣行仅仅是战火蹂躏下乡村民众苦难生活的一个掠影。不过,乡镇保长群体的劣化,并非尽系个人品质之不良,实为连年战争之影响及国家基层政制建设之异化。在严酷的战争年代,乡镇保长不仅担负着超负荷的工作,也承受着来自上级的催逼和严惩,而自身待遇之微薄,亦促使其在执行任务时以权谋私且用尽手段。以甘肃观之,战争的残酷和制度的扭曲酿成了民国时期乡镇保长素质的整体性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