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12期部分文章摘要

信息来源: 暂无 发布日期: 2015-11-19 浏览次数:

点击查看详情

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论问题笔谈

【编者按】人类思想领域是最为光怪陆离、斑斓多彩的世界;相应的,思想史研究的方法理论也应该是百花齐放,色彩纷呈。在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思想史研究中,方法的单一性是人所共知的;只是在最近三十年来,思想史的写法或方法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过一些论著发表。张岱年先生1980年代出版过《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南开大学以刘泽华为代表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群体,出版过思想史研究方法论的文集《思想的门径》;葛兆光明确提出过“思想史的写法”问题;金观涛、刘青峰利用数据库方法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代表作《观念史研究》近年在大陆出版,这些都是关于思想史研究方法论的集中探索。但是就国内思想史研究的整体现状来说,学术气氛还比较沉闷,其原因之一便是方法论研究的薄弱。有鉴于此,本刊特辟“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论问题”笔谈专栏,以期推动思想史研究方法论的活跃与思想史研究的深入。方法论意域广阔,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体验和视角,对此问题的任何一得之见都为本刊所欢迎,希望从事思想史研究的学界同仁热情参与,踊跃赐稿。

小议思想史研究中的古今贯通性认识

刘泽华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天津,300071。

古今贯通性认识是思想史研究中一个普遍性的认识方法。这些年,有关国学、儒学复兴论大规模铺张,古今直接贯通、甚至古今一体论甚为时兴。下边先罗列一些大论,以彰其要:1.或曰:“中华民族的复兴要靠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来支撑。孔子的儒学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处于主流地位,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我们世世代代传承。”“它(儒家)曾是中华民族发育、成长的根,我们没有可能把这个根子斩断。如果我们人为地把中华民族曾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子斩断,那么中华民族的复兴就没有希望了”。 2.或曰:“以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为纽带,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中国思想史研究的理念与方法

麻天祥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关于思想史研究,有点浅见,概括为一条原则、两种内容、三项要求,主要是从方法和方法论上讲的。简述如下。原则:历史和逻辑相结合思想史研究,关注的是思想发生发展的历史。其中既包含了对思想内容的探索与诠释,同时也强调对不同时期思想演变的规律的把握,故一般总是把“历史与逻辑相结合”作为思想史研究的原则。司马迁说的“究天人之际,穷古今之变”,其实也是这个意思:穷古今之变的史实;究天人之际的内在逻辑。

范畴研究刍议

廖名春

清华大学历史系暨思想文化研究所。北京,100084。

长期以来,特别是目前的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里,流行着范畴研究(实即概念研究)的模式。不少著名的学者,都有范畴研究的专著。80年代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杂志,每期都在发范畴研究的论文:今天谈“仁”,明天谈“性”,后天谈“天”,接着再谈“道”……好像把这些“范畴”一个个讲清楚了,中国思想史,或中国哲学史的问题就解决了。

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

亟待一个“系统重返文献”的过程

张分田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天津,300071。

现有中国思想史知识体系存在重大缺陷,具体表现之一是一系列严重违背历史事实的说法广泛流行。造成这类现象的原因是结构性的,不仅涉及历史观、方法论及学术风气等理论性或思想性的问题,涉及概念界定、视野拓展、史料收集、文献解读、文字训诂等技术性的问题,而且理论性、思想性和技术性的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纠正事实性误判、解决结构性问题的首选方法就是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系统重返文献”,为中国思想史研究构建更具系统性、完整性、可靠性的事实基础。

先秦思想多元性及其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以新出楚简文献为契机

曹 峰

清华大学哲学系。北京,100084。

先秦思想具备多元的特征是不言而喻的,这不仅指学派的纷呈,也指同一学派内部面貌的复杂。这一点虽然是学界共识,然而,对这个问题有深刻体会并加以正视却是在出土文献大量涌现之后。过去的研究大多只能依赖传世文献,但传世文献是历史选择的产物。这种选择既是时代政治上的需求,也是思想自身凝练提升的结果。汉初司马谈将天下的学术分为六家,主要是从是否有利于现实政治的角度去归总与分类。《史记·太史公自序》载司马谈《论六家要指》的开篇云:“《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关于创新思想史研究方法论的思考

李振宏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中国近代以来的史学发展史告诉我们,史学研究方法论的根本突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历史观的改变。从民国到新中国,再到改革开放,百年史学在历史观上,经历了历史进化论、唯物史观和对唯物史观的重新认识、正本清源三个阶段,而相应的都带来了史学方法论的飞跃性发展。所以如此,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方法的属性。从基本属性上说,内容是方法的灵魂。认识对象本身的性质和状况,决定着我们认识它的方法或途径。解读什么样的历史,就需要什么样的方法。所以,方法的创新和选择最终是取决于我们对历史本身的理解和认识;而对于历史本身的理解和认识,在抽象的较高层次上,就是历史观或本体论。很简单,本体论决定着方法论。

·专题研究·

《白虎通》所见“五经”说考论

程苏东

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关键词]五经;《白虎通》;《春秋》;刘歆

[摘 要]在今本《白虎通·五经》篇中,存在“《易》《书》《诗》《礼》《春秋》”、“《易》《书》《诗》《礼》《乐》”两种“五经”说,其前后相抵,未知正谬,对学术界认识《白虎通》的经学立场以及东汉经学史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根据唐代类书文献所引《白虎通》佚文以及《五经》篇中的内证,《白虎通》所指“五经”应为“《易》《书》《诗》《礼》《乐》”,至于《春秋》则不在其列。该“五经”说虽不列《春秋》,然实意在独尊《春秋》,是汉儒《春秋》“为赤制”之说的反映,体现了东汉时期经学谶纬化的发展方向。由于此举已脱离经学发展的正轨,缺少足够的学理依据,因此最终并未真正带来《春秋》学学术地位的提升。

明代卫所军政官述论

曹 循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关键词]明代;卫所;军政官

[摘 要]明朝于宣德八年正式设立卫所军政官,主要负责管理卫所军士及判署文案,以解决卫所冗员众多、武官职责不明、素质良莠不齐造成的管理混乱、军政败坏的问题。军政官定期由巡按等考选任命,改变了洪武、永乐以来武官世袭任职的旧制,到明后期基本实现了卫所武官隔卫、隔所调用,不再官其本籍。明中后期武职袭替所袭乃出身而非职位。军政官的设立与考选,是明朝在卫所官制与官员选任两个层面对洪武旧制的改造。

道教教义对清代工商业习惯法的影响

王谋寅 范 平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092;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上海,200232。

[关键词]道教;神仙信仰;工商业习惯法;清代

[摘 要]清代许多工商业团体在道教神灵的塑像或牌位前订立、宣告行规,以强化行规的神圣性与合法性;祀神费的交纳是团体成员必须履行的一项基本义务,对于即将入行的新人则构成获得营业权的必要条件;行规对祀神仪式的安排作出了具体规定,从中不难看出道教斋醮科仪的鲜明印记;行规中有一些处罚违规者的方法颇具宗教意味,道教的教义思想在其中也得到了体现。清代工商业习惯法在维护民间经济秩序的同时亦具有满足业者信仰需求的功能。

沙沟总管设置与清代循化厅所辖藏区族群政策*

杨红伟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02。

[关键词]沙沟总管;清代甘青藏区;族群政策;分立与制衡

[摘 要]清朝在“中外无别”、“华夷一家”民族观指导下,继承与扬弃前代少数族群羁縻制度,实施流官监领下的土官有限自治。这对维护多族群国家的统一与缓和族群冲突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清朝在羁縻制度框架内大力推行少数族群分立与制衡政策,不仅阻碍了区域社会内族群认同的整合,还加剧了区域社会内部的紧张关系,为持续不断的族群内部冲突埋下了祸根。1875年沙沟总管的设置,既为观察清代少数族群治理的分立与制衡政策提供了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提供了一个便于观察的动态场景。

清政府保教问责政策述论

王中茂

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河南,洛阳,471000。

[关键词]清政府;基督教;传教士;保教问责

[摘 要]保教问责是清政府保护近代来华的基督教及其传教士的一项重要政策。它以中法《北京条约》签订为起点,以天津教案、庚子事变为标志划分为三个阶段,问责力度呈逐步加大的趋势。保教问责的实施取得了些许成效,但并非解决近代基督教问题的良方。

20世纪初新知识界的“国民”话语与新女性建构

马方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关键词]新知识界;国民;新女性

[摘 要]20世纪初新知识界在新女性建构中运用的“国民”话语实际上是一个历史与女性共构的问题。知识分子在现代化追求的过程中,基于民族国家重建的需要,构建出新的女性形象:“国民之母”与“女国民”。共同衍生于“国民”语境中的两种女性形象塑造的目标指向相同,都以服务于国家为最高旨归,但却存在着建构思路上的分歧和内涵上的差异。两种形象既有矛盾冲突,又有互构包容,反映了其时思想界在这一问题上显示出的紧张与焦虑。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在被赋予国家责任的同时,其自我主体身份也开始建构,这正契合了“国民”语义的另一深层意涵。

晋察冀边区烟民戒治活动述论

肖红松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关键词]晋察冀边区;烟民;戒烟活动

[摘 要]晋察冀边区烟民戒治活动是中共引导下的典型的群众运动。政府设立领导机构,制定戒烟法规,广泛宣传教育,为戒烟活动顺利开展作了组织、法律、舆论诸方面的准备。乡村干部、先进群众积极参与,筹设戒烟所,并与扶助生产紧密结合,帮助烟民进行戒烟改造。边区戒治烟民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共政权与乡村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根本保障,各地涌现的群众性戒烟热潮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论中亚希瓦汗国

蓝 琪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关键词]花剌子模;乌兹别克人;希瓦汗国;政治;社会经济

[摘 要]16世纪初,乌兹别克人在花剌子模绿洲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希瓦汗国。希瓦汗国实施统治四百多年(1512~1920年),其间经历了阿拉布沙希王朝(1512~1804年)和昆格拉特王朝(1804~1920年)。在此时期,希瓦汗国从一个具有强烈部落制残余的政权逐渐成为具有波斯—伊斯兰政权特色的国家,建立了常备军队。在希瓦汗国统治期间,花剌子模绿洲经济得到发展,随着灌溉工程的修建,大批乌兹别克牧民转向农业定居或半定居居民;随着大批乌兹别克人的到来,花剌子模绿洲的一些城市发展起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希瓦汗国的内外贸易繁荣起来。然而,海路的开辟削弱了汗国的对外贸易和过境贸易,不利影响从17世纪后期开始表现出来,希瓦汗国局限于与周边国家(波斯萨法维王朝和沙皇俄国)的贸易。

工人阶级的自助和互助

——19世纪英国消费合作运动探析

郭家宏 徐铱景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875。

[关键词]英国;消费合作运动;合作社;罗彻代尔原则

[摘 要]消费合作运动是19世纪英国工人阶级最重要的自助与互助运动之一,对缓解工人阶级贫困,改善工人阶级生活、工作状况起到了一定作用。1844年英国罗彻代尔公平先锋社成立,标志着现代消费合作运动的开始。罗彻代尔公平先锋社确立的按购买量分红、民主管理、重视教育等原则意义深远,日后成为国际消费合作运动的基本原则,至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国对外政策与“肯尼迪回合”

舒建中

南京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210093。

[关键词]美国;欧洲经济共同体;“肯尼迪回合”;关贸总协定制度;多边贸易体系

[摘 要]“肯尼迪回合”是美国应对欧洲经济共同体挑战的产物,是以国际关系格局变迁作为背景的。通过“肯尼迪回合”,关贸总协定制度和大西洋联盟进一步巩固,美国的主要战略目标基本实现。另一方面,在与美国的角逐过程中,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功将农业贸易政策排除在“肯尼迪回合”之外,由此展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对多边贸易谈判议程的影响力。以“肯尼迪回合”为标志,关贸总协定制度初步形成了美欧共同主导的新格局。

托马斯·杰斐逊反奴隶制努力的限度

王金虎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暨河南大学世界历史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

[关键词]杰斐逊;奴隶制;解放奴隶

[摘 要]在美国历史上,托马斯·杰斐逊在奴隶制问题上似乎是一个自相矛盾的人物。一方面,他大唱人类平等、自由的高调,一再表白自己反对奴隶制度,并且确实也尝试过推动反奴隶制运动;另一方面,他毕生坚守蓄奴生活,至死拒绝解放自己的奴隶,且在当政时期有过多种维护奴隶制的内政和外交举动。杰斐逊在奴隶制问题上的矛盾性,固然有其思想认识上的原因,但究其根源,是他所选择的自我利益优先原则决定的。杰斐逊认识到奴隶制的邪恶,并因此而萌生了反奴隶制理念,但是,解放奴隶与维护自己和奴隶主群体的利益以及白人大众的情感尖锐对立。在这种情势之下,杰斐逊选择了自我利益优先原则,便不会再去积极致力于反奴隶制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