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文章摘要

“国际关系思想史”笔谈(续)

信息来源: 《史学月刊》2021年第1期 发布日期: 2021-01-21 浏览次数:

【编者按】在国际关系思想史成长年代里,人们大多是在现实主义、自由国际主义、建构主义三分法框架下进行思考和展开研究的。欧美三大主流学派(现实主义、自由国际主义、建构主义)各自的源流变迁、彼此之间的分歧与合流,是最近三十年来国际关系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各类专题著述无不追溯这几个学派的最初思想来源,它们的代表人物,它们的重要概念、命题、范式,它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以及它们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代表人物之间在以上几个方面的传承性和变化性。这些研究毫无疑问地体现了国际关系思想史尤其是其概念、命题、范式以及基本方法代际传承和变迁的理论价值。与此同时,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不同历史时期国际思想家及其思想或理论的特殊主义性质,包括他们所面对的时代精神、时代关切、语境及话语传播方式等。从这些关注点出发,研究者试图发现国际思想家们所关心的大问题,从而指向我们今天的战争与和平、国际秩序、国际正义以及全球治理等问题。显然,这类研究主要聚焦于欧美历史及其经验,但也正在转向广义的“全球南方”。近年来中外学者不约而同地频繁讨论“中国学派”的形成及前景,以及东南亚、印度、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国际关系思想,就是其中几个明显例证。本组笔谈意图通过梳理现实主义、自由国际主义、文化学派、中国学派的思想史和学术史,指出国际关系思想史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以及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推动这门年轻分支学科的继续成长。

国际关系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实践意义

【作者】:石斌,国际关系史博士,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江苏,南京,210093。

自由主义国际思想:从国际关系理论回到思想史

【作者】:赵思洋,国际关系学博士,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人华侨研究院副教授。广东,广州,510632。

人性的现实与体系的现实:从摩根索到沃尔兹的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

【作者】:郭小雨,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上海,201620。

国际关系文化学派:演化、争鸣及特性

【作者】:包广将,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福建,厦门,361005。

中国有国际关系理论吗?——“中国学派”的理想与现实

【作者】:赵赫,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