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竞昊,历史学博士,浙江大学江南区域史研究中心教授。浙江,杭州,310058。
【摘要】学问无论西东,都是对普遍真理和价值的求索。所以,各个不同文化背景里的史学研究虽然路数不尽一致,但差异主要体现在深度和高度上,并上升到学理层次。影响甚久的“西方中心论”源于近代以来欧美领引世界文明进步的霸权角色和话语,而包括史观在内的现代理论体系多由“西方”学者从西方历史经验提炼而来,兼具普遍的适用性和难以覆盖各个时空的局限性。所以对其的挑战不能陷入非此即彼逻辑,而更应作为分析问题的方法和相互观察与比较的参照系。中国现代史学研究始于西学东渐,所以无法置身于生生不息的世界学术共同体之外。一个优秀历史学者的素质培养,需要通过阅读、教育、研究诸环节,锻造合理的知识结构,并特别加强统辖整体性知识的理论的训练,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推动带有思想性宏大命题的演进。在这个过程和工序里,解读文献时需要具备在“事实”与记载、“历史”与“现实”之间保持“距离”的意识;而叙事的构建须遵循章法和规矩,才能做出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与思相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