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文章摘要

西周王臣附属初命王的观念与君臣彝伦的重建

信息来源: 《史学月刊》2022年第8期 发布日期: 2022-07-20 浏览次数:

【作者】程浩,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副教授。北京,100084。

【摘要】西周时期的周公、祭公等王朝重臣,在时王面前常称先王为“我辟”并自称“烬臣”,无论生前身后都自意为先王之臣。从文献与金文中的种种细节来看,当时的王臣确有一种附属初命之王的观念。这种君臣观念的产生,乃是源于西周实行的“策名委质”制度:臣子一旦经由王的“册命”而建立了“仇匹”关系,便须将身心俱付于所命之王;除非后王进行“申命”,否则其与先王的依附关系并不会因先王去世而改变。西周的这种“仇匹型君臣关系”,是周人基于宗法制对商代君臣制度进行的重要改造,尤其加强了君主对臣子的统御权。革新后的君臣彝伦,由于特别强调君臣的人身依附关系,遂成为后世极致忠君思想的滥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