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崇,历史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张轶飞,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福建,福州,350117。
【摘要】为应对边防危局,光绪三十三年八月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奏设吉林边务公署,陈昭常、吴禄贞分任督办、帮办。陈昭常升署吉林巡抚数月后,宣统元年闰二月徐氏奏调吴禄贞督办吉林边务。因是职“以军事机关兼理地方行政”而与吉抚权力形成冲突,以致陈昭常对吴禄贞与新任东三省总督锡良达成的增兵延吉一致意向明言反对,并提议由外务部主导延吉边务交涉。迨中韩界务约款议定,陈氏屡向锡良提出此际边务已退居次席而应以地方行政为主,加之部拨边务经费难以为继,如此仍留权限过大的边务督办一职则有害无益,进而又对吴氏其人其政极尽攻讦贬抑,坚意裁撤边务督办而后已。素主强边固防的锡良并不认为界务约款签订意味着边防危机的消解,是以数次回绝陈昭常而对吴禄贞及边务督办极力保全,但在得到度支部“部库奇窘”而由东三省自行筹措边务经费的回复后最终无奈奏裁是职。吉林边务督办裁撤展示出东北当局内部的权势纷争和矛盾歧异,反映了清末吉林边疆政治中的复杂人脉与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