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文章摘要

从清华简《越公其事》看先秦的“游民”治理

信息来源: 《史学月刊》2023年第11期 发布日期: 2023-11-23 浏览次数:

【作者】张炜,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2。

【摘要】清华简《越公其事》中出现的“游民”一词,将“游民”的产生与活动较为确切地推向了春秋末至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动,春秋末至战国时期产生了大量不事耕作、四处游荡的“游民”,这些“游民”中不仅有许多流动的游士、游侠、工商业者,还有大量流动的无地、少地农民以及一些流浪者、乞讨者、盗贼、倡优等。先秦时期“游民”大量产生最重要的原因是井田制逐渐瓦解后土地私有制的建立与贫富差距的扩大。各国统治者为了在列强兼并的环境中维护秩序并增强实力,实行了一系列“游民”治理措施。“游民”的产生与流动,促进了区域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夷夏之辨”逐渐演变为更广阔意义上的“天下观”,促进了中国的王朝统一进程。“游民”活动产生的某些文化对后世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游民;先秦;清华简;游民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