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文章摘要

武周革命前后地方社会置观立碑与政治表达

信息来源: 《史学月刊》2024年第5期 发布日期: 2024-05-23 浏览次数:

【作者】史正玉,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助理研究员。天津,300350。

摘要】武周革命前后,地方社会通过置观立碑等活动对中央政权变动作出反应并表达政治诉求。各地相继建立一批为唐高宗追福的道观,其中有几组同名道观尤其值得关注。它们是政策指导下建立的官方道观,体现了高宗的弘道遗志和武则天对权力来源的宣示。以太上老君石像碑、白鹤观碑等为代表的石刻,既是唐前期以地方官为主导的地方社会力量和政治选择的具象体现,也是武周统治时期中央利用道教活动在地方社会施加政治影响的物质载体。与中央政策或皇帝本人联系紧密的这批官方道观,始终在地方社会拥有较高的影响力。道观中的立碑和后续多次题刻活动,展现了唐前期地方社会的权力结构和借助道教活动进行政治表达的方式。不同时段的数次题刻汇集一石,揭示了李武政权之间的权力传承和政治认同。

关键词】唐高宗;武周革命;石刻;道教;奉仙观;白鹤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