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文章摘要

丝纶簿故事与明中后期士人对中枢体制的想象

信息来源: 《史学月刊》2025年第1期 发布日期: 2025-01-22 浏览次数:

作者】唐佳红,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上海,200433。

摘要明代文献中与丝纶簿相关的记载真伪错杂,莫衷一是。辨析相关史料可知,徐有贞“还簿阁中”是丝纶簿故事的起源,〖JP2〗最初由祝允明在弘治元年所撰徐有贞传记中拟构,随后又衍生出杨士奇“失簿”的故事,二事在弘治、正德间盛行一时,由此奠定了丝纶簿故事的基础。嘉靖以降,明人结合时政制造出多种“失簿”“复簿”故事,并屡次援引此说以限制宦权,但均遭失败。丝纶簿故事源自正统七年王振崛起与天顺初年司礼监衰落的史实,其反复得失则象征着明中后期监阁权力此消彼长的历史,因与士大夫对“祖制”的想象相契合而得到普遍认同,在天启、崇祯年间成为内阁票拟簿的正式名称,进而沿用至清。丝纶簿故事的书写、传播、衍变及其接受,在明代政治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考察明代中枢决策与政治文化变迁的一个重要视角。

关键词明朝;丝纶簿;司礼监;内阁;宦官;中枢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