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文章摘要

计划经济的前夜:1952年初级市场中的物资交流大会

信息来源: 《史学月刊》2025年第10期 发布日期: 2025-09-23 浏览次数:

【作者】游海华,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江苏,南京,210093;郑泽钰,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新中国初期,受“三反”“五反”等运动的影响,本来财政收支平衡且略有结余,1951年进一步恢复和发展中的国民经济,却在1952年上半年恢复乏力,城乡交流陷于停滞,全国市场趋向萧条。3月中旬,中央出台“进行生产恢复交流活跃经济”的政策,其中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举办多种形式的物资交流大会。至8月,夏季的初级市场物资交流大会处于初办阶段,9月以后秋冬季和春节前的物资交流大会进入大办阶段。这种数量众多、充分利用旧庙会、集场、墟市等原有形式,以面向农民、小宗交易、现款现货、直接交易、私商经营、短距离贸易为主的县及其以下初级市场物资交流大会,和数量较少的地市级以上中高级市场物资交流大会相协作,共同促进了农村土特产品和城市工业品的对流,活跃了城乡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和新生政权。尽管此后并未充分展开,但它仍是计划经济前夜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可贵探索,反映了此时中共对社会主义所有制、计划和市场的认知与运用。

【关键词】新中国初期;初级市场;物资交流大会;计划经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