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动态

本刊动态

走访老前辈 加快新发展

信息来源: 暂无 发布日期: 2016-01-25 浏览次数:

2016年《史学月刊》将迎来65岁华诞。60多年来,《史学月刊》的发展凝聚了几代学人的智慧和心血。现在的《史学月刊》已成为被国内外学术界广泛认可、有自己独立的办刊风格和特色的大型学术刊物,并在全国史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刊物近年来相继入选国家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和全国社科“百强期刊”。这些成就,是所有参与其中的史学研究者、史学编辑者勤奋耕耘、精心编辑、共同合作的结果。

就编辑者的辛勤工作而言,为了搜集整理曾经在编辑部工作过的老同志的工作情况,编辑部从2015年10月开始,就不停地寻找和联系相关人员。整个工作过程共分三个步骤:第一步是走访身边的老同志。通过走访,倾听老领导、老编辑对原来编辑部工作情况的介绍。老同志们对搜集工作非常支持,比如说,我们在走访赵克毅老师时,老人家拉着我们的手,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那时的工作情况,末了,又几次来电话进一步补充完善提供的内容;范沛潍老师在口述之后,又专门写了文字材料来详细说明自己知道的内容。第二步是到档案馆和图书馆查找有关信息和材料。在档案馆通过查找人事档案,我们了解到了曾经在编辑部任职的老领导,并通过健在的老领导提供从前编辑部人事和工作情况。在图书馆通过查找《史学月刊》的过刊,了解原编辑人员和拜读他们曾经编辑的文章。并在此基础上,掌握一些当时的编辑人员组成情况和用稿编稿的特点。第三步是通过媒介联系老同志和利用出差机会看望走访老同志。到目前为止,我们查到的曾经在编辑部工作过的老同志有**名,健在的有**名,这些健在老同志有**名在外地。为了把过去编辑部的情况摸准摸透,我们就用电话或电子邮件与这些老同志联系,把每一位老同志提供的情况都记录下来。同时给这些老同志发去了征文函,请老同志们谈谈与《史学月刊》的真情实感。另外,在出差时,若该地有本刊的老同志就主动联系老人家,并抽空看望走访这些老同志。如郭主编等人在京就专门看望了邓亦兵老师。邓老师虽说年近七旬,但精神矍铄,提起在编辑部的工作,还谦虚道“我在《史学月刊》时,是不好的时候。”其实,《史学月刊》能有今天的成绩,老同志们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

《史学月刊》有我们难忘的学术梦想,有我们珍贵的历史记忆。我们深深感到,本刊的编辑者与广大的作者乃至读者,已由《史学月刊》而连接为一个学术生命的共同体,这个生命就是《史学月刊》的生命,我们应该把它的生命史书写出来,为《史学月刊》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加油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