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摘

历史文摘

清代八旗水师与海防体系

信息来源: 《历史与社会》(文摘)2020年第2期 发布日期: 2020-09-03 浏览次数:


作者:潘洪钢,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摘要:在清代海防体系的研究中,八旗水师的兴衰及其与海防的关系鲜有关注。在“首崇满洲”和“国语骑射”的国策之下,与陆路建立以八旗驻防为中心的军事体系一样,清统治当局也曾有过建立以八旗水师为中心的海防体系的实践。从东北到天津、福州直至广州,八旗水师曾经作为海防体系的核心而存在,这是八旗为基础的清政权稳固的根本性要求。八旗水师的兴衰与清代海防成败同步,对清代海防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清代的正统思想观念中,“首崇满洲”是一个公开的、毫不掩饰的政策,涵盖社会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一思想体系之下,八旗军事布局从陆地向滨海及海洋的延伸,是巩固政权的基本需要。清代八旗水师的设立实践都是从应对当时的现实需要开始的。起初是在北方抵抗沙俄、南方剪灭抗清势力及解决“三藩”和台湾问题的过程中,清王朝开始构建八旗水师为中心的海防体系。这一构建过程始自顺治,经康熙至雍正时期达到高峰并基本完成,乾隆初形成完整的海防体系,历时百余年。

清军入关后,对于征服和投降的明朝水师军队基本照单全收。随后在各地经制官兵确立过程中,沿海地区的水师照旧设立或者准确说是接收和沿袭下来。顺治八年于沿江沿海各省设立水师。其间已开始重视运用水师,或用于剿灭抗清势力,或用于海防。康熙间黑龙江等地的水师即以吉林水师为基础发展而来。至康熙时期,清廷基本完成了东北三省八旗水师营的建置,同时也开始关注南方八旗水师的设立问题。旅顺水师的正式立营可以追溯到顺治初年,至康熙十五年改为旗营水师体制,至康熙五十三年又增兵添船,成为海防体系的重要环节。

招募岛丁及调拨投降海盗中熟悉水性人员,按旗营体制设立协、佐各员管理,“均属奉天将军统辖”。其中金州“归并盛京金州地方,著设立水师营”。旅顺、金州水师的设立,构成了东北与山东沿海相互联系的海上巡防体系。康熙时期的八旗水师建置中,鲜有关注的一件事是,早在广东驻防八旗初建的康熙二十一年,广州驻防即已设立水师营,成为乾隆时期广州八旗水师的前身。随着国内抗清势力的剪灭,雍正时期八旗水师建设迎来了一个高潮,构建了东南沿海以八旗水师为核心的海防体系。雍正帝在谕令中多次强调水师在八旗体系中的重要性。八旗水师的建立过程无疑也蕴涵着加强海防的思路。而旗营水师建成后,也有取代绿营水师投入海上巡防会哨的情况。天津旗营水师建立前,盛京旗营水师巡洋须与山东登州所属绿营水师分巡会哨。天津水师建立后,盛京逐渐改与天津会巡,旗营水师取代绿营水师成为东部巡哨主力。并令盛京将军与天津都统讨论相关会合事宜与海防界线等。会哨制度成型,天津至旅顺形成旗营海防体制。八旗水师营的日常操练也显示出其着眼于海防的目标。至乾隆初,从旅顺、天津到江宁及京口、杭州及乍浦,南至福州及广州,八旗水师相互呼应的布局已经完成,形成以八旗水师为核心的海防与水师体系,这是国语骑射政策的正常延伸,也是清代首崇满洲政策的必然结果。八旗水师完备的这一时期,也是清代海防最为兴盛的时期。

清代八旗水师被后世忽略,亦属事出有因。以其中规模较大的天津水师而言,其存在时

间前后不过40年而已。而江宁水师自雍正五年建立,至乾隆十六年裁归陆营,前后不过20余 年。清代海防体系的蜕变与八旗水师关系密切,换言之,清代八旗水师体系构建的失败对清代海防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总体上观察,八旗水师是在镇压抗清势力与海防实际需求的情况下逐步建立的。清廷的主观意图是建立强大的八旗水师,使之成为内江外海之上国防力量的核心。但从全局上观察,清廷对八旗水师在海防中的作用认识与重视程度不一,对困难估计不足,准备不充分,管理上有诸多漏洞,八旗水师军队成立后难如人意。水师将领人才的缺乏、官兵粮饷待遇之低下、训练不足等,都成为部分旗营水师裁撤的原因。

有清一代,水师人才缺乏问题贯穿始终。八旗水师待遇普遍偏低,也是水师难以为继的原因之一。清中叶后,八旗军队普遍训练不足,战斗力下降,水师旗营问题也同样严重,而水师的特殊性也使得这种情况更为突出。清廷所设旗营水师,寓以解决旗人生计之意,而长期缺乏训练、战斗力低下的队伍,最终难免走向没落与消亡。

八旗水师的裁撤与消亡,对清代水师尤其是海防体系产生了巨大影响。清初,为镇压抗清势力和应对北方俄国入侵,清廷对于八旗水师体系、以八旗水师为核心的海防体系信心十足。在主观上他们也认为必须建成以八旗为中心的海防及震慑力量,而所谓水师技艺,八旗军队完全可以通过学习训练来解决;在实践上,自康熙以降水师旗营渐成体系,但以八旗军队为基础的清朝武备有其固有的弊端,且在水师体系建构中逐渐显露出来,并最终导致旗营水师体系的废弛与失败。近代以后,新式蒸汽动力舰船进入国家军事体系,然而,以八旗整体而论,未再形成有系统的海防力量。沿海地方八旗水师营的余脉,曾经为抗击外来侵略英勇牺牲,却仅仅作为清军或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一部分被纪念,其八旗水师的身份似乎早已被历史所遗忘。


摘自《福建论坛》2020年第3期,原文约1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