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摘

历史文摘

近代英国慈善药房的兴起

信息来源: 《历史与社会》(文摘)2021年第2期 发布日期: 2021-07-03 浏览次数:

作者:元鹏成,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慈善药房兴起于18世纪的英国伦敦,是一种为贫困病人提供医疗救济的机构,主要为那些在医院没有病房或不宜住院的贫困病人提供门诊护理、医疗咨询以及免费药品,药房服务还涉及知名医生对穷人进行家访。作为一个长期为英国社会下层民众提供医疗救济的慈善机构,药房在近代英国医疗社会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英国慈善药房兴起的背景

伴随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城市化的推进,18世纪英国城市人口的医疗需求急剧增长。但英国传统的医疗服务体系不能满足城市下层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慈善药房应时代所需,致力于为城市贫困人口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成为近代英国社会重要的医疗慈善机构。近代英国慈善药房的兴起,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药房的兴起是英国工业化转型时期社会下层医疗需求增长的产物。随着工业化的推进,18世纪英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速,城市人口激增。但这一时期的英国政府,无论是在医疗服务还是在保障公众健康方面,所起的作用都极其有限。英国政府仍主要依据1601年制定的《济贫法》,规定由教区为“残疾、体弱、年老、失明的人,以及其他不能工作的人提供必要的救济”,尽管“一些教区与医生签约,由他们为贫民提供医疗服务”,但“在1834年《济贫法》颁布之前,立法中没有具体涉及任何针对穷人的医疗救济制度”。这意味着社会下层的就医需求长期得不到制度性保障。

其实,早在1648年,就有人呼吁为穷人提供免费医疗服务。1696年1月,伦敦市议会明确提醒皇家内科医师协会,注意为伦敦贫困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迫切需要。尽管自18世纪初起,英格兰、威尔士建立起大量的志愿医院,为人们提供医疗救济,但志愿医院的服务对象较为狭隘,儿童、孕妇、不治之症患者、性病和发烧患者以及其他潜在的传染病患者常被排除在外。此外,这一时期伦敦和各郡大多数医院的门诊服务仍处于较低水平,对于许多需要在家中进行护理或治疗的患者,也缺乏足够的医疗救济。应对现有医疗机构的不足、为城市贫困人口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并将医疗救济扩展到穷人住所的慈善药房逐渐兴起。

其次,药房的兴起是18世纪英国慈善事业向医疗市场领域扩散的产物。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财富增长迅速。随着社会财富的迅速增加,18世纪英国出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私人捐赠,用于医疗慈善事业。随着对穷人的劳动与疾病关系认识的深化,社会有识之士对他们的健康问题日益关切,而医疗慈善的实际目的就是使勤劳的穷人恢复健康并重返劳动。与此同时,宣扬启蒙运动社会政治观的思想家们热衷于促进世俗福利、健康和国家财富。他们也非常重视人道主义和慈善事业。另外,慈善机构本身也成为公民自豪感和成就的源泉,是一个富有爱心的公民理解并切实践行其社会责任的见证。正是在这些因素的激励下,很多上层人士积极投身于医疗慈善事业,英国逐渐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医疗慈善机构,它们致力于向“有用和值得帮助的”穷人提供医疗救济。18世纪英国医疗慈善事业的发展,为慈善药房的出现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最后,药房的出现也是18世纪英国医疗市场不断扩大、传统医疗行业转型的产物。近代早期,英国医疗行业是一种三级分工体系,即由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和药剂师这三大群体组成,三等级相互分离,界限分明。由于英国社会中专事疾病诊断、拥有开处方特权的内科医生人数稀少,且主要为贵族、富人服务,所以很难满足医疗服务市场,尤其是贫民病患者的诊疗需求。18世纪英国的医疗市场随着消费社会的诞生而蓬勃发展,一个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急切地加入上流社会,要求提供医疗服务。在城镇里,医生们体验到了激烈的竞争、传统地位的沦落以及医学仅仅被看作是一门生意的职业文化。

不断扩大和变化的医疗市场在刺激职业医师供应的同时,也在冲击着传统的医学等级界限。18世纪后期,旨在改革内科学会的运动未取得进展,但是改革者们创造了一个讨论医学科学和慈善事业的新学会组织。随后这个组织发起了药房建设运动,通过在城镇建立慈善药房,为生病的穷人提供门诊和家庭诊治活动。药房通常由执业医师建立,而且通常是由持不同观点的医生建立的。许多药房的创始人往往是那些因宗教、国籍和诽谤而被排除在医学市场的局外人,他们无法获得医院的职位。对他们而言,建立一个药房是打破传统的职业等级制度、使自己成名的一种方式。此外,教学和临床医学教育的需要,也是许多职业医师参与建立药房的动因。

由此可见,慈善药房的兴起是近代英国社会转型时期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18世纪经济社会的变迁,英国的医疗行业也在因应而变。应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缺失、现有医疗机构的不足,以私人慈善为主导的药房应运而生,它们致力于为下层民众提供医疗救济。正是在以上因素的合力下,慈善药房得以在伦敦和各郡建立。

二、英国慈善药房的兴起与发展

药房为穷人提供免费医疗,起源于17世纪末。1698年,皇家内科医师协会在伦敦沃里克巷开设了伦敦贫困患者药房。这家药房本身只有两个房间,医务人员在此接待慈善病人,并分发药物。药房的开办是由协会约40名成员自愿捐助的,每人10英镑。伦敦早期医学药房的建立救济了大量穷人,深受社会下层的欢迎,推动了此后英国药房的兴办。进入18世纪后,医学人员陆续建立药房。然而,此间的药房形式各异,并无统一标准。这一时期,一些地区的济贫法监护官也选择认捐现有的药房,甚至着手建立新的药房,药房则统一按监护官认捐金额的比例来救治由其送来的病人。进入19世纪后,药房建设运动仍在继续发展。药房的数量和受欢迎程度表明其得到广泛接受。值得一提的是,在药房发展的黄金时期,一些医学界最杰出的成员也为这些药房提供服务。直到19世纪后期,随着其他医疗卫生设施的发展,慈善药房的声望和重要性才开始下降。一方面,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贫困人口的医疗保健问题日益为英国政府所关注,1867年《大都会济贫法》提供了一个济贫法药房体系;另一方面,医院通过对教学、研究和新技术的垄断,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地位,许多医院开始设立门诊部,药房的大部分工作逐渐被医院门诊部所接管。随后,药房要么继续作为医院的附属机构,要么作为门诊部被吸收。随着贫困病人向其他医疗设施的分散,慈善药房逐渐走向衰落。

由上观之,应对工业化转型时期英国城市社会和医疗需求的变化,慈善药房通过创新医疗救济形式、拓宽医疗救济范围,促进了贫富之间的互动,赢得了慈善人士的广泛认可,也为其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慈善药房也吸引了一批杰出的医学人士为其效力,增进了英国社会下层的医疗服务供给。据此可见,在英国社会转型时期,以民间慈善所主导的药房积极承担了其历史使命,为英国贫困人口提供了医疗服务。

三、英国慈善药房的运营特点

慈善药房的兴起,为英国城市下层民众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医疗保健服务,提高了下层民众的医疗服务水平。而慈善药房独特的运作模式,在为城市贫困人口提供医疗救济的同时,也促进了近代英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第一,资金来源方面,药房和志愿医院一样,主要通过捐赠获得资助,并将救济对象与捐赠者的推荐信相挂钩。药房的筹款活动包括每年一次的慈善布道,之后通常会举行周年庆典。许多药房也发表年度报告,其中通常包括它们的目标、规则、官员名单、救治的病人人数、捐助者名单和每个人捐赠的金额,有时也包括机构的总收入,这使得药房的财务状况更加公开透明。通常情况下,药房的捐赠者充当着机构的“守门人”,穷人则在需要医疗救济的时候去寻找这样的捐赠者。整个过程中,捐赠者与慈善机构的受益人直接接触。因此,慈善药房通过将捐赠和推荐信相联系,既加强了贫富阶层之间的互动,也为穷人接受慷慨捐助创造了条件。

第二,药房的日常管理及设施、人员配备相对单一,使得其运营成本相对较低。慈善药房通常采用合股公司式的运作方式,其捐赠者不仅被赋予推荐病人的权力,还被赋予选举管理者的投票权。药房由董事进行管理,他们是固定的捐助者,管理委员会则是从捐赠人中选出。药房的具体管理是由一名秘书和一名财务主管负责,并聘请了一名募捐者以收集捐赠。另外,药房通常拥有一名或多名内科和外科医生。少数提供助产服务的药房,则聘用了男性内科或外科助产士,同时也会雇佣女性助产士,并为每一病例支付费用。当然,医务人员是义务性的,靠私人执业为生。但一些药房也会为医务人员提供报酬,每年的酬金从30英镑到100英镑不等,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的酬金一致。药剂师常驻药房,是该机构的带薪仆人,每年领取30—100英镑的薪资,并享有“煤和蜡烛”津贴外,大多数药房都是在租来的房间或屋子开业的,但随着病人数量的迅速增长,他们搬到了更大的场所,这些场所通常是专门建造的,有时也很气派。通常药房没有病房及室内医疗设施,这使其摆脱了住院治疗的资本成本限制,降低了运营的成本。尽管药房与大医院相比影响较小,但其运营的独特性、经济性,提高了它们的受益范围,也赢得了慈善人士的青睐。

第三,与医院相比,药房提供的医疗服务类型较为广泛。18世纪英国的志愿医院入院规则较为严格,且较少提供门诊服务,这极大地限制了医院的服务范围。药房则主要提供门诊护理、医疗咨询及家庭探访服务,极大地弥补了医院的不足。家访通常由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和药剂师进行,其要求内科医生经常检查患有急性病症的患者,药剂师则必须每天去看望这样的病人。一些药房也招募了助产士去孕妇的家中为其接生,这意味着药房能够比医院治疗更多的病人。慈善药房所处理的广泛的疾病类型及其提供的家庭护理,不仅增进了下层民众的医疗服务供给,也使药房医生群体得以观察贫困劳动者的真实生活状况。药房的家访服务实际上把医生群体带入贫困一线,这既有利于传播健康知识,也有利于他们深入了解贫困、肮脏与疾病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方面,通过药房医务人员的医疗建议,穷人获得了无法从其他地方得到的大量的家庭和个人卫生方面的建议。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药房医生群体深入进行疾病病理与治疗的研究,使得药房成为培训医生、研究疾病的重要场所。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许多药房医生成为公共卫生和创建流行病医院的先驱。总的来说,慈善药房作为一个简易的医疗机构,具有受捐范围广、护理疾病类型广泛、经济灵活的特点,慈善药房“小而活”的运作特点,弥补了医院的不足、助力了英国的贫困救济。而药房所提供的广泛的疾病护理及家庭探访服务,也使得其本身成为医生群体研究、观察疾病的重要场所,促进了近代英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医疗、慈善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近代英国慈善药房的兴起既是英国医疗社会变化的产物,也折射出英国慈善医疗与贫困救济之间的关系。18—19世纪的英国处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城市化进程逐渐加速的社会转型期,英国政府旧有的济贫法医疗体系不足以满足贫民的医疗需求,而在自由放任思潮之下英国政府也未能对普通民众医疗市场加以干预。面对城市下层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慈善药房的兴起有效地弥补了这个空白,成为传统济贫法医疗服务与现代国家主导的医疗服务之间的过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不仅如此,慈善药房还创新了医疗救济的形式、拓宽了医疗救济的范围,为城市贫困人口提供门诊医疗和家庭护理等新型医疗服务,这既丰富了英国下层民众的医疗服务供给、助力了英国的贫困救济,也促进了英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18、19世纪之交,许多药房医生积极投身于流行病医院的创建和公共卫生事业,为此后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兴起做出了重要贡献;而慈善药房兴起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扶危济困、贫富互助的医疗慈善文化,也深刻地影响了英国此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文章摘自《历史教学》2021年第6期,原文约18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