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考古学与夏代史研究
作者:方酉生
根据文献记载,夏代是我国从漫长的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即建立起国家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研究夏代的历史对了解我国原始社会的瓦解,国家形成的具体过程,具体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但是,研究这个阶段的厉史,正如郭沫若同志斯说的,单靠“文献上的材料是绝对不够的,必须仰仗于地下发掘。”①为了调查了解地面之下遗留的夏代物质文化遗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旭生先生于1959年夏天,就赴豫西和晋南地区作 “夏墟”的考古调查,并及时发表了调查报告(((,95“年夏豫西调查“夏墟”的初步报告》·《考古》,,95。年‘’期)。骤引起考古界和历史学界的普遍重视和关注。从而揭开了以田野考古为主探索夏文化的序幕。 从1959年开始到现在,3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由于领导的十分重视和考古工作者不懈的辛勤努力,探索夏文化的工作,已经出现了几个突破性的发现,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 首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从1959年秋季开始,对僵师二里头遗址进行了长期大规模的发掘②,发现了两座规模巨大的宫殿建筑基址,发现一座大型墓葬,几座中型墓葬和儿十座小型墓葬,以及一些非正 式的埋葬。出土......
庄子学派人生理想浅论
作者:姜建设
庄子学派的人生理想是一个老问题,在这个题目之下人们已经作了不少文章,认识在一步步深化着。然而,随着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探讨还将长期继续下去。本文打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卜,循着庄子学派的思想脉络,结合.浅国的时代特点,也对这一理想体系作一简单的剖析。 一人生自当逍遥游 人生理想是人生观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人生观又是世界观的一项基本内容。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世界观决定了人生观和人生理想。 世衰道微是早期先秦诸子的共同看法,大家都慨叹生不逢时。庄子认为自己生活在‘昏上乱相”的时代里,天下沉浊,情绪也很低落。世道在一天天坏下去,将来可能比现在更坏,即使好起来,与我们这代人也没有关系了:“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庄子·人间世》.以下只注篇名),庄子这样感叹道。在这仅能免刑的世道里,作为个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呢? 庄子学派在这里与其他学派分道扬镶了。他们从现实的困扰中跳了出来,转而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经过人格化的加工之后,这种人生境界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世人的......
西汉贵族、官吏经济犯罪问题考论
作者:李振宏
官僚政治是我国封建政治的基本特点,封建官吏是代表整个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工具。因此,对官吏的管理和控制,也是封建政治的一个重要内容。于是,作为封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封建法律,也把官吏立法作为它的基本内容之一。在这方面,西汉是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时期。西汉封建政府,继承秦代“明主治吏而后治民”的法家思想,进一步把官吏立法系统化、制度化,在许多方面都做出了重大建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本文所考,是西汉官吏立法的一个侧面,即经济立法问题,我们从对西汉官吏经济立法的律名利一条、量刑执法等问题的考察中,可以窥见西汉整个官吏立法的系统性和严格性。 一西汉贵族、官吏经济立法的大致状况 攫之典籍,汉代贵族、官吏因脏坐罪的案例很多,由此反映出的经济立法的律目科条也很繁杂,常见的律名有“主守盗”、“所受监临饮食”、“受故官送”、“受账枉法”、“买故贱卖故贵”、“贪汗营私”、,’辜榷为奸利,、“盗铸金钱”、“取息过律”、“假借不廉”等。下边,我们就这些律目科条,逐一考之。 主守盗 《汉书,刑法志》载,文帝欲除肉刑,垂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奏言:,’.··…吏受......
《罪惟录》正误一则
作者:范沛潍
《罪惟录》列传四载: 潞王诩穆,穆宗第三子,与神宗同母。隆庆元年册 封,国卫辉。(浙江古籍出版社1 986年版第1292页) 1.“栩穆”误,应为“姻谬”。 (1)《明史》、《明实录》、《墓志》等为翎今琴口 (2)明太祖朱元璋定制,其子各系每代第二字有定,第三字则用木、火、土、金、水偏旁字。潞王这一代第二字应为栩.第三字应为金字偏旁字。 2.“穆宗第三子”误,应为“第四子”。 (1〕《明史·潞王栩牛梦传》:“潞简王诩谬,穆宗第四子”。 (2)《明穆宗实录》卷17:“隆庆二年二月乙酉,皇第四子生”。 (3)《弃山堂别集》卷33:“(潞王)穆宗第四子,母慈圣皇太后”。 (4)《御赐潞简王墓志》:“王讳诩侈,乃穆宗庄皇帝第肆子……”。 3.“隆庆元年册封”误.应为“五年”。 (1)朱诩谬隆庆二年二月乙酉(初五日)生,按明代规定,不可能在诞生前一年册封。 (2〕《明史》本传:“隆庆二年生,生四岁而封”。 (3)《明穆宗买录》卷54:“隆庆五年二月己未〔二十七日),册封皇子栩谬为潞王”。 (4)《御赐潞简王墓志》:“隆庆贰年贰月初伍日生.隆庆伍年贰月贰拾柒日册封为潞......
唐代吏部科目选
作者:黄正建
唐代吏部锉选中有“常选”和“科目澎二种类型。所谓常选,就是进士等举人及第获出身后还必须经过吏部身、言、书、判的考试,才能获职事官;已有官者罢官满选后也必须赴吏部考试始能继续作官。这种考试常年举行(一般是年年举行,例外时三年一次),所以叫吏部常选。而科目选则不同。科目选依科目而定,唐初并未设置,它在选人对象、得官优劣等方面与常选均不相同。鉴于专门论述科目选的文章不多,故本文拟以博学宏词科(以下简称宏词)和书判拔萃科(以下简称拔萃)为重点,对唐代吏部科目选略作探讨。 吏部科目选中最著名的常设科目是宏词、拔萃科。我们先看这二科的设置时间。抄唐朝初年选人少官闪多,因此在设科取士上没有什么限制。到高宗时情形变得相反,据显庆二年(。57年)黄门侍郎知吏部选事刘样道的上疏,当时一年所需官为500人,而入流要宫者达1400人以上①。于是到总章二年〔669年)司列少常伯裴行俭“始设长名姓历膀,引锉注等法。又定州县升降、官资高下以为故事”②,以此来规范锉选制度。到武则天当政,她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大力网罗人才,开放仕路,对按顺序注官的格式不以为然,于天册万岁元年(695年)十......
关于明清时期福建土地典卖中的找价问题
作者:唐文基
明清时期土地典卖中找价情况较为普遍而福建尤其突出。这一现象早已引起学术界重视,学者们论著中时有述及,但没有专文探讨。本文利用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收藏的大量土地契约文书,对这一问题作肤浅剖析。 找价的广泛性及其特征 所谓找价,指的是土地的典卖主,在土地典卖并收取了典卖价之后,仍向买主索取加价,这种找价的名称甚多,在福建称 “尽”、“撮”、“凑”、“添”、‘扎”、 “洗”、“断”等等。福建明清时期土地典卖中找价行为的普遍性,可以从福建师大历史系收藏的契约文书的数量中反映出来。{’,一蕊一蔺一‘一…一’认’潇一厂一I.薪犷群表中数字说明,福州、南平、漳州、宁德、仙游五地区共1739件土地典卖文书中,找价文书613件,占总数35.3%;而其中福州985件土地典卖契约文书中,找价达5佣件,占总数51%,找价的广泛存在,于兹可见。 明清时期,福建与全国许多地区一样,土地所有权已分化成土地占有权与使用权的对立。占有权在福建各地名称不一,或称田面、田底、田骨、大苗等等,也有叫田根的;使用权或称田根、田皮、小苗等等,也有叫田面的。无论占有权或使用权,都可单独典卖,也可找价。 ......
论黄宗羲的学术史观
作者:杨国荣
明清之际,以社会的剧烈变革为背景,中国传统思想开始进入了总结、整理的时期。如果说,工夫之主要对古典哲学作了较为全面的反省,顾炎武着重在经学上开一代学风(奠定清代朴学之基础),那末,黄宗羲的注重之点则主要在学术史。黄宗羲曾对宋元及明代的学术思想史作了深入的考察与整理,他的《明儒学案》及众宋元学案》(由黄百家、全祖望续成)之系统与精深,是前无古人的,而其中所包含的学术史观,则更非以往的史家所能企及。从某种意义上说,黄宗羲由学术史的具体研究而形成的学术史观,是先秦以来中国学术史观的一个总结。本文拟通过考察黄宗羲的学术史观,以分析其内在的理论意蕴。 如何评判以往学术思想的价值?易言之,以什么作为评价、取舍之标准?这是对学术思想史加以反省总结时首先面临的问题。黄宗羲在《明孺学案·凡例》中,提出了如下看法:“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所谓“自用得着”,即是通过自我探索而得出的独到见解,“倚门傍户,依样葫芦”,则是拘守旧说,拾人牙侩。黄氏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意在强调:奠定某种学术思想在学术史上之地位的,并不是它对......
鸦片战争前一些国家对澳门的侵略
作者:黄鸿钊
鸦片战争之前,澳门不仅是中外贸易的前哨站,也是国际贸易的转运站。葡萄牙人自1557年以来经营澳门特区,一度垄断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并进行国际的转运贸易,从中大获其利,“震垮诸国,以澳门为宝”①。当时外国商人群集澳门,看到葡萄牙占有澳门这块宝地,感到无比嫉拓。17世纪以后,葡萄牙在东方的商业霸权日趋衰落,它在非洲的好望角、波斯湾的霍尔木兹、印度洋上的锡兰、南洋的摩鹿加,以及马六甲等地区的殖民据点先后丧失。从这时起,许多国家都有夺取澳门的想法,同时也企图以澳门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这就使澳门的对外关系和防务方面产生了不少问题。因此,在鸦片战争以前的百年间,中国政府不得不把澳门的防务问题放在很重要的地位上,努力去保护这个重要贸易港口的安全。 一葡萄牙与俊寇勾结反对中国 所谓楼寇,就是日本海盗商人集团。明代从嘉靖至万历年间,楼寇在我国东南沿海的活动非常猖撅,他们既进行走私贸易,又从事海盗劫掠。楼寇与葡萄牙海盗商人以及中国沿海的海盗勾结起来,在我国东南沿海为患数十年之久。葡萄牙居留澳门之前在福建和浙江的海盗活动,是与楼寇紧紧结合 起来进行的。1557年葡萄牙窃居澳门以后......
论湘军兴起的社会土壤
作者:王继平
湘军,曾被人称为晚清历史上的一大“奇迹,,,以为“书生用民兵以立武勋,自古以来未尝有也”①。的确,湘军对近代中国的军事、政治产生的影响确实是巨大的。然而,湘军为什么会兴起于湖南?这是饶有兴味的问题,也是为人所忽视的问题。我认为,湘军的兴起,与湖南的社会经济、阶级状况以及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之出现在清朝咸丰年间,乃是清中叶以来湖南社会历史发展所造成的合适土壤而孕育出来的。 一中小地主阶级的危机意识 清代湖南的社会经济与全国其他省份一样,出现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若干因素,商业资本的活动在手工业特别是传统的纺织业中有所发现,但从总的趋势来看,是地主经济占主导地位,传统农业社会周而复始的上地兼并的恶性发展,在鸦片战争前后得以充分的发展。这种状况,对湖南近代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也是湘军得以产生的重要条件。 清代中时一以来湖南的地主经济的发展,是以大地主经济为其特征的,,.田之归富者大约十之五、六,旧时有田之人,今俱为佃耕之户,每岁所入,难敷一年之口,必须买米接济,而富户登场之后,非得善价,不肯轻售,实操粮价低昂之权”②。在清初“上旷人稀”的情况下,百姓“标......
《汉书》标点订误一则
作者:程越
中华书局标点本《汉书》卷七《昭帝纪》: 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楼兰王安.归首悬北阀. 封义阳侯。(230页) 按楼兰王之名不是安,而是安归。卷七十《傅介子传》记此事云: 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祈楼兰王安归首,悬之 北网,以直报怨,不烦师众。(3。。2页) 安归,卷九十六《西域传》作尝归: (博)介子遂祈土会归首,驰阵诣网,;悬首北阔厂。(38了8页) 其下颜师古注日: 尝归者,其(—指楼兰)王名也。昭纪言安归, 今此作尝归,纪传不同,当有误者。(387。页) 《昭帝纪》记傅介子事句读应标作: 二诛楼兰王安归,首悬北网,封义阳侯。《汉书》标点订误一则@程越< 正> 中华书局标点本《汉书》卷七《昭帝纪》: 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楼兰王安,归首悬北阙,封义阳侯。(230页) 按楼兰王之名不是安,而是安归。卷七十《傅介子传》记此事云: 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斩楼兰王安归首,悬之北阙,以直报怨,不烦师众。(3002页) 安归,卷九十六《西域传》作尝归:
戊戌变法前夕的社会心理考察
作者:刘克辉
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人们往往强调封建势力的强大及资产阶级的软弱等原因。但笔者认为,在这些原因之外,还有一些十分重要的因素,其中由社会心理所决定的社会承受力对于这场运动的制约作用就不容忽视。本文试图分析戊戌变法前夕的社会心理状况,从而证明这些社会心理因素是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社会心理是人们自发形成的不系统、不定型、不具理论形态的社会意识,是人们对现实中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的最直接的反映,是在特定历史时代,特定社会群体中,反映人们自身利益和要求的普遍精神状态。某种品质的社会心理一旦形成,将直接干预和调节人们的社会行为。凡是反映时代要求、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社会心理,将促进历史的进步,反之,则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因此,社会心理对历史的进程会起某种加速或延缓作用。 近代中国,是社会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特别是19世纪中叶以后,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受到了冲击,这势必刺激各个阶层,引起各种社会群体在共同文化环境中涵养成的共性心理的总暴露。由于不同阶层或群体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不同,所从事的职业不同,其心理一也有极大的差别。综合来讲,戊戌前夕,处于......
《新唐书武元衡传》标点勘误一则
作者:陈星
偶读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卷158《武元衡传》:“宪宗即位,始册为皇太子,元衡赞引,因识之,及登极,复拜御史中压。”初阅这段文字,疑有措词疏误,以致文义相悖之处。如唐宪宗李纯被“始朋为皇太子”和“即位”这两件事从行文来看似乎前后倒置,而文字又过于简略,读后使人颇生疑窦。 后再三思之,方悟这段文字中间有自注、插叙之处,并非行文失当。杨树达《古书疑义举例续补》说:“古人行文中有自注,不善读书者.疑其文气不贯,而实非也。”如《史记·田叙传》叙田仁,事云:“月余,上迁,拜为司直。数岁,坐太子事时左垂相自将兵,令司直田仁主守城门,坐纵太子,下吏诛死。”上文既云“坐太子事”,下文又云“坐纵太子”,语意若有复沓,其实正文乃为“坐太子事,一「吏诛死”,“时左承相自将兵……”等句,乃注文,所以详述“坐太子事”四字也。今用新式标点表之,则为:“数岁.坐太子事—时左垂相自将兵,令司直田仁主守城门,坐纵太子—下吏诛死。”如此,则文义自明。 同样,《旧唐书·武元衡传》中,“宪宗即位,复拜御史中垂”为正文,始册为皇太子,元衡赞引,因识之,及登极”四句,乃文中自注,追叙前事。按《尔雅......
五四时期的废娼运动初探
作者:黄兴涛,刘辉
“五四”是中国妇女运动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这一时期的妇女运动不仅声势和规模空前,涉及到的内容也极其广泛,其中真正单独地形成一定规模和声势的群众运动的,则只有女子参政和废娟。废娟运动,虽不完全隶属于妇女运动范围,但它主要是由妇女间题所引发,又复以妇女解放为主题。有鉴于此,本文拟从妇女运动角度,结合当时的社会改造背景,对该时期的废娟运动作一初步考察。 娟妓在中国由来已久,相传春秋时期齐国管仲“设女间三百”,自此中国就有了公娟制度。但是,废娟的间题则是到了五四前后才发生的事。辛亥革命及稍后,妇女运动虽日渐发达,女界一也发行了许多出版物,其中也“有几种曾略略论到关于娟妓问题的话”,但这些出版物的寿命都很短,并不曾产生什么反响①。直到五四前后,娟妓问题才开始引起社会关注,废娟的舆论遂起,并逐渐形成一种群众运动。 之所以如此,首先,是民初以来娟业极端发达这一社会病态的直接反应。在民初,由于新旧交替,社会道德权威削弱;军阀混战,人民流离失所,趋往都市,生活艰难;近代交通业的日益发达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发展等等原因,娟妓业十分繁荣。妈妓人数、种类和来源极其繁多,缥妓阶层......
神州国光社与十九路军
作者:蒋建农
神州国光社是旧中国颇负盛名的文化出版机构,十九路军则是因淞沪抗战而扬名于海内外的军事组织,这一“枪杆子”与此‘笔杆子”原没有什么直接联系。而在中国现代史上二者却结成了亲密关系,即十九路军出资接办神州国光社作自己的舆论工具;神州国光社则开动宣传机器为十九路军作舆论宣传,并在政治上为十九路军出谋划策,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反映了大革命失败以后,资产阶级文化人和军队的紧密结合。一十九路军接办神州国光社 十九路军原是一文有着光荣历史的革命军队,它源于孙中山领导的建国粤军第一师。1926年,作为“铁军”第四军的第十师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1月,在武汉被扩编为第十一军,陈铭枢任军长。接着参加了武汉政府的第二期北伐。大革命失败后,该军在继任军长叶挺率领下,参加了南昌起义。但在起义队伍南下途中,第十师师长蔡廷错带部脱离起义军,在福建重建其第十一军,并迎回陈铭枢任军长。后来该部入粤,参加粤桂军阀混战。1929年,国民党实行全国整编,陈铭枢调任广东省主席,第十一军则被缩编为第六十、六十一两个师,由蔡廷揩,蒋光鼎分任师长。1930年8月,他们因帮助蒋介石参加中原大战有功,......
英国工业化时期的农业技术革新
作者:许永璋
英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实现于19世纪60年代。在整个工业化时期内,英国的农业也发生了巨大而探刻的变化。这个变化,一方面表现为通过圈地运动的加速进行使农村中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得以最终确立,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农业生产技术的重大改良和革新。本文打算专门来探讨一下英国工业化时期内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改良和革新的情况。 马克思指出:“在英格兰,现代农业是在18世纪中叶出现的,虽然生产方式由以发生变化的基础,即土地所有权关系的变革还要早得多。”①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现代农业”,既包括农业的资本主义所有制,也包括农业的技术改良和革新。英国在18一世纪中叶出现农业技术革新,不是偶然的,它与工业革命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产生了农业技术革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首先,由于大机器工业的发展,对粮食、原料、市场和劳动力的需求大为增加。1750年,即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前夕,英国人口为603万,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这时,粮食不仅能够满足国内需要,而且通常还有粮食出口;在丰收年份,出口额达小麦收成的1/8②。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人口急剧增加。1831......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特派员浅析
作者:丁建定
特派员一职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政权建设的一个独特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保证法国大革命的顺利进行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大革命政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史学界对此尚无专论。本文试图从特派员一职的历史演进、权力变化及其对法国大革命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做初步的探讨。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特派员一职产生于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经过吉伦特派统治时期和雅各宾派专政时期的发展;到督政府时代,渐趋完善;最终为拿破仑的郡长制所代替。 7月14日革命胜利后,对旧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造,制宪会议控制了最高法院,国王仅能任命一些特派员代表他自己出席各类法庭,这便是最早出现的特派员。1790年n月29日,制宪会议又向向风群岛派出民事特派员,以加强对这一殖民地的统治。路易十六的逃跑在法国引起极大的震动。为了加强边境的安全和对军队的控制,1791年6月22日,制宪会议颁布法令,派遣特派员到各郡去检查要塞、武器库、兵站,并对军队进行甄别、调查和监督。总的来说,这一时期所派遣的特派员主要是为了应付突然发生的变故,而且数量也不多。 大批地派遣特派员是在吉伦特派统治时期。1791年8月10......
俄国历史上斯拉夫派与西方派的争论
作者:姚海
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俄国进入了尼古拉一世政治反动的时期。但时代在前进。19世纪3。年代,俄国的工业革命揭开了序幕,农奴制危机日益加剧,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与封建宗法制传统在俄国生活的各个方面激烈冲突、互相交织。对于俄国思想界来说,这是一个如赫尔岑所称的“外部的奴役和内在的解放”并存的时期,在哲学、史学、文学研究的形式下,活跃着各种思潮。尤其是从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后期,在斯拉夫派和西方派这两个著名的流派之间,进行了一场关于俄国历史性质问题的大争论。 关于俄国19世纪30一40年代的思想斗争,国内学术界尚未展开研究;而苏联的史学论著都注重于当时正在形成中的革命民主主义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之间的分歧。本文着重论述在这一时期社会思想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斯拉夫派与西方派之争。文章认为,这场争论产生于优秀青年对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的俄国前途的思考和探索;争论反映了对俄罗斯和西方两种异质文化所作的不同价值判断,其实质是对俄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作为俄国欧化进程中的一种文化现象,斯拉夫派与西方派的争论对俄国社会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和长久的影响。 十二月党人力图把西方文化移植到俄......
试论柏林——罗马轴心的形成及其影响
作者:陈祥超
1936年10月23日,法西斯意大利外交大臣齐亚诺和纳粹德国外长牛赖特分别代表本国政府签订一个被墨索里尼称之为“轴心”的协定,史称“柏林一罗马轴心”。柏林一罗马轴心的形成标志着法西斯国家在国际范围开始结成侵略阵线,大步走向全面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从这个意义上看,轴心的形成是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因此,探讨柏林一罗马轴心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对于探明各大国的对外政策与国际政局演变的关系,深入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轴心”形成的历史背景 英、法两国政府为了联合意大利扼制德国,姑息、纵容它于1935年10月发动侵埃战争。然而,意大利侵占埃塞俄比亚必然要损害英、法在非洲乃至地中海和红海的利益,甚至直接威胁着它们在这一地区的存在。因此,英、法两国,特别是英国的统治阶级反对把埃塞俄比亚拱手送给法西斯意大利。为此,英国政府在军事上摆出一副要与意大利打仗的架势。首先,它加紧在红海和地中海的军事调动,在亚丁、直布罗陀和亚历山大港集结了144艘舰艇,组成大小3个舰队①;着手更新在马耳他和直布罗陀基地的海空军防御设施;在海法动工修建现代化的人......
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前国民党抗战问题再探
作者:江于夫
目前史学界仍较普遍地认为1938年10月广州、武汉沦陷后,以1939年1月召开的五届五中全会为标志,国民党由抗战初期比较积极的联共抗日转向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笔者认为,五届五中全会后国民党确实由比较积极的联共转向了积极反共,但在抗战问题上国民党却没有转向消极抗日。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从武汉失守后国民党制定的作战指导方针看,我们不能说抗战第二阶段(武汉失守后到太平洋.咙争爆发前)国民党实行的是消极抗战。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的失守正是日本侵略者战略进攻的终点,中国的抗日战争从战略防御阶段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这个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的重要因素。 第一,日本帝国主义在继续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对其侵华的战略和策略作了一些调整。一方面,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确定以迅速恢复占领区的“治安”,确保占领区为主要战略目标,并且调整了侵华日军的兵力部署,集中大部兵力投入敌后战场,用于打击八路军和新四军。另一方面,对国民党正面战场,认为t.有实行一部作战必要”外,强调‘应注重政略的进攻”,把对国民党政府以军事进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的方针,转变为以政治诱......
抗日名将吉星文
作者:陈传海,谷韵民
吉星文(1905一19弓s),字绍武,河南省扶沟县人,国民政府陆军上将。在冯玉祥部供职有年,率部打响全民族八军抗战第一枪,后去台湾,死于金门,葬身澎湖。 吉星文出生于县东北十八里许吕潭镇的一个小康之家,是抗日名将吉鸿昌将军的族侄。父世俊,耕读传家。母姜氏,有淑贤名。生三子,长早夭,次星照,星文为三。扼贾鲁河的吕潭镇,水陆交通称便,是沿河一带的商业中心。当年,这里舟车繁茂,商旅云集、信息灵通。外族的入侵,国家的衰败,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支持下军阀连年棍战,祸国殃民,造成国是日非的情况,这里的百姓多有所闻。世俊知情达理,粗通历史,常给家人讲授祖迅北伐、岳飞抗金的故事。异族的入侵带来的民族灾难,前辈祖先抗击外来侵略者的英雄业绩,时时唤醒着星文,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撒下反抗外族侵略、捍卫祖国大好河山的种子。1914年赵调督豫后,扩充军队,纵匪殃民,敲骨吸髓,搜刮民财,整个中州大地百业凋蔽,生灵涂炭。面对国无宁日,民不聊生,吉星文多次向他的小伙伴表示,要救国救民,铲除国贼。 1922年5月,冯玉祥打败赵调,任河南督军,按其颁布的“治豫大纲”,采取改革措施,治理河南,......
《西双版纳份地制与西周井田制比较研究》评介
作者:段志洪
《西双版纳份地制与西周井田制比较研究》一书与读者见面了。这部著作是作者马耀及已故缪鸯和先生长期实地调查和多年来潜心研究的结晶,‘言的出版,在拓展古史研究新途径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闻如和语言文字上的障碍问题是古史研究中的特有现象。为打开古史研究的局面,世界上有许多学者作过努力。早在十九世纪上半叶,摩尔根根据他的民族调查材料,揭示了原始社会内部组织的典型形态,并将其对照西方古代历史,“第一次充分地阐明了罗马人和希猎人的氏族,从而为上古史奠定了牢固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443页)摩尔根的成就引起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高度重视,恩格斯称其找到了一把“钥匙”,从而“解开了古代希腊罗马和德意志历史上那些极为重要至今尚未解决的哑谜”(同1二)。 近儿十年来,国内学术界虽然也出现了一些以民族学材料研究古史的论文或论著,然而全面系统地将某一少族民族某个发展阶段的历史状况对勘先秦历史的某一阶段,在社会性质、经济关系、阶级关系等各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专著实不多见。马窿、缪莺和先生的可贵之处正是他们第一次系统地做了这个工作,开创之功不可磨灭。 ......
武则天出生时间地点考辨
作者:李兴荣
长期以来一不少学者都确信:武则天生于武德七年(624年),生地亦非广元。其实此说原是依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所记贞观十一年(637年)武后年方14入宫而推定的。近人岑仲勉先生在《通鉴隋唐纪比事质疑》中早已指出:《通鉴》所定年岁很成问题,不足为凭。如果详审唐人之所记,征诸遗址、遗像及历代所传遗事轶文则不难看出:则天生于利州(今广元〕的证据是充分的。 则天即帝位后放长安元年(701年)令李娇为其生父士镬撰有《攀龙台碑》(《攀龙台碑》即《金石录》中的《武士镬碑》,见《全唐文》卷246),简介了武士镬的历史:至武德八年漫始作地方官,九年任豫州都督。到“贞观元年,拜利、隆、始、静西、龙六州军事,利州都督”。肯定了士镬作利州都督是在贞观元年。 1954年7月,修宝成铁路时在广元出土的五代后蜀孟加广政廿二年(96。年)所建的《大蜀利州都督府皇泽寺唐则天皇后武氏新庙记》碑,明确记载:“天后武氏其人也,事具实录,此不备书。贞观时,父士覆为都督于是州,始生后焉。” 稍后的《方舆胜览》、《舆地纪胜》引《九域志》云:“士镬为利州都督,生武后于此”。 《新庙记》及《方舆》、《舆地》......
评《郦学研究史》
作者:王守春
香港中文大学吴天任教授的《哪学研究史》一书,是近年来耐学研究的一部力著。该书由台一比艺文印书馆于19洲年8月出版初版,455页。 北魏衅道元撰注的《水经注》,从唐宋就已流传,明清以来,为之进行校一l=lJ注疏研究的学者数址之多,为学术史上所罕见,并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称为哪学。吴天任教授长期从事哪学研究,是海内外著名哪学家,史学著作甚丰。其中有关哪学的著作有:《杨惺吾(守敬)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理年出版)、《水经注疏清写本与最后修订本校记》(同上)、《水经注研究史料汇编》(与郑德坤合作,台北艺文印书馆1984年出版)。这几部哪学著作,称誉海内外。作者又深感“五百年来,治衅学者辈出,哪学著述,充栋汗牛,乃无一正式之研究史述其源流递擅,与研究进展之迹,实为学界憾事”,遂以“垂暮之年,力疾从事”,终于完成《丽卜学研究史》这部巨著。 该书共分35个部分,其标题目录如下:一、水与人类生活;二、记述水道之我国著名古籍;三、水经作者与成书时期;四、《水经注》作者哪道元之家世仕历生卒;五、《水经注》撰述之背景动机与成书时期;六、《水经注》撰述前之准备—实地考察......
正德元年东厂提督求是
作者:滕新才
正德元年(1506)十月,明武宗以刘瑾为司礼监太监.同时委任了一批刘瑾党羽。《明史》卷16《武宗纪》曰:“以刘瑾掌司礼监,丘聚、谷大用提督东、西厂·一。”但同书卷加4《宦官传》却说:“命(刘)瑾掌司礼监,(马)永成掌东厂.(谷)大用拿西厂。”是东厂提督有二说突。 按《明史》无丘聚、马永成传.《明武宗实录》不记各人职司。明朝中后期私家著述多持丘聚提督东厂说.如陈洪漠《继世纪闻》卷一:“令刘瑾入司礼监,兼提督团营兵马,设内行官校巡察.丘聚提督东厂官校巡察,谷大用提督西厂官校巡察。”王世贞《弃山堂别集》卷94《中官考》:“瑾既入司礼,丘聚遂领东厂.”谭希思《明大政纂要》卷40:“命刘瑾入掌司礼兼提督团营.·一太监丘聚提督东厂.谷大用提督西厂。”追及明末清初,谈迁《国榷》、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傅维鳞《明书》仍采是说。马永成提督东厂的观点出现于乾隆以后.如《明鉴》等.尤以夏燮《明通鉴》持论最力,该书卷41称:“摧瑾掌司礼监,永成、大用掌东、西厂,各分据要地。”附《考异》日: “据《明史》纪、传及《峻洞集》所记,皆丁已、戊午连日事,丁巳则韩文等请诛刘瑾之日,戊午则......
民初社会变迁的深刻透视——评《民初十年社会透视》
作者:常英
《强权与民声—民初十年社会透视》一书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部从社会变迁的总体上对民初十年社会中政局、革命、政制、实业、思潮、教育、民运等社会层面作深入考察和剖析的学术著作,是几名青年学者多年合作潜心研究的成果。阅读全书,给人以研究方式有创新、分析问题有力度、体例构成有特色之感。 其一,从民初十年这一时段来审视中国近代化历程,是一新的尝试。以往的近代史研究,或为通史性的宏观研究,或为侧重于人物、事件、集团、运动等的个案研究(微观),以十年为一视域,可谓“中观”史学。以十年为一时段,既可看出前后历史的连续性,也可反映特定时期的阶段性,可以兼补宏观、微观研究之不足。《透视》一书作者正是从这里入手,将积极的求学精神与严谨的利,学态度相结合,一改以往的研究方式,尝试着以自己的视角对民初十年进行深入的论说。此书从发展学的审视角度,集中、深入、多维度地研究十年的历史进程,指出中 国的出路与归宿,也表明了在史学领域中进 行这种“中观”研究,不失为一种可以尝试 的有效方法。当然,民初十年的社会格局, 有其特有的时期特点,即“旧的未死,新的 未立”,或是说,新旧并存,......
精于绘事 慷慨书写——《杰斐逊传》初评
作者:黄兆群
刘柞昌先生撰写的《杰斐逊传》,最近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付梓面世。这是我国学术界和读书界的一件喜事。 托马斯·杰斐逊是世界近代历史上的一位伟人,更是美国历史上一位不世出的人物,“他的民主思想、优秀品德及政治魄力,对美国人民及后世发生了巨大的影响”(《杰斐逊传》,第、页)。把这样一位杰出人物介绍给中国人民,无疑,是一件富有价值并且功德无量的事情。 刘柞昌先生以史学家的谨严、文学家的笔法,积多年研究的深厚功力,出色地完戍了这一艰巨任务。 披览《杰斐逊传》,我们为它表现出来的种种特色所倾倒。举其大者,有以下五点。 第一,整体把捉,高览周瞻。凡学术研究,重在以理服人。鲁迅先生说得好:“我总认为,倘要论文,最好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形态,这才较为确凿”(((且介亭杂文二集·“题米定草”七》,论文如此,实际上,品藻人物,亦情同此理。 刘柞昌先生的《杰斐逊传》,很好地把握住了 这一原则。它星以描述和剖析杰斐逊及其资 产阶级民主思恕为其写作基点,但却不是把 他当作孤立的个体加以点画,而是根植在对 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全 书起笔于一代......